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丙申,天子亲征!

李世民来了一出敲山震虎,陈平安也就不必再赴长孙无忌和魏徵的约。

他本来也没有这个打算赴约。

劝说李世民?

真当他是宠臣呢,说什么,李世民就听什么。

李世民可不是那种会轻信谗言的帝王。

从太极宫出来的时候,李承乾抬头看着星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

又深深地吐掉。

此时的夜晚晴空万里,只有一轮明月当空,玉宇澄清纤尘不染。

自己似乎也很久没有抬头看一看这美妙的星空了。

这一刻。

李承乾的心性又一次被李世民给拿捏了一下。

有时候,真诚本就是必杀技。

李世民不需要对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隐瞒,也对于儿子想要研究一下他的一言一行,也没什么不高兴。

不满的点,就在于李承乾有着被权力迷失了双眼,迷失了心智的可能。

作为皇太子,怎么能够被权力迷失了心智呢?

这皇权到了最后,必定是要落在他的身上。

而皇权却又不是随便就可以用的,毕竟,皇帝的一言一行确实是关乎朝野上下所有官吏,甚至是天下人的死亡。

这叫做生杀大权。

但是权、不可用尽,力、不可用尽,财、不可用尽,势、自然也不可用尽。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皇帝是不能被权力所迷失了双眼,因为这样一来,在登基为帝以后,把手中的权力用的差不多了,就觉得了无生趣,似乎,皇权也就那样。

最后就可能像是李隆基那般,只知道在皇宫中寻欢作乐,把权力直接下方,扔给了某一个臣子,养出来一个权臣。

李世民给李承乾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又把自己身边的情报网,送了一队给李承乾,让他也有一双眼睛,可以看到更多事情。

第二天,李承乾就早早起来,收拾妥当,等到了合适的时间,进入皇宫,给长孙皇后请安。

李承乾就好像是一位谦谦君子,却又好像是没长大的孩子。

又是陪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起吃了早膳,在李世民去处理公文以后,又询问了一下长乐公主,长孙皇后最近的身体状况,还陪着长孙皇后一起打了一套五禽戏。

直到一个小时有余之后,才去了民部那边办公。

李承乾还热情地和官吏们打着招呼,他似乎就好像是一位才进入民部,又非常兢兢业业的少年郎。

也是不少人真心称赞,皇太子殿下丰姿岐嶷,仁孝纯深。

七天之后。

皇帝的屠刀终于是收回去了。

所有人悬着的那一刻心,也能放下了。

第十天。

也是李靖带着前军离开的第九天。

李世民带着人,要检阅军营。

他一边笑呵呵的检阅军队,一边漫不经心的道:“不错,知节的这一支左屯卫训练有素,一个一个都是精兵强将。”

程咬金连忙道:“陛下谬赞了,他们一个一个杀才,可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

李世民还是满意地道:“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在军中自当是要说一不二。”

“兵不知将,则统帅无方,将不知兵,则败军死国,两者都不可取。”

“如今,朕看到的是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精兵。”

“自当是欣喜不已。”

“夸赞一番,也不必担心他们会如何骄傲。”

程咬金连忙笑哈哈地道:“陛下所言极是,末将平日里那是一直在叮嘱他们,要好生地训练,这平日里多流汗,上了战场就能少流血。”

李世民点点头道:“确实该如此,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军队就是一把刀,刀尖冲着谁的时候谁发慌。

这是陈平安所说的一句话。

李世民也是深以为然,不能因为有了霹雳炮,就完全放弃了骑兵作战。

大唐如今在突厥那边的布局,不就是为了能够获得突厥那边的战马吗?

关中之地的牧场养出来的马,体质和那关外的战马相比,差了一些。

这些年来,在治理突厥的同时,也把突厥那边的战马都给弄过来了。

用了几年时间,在十二卫里面,培养出来十二支重骑兵、轻骑兵,为的就是在战场上,可以形成绝对的优势。

吐谷浑一战,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是对的。

大唐不需要养着太多的府兵,有了霹雳炮,配合着骑兵,绝对是这天下最强的军团。

府兵,府兵,有土地,有财产才叫府兵。

可这大唐的疆土就这么大。

把土地都给分出去了。

皇帝也就没了土地可封了。

那些有功之臣该怎么办?

说什么食邑三百户,可是连三百户的土地都没有了啊!

再加上,他李世民是打天下的帝王,当年是和那些府兵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奋勇杀敌。

所以,李世民时期的府兵是真的忠君爱国。

毕竟这个天下都是他们跟着皇帝一起打下来的,没有理由不去护着他。

可是,等到了后来,等到了皇帝昏庸,地方上的豪族欺压府兵,来了一招土地兼并。

没了田地,没了财产的府兵,还会忠君爱国吗?

明知道大唐天下离不开府兵,偏偏矮不下身子去亲近他们,还要干着戕害府兵们的事情,这不就是自寻死路。

李世民心中也清楚,等到这一战之后,就是府兵制改革之时。

要趁着大唐建立了万世之功。

趁着他御驾亲征,打败了高丽。

完成了前朝甚至是几个王朝都不曾做到的功业。

就有了足够大的底气,也有着足够大的威望,对军队的制度进行改制。

要把一支无望不前的强悍之军,打造成为一支真正的钢铁部队。

要刚柔并济。

这是陈平安的形容,也非常形象。

世间万物都暗含着一阴一阳。

治理军队也是一样。

有着大将军,那就也要有长史。

将军负责杀敌,负责将士们的武力,而长史就要负责将士们的文气。

将士们不能到了最后只认大将军,而不认皇帝,不认朝廷!

李世民检阅的左屯卫大军已经离开了军营,正式踏上了东征的道路。

在程咬金后,就是侯君集的右卫大军大营了,这右卫大军大营的核心在于皇帝,算得上是李世民的亲军。

史册上,明明记载了侯君集的结局。

其有着谋反之心。

但是,李世民却一直没有对侯君集动手。

毕竟他这个时候还没有谋反之行为呢。

就因为史册上的结局,就要问罪于侯君集,岂不是容易让人误会,让那些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寒心?

故此,李世民依然选择了重用侯君集,让他一起参与这一次的亲征高丽。

只不过,李世民也已经留下了后手。

未卜先知,有利也有弊。

帝王亲征,自然是浓重无比。

李世民也已经是十年未曾带兵上战场了。

这些年来。

大部分的老兵也都已经退出军营,解甲归田,当一个庄稼汉,开始颐养天年。

有着自家的地,还有一些财产,身体还可以的,还能进入县城的不良人队伍,成为官差。

也没什么不好。

还有一部分,身强体壮的,自然还是留在了军营之中,继续训练,吃着军饷。

新兵也不少。

李世民既然要亲征,自然要一一检阅大军,让将士们都能够记住他。

认识他这位大唐的帝王。

其实,每一次的阅兵式,也都让将士们看到了坐在高台上的大唐帝王李世民。

而这些年,李世民也有检阅过几次大军。

就是不想自己在军中没了威望,将士们只知道大将军,而不知道他这位帝王。

大唐贞观十年,丙申月庚午,诸事大吉。

礼部官员点燃号炮。

三声号炮唤醒了天地,大唐皇帝乘坐着战车,前有礼部官员引导,后有百官扈从,在初冬暖阳的大好天气,整顿三军,前往营州。

陈平安跟在了太子李承乾的身后,站在了右仆射房玄龄的身边。

不仅如此,他的怀中抱着小云萱,手中牵着小云菱。

这也是小云萱和小云菱第二次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第一次是周岁的时候。

小云菱已经六岁,宛如初绽的春蕾,带着一股纯真与灵动之气。

她的容颜清秀,肌肤如同初雪,透着淡淡的粉意,仿佛晨光中最温柔的一抹霞光。眉毛细长而弯,如同远山含黛,眼眸清澈明亮,闪烁着对世界无尽的好奇与纯真,时而流转着狡黠的光芒,显露出超乎年龄的聪慧。

她的发髻被巧手梳理得一丝不苟,发间或许点缀着几朵小巧的珠花或是丝线编织的蝴蝶结,既显得活泼可爱,又不失小女孩的温婉。发髻两旁垂下的几缕碎发,随风轻轻摇曳,更添了几分灵动与娇俏。

身着一袭淡雅的青色襦裙,裙摆轻轻摇曳,如同春日里绽放的桃花瓣,既符合她这个年纪的活泼,又不失小女孩应有的纯真与雅致。

上衣是精致的绣花小襦,衣襟、袖口边缘以细腻的刺绣装饰,图案多为蝴蝶、花朵或是小动物,栩栩如生。腰间束以同色系的腰带,上面或许还挂着小巧的玉佩或香囊,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发出悦耳的声响。

小云菱有一双灵动的眼眸,她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能迅速掌握,举一反三。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依依才有了自信,这些年,可都是细心教导着小云菱。

毕竟,小云菱也算是赵王陈平安的庶长女。

自当不能辱没了陈平安的声誉。

陈平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这龙生九子个不同。

他还能保证自己的儿子、女儿一个一个都是人中龙凤?

不太可能。

陈云烨则是站在了陈平安的身边另一侧,靠的也比较近。

他也是被陈平安带出来,见见世面。

怎么说,如今也已经八岁了,八岁的年纪,已经读了不少书,识得不少字。

也该是养书生意气的时候。

正好,李世民御驾亲征,声势浩大地在京师长安城举行了一场出征仪式。

这一次,算是直接向全天下宣告,大唐的天可汗出征了。

声势若是不浩大一些。

又怎么能够对得起他这天可汗的身份?

又怎么能够吓唬吓唬一下敌人?

这也叫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轻视敌人。

京师必然也有着高丽、突厥、东瀛等各个势力的暗桩,他们必然也会把皇帝御驾亲征的浩大声势,告诉给他们的主子。

怎么说,也能吓唬一下他们。

就是这皇帝离开了京师,对于京师的朝野上下的官吏来说,对于京师的百姓们来说,也是有着一点儿影响的。

直到三军仪仗队的队伍消失在了天际,李承乾还站在那里呆呆着望着。

就算是李世民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给他讲述自己的布局,给他讲述自己的一些后手,讲述万一出现了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做,如何能够保住后方不乱。

可是,越是听得多了,也就知道的多了,才明白,盛世之下,依然也有暗流涌动。

就算是李世民安排的万无一失。

可是,李承乾的内心多少还是有一些慌乱,突然开始了真正的坐镇京师,成为了真正的监国太子。

只觉得这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压得他有一些喘不过气来。

小云菱吸溜了一下鼻涕。

房玄龄也适时地上前,轻声对李承乾提醒道:“殿下,该回宫了。”

李承乾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下令道:“嗯,让金吾卫的好汉们好生地巡逻,疏散好百姓。”

房玄龄微微行礼道:“喏。”

陈平安也是向长孙皇后、李承乾施礼之后,告辞,带着敬晓月、吴依依和孩子们打算回府。

热闹也已经没了。

一会儿,百姓们散开的时候,肯定是人挤人。

不如在金吾卫的护卫之下,先行撤离。

长孙皇后则是挥挥手,带着人,随着陈平安一起往回走。

“平安,有些许时间未见了。”

“未曾想到,云烨已经长这般大了。”

陈平安一家连忙施礼。

“拜见皇后娘娘,娘娘安康。”

长孙皇后伸手示意,让他们免礼,然后又对小云菱招招手,让她过去。

小云菱笑嘻嘻地跑过去。

“云菱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安康。”

六岁的小云菱笑起来,会有两个很好看的酒窝。

长孙皇后见了,也很高兴。

直接从衣袖里面拿出了两枚玉簪,拉着小云菱的小手,放在了她手中。

“拿着,回去给妹妹一枝。”

“等再过一些时日,你就可以让你阿娘给你编一个很好看的发髻,然后再插着这一支玉簪,就犹如仙子。”

小云菱也不客气。

收下之后,又是很开心地说道:“谢谢皇后娘娘。”

陈平安和敬晓月等人也连忙再一次施礼道:“多谢娘娘赏赐。”

长孙皇后笑了笑,却伸手牵着小云菱,继续往前走。

敬晓月则是从陈平安的怀中抱过了小云萱,又带着陈云烨、吴依依,快步跟在了长孙皇后的身后。

陈平安则是也顺势和长乐公主李丽质走在了一起。

初冬的晨曦,轻纱般地覆盖着古老的皇城,暖阳洒下柔和而清冷的光辉。

街道两旁,站着百姓和金吾卫的将士们,偶尔一阵寒风掠过,吹起了少女的发丝。

长乐公主伸手捋了捋。

她今日身着一袭淡雅的鹅黄色长裙,外罩薄纱披风,头戴精致玉簪,宛如初冬里最温柔的风景。

手持一只小巧的暖炉,轻轻呵着气,眼神中带着几分淡淡的忧伤,又有一些属于少女的青涩。

“公子近来安好,父皇亲征,将作监那边会不会事情更多更重一些了?”长乐公主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又柔和,打破了周遭的宁静。

陈平安本想要开口,打破两人之间的宁静,却不想,长乐公主先开口了,便连忙回道:“还好,陛下亲征之前,也叮嘱过我,不必多设项目,就以原有的几个项目,慢慢地研究。”

“一切,可以等到亲征结束,陛下回到了长安之后再做规划。

长乐公主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嗯,就是父皇这一次亲征,让大兄在京师坐镇,以监国。”

“我担心……大兄会有着很大压力,他也是第一次真正地监国。”

陈平安轻声道:“没关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有时候犯一些错,才能受到教训,若是一直不犯错,也就可能无法知晓自身不足,当他犯下错的时候,可能也是无法挽回的大错。”

“我们应该相信陛下这些年来对太子殿下的教导,也应该相信太子殿下,是可以完成监国之重任的。”

长乐公主点了点头,说道:“嗯,我又听父皇提起过,言之所以能更细心教导大兄,也是因你之谏言呢。”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并肩而行,话题也就慢慢地打开了,从李承乾的监国之重任再到对冬日美景的各自见解,言语间流露出的皆是真诚与欣赏。

寒风吹过,但他们之间却仿佛有着一股暖流在缓缓流淌,让这个初冬的早晨变得格外温馨而美好。

只是,这路终究有一个尽头。

“公子,冬日漫长,还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长乐公主轻声提议,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你也一样,照顾好自己,还有皇后娘娘,我们一起等着陛下凯旋。”陈平安回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