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文治武功

这些年来,随着大唐国力的提升。

再加上,陈平安给李世民的讲课,各种各样的国策摆出来。

两人也一直都是践行着去其槽粕、取其精华。

一些不好的国策,自然是不能用的。

一些好的国策,自然是要拿来用的。

比如,京察天下。

也比如,巡察使、按察使等。

还有推行州学、县学,还有修路,还有建造各种工坊。

国策越来越多,官吏身上的任务也就越来越多。

不是以前那种。

只要是天下太平了。

大家都可以直接享乐了。

如今是天下太平了,大唐的发展却在慢慢地提速。

一条一条国策的颁布。

官吏们也都要去执行。

因为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读书人越来越多,每一年考中进士的人也很多。

要不是这大唐疆域辽阔。

需要很多官吏去治理。

恐怕,那些个不太作为的官吏,很快就被排挤出去。

这就是京察天下的原因。

每一年都能够查出一些问题来,每一年都有官吏带上了枷锁和镣铐,最后论罪处罚。

在如今的大唐,官吏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但是福利待遇却又是大唐所有的行业中最好的,士农工商的四个等级,士一直以来也都是最前面。

或许,就算是百年、千年过去,士依然还是带头的。

太子殿下已经站出来了。

东宫那边的官员们也是为了能够让太子殿下负责武学院的建立,站出来大力支持。

房玄龄站出来之后。

这件事情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果然。

李世民开口了。

“文治武功自古以来,也都是帝王之治国理政的道理。”

“如今,大唐推行州学、县学,读书人越来越多,人人都可以明白是非对错。”

“也为大唐培养出来很多人才。”

“有了这些人,朕治理如此辽阔的大唐疆土,也能游刃有余。”

“不过,太子说的不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若是因为如今之大唐成为了真正让四夷臣服的天朝上国,就开始忘乎所以、贪图享乐。”

“人人都如此,一旦外敌来临,就会感觉好似滔天洪水一样。”

“而我们一直保持着忧患之心,就算是外敌来临,我们也能够临危不惧。”

“故此,武学院一事,虽不能急切,可既然赵王提出来了,大家也都论一个利与弊。”

“现在看来,武学院的建造对于大唐而言,是利大于弊。”

“既然如此,就应该建起来。”

李世民说完。

魏徵也站出来了。

他也不反对建造武学院。

但是武学院的作用,以及武学院该如何招收学子,以及武学院教导一些什么。

还有武学院的建造,要建造多大,又要多少财力。

这些都是需要商讨的。

不说说建立,就能一下子把武学院给建起来。

“陛下。”

“武学院一事,当从长计议。”

“既然要建造武学院,以培养名将为目标。”

“那么,第一点,就是这武学院的教授们,有谁来担任,一般的夫子,怕是教不出来名将吧?”

“第二点,武学院的选址应该在何处,若是城外,又该在什么地方,又要建造一个多大的武学院。”

“第三点,这武学院又该如何招收学子,是和其他的学院一样,只要是愿意来求学的,年龄在十二岁之上都可以,还是一开始只招收军中的将士们?”

“第三点,如今的学院中以四书五经为主,而武学院是只教兵法韬略,还是也要有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第四点……。”

魏徵提出了很多问题。

直接就摆在了李世民和诸位大臣们的面前。

不过,他所提出来的那些,李世民和陈平安两人也早就商讨过了。

选址的地方也都选好了。

就在城外的卫所军营旁边,占地面积要大。

首先就要有一个操练场地。

要有各种设施,能够操练武学院的学子们。

同时,还要有住宿的地方,还要有教学楼。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处战场。

能够让武学院的学子们,有一个实战演练的机会。

在这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武学院。

陈平安站出来道:“武学院和一般的学院不同,武学院只能是有朝廷主持建立和招生。”

“同时,臣建议,武学院的院长由陛下来担任。”

陈平安的这一个提议,直接就获得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的同意。

不仅仅是这些人。

就是王珪、崔洵等人,也都同意。

这一个提议,是不可能有什么争议的。

赵王陈平安想要拍皇帝的马屁。

他们自然也要跟着。

武学院的院长也就只有陛下能够担任。

除此之外,还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来担任武学院的院长。

李世民自然也是欣然同意。

这一点,其实也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这地址选好了。

预算也商讨好了。

最后就是谁来负责了。

“陛下,臣斗胆谏言,武学院建造之事兹事体大,应当由太子殿下来负责。”

“太子殿下贤德纯良,又爱民如子。”

“臣以为,此事当有太子殿下负责,最为合适。”房玄龄站出来道。

长孙无忌也紧跟其后。

表示要太子李承乾来负责建造武学院。

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就像是陛下为武学院的院长一样。

太子殿下负责建造武学院,没有人敢在这件事情上说半个不字。

只不过,大家也都明白,武学院真的建立起来,这里面最大的功臣,恐怕还是那位赵王。

大唐的武勋们估计也要感谢赵王了。

有人想要打压打压陈平安。

可是到现在为止。

他们也没能发现,自己有什么法子,可以让陈平安身败名裂。

只能是就这么看着。

早朝之后。

大唐要建立武学院的事情,也就不胫而走。

百姓们也都是争相谈论。

他们也更加期待第二天的大唐邸报了。

毕竟,每一次像是这样的大事儿。

大唐邸报上面就会进行好几天的连续的报道,其中有着对于建造武学院的缘由的讲解,也有着其他的介绍。

同时,还会看到一些大儒对于武学院的点评。

他们也想要看一看,这些人又是如何评论大唐建造武学院这件事情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古以来,帝王都需文治武功,二者缺一不可!”

“若无文,则无礼。”

“文可使得百姓明辨是非、通晓大义。”

“若无武,则无御。”

“武可使得四夷臣服,边关安宁。”

“文武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王朝不可重文轻武,亦不可重武轻文。”

……

大儒们对于建立武学院的看法,自然也是站在了他们的角度。

而他们乃是大儒。

自然也要以这江山社稷为重。

陈平安也在大唐邸报上面写了一篇文赋。

不过,他又是站在了另外一个角度上,谈论着武学院的重要性。

那就是保证大唐十二卫的将士们的纯粹性,保证他们的纯洁性。

因为大唐十二卫乃是一个特殊的官署。

这些将士们乃是大唐的英雄。

而大唐的英雄就应该是受到过教育,应该是更为忠君爱国,更为纯粹的人。

他们的脑海里面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保家卫国。

建立武学院,培育更多的将士们。

以后,大唐十二卫的将士们,每一位的出身,都应该是良民。

不管是名门之后,还是农户之子。

首先,这些人的父辈未曾有过违反乱纪之事。

罪徒之后不得入朝为官。

这一点,很早就已经施行了。

这并非是对谁不公平。

而是真正的公平。

因为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做某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没有了敬畏之心。

也就很容易冲动行事。

陈平安站着的角度,就是保证大唐十二卫的英雄们,每一位,都能够对得起百姓们对他的尊敬。

仅仅是这一个点。

就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以前,人若是犯了错,就直接发配边疆充军了。

看起来是惩罚。

毕竟,上了战场,生死难料。

但是如今的大唐不一样了。

建造了英灵殿。

所有为大唐战死沙场的人,都进入了英灵殿,都成为了英雄。

在这之前。

这些为大唐战死沙场的人,就算是生前有着什么过错,杀人放火什么的,也都笔笔购销了。

因为他们为了大唐的安宁而战,为了关内万千百姓而战。

他值得被人尊敬。

但是以后不一样,大唐十二卫需要的是精锐,需要的是纯粹的战士。

他们的心中要只保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家卫国。

故此,就不能再继续招收一些良莠不齐之人。

百姓们看完了大唐邸报,对于陈平安的言论,也是赞同的。

“必然是如此。”

“罪徒之后,岂能进入军营,除非他力大如牛,是一员悍将,可以为大唐而战死沙场。”

“不然,有一些人进入了军营之中,怕是还会把不好的风气也带进去了呢。”

“赵王说的没有错。”

“兵不在多,而在精。”

——

“俺的儿子就在军营呢。”

“当年,还跟着陛下一起亲征高句丽,如今也是一果毅将军。”

“俺家的儿子回来,那和以前都不一样,就好像是那小说里面的大侠,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行侠仗义。”

“俺家的活儿,他都给干了。”

“俺家同村的一些贫苦的人家,俺的儿子也会帮一帮。”

“俺家的儿子说了。”

“只要是人人都能伸手帮一帮,那么,这世上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贫苦之人了。”

“俺可是知道,他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或许就是赵王说的纯粹性。”

“俺倒是很欣慰,大唐把俺的儿子教的这般好!”

随着一些人特意在人群之中举例子,做宣传。

很快。

支持建立武学院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大了。

百姓们对于大唐十二卫的将士们的看法,也都再一次有了一个良好的改观。

人心齐,泰山移。

不少人直接去武学院的工地报名。

纷纷表示。

就算是不给工钱,他们也愿意干。

不过。

太子李承乾也没有这么做,而是让人严格挑选。

符合的人,才可以进入工地。

他还亲自站出来。

到了工地上。

站在高台,大声地说道:“诸位的好心,我收下了。”

“不过,这武学院的工地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建造武学院,就和武学院教导学子一样。”

“不在多,而在精。”

“我不想以后学子们在武学院求学,却因为这建造的问题,出现什么乱子。”

“武学院必须要最好的材料,也要最好的工匠,建造一座一座最牢固的房屋。”

“若是自觉有一些不符合这要求的人,还是请回去吧。”

“不要耽搁了建造武学院的施工。”

有了太子李承乾站出来发话。

热情高涨的百姓们这才散开。

水泥石砖铺地。

花园、露天的操练场地,有着屋瓦的操练场地,教学楼、宿舍楼、露天擂台、屋内擂台……。

这些都是按照陈平安的提议建造的。

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

因为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可能是大唐唯一的一座武学院。

毕竟,还是要讲究一个实际情况。

武学院的学子必然没有文学院的学子那么的多。

其实,陈平安还想要把科学院建起来。

不过嘛。

将作监如今已经算得上是科学院了。

工匠们也都会进行统一的上课,培训的差不多了,才会参与一些重大的项目。

所以,建造科学院的事情,还是给以后的人来做吧。

现在这个将作监模式,其实也不错。

没必要大费周章。

陈平安也只是负责提出建造武学院,以及对武学院的规划,做了一些补充。

具体如何建造,如何实施。

相信李世民、李靖、李勣等人都能够提出更好的意见。

术业有专攻。

陈平安也知道自己想到的那些教学,可能也不太适合这个时代。

将作监这边,还有着重大项目,需要他盯着呢。

火车头,到现在也还在研究阶段,需要突破一个一个的技术,拼凑出来第一代可以拥有非常大的动力,可以带动火车的车头。

这对于现在的将作监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难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