“这个问题不如让子扬兄来为主公解答。”
郭嘉并未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把话语权交给了刘晔。
他在刘氏集团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除了功劳之外,关羽,张飞,荀或这些老臣都是他的好友。
也是时候避嫌了,不是认为刘备小肚鸡肠,而是身为谋士应当具备的觉悟。
简而言之,人家原本不想杀你,你却非要逼人家杀你,这又是何苦呢?
谋士有五谋,这第一条便是谋己。
这也是郭嘉从不插手政务的原因,一如荀或很少与将军往来,因为一旦你同时手握政权与军权,威胁就会水涨船高。
刘备也许不怕,但他的儿子呢?
总而言之,郭嘉如今是能不出风头就不出。
刘备又如何不懂这一点,心中暗自苦笑,地位的改变果然会使人拉开距离,前世与孔明也是这般。
不过他并未点破,这是必然的结果,说破反而不美。
刘晔也没推辞,出列道:“以吾观之,天下诸侯若是起兵,将会分作三路。”
“哪三路?”刘备追问。
“一路为西凉董卓,一路为渤海袁绍,这最后一路则是南阳袁术与兖州曹操。”
此时曹操入主兖州的消息已经传来,想必上奏请封的使者也已经在路上了。
张飞一脸不忿:“主公乃是汉室宗亲,天子皇叔,匡扶年幼的陛下乃是分内之事,那帮人讨个鸟啊!”
众将深以为然,人家刘氏自己的事,你们来凑什么热闹?
刘晔笑道:“天下熙攘皆为利,若是不抹黑主公,他们如何达成自己的野心?”
那帮所谓的汉臣,却在各地招兵买马,如今还要讨伐刘家人,怎么看都觉得不合理。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人家有实力,而且掌控着世家的话语权,他们辖下的百姓不明真相,只会以为刘备真的是奸臣。
张飞冷哼道:“来得好,正好让我捅他们一万个透明窟窿。”
刘备笑了笑,继续问道:“子扬以为我该如何应对这三路大军?”
刘晔沉吟片刻,随即侃侃而谈。
“函谷关地势险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给关将军增兵一万,他定能守住董卓。”
“并州有文若与张辽将军坐镇,增兵两万即可,以文若之能,守住并州必不在话下。”
“主公可亲率五万精锐奔赴虎牢关,应对袁术与曹操。以在下看,只要破了这南面之敌,西面与北面必然不攻自破。”
刘备在入主京师后,便又开始招兵买马,如今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二万,完全有能力应付这三路敌军。
董卓在经历大败后,麾下西凉军士气大减,再加上函谷关的地势,关羽带两万兵马足可应付。
当初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快攻破函谷关,是因为有着内应的配合,否则很难破关而入。
只要关羽处理好内部问题,攻破函谷关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至于并州方面,他们当初就考虑过并州可能面临的问题,所以刘备故意把荀或留下协助张辽,正是为了应付这突发情况。
“可若是我等率军出战,京师又当由谁留守?”赵云提出关键问题。
如果四方诸侯起兵,京师内部绝不会平静,以袁氏在朝中的影响力,里应外合之事不可不察。
将士们在外作战,大本营却失守,军心将会及及可危。
郭嘉开口了。
“在下举荐黄忠将军。”
黄忠已是中年之龄,行事稳重,平日治军也十分严谨。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黄忠在并州军中声名不显,能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
正好借助这次大战,一举肃清内部隐患。
刘备闻言看向黄忠:“汉升以为如何?”
黄忠却是有些犹豫,如果是正面交战,他倒不惧任何人。只是像这种阴谋算计,他却是不擅长。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 安装最新版。】
后方大本营至关重要,他不怕自己会战死,只是担心因为一时之失影响全局。
刘备见状站起身。
“此事暂且作罢,日后再从长计议。”
这次集议便是到此结束,众人纷纷离开,不过郭嘉和黄忠却被刘备暗中召了回来。
……
“此次奉孝随汉升留守京师。”刘备见两人面露疑惑,于是直接道出缘由。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黄忠为人正直,论心计是斗不过那帮野心家的,必须有一个精通此道的人辅助。
郭嘉一肚子坏水,又有锦衣卫这个利器,正是最佳人选。
黄忠沉吟道:“军师不是该随军么?”
郭嘉脸色平静,他已经隐隐猜出了刘备的心思。
刘备笑道:“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军师一定会随军,我正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至于随军之人,我身边有两人足矣。”
郭嘉故作诧异:“除了子扬兄之外还有一人,莫非……”
“正是那贾文和。”
刘备正色道:“吾当初便觉得贾诩此人暗中藏拙,后来便私下拜访过他,发现其果然有着超乎寻常的智谋。”
这位重生者对自己的金手指运用得愈发纯熟了,已经能做到谋定而后动,事先为每一件不合理的事找好理由。
这样一来,他挖掘贾诩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郭嘉一脸“恍然大悟”。
“难怪我总觉得此人颇为古怪,原来如此,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何要藏拙?”
黄忠也一脸不解,其实在场三人方中,只有他是真的不了解贾诩这个人,另外两人都是装出来的。
刘备对郭嘉的反应并不稀奇,因为天底下九成九的读书人都想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唯有贾诩是个另类。
据他前世对这人的种种见闻,此人不喜欢崭露头角,而且对于择主几乎没有任何要求。
他就像是一个游客般,先后跟过董卓,李傕,张绣,最后才在曹操身边留住。
也就是说,他对认主当年并不苛刻,却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任何人。只要你能为他遮风避雨,他就会跟着你。
一旦事不可为,他会果断离开。
于是刘备得出结论。
“此人十分惜命,也许正是因为看到董卓露出败相,他才会转投于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