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高士廉在管理着整个将作监,陈平安也能逐步把将作监带上了正轨。
高士廉在历史上,后来去蜀中任职,算得上是封疆大吏,在治理蜀中期间,也是多有功绩,把蜀中治理的非常好。
历史上,高士廉升任门下省侍中,封义兴郡公。后来,黄门侍郎王珪将密奏托付给高士廉,让他呈递给唐太宗。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后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当时,蜀地民俗轻薄,百姓都害怕鬼怪而厌恶病人,对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亲自伺候,用棍棒挑着食物,远远地递给他吃。
高士廉到任后,因势诱导,使风俗得以改观。
高士廉还在秦时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挖掘一条新渠,让蜀地百姓大获其利。
此外,他又用空闲时间组织诗文辞赋之会,还让儒生研讨儒家经典,勉励青年学生,以致蜀中学风渐浓。
能够被李世民所器重,在征战天下的时候,也是立了不少功劳。
这样的人,自然也有能力。
只不过,历史上,王珪把密信交给了高士廉,让他去呈给李世民,却被私自扣下来,没有送上去。
这种做法的缘由,具体为何,也不得而知。
迄今为止,高士廉还算是兢兢业业,小过错也有,却罪不至于被贬蜀中。
有了高士廉在将作监,陈平安也能够不必理会将作监的那些繁杂事务,可以专心地搞研究。
就在陈平安偷得浮生半日闲,带着敬晓月、吴依依、小汉晟、小紫菱在暖阁打纸牌,玩游戏的时候。
李承乾则是被李世民叫去了太极宫那边,父子二人一边下棋,一边聊着时政。
李承乾也似乎有了一点儿李世民的影子,这让李世民对李承乾也是越来越满意。
或许,史册上,李承乾谋反一事,真的可以改变呢。
历史上,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好皇帝,而不是一个好父亲。
可如今,在陈平安的提醒和当头棒喝之下,也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再好的明君,在储君之位这件事情上,总是做着糊涂的事情,从而葬送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盛世。
他李世民既然想要成为千古一帝,想要功比汉武,那就不能还和汉武帝一样,害死了太子,以至于储君势力微弱,权臣把持朝廷。
李世民这等有雄心,有手段的人,就真的不能当一个好父亲吗?
不,只是历史上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被当头棒喝罢了。
真要是知道了之后的历史,知道了‘武氏之祸’,他还会让那些事情发生吗?
培养出一个储君,顺顺利利地接过皇位,并且能够和他一样文治武功,再教导出来一位明君,也能让皇位传几代吧。
至于以后的事情。
陈平安也说了。
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也不能有办法避免以后的大唐,不会出现昏庸的皇帝,再怎么担心,也没用。
还不如在当下,做出一番功业。
李世民在教导李承乾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让李承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可以让李承乾感受到父爱,感受到李世民对他的器重。
而不是历史上,李世民的左右摇摆不定,以及对李泰的偏爱,刺激到了李承乾。
“今日,阿耶要问问你,你对于陈平安的将作监有什么看法?”
李承乾没有第一时间答话,反而沉吟思考了一会儿才认真的回答道。
“阿耶,儿臣觉得这将作监可为大唐之基石,自平阳郡王出仕任将作监少监一来,多少利民利国之重器,都是从将作监,出自于平阳郡王之手。”
“这将作监盛,大唐也必定会有一个盛世。”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看了看李承乾,然后微微笑着说道:“不错,大唐若想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之盛世,全都要依靠将作监,依靠陈平安。”
“可能,这话说的,会有一些夸大其词,但是陈平安之才能,远不止于此。”
“况且,此人一心为公为国,在他的心中,装下的并非是这君王、江山社稷。而是天下,是盛世,这样的人用起来,就不必担心,他就算是功高盖主,可那又如何?”
“只要是他能够辅佐朕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那必然是君明臣贤之美誉。”
“史册上,陈平安功劳很大,甚至是能成为圣人。”
“然,史册必然也会记载着朕广纳善言,任人唯贤,不嫉妒陈平安之才,不忌惮陈平安之能。”
“这也是朕会大度地加封他为平阳郡王的原因,以后,甚至是还会给一个一字亲王的王爵!”
“以他之功,也当的此王爵。”
李承乾楞了一愣,他没想到阿耶对陈平安会这么的放心,很早之前,他看得出来,陈平安在阿耶的心中位置很高,,而是等着自己斟酌了一下以后才认真说道。
“阿耶,儿臣也很佩服平阳郡王之才能,都无法想象,这世上,还有陈平安这边博学多才,什么都会一点点的人呢。”
“以工代赈、蝗灾之治、五年规划、医馆改制、大唐邸报,这些国策,也都是治国之良策。”
“又能鬼斧神工,打造出来很多利国利民之重器,还能够建言献策,提出很多治国良策。”
“魏公都夸赞过平阳郡王,说这位是他平生所见的少年英才,可比姜尚、武侯之列。”
李世民高兴的在李承乾头上搓了一把,笑眯眯的说道。
“不错,不错,朕的高明越来越聪慧了!”
能得到李世民的夸奖,这对于李承乾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哪怕比起同龄人他已经稳重得多了,此时听到李世民的夸奖他还是忍不住呵呵的笑了起来。
作为十二岁的孩子,夸奖远远比严厉的要求,甚至是无情的指责,要好太多了。
这就是在给孩子建立自信。
无情的指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责,也越来越自卑,甚至是越来越叛逆。
这一点,陈平安当初就提到过了。
适当的称赞,会让孩子树立起来自信心。
有了自信,他才能慢慢地自立,才会自强、自尊、自爱。
李承乾现在的表现就让李世民非常满意了!
也终于是感受到了,亲自教导出来一位大唐的储君,甚至是教导出来一位明君,以后来接受自己的皇位。
这种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也不知道历史上,自己为何没有这么做,为何会喜欢李泰,为何找了那么多的少师来教导李承乾,把教导太子的任务,甩给了那些个大臣们。
陈平安都说了,大臣永远都是大臣,他们教导出来的太子,还能胜任帝王之位吗?
皇帝是要懂得御下,这御下,就是要管理好朝中那些个大臣。
就算是名儒,他们在教导太子的时候,也都是给太子灌输他们认为需要灌输的知识。
可他们就只是名儒,而非帝王。
他们所教导的那些知识,假大空不说,还会害了太子,便宜了他们。
甚至是可能直接教出来一位傀儡帝王。
就比如,太子杀手李纲。
这位最开始是隋朝太子的老师,结果那位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后来,又是隐太子李建成的老师,结果隐太子李建成的结局如何?
如今,又要担任李承乾的老师。
这不是暗示了李承乾的结局嘛。
而历史上,李承乾最后确实是走上了谋反的道路,然后失去了太子之位,死了。
李世民也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个说法。
倒是也不敢再让李纲担任李承乾的老师了。
李世民彻底丢掉了平日里在李承乾面前的高冷父皇人设,温言细语,和李承乾聊着天。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导李承乾,如何当好一个帝王。
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如何御下,如何任人唯贤。
什么样的臣子,该怎么用,又该如何收服他的心,让他臣服,用心辅佐自己。
……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陈平安有时候都没想到,怎么一愣神的功夫他就穿上夏装了,自己在这大唐已经度过了三年半。
作为陈平安一心打造的将作监,有代替科学院的意思,所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在李世民和他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
虽然还比不上真正的工业革命之后那般盛况,但是很多技术,也都在慢慢地开放。
特别是手摇纺织机,如今经过了几次改良,已经做到了一体化,半自动化了。
有不少工具,不管是现在能不能用,先造出来。
什么老火钳子、扳手什么的。
还有粗制滥造的螺丝钉,铁钉等,也给弄出来了。
就是这铁的产量不高。
高炉炼铁再好,那也没办法,可以快速地把铁矿石变成钢铁。
不过,如今的将作监,有的是生产玻璃的,有的是生产玩具的,然后食品、调料、生活用品……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都冒了出来。
总之,就是一个项目弄出来,交付之后,就进行下一个项目。
交付之后,能推广的,就直接推广了。
不能推广的,自然还是交给了朝中大臣们,让他们先吃上红利。
将作监只需要保证琉璃、钢铁的产出量,就已经够发工资和奖励。
有着李世民撑腰,还有着裴明礼、何潘仁等皇商的大力合作,各种技术,也都能卖出一个价格,同时,还能推动整个大唐的工业发展。
就好比,纺织机的持续改良,如今生产布匹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贞观二年以前。
布匹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存量也越来越多。
粗布已经慢慢地淡出中原的市场了,就算是外销,用的也都是上号的丝绸。
因为可以卖出一个高价啊!
现在的丝绸之路的商品,一般也都是精品。
毕竟,就算是那些未曾教化的番邦之贵族,也是知道商品质量的好坏。
也不都是傻子,败家子。
将作监的改变,也就高士廉是朝堂之上唯一看在眼中的人,其次就是长孙无忌了。
至于其他的朝臣们,只知道将作监如今的规模非常大,工匠非常多,并且依靠琉璃发了财。
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产品产出,卖出技术,得一笔不菲的报酬。
除此之外,所知道的也并不是很多。
将作监因为陈平安的出仕而产生了改变,好像是变成了一个有一点儿特殊的官署。
当初,也有人弹劾将作监身为大唐官署,主要是担任制造军器,结果却做起了生意,已经违背了将作监的初衷,并且官商勾结等。
李世民则是直接把将作监盈利,发了工匠们的工资,以及各种因为制造出来新品,卖出技术,得到报酬,从而嘉奖的奖金之外,其他所得,全部上交给了国库的账单,甩在他的脸上,一些大臣们看完,直接闭嘴了。
将作监给国库赚取了那么多的钱财,几乎是将作监工匠们的俸禄、奖金的两倍之多。
国库也因为将作监,多了不少的收入。
户部的所有官吏们对于将作监和商贾们一起做生意,都是选择了闭嘴。
他们可是清清楚楚将作监一年下来的收入,为国库充入了多少的钱财。
陛下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个钱袋子呢。
从这之后。
也就没有官吏弹劾将作监和商贾们一起做生意,什么官商勾结了。
除非,他也能给国库充入这么多的钱财,制造出来这么大的价值。
高士廉虽然是将作监的主官,不过,他对将作监的了解,也并不是那么的全,将作监新建立起来的工业园区就成了整个将作监最机密的地方了。
这里是做研究的地方,可以说将作监所有的新式产品、工具乃至武器、药品都是这个院子里的人研究出来的。
这个工业园区的防卫非常严格,那些工匠吃住都在里面,并且每一次的休假,那都是直接从另外一个通道离开。
而且,里面的工匠也都是陈平安、高士廉、田季三人挑选出来的,能够信任,并且办事沉稳,手艺也还不错的工匠。
李世民还派遣了他的亲卫负责管理这新的工业园区的防卫工作,对进出工业园区的人,进行严格盘查。
不能给从里面带出去一样物品,也不能从外面带进去一样物品。
就是高士廉想要进去看一看,那都要申请,说明原因,得到田季审批,并且交给陈平安批复。
那里,采用的就是最严格的管理,而工匠们的俸禄也是非常高的。
其次,关于标准化这一点,将作监现在无疑是领先了大唐整整一个时代的差距,从长度到重量,从体积到密度,将作监的工业园区在陈平安的带领下全部弄出了一整套的新式标准。
陈平安也没有推行什么阿拉伯数字,毕竟这也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和适应。
为了能够让这些工匠们快速适应,用的还是汉字,不过,是简化版的汉字。
没办法,这已经不是先进不先进的问题了,而是代差的问题了。
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想要树立标准,也比较简单啊,全部都是十进制,算起来也轻松。
再加上,王莽发明的游标卡尺,根据大唐现有的尺度标准,进行二次完善就可以了。
没有必要完全用千年之后的那个刻度来要求大唐的工匠们,这时候的一尺、一丈,也不是不能用。
陈平安来习惯这个时代的尺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大唐的工匠们去习惯千年之后的尺度。
不过,还是要有一个精确数字,一寸、一尺、一丈,这还不够。
必须要教会他们小数,要精确到毫米才行,这样就能够减少误差。
然后游标卡尺、量角器、圆规等一系列工具,也伴随着陈平安在工业园区制定标准的时候,给弄了出来。
用的是大唐现在的尺度单位,然后呢,先做一个大概,根据陈平安在图纸上面的要求,进行不断加工,最后得到了最为精确的工具。
而工具这东西吧,好不好用上手就知道。
将作监的工匠们也被陈平安弄出来的这些工具给震惊到了,同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什么是最顶级的工匠?
陈平安足以称得上是最顶级,甚至是鲁班在世。
工匠们在用了这些工具之后,对于自己以前遇到的那些难以计算、错漏百出的老式计量工具吐槽了很久。
好在,如今有了这些个工具,并且也形成了一套测算标准,还有了一些公式什么的,让他们的知识量也提高了不少。
同时,也开始具备了创新能力,这也是陈平安最想要见到的。
不然,他在将作监的工业园区,永远都是揠苗助长。
完全就是没有形成根基,一旦他要是如何了,这工业园区必定会是,天都直接塌了。
而有了创新能力之后,就算是没有他,这些工匠们也会继续探索,也会继续创新。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力。
是机械生产代替手工生产所产生的巨大变革,是人的思想开始进步,认知也在不断提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