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资本和技术可以造就行业飞速发展的话。
那么,就业才是一个城市当局和主流社会最为关切的话题。
有活干,有钱赚,社会才会稳定,民生才会和谐。
从周一开始,媒体和舆论就在热议着几家企业的招工信息。
一家名为金瀚海水净化工程公司的新创企业,拟招计划为300人。
其中,岗位涵盖了水处理净化、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等技术岗位。
还有工业设计、制作、安装调配、运输等等,甚至还有保险协理。
当然,策划与营销人员也必不可少,行政支持也需要不少人。
大约还有包括电工、管道、钳工、铆焊...十多种技术工种的需求。
据《工商报》的记者采访得知,以上拟招聘人数只是首期的需要。
公司总经理高铭表示:
“我们计划开发的新型节能型海水净化工艺,目前已经获得相关国际专利。”
“该项目,首期计划日产5万吨净水,已经报送港督府工商署、环保署以及市政署备案。”
“当局对于该计划表达了热切与关注,布政司在复函中称,期望最终能实现项目目标。”
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什么东西最吸引人?
空调?也算,现在巴士上都开着窗,自然降温呢。
全城巴士都没有空调吹。
但是,比空调更迫切的是...
水!水!水!
就在这几天,不断停水再次引发居民不满。
当局已经开始担心人们上街示威了。
金瀚公司真是及时雨呀!
虽说工程建成到投入使用还需要时间,但是望梅止渴的故事知道不?
港督府迅速大开绿灯,不管成与不成,舆论先行嘛。
冠冕堂皇的各路官僚频频出现在报端、电视上。
纷纷就金瀚公司的举动大唱赞歌,看好其发展,并抚慰住市民...
一时间,金瀚海水净化工程公司在港岛居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别说,市民情绪也趋于安稳,让港督府也暗暗抹把汗。
大量的求职者纷纷涌向金瀚公司。
------
------
相对于金瀚公司的高光亮相,另一家新创企业也悄然出现。
这家名为金山化学工业公司的企业,相对引发的关注没有那么大。
但是在业界内却是掀起了一阵狂澜,吸引了不少化工企业注目。
其总经理兰德·希尔在媒体称:“我们研发出了从浓盐水里提取碘盐和溴盐的技术...”
根据《星岛日报》援引港大一位资深化工教授的话说:
“如果该项目能够成功投产,将是造福于世界环保事业的创举...”
“同时,该项目也将创造出极大的经济价值...”
“这相当于从废物料里面拾取黄金...无论技术、还是价值,都会很惊人!”
不过,也只有业内的人才会猜测,金山公司是否与金瀚公司有什么关联?
于是有人暗暗打听,想知道是哪家公司在背后支持。
或许,能从其中分得一杯羹呢?
这里面,有金矿!
金山化工的招聘启事,就简单明了一些。
化学专业、矿物分析、销售策划、行政人事...加起来也超过了150人。
细心的人还发现,这则招聘启事也有一个提示:这是首期需求。
------
------
相对于两家公司的热火朝天,林耀祖最近很惬意。
屋里的空调很清凉,让他有一种想要午休的昏昏然。
这里,已经不是金满楼的办公室,也不是在雅赞电子公司。
这是他的新据点:浅水湾xx号xx号,共有5个单位。
罗伯特考虑的很周全,知道林耀祖其实不太愿意去公司。
过去几个月里,他到公司巡视的时间已经从每周两次减少到一次。
有了助手在侧,估计一个月能去一次算好的了。
所以,他与几家房主协商,准备将之买下来。
要说这片地产自开发以来,由于道路还不是很方便,其实价格也不高。
那几家房主也想换地方居住,双方皆大欢喜。
不过林耀祖知道,市区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大宅,只能在新开发的地方有。
最多十年时间,浅水湾就会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很值。
关键是已经建成的房屋风格,他比较喜欢。
中间那个单位,拥有面积达到了20000呎,是最大的一个单位。
其他几个单位围绕着一周,呈现出梅花状的形态。
如果从空中看下去,更是壮观和漂亮。
其他四个单位面积分别在1000015000呎,也算是大宅了。
“罗伯特,能不能将几个单位中间的公用土地也买下来...”
林耀祖用手画个圈圈,“围起来,不然彼此间联系不方便。”
“涉及到多少费用,你让人算一算,还有...”
林耀祖基本定下来,他还想在空地上建一些新建筑,让整体更加协调。
“这个没问题,补交点钱就行。这片也没有人来,空着也是浪费。”
罗伯特招招手,将事情交代下去。
“这边,将道路延伸出去,做个大门,直接连接外面公路...”
他去看过何老板在浅水湾1号的豪宅,很气派。
他将几处单位合并起来,光是花园面积就会超过15000呎。
到时候,何老板的花园也比不过自己,只不过何老板地产房舍比较分散。
不像自己,自此就常住在这里了,一般不会再住到别处去。
“这栋房子,就拿出来作为办公室,我平时就在这里上班了。”
林耀祖没管罗伯特脸上的偷笑,很正经的吩咐道:
“中间那个单位,作为我的住所,两边的就作为招待客人的地方。”
“顾玉琳,你来安排布置就行...还剩下一个单位,给你们做居所。”
他又指指点点,补充道:“车辆要集中停放在前院,区间用观光车,环保。”
林耀祖可不想自己的地方被尾气污染,前院规划出来足够停放车辆了。
几个单位间修建道路连接,电瓶车就够用了。
大片的草坪地面,他也没想做什么微型高尔夫球场,那玩意儿没啥用。
倒是篮球场、足球场可以弄个小型的玩玩,算是运动锻炼了。
给助手们住的单位里,健身房什么的倒是可以建一个。
全部弄下来,林耀祖也暗自咂舌,光面积就超过了100000呎。
算得上是超级大宅了,不过,算算价格,也得花掉上千万港币。
住宅面积加起来有6.7万呎,需要支付其他房主804万港币。
算起来,每呎达到了120港币。要知道,何老板那套就早买几年,也才30港币。
足足翻了4倍!
何老板那套房面积有20000呎,总价才70万。
“公共区域还要另外准备补偿款,起码也在200万港币以上...”
罗伯特补充道,周围房主和一干员工们都麻木了。
这年轻人(老板),财力真雄厚!
林耀祖心里嘀咕,装修加上花园修饰,怕还要花100万港币。
总价超过1100万港币的大宅,值不值?
林耀祖毫不犹豫: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