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岭南熟,天下足

小云烨问道:“阿耶,那我们可以飞上天吗?”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都想要拥有的能力吧。

飞上天。

或者是说飞行。

陈平安回道:“可以。”

小云烨不敢相信地瞪大了双眼,问道:“真的?”

陈平安点了点头,回道:“真的,阿耶什么时候骗过你呢?”

小云烨高兴不已地说道:“阿耶一直都是说到做到呢。”

陈平安笑着拿出了一张纸,用炭笔在纸上画着。

一边画,一边解释道。

“你看,这就是阿耶想要做出来的飞行器,有了这些飞行器,我们就可以飞上天空了。”

陈平安画出来的正是热气球,还有滑翔机。

至于滑翔翼,那种特制的材料,现在是真的做不出来。

倒是滑翔机,经过了这几年的实验,甚至是出现了一次人命,才算是有了一点儿进展。

用上了更好的材料,再加上铝合钢材质,减轻了滑翔机的重量。

已经实现了可以飞行。

就是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每一次的飞行都不会太高。

至于热气球。

这个难度有一些高。

热气球最好的热气供应还是燃气。

因为热气球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升空的。

热气球通过加热其内部的空气,使其密度降低,从而产生浮力,使热气球升空。

具体来说,热气球的上半部是一个大气球状的气囊,下半部是吊篮,吊篮可以携带乘客和热源(通常是明火)。

当燃烧器点燃时,加热器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向上作用于热气球,使其升空。

飞行员通过控制燃烧器的加热时间和强度,可以调节热气球的上升或下降,以达到所需的高度。

这种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不仅应用于热气球,还与孔明灯等物体的飞行原理相似。

关键就在于这个热源,用普通的柴火,产生的热气实在是太少了。

用上非常大的铝合钢做桶,烧着柴火,是可以形成比较大的热气。

但是这个热气的浮力还是太小了。

只能让一个小型的热气球上升,并且带起竹篮,甚至是一个四岁孩童。

可是这种热气球的热气也不均衡,一旦柴火烧完了,就需要继续添加。

添加木柴的时候,那一点时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热气,反倒是还要吸热。

释放出来的热气相对来说就非常少。

故此,最好的热源就是燃气,燃气的燃烧会释放出来足够多的热气。

这样一来,就能够直接让非常大的热气球上升,带三四个人都没有问题。

然而,在没有真空泵等非常好的密闭性技术,是不可能用上燃气的。

不过,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烧汽油。

汽油产生的热气是足够的,要是能够用上汽油,倒是可以把一个成年人带上天空。

如今的黑火油还不行,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以及黑色烟雾,很快就弥漫整个热气球上,人一旦吸入这些黑烟,轻者不适,重者直接中毒。

小云烨看着陈平安画出来的热气球、滑翔机的图画,又听完他的讲解,已然是完全了解了他所说的飞上天,是怎么一个飞法。

“阿耶,造出这般可以让人飞上天的热气球和滑翔机,应该很难吧?”小云烨问道。

陈平安回道:“是啊,很难,仅仅是这个热气球,就已经用了四年的时间。”

“将作监的那些少匠们在听了阿耶的设想之后,就开始动手研究了。”

“一直到现在,虽然也做出来了热气球,却无法保证把人安全地带上天空。”

小云烨微微有一些失落,却又很快抬起头来,坚定地说道:“阿耶,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的!”

陈平安伸手摸了摸小云烨的头,笑着道:“嗯,阿耶也相信他们会成功的。”

将作监那边的项目,主要还是以蒸汽机、发电机的改良和应用为主。

如何把蒸汽机装在三轮车,甚至是四轮车上面,是他们现在最重要的项目。

……

李世民抬头,目光深邃地打量着这位自称有治国良策的青年,缓缓开口:“陈卿,你自称来自异世,有强国富民之策,欲献于朕。朕愿闻其详,但望所言非虚。”

陈平安躬身行礼,声音坚定而清晰:“陛下英明,臣确有拙见,愿为陛下分忧。”

“岭南之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然因地处偏远,开发不足,民生多艰。”

“臣以为,若得陛下圣裁,大力发展岭南,必能使之成为我大唐又一粮仓,实现‘岭南熟,天下足’之盛景。”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道:“哦?愿闻其详。”

陈平安展开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图纸与计划书,逐一阐述:“首先,当修缮并扩建岭南至中原之道路,以利商贸往来,物资流通。”

“同时,鼓励百姓迁徙岭南,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甘蔗等适宜作物,并引进中原先进农耕技术,提高产量。”

“此外,岭南多矿藏,可设官营工坊,开采金银铜铁,铸造农具兵器,增强国力。”

李世民微微点头,但随即提出疑问:“迁徙百姓,非易事也,且岭南瘴气横行,如何保障民生安全?”

陈平安早有准备,回答道:“陛下所虑极是。臣建议,一方面派遣医术高明的医师前往岭南,研究防治瘴气之法,并设立医馆,惠及百姓。”

“另一方面,鼓励百姓种植樟树、茶树等具有防瘴功效的林木,改善环境。”

“同时,设立移民安置点,提供初期生活物资,减轻迁徙之苦。”

李世民听后,面露赞许之色,继续问道:“发展岭南,还需人才。卿有何良策?”

陈平安道:“陛下圣明,人才乃国家之根本。”

“臣建议,设立岭南学院,聘请中原乃至四海之内的大儒、能工巧匠前往授课,培养当地子弟,既学文韬武略,又习农耕工商,使岭南之地人才辈出,自给自足,进而辐射周边,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李世民听后,龙颜大悦,拍案而起:“好!陈卿之策,实乃强国富民之良策。”

“朕即日下诏,命卿为岭南开发使,全权负责岭南开发事宜。望卿不负朕望,早日实现‘岭南熟,天下足’之愿景!”

陈平安再次躬身行礼,感激涕零:“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这是陈平安当年和李世民两人聊起这百万流民的时候,陈平安提出了发展岭南的谏言。

自此,陈平安在李世民的全力支持下,大唐那些在地方上已经有美名的官吏,直接被提拔了,该给县丞官职的给县丞官职,该给郡丞官职的给郡丞官职,该给州官官职的直接给州官官职,让他们带着百万流民深入岭南,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发政策。

数年之后,岭南之地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丰收,商贸繁荣,人才辈出,真正实现了“岭南熟,天下足”的盛世成果,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彼时的岭南,虽山川秀美,却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瘴气弥漫,人烟稀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陈平安,带着现代的知识与视野,决心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因为在陈平安的时代就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湖广熟,天下足。

而岭南大部分地区,其实就属于湖广地区。

荆州以南都算是湖广地区,也都算是岭南地区,这些地方,其实才是大唐的根基。

至于西域等地,那里又是高海拔地区,又是荒漠隔壁,不太适合耕种,也就没有大力开发的必要。

“此地虽荒凉,却藏有无限可能。”陈平安直接给李世民讲解起来,在千年之后,于这里创下的很多神话,不管是湖广熟、天下足这一个俗语,还是说,改革1开放,关于东南沿海的传奇历史。

他都和李世民说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陈平安与李世民商议后,决定首先从水利入手。

他提议修建水渠,引流灌溉,同时利用地形优势,建造小型水库蓄水防旱。

施工过程中,陈平安不仅亲自设计图纸,还联合将作监的少匠们一起创造和指导使用简易工具,提高岭南之地的开垦和兴修水利的工程效率。

“此渠若成,我田地将无旱之忧!”李世民激动地对陈平安说。

陈平安绘画出来了整个大唐东南之地的山势水域地图,然后讲解了千年之后在东南之地分布的众多水渠,以及后来东南地区的发展比北地还要好,还要快的情况。

这才勾起了李世民的雄心。

或者说,他本来等待的就是陈平安的这些话。

他也相信陈平安是不会在这些事情上,是大夸其词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了解。

李世民已经完全了解了陈平安的心性,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不仅仅是用在战场之上,也要用在朝堂之上。

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其实也是建立在皇帝对于这个人的看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共同努力,定能让岭南变成鱼米之乡。”陈平安对一些官员鼓励道。

对于岭南,对于琼州。

陈平安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看好的。

不管如何。

一个是千年之后就已经验证过了的天下粮仓,一个又是千年之后验证过了的开发区。

经过几年多的努力,还有这么多年政策倾斜,还有资金帮扶,以及陈平安的大力支持,贞观十一年秋天,岭南的农业生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水利兴修之后,陈平安又着手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如轮作休耕、施肥改良土壤等。

他还从北方引入耐旱高产的作物种子,如玉米、土豆等,在岭南试种成功,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这土豆,真乃神物也!以往一亩地收成不过几斗,如今却能收数十石!”村民们对陈平安感激不尽。

土豆不管是在北地,还是在南地,都适合耕种。

就是这个脱毒技术不太好弄出来。

不然,每一年的土豆产量绝对和一开始那样,可以惊艳到天下所有的农户。

随着农业生产的繁荣,陈平也意识到发展手工业的重要性。

他鼓励村民利用岭南丰富的竹木资源,制作家具、编织竹器,并引入简单的纺织技术,生产布匹。

同时,他积极开辟商路,与中原乃至海外进行贸易往来。

贞观十一年,岭南的市集逐渐繁荣起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

不仅如此,岭南的很多货物也开始慢慢地开始出口,不管是西域丝绸之路,还是说东南海上的丝绸之路,那都是有着岭南的货物。

“你所做的一切,已远超我所想。岭南因你而变,百姓因你而富。”李世民由衷赞叹。

陈平安谦逊道:“此乃众人之功,非我一人之力。只要心怀百姓,共谋发展,岭南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

如此,陈平安在贞观八年至贞观十一年的短短几年间,以智慧和勇气,引领岭南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不仅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也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虽然说还没有完全实现岭南熟,天下足的传奇,最起码,岭南这一代的粮食产量已经提起来了。

不仅如此,岭南这一代的人口也在慢慢提升,而且,中原之地的唐人也要多一些。

不管如何移民,每一个地方,一定要保证中原唐人的人口占据着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地位。

这样一来,也更方便控制这一个地方。

不然,就像是以前的岭南之地一样,时不时还要面临着洞僚人的反叛和威胁。

这并不利于大唐管理和治理这些地方。

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世界,但是在陈平安看来,就还是要中原唐人的人口多一些才能多一个保险。

好在,一个京察天下就好像是普查一样,可以得到很多数据,也就有了一次百万人口的大迁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