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人们是绝难以相信这帮因纳得立是来打仗的,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些人是从因纳得立来的商团,只是又说不清楚来做生意的人为什么要给他们那么大的实惠要知道杜塔塔城内的食物是绝没有这么便宜的,或者说,阿德勒领地内,全境都找不出这种两个铜币就能吃饱又吃好的美事。  对于普遍长期营养不良、胃已经饿小的贫民窟住户来说,三两粉一碗的粉条加上滋味充足的浓汤,已经足够让人们体验到饱食的滋味……土豆虽然也能混个肚饱,可那种只有淡淡盐味的土豆泥、土豆饼,和吃到正经粮食的满足感还是差太多了。  猜测争论了半天,仍旧没有人能拿得出可信的结论来。  一位年纪最大的老皮具匠人把打好钉扣的皮带挂在身旁的木头架子上,拍着手道:“别瞎猜了,有那么一顿好吃的,碰上了就是运气,其它的就别多想了,安安稳稳过日子最重要。”  院内外,参与讨论或只是纯粹旁听的众多本地住户,瞬时一静。  有个蹲在门口的小男孩口无遮拦地道:“约克爷爷,你是说那种粉条吃不到第二次了吗?”  皮具匠人老约克嘴角拉了拉,没有应答,从手边的垫子上扯下来一条皮带,继续往上面打孔、装钉扣。  小男孩还想问什么,旁边有个更大点儿的小孩捅了下他的胳臂。  小男孩先是困惑回头,随后猛然瞪大眼睛。  坐在院子门槛上绞麻线的妇人神色微变,连忙起身,一手抓住一个半大孩子,连自己带着两个小孩全抢身进了院内。  站在院门口听别人闲扯议论的住户,也纷纷快步往自己家里走。  巷子里的人们纷纷避让之际,一群从城内出来的人,大摇大摆地走进小巷。  这群人全是青壮,穿着皮鞋,戴着小帽,衣服的料子和剪裁虽然很一般,但已经足够看出与贫民窟住户的差距贫民窟的住户大部分人只有木底拖鞋和灯芯草编的草鞋可穿,衣物上也总是会有洗不掉的污垢和补丁。  这帮明显与贫民窟住户有差距的青壮年经过皮具匠人小院时,其中一人抬脚踩到妇人刚才坐过的门槛上,摘下小帽扇着风,随意到近乎无礼地冲院内盘坐着做活计的手艺人嚷嚷:“喂,老头,早上是不是有帮人在这附近做生意?”战前准备(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院内的皮具匠人, 以一种麻木而呆板的表情看着这群帮派成员。  没有人敢摇头,胆子最大的也只是错开视线。  已经有四十多近五十岁、在这个异界算得上是老人的老约克,硬着头皮与那问话的帮派小头领对视了数秒, 僵硬地点了头, 颤巍巍地开口:“是的……那些、那些因纳得立人, 在南面空地那边。”  他不说也会有人说,还会给这座院子里的皮具匠人们惹来麻烦……这帮人没有借口时都要来白拿条皮带、强拿个皮包, 又何况是有借口呢。  帮派小头领嗤笑了下, 也不知道是“欣赏”老约克的识趣还是遗憾没有借口捞点外快,挥了下手, 带着人大摇大摆离开。  被邻居家的妇人拉进院内的小男孩, 后怕地看着那群凶恶的大人离开, 又眼睁睁地看着院内的大人们再也没了之前热烈讨论的兴趣,一个个都变得沉默起来。  他似乎懵懵懂懂地、隐隐约约地有些明白,为什么约克爷爷会说那种又好吃、家里又买得起的粉条,只能吃到一次了。  正紧张地安排着安抚贫民窟住户工作的米娅女士, 在半小时后得知本地帮派找上来的消息。  “果然来了啊。”偷闲喘口气的米娅女士, 感慨地道。  这种所谓的本地帮派, 米娅很熟……在她的家乡卡摩尔镇, 两大家族分治下的工会,性质就和本地帮派差不多。  上万织户、数万织工把管着工会的两大家族养成了规模接近于乡下贵族的“庞然大物”,足足有三、四十万常住住户的贫民窟和城内的大量平民, 能“养活”的帮派规模就更夸张。  曾经当过会所打手的班也情绪复杂地在旁边感叹:“落后地区的特色产物、懒政滋生的底层寄生虫……赵姐女士的形容真的非常生动。”  贵族老爷们是没有什么兴趣去管理那些又没有多少油水又麻烦的底层穷人的, 城内城外都如此;杜塔塔城里一些自以为高傲的、可以俯瞰贫民窟住户的普通平民,在贵族老爷们眼里其实和城外的穷鬼是一样的生物。  不仅仅是杜塔塔城, 曾经的因纳得立也一样像是地球上的街道办、基层单位负责的工作, 全给当时的市政厅仍给了帮派分子负责;包括保持主要街道的清洁、处理城内生活垃圾、维护城内下水管道、维持平民街区的基本秩序……等等。  从官方机构那儿拿到事权的本地帮派, 理所当然能够“扎根于基层”、利用手头的权力经营起独属于他们的盈利空间。  比如,垄断底层务工派遣,又比如,垄断民生生意。  这些垄断生意中,最“细水长流”的,不外乎食品相关。  米娅女士的家乡卡摩尔镇,曾经的因纳得立,以及……当下的杜塔塔城,都是同样的情况:粮食价格的涨跌,半截握在有着贵族背书的粮商手中,半截握在本地帮派手中。  米娅女士思索了下,道:“这些人主动汇拢过来也是好事,班,你来负责这块吧,城里出来多少帮派成员,就尽可能留下多少。”  “行。”班爽快点头,把手头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拍拍屁股往外走去。  很快,班就见到了第一批闻着腥味凑上来的帮派份子。  这帮人从贫民窟出来便拦住了正准备进入贫民区巷道内继续下一步安抚工作的志愿者和合同工们,耀武扬威地端着架子说些质疑外地人险恶用心的话,眼神儿还很不老实地在志愿者中的年轻女性身上扫。  普通住户会忌惮上千名精壮男性组成的“因纳得立商团”大部队,这些帮派份子可没把千人规模的“商团”放在眼里。  班凭着曾经的“工作经验”一眼认出这群帮派成员中的小头领,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  “原来如此,我们冒昧地公开兜售廉价杂粮粉,让本地面包工坊的生意差点就做不下去了,这确实是我们的过错。”了解帮派成员的来意,班便笑眯眯地道,“这样吧,我们愿意补偿损失,不知道应该怎么补偿才合理呢?”  帮派小头领有些惊诧,估计是没想到才来了几十个人就吓唬住了这个看起来也挺像“道上兄弟”的光头壮汉,当即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  班并没有满口答应,这样的话也太假了,容易招致对方警惕;假模假样地与人讨价还价了半天,这才把人往大营地带、说是让去看看“诚意”……  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大营里虽然没有亡灵,但足足囤着几大百准职业级的民兵和好几十个职业级的干员,控制这群帮派成员跟关了门抓小猫差不多。  接下来,班索性安排了几名干员,两两分组去城门附近蹲守,只要看到城里有疑似帮派分子出来,就主动上去为“太君”领路……  班还感觉这么一批批的抓效率不太高,索性“好吃好喝”伺候了一番落网的帮派成员、问出城中各大帮派的活动区域,让干员化妆成贫民窟住户,跑进城里去给帮忙送求救信……  战争一旦开打,再蠢的帮派成员都会晓得来贫民窟抢生意的商团并不真就是来做生意的,说不得会鸟兽散当初因纳得立就是这么个情况,攻城的时候没顾得上帮派分子,不知道跑了多少囚犯修路工能在开战前多抓几个俘虏,塔兰坦的工程进度也能快上那么几分。  这边,班愉快地抓着劳动力,另一边,米娅负责的贫民窟安抚工作也没落下。  班把搅屎棍帮派分子忽悠走,早上用来卖粉条的三轮车,就给志愿者和合同工们推进了贫民窟内的各条巷道。  这回的三轮车上,也装了不少货物棉袜、毛巾、小袋包装的盐、塑料碗盆等二铜店商品。  除此外……还装上了巴掌大小的收音机,和装电池的扩音喇叭。  因收音机比较贵、货物比较杂的关系,为防哄抢,每辆三轮车都安排了五个人负责,五人里面必须有三名青壮男性。  汉克太太和伯克利兄妹、以及两名合同工刚把三轮车拉进早上卖粉条的小巷,就有刚才看到帮派成员路过的本地住户紧张地围上来询问:“太太,你们晚点儿还会卖粉条吗?”  “卖的,六点前后就会把炉子拉出来了。”汉克太太豪爽地拉高音调,让稍远点儿的住户也能听见,“现在咱们先来卖点杂货,顺带给大家播放一下我们因纳得立广播台推出的广播剧。”  “我们要去前面那个路口做生意,需要杂货的话可以跟过来看看!”  本地住户听到还能买到那便宜又管饱的粉条,心里的紧张稍稍缓解,不少人都好奇地跟着三轮车移动,想看看这帮心善的因纳得立人还会卖什么好东西。  至于广播剧,倒是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听着广播享受闲暇时光这种生活,离底层人民实在是太遥远了,住户们完全没有相应的概念。  中午十二点前,如汉克太太负责的这样装着喇叭的小三轮车,准时出现在贫民窟深处各条巷道内。  汉克太太认真地确认着用袖套遮盖起来的腕表上的时间,距离正午十二点整还有三十秒时,严肃地打开收音机、按下喇叭。  时间到达十二点整,贫民窟上空出现了由六十多个喇叭组成的“矩阵”同步播放的、明快优美的bgm,一道清脆甜美的女声吟唱,飘进这座成型上百年、毫无任何精神娱乐可言的贫民区里的每个角落,钻进每一位住户的耳朵:  “我的家乡在威斯特姆,那是巴赛洛河浇灌的土地上的美丽小镇,我叫卡洛琳,我在镇上长大……”  因纳得立人要是对杜塔塔城的居民说“我们都是莱茵王国国民,我们都是一家人”,是很难获得本地居民认同的。  原因很简单,除了肯亚帝国、索克里帝国那种强盛到足以让任何国民都能在面对外国人时产生强烈国民自豪感的国家,这个异界的大部分公国、王国,对于本国人民来说,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类似的情况,在地球上也很常见,无数入籍美利坚的外国人转过脸就能毫无心理负担地卖掉母国;谁要是去对美籍亚裔、美籍以o列人、美籍印o人、美籍xx人畅谈什么母国荣耀,只会被人当成傻逼。  对于莱茵人这种普遍对莱茵王国没有归属感的情况吧……杨秋和国家队都抱持坐视态度。  莱茵王室本来就没干多少人事,谁管他的!  莱茵人民对于莱茵王国没有认同感,对于意图窃国的某邪恶黑魔法师来说,还是好事儿!  原住民没有王国归属感、没有比正神教派更可靠的精神信仰,那杨秋就给他们建立土地归属感,把一衣带水乡土情钉进原住民的脑子里、让巴赛洛河这条滋养着这片大地的母亲河成为人们的精神图腾!  不管是《我们的奋斗》这出节奏轻松明快的年轻人励志剧,还是《苏珊传奇》这部力求史诗感的英雄传说,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打造出来的!  文化创作,就是在这种时候出力的!  这套筹谋已久、且已经在因纳得立自家内部实验过的精~神~核~弹组合拳,也确实没有辜负杨秋和国家队的期许。  贫民窟各处,或在自家棚屋中做手工活、或是在本地工坊中劳作的住户们,原本只是惊奇地仰头看着四周、好奇着声音的来源;听到扮演卡洛琳的女演员唱出“巴赛洛河浇灌的土地上的美丽小镇”后,大部分人便没来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本地住户们自然是十分熟悉巴赛洛河的,每日清晨,都会有很多挑水工去东北方向的上游河段挑来清洁的河水,部分自用,部分挑去城内或是在贫民窟内售卖。  威斯特姆这个镇子在哪,没有人知道,但既然是同在巴赛洛河流域内,那想必离他们生活的杜塔塔城也不太远吧!  为配合前线工作,这一天的下午,因纳得立广播台没有循环播放异界歌曲,而是连播了《我们的奋斗》和《苏珊传奇》这两部广播剧。  这两部广播剧的长度相对于这个世界的大型戏剧而言要短得多,一部剧的播放时长约为两个小时多点,播放结束时,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半。  这四个多小时的播放时间里,足有二十六、七万民住户的贫民窟,听不到任何争吵喧哗,只有六十多台喇叭组成的播放“矩阵”中传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流转、浸透,钻进每一名住户的耳中,落进每一名住户的心底。  在街头巷尾玩闹的儿童,在自己的家门口做手工活的妇人、老人,在工坊中劳作的男人,在河岸边洗衣的妇女,在巴赛洛河浅水区域捕鱼的渔夫,无数人放轻了动作,放慢了节奏,安静地,专注地,听着那仿佛并不是发生在很远的地方的、与他们似乎距离很近的故事。  卡洛琳和她的同伴们的故事,让人们向往起威斯特姆那座同样也是紧挨着巴赛洛河的美丽小镇。  因纳得立人苏珊肯雷迪森,阿德勒人韦伯斯特杰克,塔奇亚人马修贝尔特和托马斯布拉德,这四个两百年前为保卫家乡、保卫巴赛洛河而悲壮牺牲的平民英雄,让无数第一次听见这四个名字的人心痛落泪。  尤其是关于阿德勒人韦伯斯特的剧情桥段,连枯坐工坊几十年、已经被艰难的生活磨去所有希望和激情的皮具匠人老约克,都不禁眼眶发红。  “我们阿德勒,也出过这样的大英雄啊……”  听到韦伯斯特为了保护同伴喊出那句“让我们在故乡重逢吧”便惨烈地被魔兽群淹没后,老约克背过身去,偷偷擦了下眼角。  陨落于异乡的平民英雄,在死亡来临前心心念念想要返回的故乡、想要重看一次的巴赛洛河,只是老约克看管了,看腻了的风景。  而这些早就熟悉的景象,在老约克的心底,忽然变得非常重要,变得意义非凡起来。战前准备(三)  第三百四十三章  放置着喇叭的三轮车在住户们的注目礼下回到贫民窟外的大营, 又拉着炉子、煮锅、粉条回到贫民窟内。  提供了一份只需两个铜币就能混个饱肚的晚餐,志愿者们赶在天黑前收摊时,纷纷笑着告知关心因纳得立人去向的本地住户们:“我们不会走的, 明天还要来。粉条还要卖, 广播剧也要继续放。”  住户们欢呼雀跃, 比过冬日庆典时还要高兴。  等夜色暗下来,足有小半个杜塔塔城那么大的贫民窟中看不见星点火光时, 有一群群鬼鬼祟祟的身影从城中溜出, 蹿进贫民窟内幽深的小巷。  白天,志愿者和合同工们勤勤恳恳地博取贫民窟住户的信任和认同感时, 班拉着一票干员, 连蹲守带忽悠、半天的功夫便先后“邀请”了六百多个本地帮派份子到大营里喝茶。  这种肆无忌惮地薅本地帮派羊毛的行为, 在天色黑下来、各个大大小小的本地帮派开始聚会活动后,终于暴露……  地下帮派各有地盘、且帮派成员大多谈不上什么纪律性组织性,某个人、某几个人几天不见人又忽然冒出来是很寻常的事情。  某个小帮派、或是某个帮派里的某个小团体发现意外财源后偷偷摸摸吃独食,销声敛迹一阵子后又忽然出现、大肆挥舞着钱币花天酒地这种事, 也非常常见。  换言之, 如果班下手稍微别那么狠, 比如干上几票就收手啥的, 也许还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发现……  城内城外的穷人刮下来的油水能养活的脱产帮派份子,总人数也就两千来号人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