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路难

张承业,大唐河东监军使。

做皇帝的,没有几个能对武将真正放心,于是监军一职应运而生。最让皇帝放心的人,自然是自家家奴,于是宦官出任监军也就顺理成章。监军一职,初设置时还遮遮掩掩叫什么“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后来索性化繁为简,赤裸裸就叫监军,看你一帮武夫能怎样?由此,被“监”的将帅与监军多半是水火不容。

但晋王李克用和张承业例外。

许多年前,晋王还不是晋王的时候,就与张承业相识。那时还是先帝在位,命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讨伐不听朝廷诏命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其实朝中宰相们的意思也还是驱虎吞狼。张承业就是在那个时候依照惯例前往李克用军中担任监军。到了军中之后,张承业发现这位素来无法无天名声在外的强镇藩帅,其实远没有朝中清流大臣们骂得那样不堪,相反,其毫不作伪的性子还颇得人心。并无多少其他心思的张承业也就实心实意为李克用“宣慰处置”了,时不时出点谋划点策,每每一语中的,切中肯綮。彼时李克用麾下虽然猛将云集,但一来沙陀人本就粗鄙无文,二来中原士子自视清高没几个愿意到河东屈就,帐下并无人长于谋划。在消除了对这位宦官最初的抵触之后,李克用对张承业的才识谋略惊为天人,引为谋主。后来更是以兄事之,因张承业在家中排行第七,李克用称其为“七兄”。

再后来梁王朱全忠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着怎么着也得拿出点政绩来让天下耳目一新,于是盯上了专权败政祸国殃民的宦官,信笔写了一道圣旨,让各镇节度使杀尽辖地宦官。藩帅们自然是拍手叫好,忙不迭地对前一日还耀武扬威的监军大人们举起了屠刀。李克用本就器重张承业,加之对朝廷诸多不满,派监军是朝廷派的,现在杀监军也是你朝廷让杀,放屁都没个准谱!老子偏不杀。当然,李克用也没梗着脖子和朝廷硬扛,只是找了个死囚砍下脑袋应付差事,张监军大人在河东该干嘛还是干嘛,除了少了一个监军使的名号,其他一点不耽误。又过了几年,风声淡了,李克用大摇大摆地上了一道折子,奏请重新任命本该死了好几年的内监张承业为河东监军使。中书省接到折子哭笑不得,偷偷请示了梁王千岁。朱全忠正忙着攻城略地,哪有这心思和李克用斗气,丢下一句“留中不发”就不再管了。中书省的老爷们只得就当没看见这封奏折。不料几个月后,趁着梁王攻打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空档,李克用专门派大太保李嗣源到内侍省讨要张监军的俸禄,理由也很充足,人是朝廷派的,不能让人家只干活不吃饭。内侍省的老太监面对这硕果仅存的监军名号欲哭无泪,要说这点钱粮内侍省是出得起的,可事不是这个事啊。真要给了,别说梁王,就是那帮成天无所事事的朝臣指摘起来也够自己死无葬身之地的。官司从内侍省打到兵部,最终在职方司给张承业重新补了名,李嗣源也就不再提讨俸禄的事,带着兵部急就章赶制的监军堪合扬长而去。梁王留在京里一帮心腹谁也没敢出手把这位大太保留下。官面文章说是不能因一时之气让梁王腹背受敌,其实是面对河东镇继李存孝之后的武道第一人李嗣源,外加五百最精锐的横冲都精骑,谁有几个脑袋敢做这个出头鸟?

从那以后,张承业就决心死后把自己埋在晋阳。

此时出手帮晋王挡下了刺客的致命一击,张承业并未有多少轻松。静静地看着侍卫们将刺客尸体抬出院外,忽然轻声道:“不对!”

李克用疑惑地看着他。

张承业道:“天行苑虽然崛起于最近十几年,底蕴不如江湖上那几家猎手团深厚,可从谍子房所获的线索看,天行苑行事周密,可谓算无遗策,被他们盯上的,几乎无人幸免。就算没料到王爷修炼《潜龙经》大成,而我也轻易不露身手,可就派这么个人来,似乎真是小看河东了。”

李克用点头道:“还真是。此人虽出手刁钻狠辣,但究其真实修为,不过堪堪上品中境。我在修习《潜龙经》之前,应付他倒还吃力,现在嘛???“

张承业忽然肃容道:“《潜龙经》所载内功心法过于霸道,王爷早年战伤太多,身体早有隐患。老奴建议王爷修习《潜龙经》是为助王爷洗筋伐髓,祛除淤阻,王爷切不可轻易用以对敌。日后修习时也应注意不可勇猛精进,否则恐有不测之祸,到时候老奴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李克用不在乎地一挥手:“好好好,七兄提醒多次了,本王记在心里就是了。“

张承业目光再度看向门外:“练杀谷有个鬼门道,叫做什么阴阳判。凡是刺杀重要目标,没有一击得手的把握,就会派两人一同前往。两人中需得一人武功过人,另一人则擅长轻功和隐匿之术。真正动手时,第一人现身出手,另一人隐匿待机。得手便罢,而若猎物扎手,第一人则作饵,引出猎物的应对之策和后手,第二人潜在暗处尽数记下,回去再详加筹划,再来时无不手到擒来。“

李克用沉吟道:“阴阳判???七哥的意思,如今天行苑也学会练杀谷这一套了?“

张承业道:“请王爷派人仔细勘察王府内外,看有无人离去的痕迹。如果有,那便是老奴不幸言中,方才出手的这人,是阳判,也就是那个饵。而阴判躲在暗处,对王府的布置和王爷如今的修为,已是了如指掌。“

李克用沉下脸,将侍卫统领高金涵唤入书房吩咐了几句。

片刻之后,高金涵气喘吁吁跑来:“禀报王爷,丁字营巡街卫队来报,方才看到一道人影从王府西墙翻出,巡卫上前追赶,但那人委实太快,巡卫们连是男是女都未看清,队正自知失职,已自缚在王府外请罪。“

李克用道:“罢了,王府上下三百亲卫都没看住,倒要一个巡卫队正请罪。你让那小子也不用寻死觅活,该干嘛干嘛去。“

高金涵听得“王府上下三百亲卫都没看住“之语,顿时冷汗浸透了内衣,慌忙跪下重重的叩头在地,道:”是末将失职,请王爷责罚!“

李克用本是无心之语,其实对高金涵并无不满,不料他自己对号入座,一时间倒也不好转圜,于是看了张承业一眼。

张承业会意,温声道:“王爷不必苛责高统领,今日来的是江湖上顶尖的高手,寻常军士遇上了也是白白送命。高统领,回头你去找谍子房的何统领,多借几个老谍子来,方应付得下。“一边说,一边去扶高金涵。

高金涵直起身,额前已是乌青一片,隐隐有鲜血渗出,偷眼看着李克用,却不敢站起。

李克用“嗯“了一声,抬手虚招了一下,高金涵听得这一声”嗯“音调向上且短促,方敢起身。

张承业冲高金涵使了个眼色,高金涵小心翼翼地问道:“王爷可还有吩咐?“

李克用没好气地道:“没了。赶紧去裹伤。“

高金涵如蒙大赦,忙拱手退下。

待高金涵退出小院,李克用无奈道:“做王爷这些年,样样都好,就是这帮人动不动就自称罪该万死,着实烦心。本王就算真恨急了他,也就一死而已,哪来这么多弯弯绕绕。“

张承业道:“王爷积威深重,做臣下的自当恪守本分,这是好事。如老奴这般僭越,若放在朝堂上,早不知被清流口诛笔伐多少回了。再者,为君为王者口含天宪,一语定生死。王爷也自当慎重。”

李克用斜乜了张承业一眼,道:“还是弯弯绕绕。”

张承业躬身一笑。

沉吟片刻,张承业又道:“王爷,若天行苑刺客再来,恐怕比刚才这人要棘手得多。寻常侍卫再多,恐也难护得周全。眼下老奴的功夫也被对方得知,他们当有应对之策。王爷身边,是时候再添个高手了。”

李克用道:“让高金涵再到孟尝馆再调几名好手过来就是了——你这位河东万花筒,这次又要给本王变出个什么惊喜?“

张承业道:“晋王还记不记得我在长安城外收养过一个孩子?“

李克用奇道:“记得。好像比亚子小一两岁。怎的,这孩子眼下可堪大用?“

张承业道:“老奴悉心调教了十几年,至于堪不堪大用,那得王爷见过了才算。“

李克用“嘿“了一声:”又来了,不爽利!“

亥时初刻,张承业的马车才驶出王府前的车马广场。因为宵禁,偌大的晋阳城除西坊仍热闹如白昼,其余街巷皆不见人影。马车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偶有巡街甲士遇到,看见车厢外悬挂着监军府描金白灯笼,也都知趣的退让在路旁。

张承业一脸疲惫,在车厢里闭目养神。看似松懈,实则默默地将刚过去的两个多时辰里与晋王的种种谋划在脑中重现再度推演,反复查究有误漏洞。毕竟接下来要应对的是窃据朝廷正统的朱皇帝,容不得半点马虎。

马蹄哒哒走得不急不缓,不多时便回到了监军府。张承业素来低调,不似其他军镇监军非要良田美宅。李克用哪里肯委屈了张承业,先是拨给他一栋据说是李家远枝宗室住过的大宅,又迁离四邻,几番扩建。张承业一开始坚辞不受,只是随着事务冗杂,手下办事的人也多了起来,所需所费者也甚多,原来的宅子确实不敷使用,只得任由晋王安排,眼下就成了这条街上数一数二的大宅子。只是宅子占地虽广,门户却不起眼,既无镇门石兽,也无飞檐高阶,门若不是门首挂着一块“河东监军府“的匾额,真就与民间富商无异了。

张承业下了马车,吩咐一声“叫肖二郎到我书房来。“便匆匆走进大门。

不多时,一名身着淡青文士长衫的年轻人出现在张承业书房外,也不敲门,就那么大大咧咧推门而入。

张承业目光落在年轻人的长衫上,道:“二郎,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被称作“二郎“的年轻人一本正经道:”回阿翁的话,二郎打算弃武从文了。昨儿在酒楼遇到刺史府的文学从事柳大人,给他看了我的几篇旧作,说是文理兼优,气脉悠长,更难得的是???“

张承业打断道:“说人话。“

二郎顿时换了副苦巴巴的嘴脸:“阿翁半夜唤我,肯定又没好事,我穿文士衣衫,是想提醒阿翁,这回派我去个不用打打杀杀的地方。“

张承业道:“这回我给你在王府谋了个差事。“

二郎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什么游历江湖、军营历练就好。“

张承业定定地望着二郎,二郎有些发毛,低头打量了自己一下:“阿翁,这件衣服有什么不妥吗?“

张承业道:“只怕以后你很难有机会弃武从文了。“

二郎疑惑地看着张承业。

张承业接着说道:“今日接到洛阳谍子房密保,朱温已经逼宫篡位。你可以理解为,今日,大唐亡了。“

二郎脸色顿时变得极其难看。

张承业又道:“朱温一直视晋王为眼中钉,此番谋逆,定会加紧对我河东的渗透。就在刚才,王爷刚刚亲手打杀一名刺客。“接着,简单描述了刺客的武功路数和来历。

二郎道:“这么说来,阿翁为我谋的差事,是进王府保护上品上境的王爷?“

张承业点点头。

二郎轻轻叹了口气:“就是不知道真来了刺客,要谁保护谁。况且王府上的孟尝馆,还养着那么多江湖前辈。”

张承业道:“你于武学一途极有天赋,武道十六品,你年纪轻轻就摸到了上三品的门槛,而且在江湖、在兵营都厮杀过,在谍子房也历练过。虽说现在的境界只是中品巅峰,但对上寻常初入上品的高手也有一战之力。而且???“

张承业目光灼灼地盯着二郎:“我知道其实早在两年前你就可以破境的。”

二郎赧颜一笑:“就知道瞒不过阿翁。”

张承业不以为意地道:“两年前你到大梁游历,回来时被宣武镇缉捕司盯上,一人对上二十多名中品高手,转战数百里,杀尽缉捕使得脱。虽然身受重伤,可武道体悟大有进境,本该借势破境,但你直到伤势养好都没那么做,我就知道你应该是心境出了波动,是不愿,而非不能。”

“你在大梁太白楼结识了王镕,他虽然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但相谈甚欢,结成了忘年的酒友。这些,你回来之后都禀报过。只是你没说,你心境的波动也应该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你回来后半真半假地说要弃武从文,虽说也学人家做了几首诗,可所读的书大多是黄老之作,我便知道跟脚了。”

“王镕虽然也是世袭的藩帅出身,才智过人,但对治国治军毫无兴趣,平日只以黄老之说自娱,诗才也是不错。当年之所以先附晋王,后降朱温,也不过是厌倦纷争,想寻个安生窝子。”

二郎道:“正是。本来初遇王镕时,我想到他当年降而复叛的行径,就想着即便不能在梁王眼皮子底下杀了他,至少也偷偷教训他一顿。哪知一顿酒喝下来,我倒是有点同情他了。空空世界万千愁,大家都在都无非是挣扎求生而已。他大醉之际反复念叨那的那句‘纵是了然云外客,每瞻瓶几泪还流’让我断了收拾他的念头。后来我就在想,在这乱世之中,武夫纵然练到那传说中的十六品之外,真就能解民倒悬吗?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不是真的要绝圣弃智,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要是所有人都不读书,不习武,不强出头做那兼济天下的圣人,这个世道是不是会好一点?”

张承业以手点指二郎,无奈地笑道:“你这孩子,在歧路上走得比我预料的还要远。没想到啊,早知道你小时候就不让读那么多书。庄子如是说,不过是激愤之语。窃钩者诛,自然是盗贼;窃国者诸侯,自然有人捧臭脚称颂为圣人,时势造之而已。譬如时下的朱温,既已窃国,马屁文章必然满天飞。若是任由他寿终正寝,江山传于朱姓子孙,那么百年千年后的史书所载,他朱温就是解民倒悬的圣人。正因为有这样的‘圣人’,我辈才应该挺身而出,书生读书执笔,是为了和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武夫习武持剑,是为了和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道理讲通了,这个世道才会变好。你明白了吗?”

二郎默然半晌,忽然一拱手:“肖俞受教了。”

张承业听他郑重其事,口称己名,自是真心受教。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敲,点到即止就好。当下语气一转,轻松地说:“为了贺你明日上任,我送你一件小玩意儿。”说着从案下拿出一只檀木长匣放在桌上。“前几日姑苏天泉坊莫家的少东家来投拜帖,送上这么个东西,我想你应该能用着顺手。”

肖俞以手抚过长匣,见匣身浑然天成,乃是整块檀木雕成,木质极细密,入手微温。口中赞叹:“古有买椟还珠之讽,可眼下不看匣内所盛之物,光是这匣子就价值不菲了。天泉坊虽是卖兵器的,这少东家倒是个雅人。”轻轻打开匣盖,只见匣内软缎铺就,中有凹槽,端端正正放着一柄仪刀。刀柄处别出心裁加了环首,刀身修长,绿鲨鱼皮为鞘,黄铜护手,光华灿然。肖俞不解道:“怎么是柄仪刀,我是要真刀真枪与人厮杀,又不是给晋王做站殿将军。”一边说一边拿起仪刀,却觉入手不似寻常仪刀那帮轻巧,心下就有几分了然。轻按崩簧抽刀出鞘,果然刀背比常见的仪刀厚了三分,锋刃更宽,有几分边军横刀的凶悍之气。

肖俞笑道:“弄把刀都要扮猪吃老虎,看来天泉号对您这老狐狸的脾性摸得很准啊。”

张承业不以为忤,道:“我都这般岁数了,也不适合舞刀弄枪,想来想去还是适合你这小狐狸。”

肖俞随手挽了几个刀花,只觉轻重、长短趁手之极,一片刀光寒意森森,端的是神兵利器。便道:“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天泉号的东西,名不虚传。就是不知道这位少东家千里迢迢来撞您这位监军大人的木钟,所求何事啊?”

张承业道:“商家言利,无非就是想来河东分一杯羹。如今战事频仍,军中兵器耗费极大,军中官坊和晋阳的几家兵刃坊,早已是不堪重负。我也正想着吸纳新血。不过当时我也没给这位少东家好脸色,只不疼不痒打发了几句。想必过几日他还会再来。”

肖俞道:“阿翁是想压价。”

张承业笑道:“正是。如今河东钱粮短缺,我也只得在商言商了。不过这位少东家倒真是位妙人儿。别人来撞木钟,要么夤夜叩门,金银开道;要么寻些字画珍玩,遮遮掩掩地说请我鉴赏。可这位莫家大公子光天化日夹着个长匣在门外大声吟诵诗仙太白的《行路难》。我问他难在何处,他说空有良材,不知帝王家门朝哪开,求我指点迷津。”

肖俞道:“这手法倒是别开生面。阿翁是怎么打发的?”

张承业道:“我说找王府有何难,让人从府上寻了一副天祐元年的《晋阳坊市通衢图》,让他自己找去。”

肖俞闻言莞尔。

张承业顺口说到“天祐元年”,又想到自昨夜起“天祐”年号只怕也要湮灭于世,胸口便是一痛。

肖俞察言观色,知道张承业心中所忧,只得转移话题道:“此刀不凡,可有名号?”

张承业沉吟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你若合心意,此刀便叫行路难。”

肖俞道:“此名甚好啊。”持刀跃出门外,施展出一套在边军学来的刀法,刀法本身无甚精妙之处,不过肖俞使起来大开大合,气势雄浑,隐隐有金戈铁马之声。刀光里肖俞的声音传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股难明的气息渐渐从刀光中弥散开来,蓬勃跃动,如朝日东升,而肖俞招式间的杀伐气息也越加浓厚。

张承业一脸欣慰:“这小子,终于舍得破境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