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崔家眼馋陈平安的手艺

年关将近。

万事皆休。

许敬宗在江南之地的治水工程,在入冬之后没多久就停工了。

因为到了冬天,也就有了冻土。

这时候挖凿土地也会很有些困难,一天就算是开工,也干不了多久。

不仅如此,晚上还要防止工匠们冻伤或者是冻死。

按照规定,在入冬之后没有多久就停工,发放了最后一个月的工钱,让那些工匠们各回各家。

这一年,治水的工程,可以说,算得上是国库的很大一笔支出。

好几万农工,每一个月就是几十万的工钱要给付,从四月开始动工,到了十一月中旬停工。

差不多七个月的时间,仅仅是农工的工钱,就是百万之多。

还有材料费、工具费用、粮食费用等,算起来,可不少。

好在,唐朝经过了九年的时间,也多少有了一点儿财富积累。

然后,陈平安的到来,收取的茶税、布税、盐铁税,填补了钱财的不足。

不然的话,李世民就算是有心想要搞大工程,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钱,也就没有粮。

若是强行征徭役,和前朝的杨广就没有什么区别。

百万民夫的最后结果就是百姓们活不下去,再一次起义造反。

李世民想要的是一个安定的大唐,而不是一个反抗之声此起彼伏的江山社稷。

这也是为何,他对陈平安这么信任、器重的原因。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陈平安是真的没有什么野心,表现的比朝中任何一位都要让李世民放心。

以前的李世民很器重长孙无忌,觉得此人也是一位经世之才。

还有一点儿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可自从陈平安写出的史册,告诉李世民,长孙无忌在他死后,有些不安分,有点儿自持身份欺负他的儿子。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信任感也就直线下降了,不过,却也没有表现的过于明显。

有很多事情,还是会和长孙无忌商议。

毕竟,陈平安也说过,奸臣也有奸臣的用法。

长孙无忌如今自然还是要对他这位大唐的帝王毕恭毕敬、言听计从。

若论帝王心术,李世民也不差。

“辅机,看来,这大病保险并不太实用,造势不小,可是百姓们不愿拿出钱来。”

李世民感觉自己太穷了。

一个治水工程,差一点儿就掏空了国库。

好在,赋税在支撑着,让他还能发放的了俸禄。

要是连俸禄都发不出去。

那真的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这大病保险,也算是一个来钱比较快的行当。

而且,也算是有利于百姓,若是他们真要是有大病,或者是已经病入膏肓,还能得到五倍的大病保险钱财,若是因病死亡,还有八倍的赔偿。

就算是这般大病保险,百姓们愿意拿出钱来签订保险合同的人,没有几个。

长孙无忌在了解到什么是大病保险之后,立马就猜到这应该是陈平安的建言。

只不过,这大病保险听起来,多少有一些异想天开。

“陛下,臣以为,百姓们的手中并无太多闲钱,他们的每一文钱,都要用在实处。”

“大病保险虽好,可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病死也就病死了。”

“若是在他们身体无疾病之前,拿出钱财来买大病保险,那就相当于是在他们手中抢钱。”

“所以,愿意拿出钱来买大病保险的人,不会很多。”

李世民道:“朕一开始便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并非所有百姓都无闲钱吧?”

长孙无忌回道:“陛下,若是有钱财可以买大病保险之人,或许,他们更愿意在生病之后,直接拿出钱来,请名医诊治。”

有钱了,谁还买大病保险啊。

真要是生了病,直接去找名医诊治不就行了。

吃药也花不了多少钱。

在没有朝廷背书的情况下,商贾们售卖什么大病保险,在百姓们看来,那就是骗人的。

不相信,也更不愿意买。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如此赚钱的行当,却只能看着,实在是让他心痒痒。

此法不可行。

李世民又从身边拿出了一物,黑色封皮,里面是一张一张的白色纸张。

不错,线装书终于是做出来了。

“看看。”

“此乃线装书,由新纸做成。”

“可以一页一页的翻看,一本书,可以记载很多内容。”

“配上雕版印刷术,以后,就能够拓印很多很多这样的线装书。”

“朕打算在京师建立一个天下最大的藏书阁,用来收藏各类经文。”

“同时,也建立一个天下最大的书局,用来售卖各类书。”

长孙无忌连忙接过,拿在手中细细打量。

一共是六十张新纸,用线绑着新纸一边的孔,翻阅起来,确实方便。

其实,大唐时期也有麻纸制作成的奏章,只不过,并不是这样用线绑着的厚厚的一本。

唐朝中后期的纸张也已经非常不错了。

有一些,甚至是保存到至今,在敦煌那边,发现了唐朝使用的纸张,上面还有一些内容了。

只不过,像是陈平安这样用线绑起来的线装书,还是第一次见。

“恭喜陛下,得此书。”

“大唐的学子们有福了,以后可以做到博览万书,犹如陈平安一样,博学强识、全知全能。”

李世民心下却说道,他们可没办法做到和陈平安一般博学强识。

陈平安脑海里面的知识,也不是他们能学的。

作为一个帝王,还算得上是开国帝王。

李世民可是很清楚,陈平安脑海里面的那些知识,有多么的可怕。

若是这天下学子都如他那般,这世道,可能就不会很太平了。

他能相信陈平安的野心,却不想相信这天下人学子们的野心。

建立藏书阁是没什么问题的,这虽然也是一个烧钱的工程。

但是帝王建立藏书阁还不是为了天下,为了天下读书人?

喊出一句为儒学而藏书。

恐怕那些名儒一个一个都争着抢着要把自己的经文制作成为线装书,然后放进藏书阁。

这也算是青史留名的机会,怎么可能会放过呢?

至于建立书局,要把那些经文卖出去。

长孙无忌就不好说什么了。

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他是不会直接站出来反对的。

“陛下,臣听闻,崔家的崔民干似乎在打听陈平安之家世,还去了江陵。”

“听闻,陈平安至今未曾有婚配,崔民干似乎想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陈平安。”

长孙无忌一句话,直接让李世民还想要继续聊一聊自己想要建造学院的野心,瞬间就熄火了。

“哼!”

“崔家打的好想法。”

“陈平安有经天纬地之才,从出仕以来,屡立大功,且声名远扬。”

“崔家若是和陈平安联姻,将来也必定受益无穷。”

李世民还想着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陈平安呢,就是现在年岁太小了。

这让他也没办法开口。

可若是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再过七年,陈平安都快三十岁了。

李丽质等得起,陈平安等不了啊!

可若是让崔民干把崔家女许配给了陈平安,这岂不是便宜了崔家嘛。

长孙无忌早就从长孙皇后那边了解到了李世民的想法,就算是没有长孙皇后,从李世民亲自为陈平安纳妾,也能看出来,李世民可能想要把自家女儿嫁给陈平安。

陈平安有这治世之才,却一直都是加爵,几次升官,都被气拒绝了。

李世民也没有强求,按理说,陈平安已经是郡公,却还是一个将作监少监。

这不太合规矩。

可是,李世民没有强求,陈平安似乎也无心做官。

这样一来,陈平安更适合当驸马。

圣人的女婿。

就算是再大的功绩,那都是应该的。

李世民以后就算是赏赐,那也是赏赐给自己的外孙,也不会太纠结。

只不过,崔民干也是看上了陈平安之才,想要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他,好促成两家联姻。

陈平安成为了崔家的女婿,那自然也就会向着崔家。

李世民直接就不高兴了。

长孙无忌回道:“不过,臣倒是觉得,陈平安不会这么答应的。”

李世民竟然点了点头。

这一点头。

长孙无忌又得到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

陈平安和李世民应该在布局。

从完备科举考试,还要一年两考,不仅如此,还规定了不问出身、只问才学。

这不就是断了名门举荐之路嘛。

这么做,就是摆明了想要提拔寒门学子。

然后,又弄出来雕版印刷术和新纸,让纸张更为便宜,质地也更好。

现在又有这线装书,以后还要建立书局卖书,为的也是寒门学子。

世家大族养士之法,怕是要被打破了。

这样也好。

长孙无忌更为赞同打破世家养士之法,这样才能削弱世家的势力。

李世民解释道:“崔家应该也是看出来,新纸和雕版印刷术出来之后,对他们定会有一些影响,想要得到陈平安手中的手艺。”

长孙无忌道:“陈平安应该不会把手艺传给崔家,臣听闻,上一次,陈平安一个手艺,买了十万钱。”

当然,陈平安有经世之才,必然也不会是一个简单之人,会看不出陛下心思?

既然是陛下和陈平安在布局,他就算是成了崔家的女婿,也不太会把手艺传给崔家。

李世民也深知这一点。

不过,对于长孙无忌对于陈平安的看好,也大为高兴和满意。

这也算是爱屋及乌。

他视若珍宝。

长孙无忌的夸赞和看好,其实也是对他的眼光的夸赞和看好。

至于崔家想要联姻,那就让他们碰一鼻子灰再说。

不过。

长孙无忌的话,也算是提醒了李世民。

他可是知道这些世家有多么的阴险,真要是联姻不成,也会想办法除掉陈平安。

所以,往后还要加强对陈平安的保护才行。

不然,仙人赏赐给他的经世之才,被世家给弄死了,那真的是哭都没地方哭。

等到长孙无忌离开了大殿之后。

李世民就立即叫来了亲卫,让他们的人暗中保护陈平安。

不得有一点儿闪失。

就算是陈平安上茅房,也要有人在暗中看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