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公主入学医学院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毕竟这事儿也是开了先河。
陈平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对李世民的魄力而感到佩服。
古往今来,也不是没有女医师。
可公主学医,确实是先河。
所以,李世民要面对的压力也不小。
朝堂之上,一名御史大夫上奏道。
“陛下,臣闻长乐公主近来对医术颇感兴趣,欲深入研习,以济世救人。然臣以为,公主贵为金枝玉叶,身份尊贵,不宜涉足医术之道,谨陈数端,以明臣之愚见。”
“一者,医术乃精妙之技,非一日之功可成。公主自幼长于宫廷,所习皆是皇家礼仪、文化经典,未曾涉及医家典籍,医术基础薄弱。若仓促涉足,恐难有所成,反而贻笑大方。”
“二者,医术涉及生死,责任重大。公主身份尊贵,一举一动皆为国人所瞩目。若公主学医不成,而轻率行医,万一有失,将何以面对天下苍生之责难?此等风险,公主实不宜承担。”
“三者,公主学习医术,亦可能引起朝野非议。公主身为女子,本应恪守妇道,专注于女红、礼仪等女子应学之技。若公主执意学医,恐引起朝野上下对公主身份的质疑和非议,对公主声誉不利。”
“故此,臣以为长乐公主不宜学医。望陛下三思,以国家社稷为重,勿使公主误入歧途。”
“臣惶恐上奏,伏乞圣鉴。”
李世民倒是心平气和地听完了几个御史和言官们的反对,还时不时点头。
等到御史和言官们都说完了,又看了一眼另一边的魏征,这老倌此时正闭着眼,仿佛入定了一般。
还好,这位直臣没有在这时候站出来反对,不然,那些御史和言官们会没完没了。
那才会让他有一些头疼。
魏征是直臣不假,可他也是李世民需要这么一个直臣,才会成为直臣,而并非是本性如此,他自然是看得出来,长乐公主学医的利与弊。
更加看得出来,这事儿,说不得和那位平阳郡王有一些关系。
所以,一旦插手,恐怕就不太好收场。
长乐公主学医,也是一番孝心,更是天子仁义、心怀万民的表现。
如此可得人心之事,又为何要阻止呢?
至于皇家颜面,公主乃千金之体云云……。
呵呵。
长乐公主若是学医有成,到时候,必然能够享誉天下。
再说了,这事就是帝王的家事,让子女学一门学问而已。虽然说让公主去学医,还是有些不妥,但学医治病,乃是造福万民,又何必阻拦呢?
作为御史中丞,他没有必要亲自下场,这件事情,自然有人会去弹劾和反对,也会有人站出来支持。
他只需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一旁看戏就可以了。
李世民见到魏征似乎没有出列奏言的意思,便清了清嗓子,说道:“几位御史说的是有道理,只不过,却也有失偏颇。”
“公主长乐,天资聪颖,志存高远,欲习医术,以济苍生。朕闻之,嘉其志也,允其求学,实乃旷世之奇举,千古之佳话。”
“昔者,神农尝百草,以疗民疾;黄帝问岐伯,以明医理。医术之道,博大精深,非有至诚至坚之志,焉能得之?公主长乐心怀慈悲,志向高洁,欲以医术济世,实乃天授之才,皇天之佑也。”
“医术之道,虽小道也,然能活人济世,功德无量。公主长乐以此为志,何其伟哉!”
见到圣人都如此说了,而且魏征都没说话,所以,御史们也就都闭嘴了。
这件事情,争论性真的不大。
因为长乐公主又不是太子李承乾,要是太子李承乾想要学医,他们肯定反对。
学医治不了大唐!
可公主学医,也仅仅是因为以前未曾有过,而且,学医治病,也不是说学了就可以行医治病,就算是行医治病,这要是开了方子,吃死了人,又该如何?
真要是吃死了人,那争论就比较大了。
公主要不要承担责任?
又该如何承担责任?
在御史们看来,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
本意,其实还是为了长乐公主好,为了李世民的面子。
可若是李世民一意孤行,他们也没办法继续强硬地反对,和李世民对着来。
长乐公主都被陛下带着,去拜见了孙思邈。
孙思邈也已经答应收徒。
他们还怎么极力劝阻?
长乐的入学虽然掀起了一点小波浪,但是也没掀起什么大水花。
要问,孙思邈收了一位公主为学徒,还是大唐的嫡长公主,是什么感受?
孙思邈会淡然一笑。
对于孙思邈而言,不过是多了一个徒弟罢了。
怎么教其他的弟子,也就怎么教长乐公主李丽质。
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一视同仁。
倒是事后,陈平安和孙思邈聊起来的时候,陈平安说了几点,长乐公主学医的好处。
“这公主学医,也算是开了先河。”
“古往今来,也就只有这大唐的公主学医。”
“这是在带动医学的风气,也是让人重视医学,尊重医师。”
“普通百姓们生病,看不起医师,吃不起药,等到病痛加深,就会慌不择路,选择相信什么佛门的吃斋念佛、地方赤脚医师的狗皮膏药,甚至是一些连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人的偏方。”
“因此而病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明明,他可以借钱,又或者是在医师比较多,药材也比较便宜的情况下,请医师诊断,开方抓药,还会有活命的机会。”
“但是他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吃斋念佛什么的,希望通过这种办法,请求神明的庇佑,又或者是去山林里面弄一些野草什么的,做成偏方。”
“而公主学医,必定能带动医学发展,也可为医学证明,促进国医馆的发展。”
“到时候,人人都可以看病治病。”
“而且,有了女医师在国医馆,就可以让女子也能方便去国医馆,请求女医师为其治病了。”
医师这个行业,面对的是病人,而病人有男有女,有一些疾病,对于女病人来说,可能有一些难以启齿。
所以她们在生了病之后,只有依靠以往的药方,又或者,直接等死。
因为她们无法去请求男医师给她们诊断,然后开方子抓药啊!
所以,陈平安是真的支持长乐公主李丽质去学医,她此举带来的边际效应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天,邸报上面的头版头条,就是长乐公主李丽质学医的报道。
上面讲述了如今病人有男女,而女医师却少之又少。
“大唐盛世,百业兴旺,乾坤鼎定,江山如画。然世间苍生,难免病痛之虞,尤以女子为甚。夫女子之身,柔弱且细腻,病邪侵袭,往往缠绵难愈。是以,大唐之世,亟需女医师以济苍生,以解疾苦。
昔有扁鹊、华佗,医术高超,名扬四海。然皆男儿之身,未闻有女医之迹。今我大唐,文明开化,女子亦能读书识字,习医问道。女子心思细腻,更能体贴病患之情,洞察病源之微。是以,女医师之设,实乃天意人心之所归也。
女医师者,当怀慈悲之心,具精湛之术。以仁爱为本,以医术为用。能辨阴阳,识五行,通经络,晓脏腑。能施针用药,以解病痛,能抚心安神,以除忧虑。如此,则女子之疾,可得其治;女子之苦,可得其解。
吾皇圣明,洞察秋毫,知女医师之重要,遂同意长乐公主学医。愿天下女子,有志于医者,皆可投身此道,共襄盛举。如此,则我大唐之民,皆可安康;我大唐之世,亦可长盛不衰矣。”
这一篇报道,对于天下女子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
不过,也有一些酸儒,说什么有失礼节,说什么,女子岂能为医云云。
可惜,大唐邸报已经报道了出来。
而这天下,又岂是那些酸儒,能够掌控舆论。
很快,连续几天,都有大臣对长乐公主学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赞赏声非常高。
然后,那些女子们也都是非常支持。
她们吹一吹耳边风。
自家的丈夫难道还要站出来反对?
大唐的风气还是比较开放开朗,所以,女子们的呼声也比较高。
最后直接盖过了那些个酸儒。
凭什么只有男医师,而我们女人有了隐疾,就要在床上等死呢?
总之,大唐邸报的出现,是真的带动了大唐贞观年间的舆论。
杜如晦之死的讨论之声,热度还比较高了。
却因为长乐公主李丽质要学医,拜师孙思邈,一下子盖过了。
如今热度最高的就是长乐公主学医,以及大唐需要女医师的舆论。
其实,说起来,在唐之前,也有两位女名医,晋朝的鲍姑、西汉义妁,所以女医师不是没有,只是非常少罢了。
如今,长乐公主学医,想要成为女医师,想要为女子治病,以解病痛,自当是好事儿,是天下女子们的福音。
而且,唐朝后期也有好几位女医师,唐玄宗时期,有一位侍郎之女名蔡寻真,她和宰相李林甫之女李腾空都是道医两修。
所以,长乐公主学医,最大的争议,也仅仅是她的身份罢了。
却也正是因为她的身份,所以才能成为大唐邸报的头版头条,也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
而贞观五年之后,女医师也将会越来越多。
……
随着将作监的扩张,以及各种实验的逐步研究和投入,花销自然也随之大了不少。
不过,随着新技术拍卖,琉璃技术的改进,琉璃制品的多样化,还有其他技术产品的加持,将作监的花销再大,也没有让大唐国库多出一分钱。
不仅没有让国库多出一分钱,还给国库增收。
就是这将作监的账簿,李世民看了,都有一些流口水。
要不是知道将作监的重要性,他可能会忍不住,直接把将作监的钱,全部给吞下去。
如今,随着商业的发展,随着货币流通被动提速,这铜钱似乎越来越不受用。
也就是,货物多样化,货币流通速度过快,而货币的产量却只是提高了那么一点儿。
毕竟,如今的大唐货币依然还是以黄铜为主,而中原之地铜的产量并不是很高。
就算是加上了突厥的俘虏,有一部分分布在各地的铜矿,专门挖铜矿石,还是供不应求。
所以,改良货币的呼声也比较大了。
只不过,在没有足够多的白银储存量的情况下,贸然改良,增加一个银币,也不太行。
只能是先紧着铜币用,等到海上贸易,在东瀛那边获得了更多的白银存量,才能让铸钱司铸造银币。
有了银币,也就能够解决铜币供应不足的问题。
所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李世民已经把商业重心都放在了海上丝绸贸易,也就是想办法加快速度,把东瀛的白银搬运到关内。
这一年,更是直接拨款,还联合了裴明礼、何潘仁等富商,又发行了国债,用来扩建船厂。
几乎是几个月一艘海船,没有花费大代价去建造大船,而是以量取胜。
“这放大镜还挺好用的。”
李世民手中拿着放大镜,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陈平安进献放大镜,是方便李世民看奏章,因为一般的奏章上面的字,比较小。
李世民天天批阅奏章,时间长了,也容易近视。
有了这个放大镜之后,就能够把奏章上的字体放大,然后便于阅览。
相比较那个眼镜,还是这个放大镜比较容易造出来。
因为眼镜要戴着,需要根据人近视的度数来制作,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数据才行。
没有数据,很大可能就是度数不够,又或者是超标。
戴起来会头晕目眩。
放大镜相对来说,容易造出来,也不会头晕目眩,产生不适感。
陈平安解释道:“陛下,此物,不仅可以放大字体,还能够在太阳的照射下,当做是点火之物,可以聚集阳光,把纸张烧着。”
“所以,在野外,其实可以当做是火石,能够把干燥的毛絮、纸屑、木屑点燃。”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可看看外面阴沉沉的天空,还是算了。
“如此说来,这放大镜也是妙用无穷呀。”
陈平安道:“陛下,随着将作监产出的科技产品越多,也慢慢地被人们所接纳,被他们所使用。”
“科学之道也会慢慢地深入人心,到时候,将作监是不是科学院,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如今将作监的项目越来越多,地方已经有一些不够用,臣想着,要不要把一些已经成熟的技术,放在其他地方。”
“比如,就近原则,放在蓝田,建立一个单独的工业城,方便保密工作,也方便护卫工作,还能方便这些工匠们生活。”
“如今的将作监,已经有一些拥挤了。”
现在的将作监,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发展壮大,已经是两万多名工匠,在从事各个作坊的生产。
而随着琉璃技术的成熟,随着琉璃制品的需求量提升,现在的将作监的地方,确实是有一些小,人员众多,宿舍、食堂、休闲区就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