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非池中物

“你咋的啦?”

张芝也翻身趴过来用手肘碰碰毕成问。

毕成猛吸一口烟说:“今天下午郑哥家小三来找我,你听到了吗?”

张芝疑惑地说:“我听到了,我在外屋做饭,开着门儿,不是玩藏猫找不着金钟了吗?最后不是你去把孩子找回来了吗”

“事儿是这么回事儿,但过程有点离奇,”毕成悠悠地说。

“孩子们在道边儿玩儿藏猫。提前约定好不准跑回家,哪有能藏身的地方呀?我找了半天,喊了半天,金钟始终不出来,我感觉越来越不好。”毕成就着火,又对着一颗烟。

“我心里忽然跳出河边儿那个淘金留下的大坑,我跑过去,就看到金钟在坑底背对着坑边儿站着,水没到孩子胸口。”毕成声音颤抖,仿佛还没从当时的环境缓过神儿来。

张芝趴不住了,坐起身子开始嘤嘤的哭泣。

“前几天刚下过雨,坑里的水怎么那么浅?孩子是不是吓坏了,嗓子都哭哑了吧?”张芝边哭边问。

“他根本没哭,我跳下去抱起孩子,结果这小崽子瞅着我,让我别出声怕暴露自己被别人找到,”毕成讲述完整个经过。

张芝不无埋怨地说:“我早就说这孩子从出生不喘气儿开始,就伴随着离奇,我们应该找个大仙儿看看,你就不信。”

张芝又补充问:“你问没问他是怎么到坑里的?”

“问了,但是他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他说我找到他之前睡着了,什么都不记得了,”毕成回答。

“你明天打听打听,金山或周边有没有厉害点儿的大仙儿,给孩子看看吧!”毕成言语中透露着妥协与无奈。

雨后的黄昏,夕阳西下,空气都被刷洗的干干净净,空气中携带着芳草的清香。

闪烁兄弟在大道上穿着凉鞋踩水玩儿,透过木栅栏的缝隙,可以看到张芝正坐在门槛上折豆角。

“你这娃娃不在天上好好呆着,又来到人间!”

一个不紧不慢中气十足的老年男声,清清楚楚的传进张芝的耳朵。

张芝身子一颤,这句话击中她的七寸,她忘记了思考和分辨。

一个风尘仆仆,衣衫褴褛的老者,成了这个小院儿的座上宾。

张芝杀了一只下蛋的母鸡,吃饭时,小鸡炖蘑菇刚端上桌,张芝就把两只整鸡腿,两只整鸡膀,夹到老者碗里,毕成频繁举杯恭敬有加,闪烁兄弟没资格上桌。

娘仨在锅台上对付一口,鸡汤泡米饭,兄弟俩吃的喷喷香。

张芝频繁暗示,毕成频繁追问,老者才说金钟非池中物,到人间是为渡劫,嘱咐夫妻俩一定善待此子,严加管教,必成大器,老者适可而止,说自己透露的是天机,要遭天谴。

当晚全家4口人临时搬到西屋,把东屋让给老者住。

第2天一大早老者喝完鸡蛋水后离开,临走时张芝硬塞进老者兜里50元钱,,毕成跑去郑哥家要了两片旱烟叶,碾碎给老者早已空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旱烟口袋装满。

“妈妈,我是天上的,来你家渡劫,你要好好对我,给我冲个鸡蛋水吧!”望着老者越走越远的背影,金钟对妈妈说。

“小孩儿喝什么鸡蛋水?妈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你爸背一天煤才挣8块钱,”张芝转身回屋,想想刚送出去的50块钱,省吃俭用一个多星期,白干,越想肉越疼。

“这钱该花,别想那么多,啥能比孩子将来有出息重要。”毕成安慰说。

日子在平淡中过去,除了买米面等必需品,家里没有任何开销,毕烁戒奶后,家里的盈余直线儿攀升。

分家时,承担的三角带饥荒,也电汇回兴源镇偿还了。

毕烁已经能跟住哥哥,虽然哥哥去哪儿都不愿意带他,他充分发挥了撵不走,甩不下,死缠烂打的精神。

张芝想在明年夏天来临之前买一台自行车,她想孩子能撒手后,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卖冰棍。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受了穷,”张芝自打记事儿起,就听着妈妈嘴里念叨着这句话,她深受影响。

张芝算计一分花一分,终于在夏天来临之前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一年闪烁兄弟,大的六岁,小的四岁。

毕成用纸盒糊成一个箱子,箱子外边先用棉被包裹,外边再包上朔料布,盒子里边是一个完全密封保温的空间。

毕成每天早上4:30起床,骑自行车去冰棍场进货,来回要两个多小时,7点回到家吃饭,八点毕成去下坑,张芝给孩子们准备好午饭放到锅里,就开始走街串巷卖冰棍。

箱子里有两种规格,冰棒卖一毛,雪糕卖两毛,一天能赚5块多,每天卖完回到家箱子里总剩两根儿冰棒,看着两个孩子贪婪的,依依不舍的用舌头舔着吃冰棒,张芝觉得一切都值得。

冬天,毕成用稻草扎成一个圆柱形墩子,绑在自行车前面,墩子上插满自己蘸的糖葫芦。

张芝干劲儿十足,零钱凑整钱,她嘴上未说过,但心里十分渴望买台电视机。

现在结婚都时兴三大件“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

“自行车家里有了,缝纫机没人会做衣服,电视机买来全家人都能看,每到晚上家里实在太安静了,”张芝常常心想。”

“你明天早点下班呗!”吃饭的时候张芝对毕成说。

“行,你要干啥呀?”毕成先答应了又问。

张芝说:“我想去买一台电视,在供销社我都看好了,14英寸熊猫牌儿的,375块。”

“你都看好了,拿钱去买一台就行呗,还用我去干什么呀?”毕成问。

“这么贵的东西,我没买过,心里没底,”张芝回答

张芝接着又说:“一到晚上家里连点动静都没有,实在太安静了,你要是回来的晚,我和孩子在家都害怕。”

毕成回答:“行,那明天我早点回来,金钟就要上学前班了,有电视毕烁一个人就不孤单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芝高兴地说:“我前两天去大姐那儿,听她说,晚上8点演《渴望》可好看了。”

院里窗台下,借着玻璃窗透出的灯光,毕成把两根相同粗细的松木杆儿剥皮后接在一起,用一缕铝丝弯成天线,固定在松木杆细头,接好两芯扁平红色电视天线。

张芝帮毕成把做好的电视杆儿立进事先挖好的坑里,电线杆儿就立在房山头,方便转动。

把电视天线的另一头穿过窗户,剥去外皮把铜心接在电视上。

张芝在屋里转动旋钮调台,两个孩子在中间传话,毕成转动电视杆找信号,全家总动员,忙得不亦乐乎,终于锁定中央一台。

这个年代孩子多的家庭还在忧愁温饱,买电视机可是大事儿,小院儿从此不再寂静,晚饭过后,周围邻居家没有电视的,孩子们都聚拢过来看《大风车》。

家里有了电视,闪烁兄弟在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

金钟今年秋天就要上学前班了,张芝把上学所需物品准备的一应俱全,她牢牢记得老者的话,这孩子管好了必成大器,她不止一次地暗下决心,哪怕是头拱地,砸锅卖铁也要供金钟上学。

张芝家在金山儿的最南边,这里人家稀散,今年夏天这里来了一位新邻居。

这家人大手笔,先找来推土机把道对面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推平,又拉来几大卡车石子垫高地基,动土当天来了两辆吉普车,上梁那天,听声音放的应该是2万响的大地红。

一个月后,一座外墙贴着白瓷砖,棚顶罩着红瓦,窗框刷着绿油漆的三间大瓦房拔地而起。

晚上后院儿刘聋子媳妇儿,来找看《大风车》的儿子回家吃饭。

张芝问?“他刘婶!知不知道那家是干啥的?房子盖的真气派。”

“那家姓李,跟俺家老刘的同事是同学。”刘聋子媳妇儿边说,边往张芝跟前靠靠,怕说出的话,被正在看电视的孩子们听见。

“房子盖的再好也没用,那个女的不生,领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大和你家金钟同岁,今年上学前班儿,带在身边的是小的,是女儿,他家男的原来在县里当个小官儿,这不刚调到咱们矿上,肯定也得管点儿事儿,”刘聋子媳妇儿把自己知道的都和盘托出。

晚上吃饭时,张芝把听来的消息说给毕成听。

“跟金钟同岁?今年上幼儿园那不是同学吗?有个做伴儿的挺好,”毕成说。

“大小子没跟着来,带在身边的是小女儿,大小子在县里上学前班,亲大姑在县里法院上班,”张芝又补充道。

新来的邻居家,男主人很魁梧,女主人总是戴一顶自做的白帽子,一家人从不与周围邻居走动。

邻居单老太太对这户人家嗤之以鼻:“牛什么牛,不就当个小官,有几个臭钱吗?”

居家过日子,井水不犯河水,关起门自己过自己的。李家非常安静,从来听不到夫妻吵架,打骂孩子等动静。

金钟终于上学了,张芝规定以后不能再叫金钟,必须叫大名——毕闪,她对这个大名还是很满意的。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