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出事了。”
曲心儿手里拿着最新的情报快速来到中军大帐。
营帐中,杨顶天正在思索伐明之战。如果唐国已灭,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明国。
“五日前,西夏王为公主李清露招驸马,听说原本西夏太后李秋水属意的人选乃是逍遥派掌门虚竹。”
“可谁知半路杀出来一个李世民。”
“李世民?他也跑去西夏了?“
“不错。这李世民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说服了西夏王,西夏王竟然同意招李世民为驸马。”
虽在意料之外,但也算在情理之中。
这些年西夏夹在唐元两国之间日子并不好过。
如今唐国被灭,唇亡齿寒,西夏必然希望利用李世民手里的文臣武将增加西夏的整体实力。
“李世民之前那个王妃呢?”
“据说李世民当天便休了原配长孙娉婷,并在两日前与李清露成亲。”
“听你这语气,这事还有下文?”
“嘻嘻,相公果然料事如神。”
“那西夏太后李秋水不甘心,于是趁着李世民与宾客饮酒之际,给虚竹下了药,塞进了洞房。”
杨顶天听得目瞪口呆,这tm是亲奶奶干出来的事?
再怎么说,这李清露也是她亲孙女吧?
“然后呢?”不过稍微缓了一下,杨顶天还是很八卦地问道。毕竟难得有这么大一个乐子。
“李清露并不认识李世民和虚竹,于是就直接和虚竹在洞房里颠鸾倒凤起来。”
“等李世民结束酒宴来到洞房时,洞房中涛声依旧,两人都不知梅开几度了。”
“愤怒之下,李世民带着手里的五千兵马直接反了。”
“西夏君臣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西夏王被杀,李秋水逃出皇宫,不知去向。”
“李清露和虚竹据说在关键时候被突然冲入的士兵乱刀砍死。”
“李世民彻底掌控西夏,并于昨日清晨登基称帝,国号还是大唐,改元贞观。”
“得,这货果然是有天命在身,都被虐得这么惨了还能当皇帝。”
“行了,李世民的事交给大舅哥烦心去,给他留十几万大军,还有辽王和汝阳王的二十万大军策应震慑,足够了。”
“剩下的十万兵马让单雄信带回来吧,明国这边也该动动了。”
金军有飞雕传信,各地的战报和重要消息均可实现一日达。
可其他各国的消息就远远没有这么灵通了,尤其是远在东南一带的明宋两国。
直到过了十日,金国十万大军都已经在回师淮河北岸大营的路上了,唐国灭亡的消息才传到宋国和明国。
宋国都城,临安城,皇宫大殿
收到消息的宋国君臣此刻脸色阴沉无比,大家想过联军抗金或许不会成功。
但是谁也没想到强大如唐竟然会是五强之中第一个灭亡的。
“秦相,事已至此,恐怕金国下一个目标就是明国了,打完明国就轮到我们大宋了,你说说,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咳咳……”
秦相轻轻咳了两下,不慌不忙地从袖袍里拿出一方丝帕擦了擦嘴角,又塞了回去。
这才跪到地上,朝着赵构磕了三个响头,恭敬问道:“微臣敢问陛下,我宋国大军能否抗衡金国?”
哪怕心里不愿意承认,可一想到明国领土打没了五分之三,唐国更是提前领了盒饭,就算是号称骑兵天下第一的元国,不久前连都城都被人端了。
赵构的心情一下子舒服了不少。
这么说来,自己的宋国还是损失最小的,那岂不是说相比李渊和忽必烈这些牛逼哄哄的绝代枭雄,我赵构还要略胜一筹?
果然,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于是,赵构大大方方地承认道:“金赤军能征善战,我宋军不可敌也。”
“既然不可敌,那皇上又在担心什么呢?”
卧槽,秦相这脑回路,一下子就让满朝文武从瞌睡中清醒了过来。
仔细一想,这句话似乎也没错,明知道打不过,那还纠结什么?
所谓的打仗,其实不就是抱着胜利去的,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侥幸。
如果明知是死路一条,谁闲的没事跑去打仗?
“那依秦相所言,金军来攻,我大宋又当如何?”
“那就看陛下只是想荣华富贵锦衣玉食,还是想要帝皇虚名了?”
“秦相此言何意?”
“陛下,天下归金,势不可挡!“
“陛下若只是为了荣华富贵,那我大宋联金灭明,自此归降。”
“老臣愿以此残躯前去金国和谈,为陛下争取亲王之位。”
“陛下若不愿居于人下,南方交缅之地,东南海中之岛,以我宋军之力,封邦建国轻而易举。”
“陛下若信得过微臣,微臣不日便可率军南下,为陛下开疆。”
这些话若是换成别人说,估计早就不知死了多少次,可偏偏是出自秦相口中。
秦相那是什么人?
跟宋皇赵构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亲兄弟啊!
别人说话也许会打着江山社稷的幌子,动不动搬出列祖列宗,天下苍生啥的。
可秦相不会,他的一言一行只为宋皇计。
他不会背叛赵构,也愿意为赵构背负一切。
正如他方才之言,赵构若是想一辈子舒舒服服过完,那他秦相拼着这条老命也要给赵构争个衣食无忧的王位来。
若是赵构还要当皇帝,行,在这里当不了,那我们就换个地方当。
而且他也不介意拖着一把老骨头带着兵马去给赵构打前站。
对于这样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之人,赵构自然不可能责备,更何况秦相的言论比起那些虚头巴脑的鬼主意实用性更强。
“秦相,若是南下建国,金军是否会穷追不舍,朕可会有生命之危?”
“回陛下,金国步兵强盛,若去交缅之地,难保不会追击。“
“然金国水师偏弱,东南有岛夷洲,自古华夏之地,我大宋可借水师和商船之利,将皇室、财货、军队、人口等运往夷洲。”
“待我军攻下其他大岛,再行远迁,如此可保安全无虞。”
“秦相之言甚善。既如此,迁往夷洲之事由秦相全权负责。”
赵构又看了看满朝文武,摇了摇头,道:“诸卿若是不愿,可自决前路,朕不强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