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别以为你帅就不打脸

中平五年,二月二,龙抬头。

会稽,顺丰号船坞。

今日是第八九十艘海船,一起下水的大日子。

意气风发的张诚,特地赶来参加仪式。

接过大匠徐九奉上的扎着红绸的木锤,用力砸掉卡子。

“轰!”

带着浓郁桐油味的金光闪闪的高大海船,一阵颤动后,近乎倾倒地滑落水槽中,溅起三尺水浪,最终稳稳地浮在水面。

“彩!彩彩彩!”

围观的数百工匠,齐齐欢呼。

这三艘海船与之前七艘传统桨橹船相比,吃水线位置多了两对明轮,称为“明轮海船”。

除了明轮,还有防腐防漏的桐油、水密舱以及木工平推刨,都源自侯爷的奇思妙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令首批最后三艘明轮海船,在建造速度、质量及性能上有明显提升。

现在,一艘明轮海船的建造周期,被徐九和熟练协作的工匠团队压缩到两个月。

只要材料足够,会稽船坞开足马力,一年可下水十八艘高质量的大海船。

第二批十二艘明轮的订单,接踵而至,徐九表示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喜欢新花样的侯爷,同时给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订单。

一艘狭长型的三桅帆船,且航速至少要比明轮海船提高三成。

为什么是三根桅杆?

徐九与大匠们都不明白。

但侯爷一向“言无不中”,令他们深信,这种闻所未闻的快帆船一定能建成。

说干就干,徐九团队开始设计各种款式的草图,再做出等比缩小的船模。

只要船模能通过测试,放大尺寸正式建造即可,具体施工反而相对简单。

目前算半个造船专家的张董事却很清楚,三桅快帆船,是新式战船。

若真能达到订单要求的航速,横行四海,指日可待。

所以,张董事一再叮嘱:“不要急,慢工出细活,这回若能成功下海,有功者奖励加倍!”

工匠们激动了。

第一艘海船成功下海后,徐九不仅脱了奴籍,还得了三十亩田一间大宅,过上有钱人的日子。

谁不羡慕?

一夜暴富的机会就在眼前,不吃不喝不睡觉也得弄出来。

看着群情振奋,张诚来到水手营。

半年光阴,营中两千青壮的水性一个赛一个的好,首批三百水手已经陆续登船,正逐渐探索并征服广袤无垠的海疆。

截至目前,顺丰号开通了涿郡、东莱、乐浪、南海、交趾以及丘力居在三韩半岛南端设立的汉城港的航路。

小道消息:据说侯爷听闻“汉城”之名后,捏着鼻子好半天没说话。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东夷岛与崖州岛,也都设立了简易港口。

至于传闻中“徐福东渡”的扶桑岛,按照侯爷指示,由“汉城港”向东航行就能找到,目前正在筹备中。

据水手传回来的消息,海运简直就是捡钱。

海船,更多的海船!

张诚曾向侯爷建议扩建船坞,至少再建三道船槽。

然而,侯爷只批准增建一道,专门用于建造三桅快帆船。

张诚不了解后世有个说法,“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侯爷毫不犹豫压制“胡乱跃进”的狂热心态,并进一步增加水手营中的专业学术人员。

大航海之所以成功,是建立在无数船毁人亡的教训上。

为了眼前的利益,没站稳就想跑,必然会栽跟头,而且是大跟头。

完善的教育与训练,严格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后勤保障。

需要金钱,更需要时间。

征服海洋之前,必须心怀敬畏!

心怀敬畏不止幻想成为海贼王的男人,还有阳光小伙曹昂,以及荆州南郡富商蔡瑁。

顺丰号船坞中三艘在建的明轮海船,以及一条正在开挖的更长的水槽,令两人敬畏不已。

“世叔,你怎么看?”

曹老板结交广阔,蔡瑁便是少年旧友之一。

得到巴地,曹操的地盘翻了两番,并且与南郡接壤,于是曹昂跑来拉蔡家入伙。

蔡家不仅在南郡拥有大片土地,还拥有长江航道中一半商船,财源滚滚。

尽管蔡瑁听说过顺丰号收购河船,但份额不大,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曹昂告知,顺丰号大头在于海运,自己有船坞造海船,河运只是毛毛雨。

蔡瑁决定实地考察,于是两人顺流而下,直抵会稽。

看着码头上金光闪烁的高大海船,再看看自家虾米似的河船,蔡瑁很自卑。

看着船上卸下堆积如山的货物,蔡瑁意识到海运巨大的潜力。

还好还好,才半年光景,还有机会追赶顺丰号。

得知曹昂蔡瑁来访,张诚郑重地接待。

之所以此前没拉上蔡瑁,除了同行是冤家,还因为顾忌蔡家抢先下手吃独食。

当然,蔡瑁或许会信守承诺,但那样的话,顺丰号就轮不到张诚说话了。

现在,紧跟侯爷脚步的张诚,是汇通银行的执行董事,无论张苏还是糜家都客客气气。

这不,蔡家话事人也毕恭毕敬,满脸笑容。

“既然是孟德公的朋友,吾也不用相瞒,顺丰号船坞两年内的订单都满了。自行建造,对德珪兄来说不是难事。”

蔡瑁很是失望,自家倒是有船坞,但缺乏能造海船的大匠,等两年后的海船,怕是连汤都喝不上。

曹昂忽然笑道:“张董事,贵方船坞颇为宽敞,再建几条水槽不难吧?”

张诚不解其意,主公暂时没有扩建的打算。

“公子何意?”

“借地造船,可否?”

经过解释,张诚听懂这位阳光小伙的意思。

由曹家蔡家出资,在顺丰号船坞建造三条水槽,由蔡家工匠负责建造海船。

张诚呆住了。

小哥哥,这么正大光明地偷师学艺,当我傻么?

曹昂微微一笑,喝了口碧绿的茶汤。

“张董事,不妨,请示一下?”

看着对方殷切的目光,张诚又好气又好笑。

是,主公有时候确实不着调,但培养竞争对手的事,除非昏了头才会答应。

不过,既然对方提起,那就问一下,让你们死心也就是了。

别以为你帅就不打脸!

两位异想天开的客人走后,张诚写了一封长信,将曹蔡的来意如实禀告,又花了好大心思,极力渲染蔡家的威胁。

总之,主公啊,可要坚持住,万不能答应,否则蔡家会把顺丰号吃干抹净。

好一番修修改改,张诚将信发出,随后便继续盯紧三桅快帆船的研制进程。

蔡瑁碰了一鼻子灰,对帅小伙的尝试不抱任何希望,不过,他也在四处搜寻能造海船的工匠。

大匠没有,小匠也行,七拼八凑没准就能凑出来呢?

曹昂在吴地接续走访考察,甚至带着礼品到蔡邕府上,以晚晚辈的身份拜望。

曹操还算有些名望,曹昂形象出众知书达理,与蔡老爷子很是谈得来。

看着阳光小伙,夫人李氏与丈夫心里想的,大相径庭。

大丫头来信说起二丫头前次惹的麻烦,好像就与这位有关。

真是仪表堂堂,难怪二丫头动了心思,若非差着辈........

哎,都是孽缘!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