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肃清蜀患,荆州又乱(六千字大章)

诸葛亮让杨洪、张裔、王连等人尽管放心。

完全不用担忧冬季农闲时、官府大规模花钱雇佣徭役,会导致府库银钱不足、硬通货紧缩。

诸葛亮敢放这个话,自然是因为他真的早有准备。

早在他此次出巡视察之前,一切就已经安排好了,胸有成竹。

所以,回到成都之后,仅仅花了两三天、把出巡期间发生的待办大事处理了一下,诸葛亮很快就开始着手推进“在蜀郡、犍为郡和广汉郡,全面推广直五百钱镀银币”的工作。

这种镀银币,早在一年多前,就在武昌那边首次铸造出来了。去年六月份的时候,第一批银币就运到了江州。

诸葛亮在江州和梓潼推广这种银币,已经有一年整了。当时还在江州建设了不少使用新织机的蜀锦工坊,用到的宽幅织机还是黄月英帮着设计改良的。

至于“宽幅”这个最核心的思路,当然还是大哥诸葛瑾给的灵感,诸葛亮夫妇只负责具体实现。去年八月间,江州那边就开始贩售首批宽幅蜀锦,而且只接受黄金、纯银纪念币和镀银币购买。

普通的铜钱,则不被允许用于蜀锦的大额贸易,这就等于是在江州那边,逼着富商们接受镀银币了——而且诸葛亮当时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他并不是让江州官商拒绝铜钱,只是说铜钱价值量太低,运输不便,所以只能用于小额购买和找零,大额支付存不下。

毕竟铜钱也是大汉用了四百年的法定货币嘛,明着拒绝某一种有了几百年信用的朝廷法定货币,对于朝廷的威严和信用是没好处的。

诸葛亮搞了十年内政,最清楚官府信用的价值,当然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

所以按他的意思,铜钱也可以买蜀锦,但只限于买一贯钱以下的零售。

新织造的宽幅蜀锦又宽又长,每匹的总价都要好几千钱,一贯以内的零钱,就只能给你裁切一小块下来带走。

而考虑到布匹类的东西被裁小后,用途受限,价值肯定也略有贬损。你裁走了一小块,剩下残缺的那一卷卖给谁?所以零售肯定要比批发涨价。

原本一整匹传统窄幅的蜀锦卖一千七八百钱。一整匹新式宽幅蜀锦面积相当于三匹窄的,卖价能到七千钱,或者两枚纯银纪念币、十四枚镀银币。

裁开来零售,那就要卖每匹八千钱,涨价的那一千钱,就是对零售的惩罚,引导买家尽量整匹整匹的买。

如今,经过三个季度的蜀锦出货,江州那边已经习惯了这套手法,对于直五百钱镀银币的认可度,也建立起来了。梓潼那边,情况稍微差一些,但也算有了在商界的流通基础。

诸葛亮现在要做的,只是把江州和梓潼已有的成功经验,再加点新的组合招式,强力推广到蜀郡、广汉、犍为。

……

诸葛亮在蜀郡全面推广镀银币的第一步,就是先宣布了一项决定,投石问路观察一下蜀郡官员和世家豪强的反应。

七月十五这天,成都城内。趁着中元节的机会,诸葛亮原本就要召集属吏聚会,安抚人心,他就顺势宣布:

“诸位,夏末的这次徭役征发,耗费了不少现存的钱粮。如今府库之中,余粮、布帛依然能满足度支,但铜钱、金银相对匮乏。

到冬季农闲时,再想征发百姓,靠发钱募集服役者,便会捉襟见肘。我欲改发镀银的直五百钱给百姓,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果然还是有不少刘璋旧臣跳出来反对,连黄权这种受诸葛亮重用提拔的,也稍稍觉得有些不妥。

当然,大部分跳出来的刘璋旧臣,都是蜀中豪富世家,黄权这种,则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怕诸葛亮走得太快激起反弹。

“使君不可啊!我等固然知晓、使君在江州推广直五百钱,已有一年,当地富商也多有接受。但蜀郡的情况,和江州还是颇有不同。如此大规模推广,未免仓促了!或许会出现盘剥扰民,与使君的仁爱本意背道而驰!”

诸葛亮闻声看去,说话的乃是蜀中名士杜琼,蜀郡成都县人。

此人以擅谶纬、褒贬清谈闻名,与另一個蜀中清谈大儒谯峅交好。谯峅有个儿子叫谯周,如今还是个幼童,历史上谯周将来就会拜杜琼为师,学其谶纬,指点兴衰。到司马昭派兵攻打季汉时,谯周就蛊惑刘禅为什么季汉当亡、坚定其投降决心。

而杜琼的老师也是赫赫有名。教他谶纬术的便是汉灵帝时的大儒董扶,当年跟刘焉预言过“益州有天子气”。导致刘焉在劝灵帝“废史立牧”时,没有自请为交州牧,而是改请了益州牧。这才有了刘焉、刘璋父子两代在蜀中二十余年的基业。

可以说,从董扶到杜琼到谯周,学的都是“大儒辩经”的学问,只是他们辩经的方法,都是谁上位他们就帮谁找统治合法性借口、带路歌颂正统,所以学界地位一直很高。

之前刘备刚刚迫降刘璋时,为了蜀中的安定,也不好不给这些人面子。

诸葛亮在拿掉蜀中的地头蛇时,第一阶段也只剪除了王商、陈实那种有实权有人脉的世家豪门。但没动这些学术名人。

现在,诸葛亮的第一阶段施政已经落实下去三四个月了,形势也稍定,他也就能放开手,敲打敲打杜琼等人——当然,只是敲打和削弱,不是彻底搬掉。

毕竟一年之内,连续弄掉两波原本的既得利益者,那桌子也掀得太快了,容易出事。而且对方只是提提意见,也没多大罪孽。

只要驳回他们的意见、并且用事实证明这些空谈之人的建议都是昏招,把他们的学术地位先打下去一点,也就够了。

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

在心中想好了对杜琼等人的打压节奏,诸葛亮也就同时酝酿好了驳斥的说辞:

“主公推行的直五百钱,利国利民,怎么能说是盘剥百姓?各郡县都是严格保证,只要拿着直五百钱,便能用于按官价购买蜀锦、井盐、钢铁、茶叶、青瓷,难道还会有拿着直五百钱花不出去的情形么?”

杜琼功课做得不扎实,因为是今天临时听到诸葛亮宣布的这个决定,他之前也没特地了解过、直五百钱如今能官价买多少东西了。

他还以为跟去年一样,只能用于买蜀锦呢。所以诸葛亮一下子说出那么多备选项,杜琼一时也不知如何反驳。

倒是旁边的黄权,比较实事求是,他虽然不支持杜琼,但也忍不住出于好意提醒一句:

“使君所言甚是,但贫苦百姓,并不需要以大钱购买这些奢靡贵重之物。百姓需要的,只是以钱买布帛、粮米、杂物。

使君去年的旧法,只是让富商们用大钱,不涉及百姓日用。今年突然给贫苦之人用大钱结算徭役工钱,实在是怕他们多遭一轮兑换盘剥。”

对于善意的补充提醒,诸葛亮当然还是会鼓励的,他便拿出了自己的细节设想,跟黄权等人探讨:

“这一点,我自然也想到过,所以,我准备花两个月,在蜀郡和犍为宣传新币,要求各县米铺粮行、麻葛布店,也都接受直五百钱购买粮米布匹,不得拒收,也不得折价。”

诸葛亮去年在江州的那些操作,之所以能推广,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他拿来和镀银币绑定的硬通货,是独门垄断的宽幅蜀锦。

那玩意儿只有黄月英改良后的新织机可以织,别的传统技术造不出那么宽幅优质的锦缎。所以诸葛亮说必须拿镀银币或金银来购买宽幅蜀锦,商人们就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宽幅蜀锦。

但今天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诸葛亮要让镀银币进入“下沉市场”,而下沉市场百姓要买的东西,都不是垄断性的物资,大部分也不是官营的。

这就要求千家万户的小商号甚至小摊贩,都敢接受这种大钱的币面价值。

这个粗浅的道理,黄权想到了。诸葛亮当然也想到了,所以他就准备先用行政的命令,强推施压一手。

听说诸葛亮要用强制手段,旁边的杜琼等人只是脸色一寒,随后摇头暗恨。黄权则是眉头紧皱,担忧地指出:

“使君此法,只怕会导致百姓私藏好钱,优先把镀银钱花出去。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所有东西都涨价——就算宽幅蜀锦能敞开供货,那也只能确保蜀锦本身不涨价。而其他粮米布帛、相对于蜀锦,都有可能涨价。”

黄权会这么想,也不奇怪。

历史上,只要官府强推大钱,勒令百姓用,一开始也都能推下去。只不过最终的结果,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大家把良币都窖藏起来,只想把劣币花出去。然后大家看到劣币不肯收,就只能普遍上涨物价。

又或者是遇到小额交易,假装找不出钱,就不收面值虚高的大钱了——这一点,连后世鲁迅先生文章里都写过。一遇到打仗,大家都只能把钞票按照六七折的折扣,兑换回袁大头的银元。遇到用钞票买东西的,也不敢说不收,只说找不开。

诸葛亮虽然不可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没经历过那么多后世的历史。

但以他的智商,略加推算,结合当年王莽改币的历史教训、还有这些年大哥对他的算学和经济学提点。诸葛亮自己也能推演出这背后的连锁反应。

所以,他当然就顺着这两个问题点的方向,提前设想好了针对性的举措。

而黄权倒是没想到那么多,以他的智商和见识,短时间内只想到了前一种潜在害处。

此时此刻,面对黄权的好意提醒,诸葛亮也就有的放矢地拿出了最后的绝招:

“民间私藏旧钱和金银、优先花新钱,这个问题,我自然另有应对。实不相瞒,我已经向主公请示了一道钧令,即日起,会在益州限制民间私藏银器,也禁止非功勋赐封之家持有纯银。

除了医药之用,民间使用金银饰,只能是錾金银或鎏金银,而且要留出缺口、露出内部的铜色。无官无爵无功而持纯银者,视为僭越!”

诸葛亮此言一出,杜琼等人瞬间大惊:“这不是……盘剥百姓么?”

诸葛亮脸色一肃,态度强硬:“这有什么问题?我大汉旧制,朝廷认可的钱币,便只有金、铜。银本就只是作为功勋赏赐之用,此前多为银器、银铤,并不折计钱数。

主公去年铸造银币,也多为赏赐功勋纪念之用,随后再铸镀银币,才是作为缓解铜钱钱荒的补充。所以纯银在我大汉,本就不是货币,民间无功而藏银,不是逾越是什么?”

杜琼等人一下子被说得哑口无言。

历朝历代,管制民间窖藏贵金属的规模,也确实是有的,不算什么暴戾之政。

别说贵金属管制了,历史上到了唐朝,连“蓄锦”都可以是罪名,家里囤积的锦缎太多了,导致货币流通不足,也能犯事儿。

在汉朝的制度下,金子和铜钱是西汉初年就定下的法定货币,诸葛亮也没去触碰那东西。

但是银子,确实不是货币,最多只是赏赐功臣用的。刘备去年是发行了纯银纪念币,但也只是发给功臣、替代本该大量发放的铜钱,避免大家扛不动。

现在多加一条“补充意见”,强调纯银不能流通向功臣以外的人,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汉朝的商人地位本来就低,很多商人有钱了也不许持有某些东西,这在封建社会并不存在歧视。

诸葛亮宣布了这条新政令后,明眼人很快就看出,他未必是真要如何彻底地严查民间私藏纯银。但他也绝对是要提防大家觉得“纯银昂贵、而镀银币里的银含量太少、实际上不该值这么大面额”,从而拒收镀银币、或是在收镀银币买米买布时涨价。

如果后续诸葛亮要求所有卖米卖布的商号都平价出货、不得对使用镀银币的买家歧视性涨价。巡查时一旦发现哪家商号违规了,那么就可以搂草打兔子,彻底抄一抄,看看这些顶风涨价的富商,有没有逾制私藏金银。

如果有查到,那就数罪并罚。如果在接受新钱方面比较配合的,那就暂时因为“执法力量不足”,先查那些出头鸟。

这样一正一反两手,也算是恩威并施了。

配合官府推广新钱的,有上好的蜀锦、井盐硬通货卖给他,让他能做长途贸易赚大钱。

不配合的,不但要正常查他,还要加上查抄私藏违禁的贵金属。

两手一起用,总归能让效果好一些。

杜琼等反对者,终于噤若寒蝉。

……

为了防止被人说言之不预,诸葛亮当然是在正式全面强推新钱之前,就先把相关政策狠狠宣传了一把。

他不喜欢搞不教而诛的事情,这个宣传的窗口期,足足留了两个月之久。要九月底才会全面强推新钱,七月底就开始宣传了。

命令下达后,黄权、杨洪也都帮着一起宣扬,务求缓解百姓的抵触。

不光要宣传,诸葛亮还让黄权、杨洪好好观察民间反应,看看有什么异常反应就及时汇报。

诸葛亮其实自己也能推演猜到会有多少漏洞,但他还是想考考黄权和杨洪的能力、做事的缜密程度。

黄权倒也用心,在帮着宣传了一阵新钱后,也暗访观察到了一些情况,他也都及时汇报了。

七月底的一天,黄权就率先汇报了第一条漏洞:自从宣布要强推新钱、不许民间无爵无官富商私藏银子后,不少富商都选择了把原本私藏的银子熔掉,重新铸造成首饰或者器皿。

诸葛亮此前已经就这个问题堵漏过一部分了,要求无爵无功之人不许用纯银首饰,只能是錾或者鎏的。

但是,到了实际操作层面,还是有些富商会选择在银饰里面包一根很细的铜芯,外面裹上厚厚的金银,这样依然能合法藏下不少金银。

至于医药所用的纯银,因为是新规本来就允许的,然后就有很多民间富商,开始大量铸造纯银的碗盏杯盘酒壶。

诸葛亮斟酌再三,只好再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出细化规定。他也知道这些东西要彻底堵住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抓大放小,并且形成一个威慑。

所有允许的鎏、錾工艺金银,都对镀层厚度做出了限制。目的就是确保那些东西将来重熔再铸会损失很多工费、火耗,得不偿失,尽量堵死富商以此为媒介藏银的成本。

至于金银餐具,也被诸葛亮严格限制,只有银箸匕和银针等三种餐具、医具被允许纯银。而且商人之家允许私藏的这类银器数量也被限制,银筷子的数量不得超出每家户籍上的人数。

总而言之,诸葛亮给了大家两个月的时间,交出逾制违禁的贵金属、官府会拿等价的镀银币去换。如果非要藏,也不是不行,去为国立功受赏、由官府发给纪念银币就行了。

这个操作,倒也跟汉文帝时候的“拜粟入爵”差不多了。

后续具体的执行落实,肯定还有很多细节要磨合。诸葛亮这些举措,也不可能完全照搬用到最后。

但以诸葛亮之才,一正一反双管齐下,把镀银币的共识,从专做长途贸易的富商之间、下沉到普通百姓之间,假以时日还是做得到的。

为了这一切,他还要求成都周边的粮商,从八月初开始,就严格遵照官价,按照“一枚直五百钱镀银币,可买稻谷两石”的平价,敞开卖粮。

并且加强巡查,确保不允许出现囤积居奇、集中扫货等违禁行为。

一旦发现有违禁囤积的举动,便会遭到严厉的打击,直接由张飞留下的驻军去查抄处置。

如此敞开卖粮几个月,那些靠服徭役赚钱买米维生的少地无地平民,也就会渐渐习惯镀银币在日常生活中的购买力。等他们收到这种工钱时,便不会人心惶惶了。

……

诸葛亮通过连番精妙的操作,终于把蜀地治理中,最棘手的货币不足问题,暂时解决了。

有了足够的货币作为媒介,把徭役和田赋粮食折现流通的打算,才能落到实处。

蜀郡负责修缮都江堰的徭役贫民,犍为郡那边挖井煮盐和开矿炼铁的苦工,才能拿月结的镀银币工钱买米买布。让整个蜀中的民力资源调度,更加顺畅高效。

这一切要彻底走上正轨,没有一两年肯定是做不到的。但诸葛亮有的是时间,后续他自然会见招拆招,见漏堵漏。

刘备给了他三年时间整顿,他就会还刘备一个全新的益州。

不过,诸葛亮忙活这一切的同时,益州以外的世界,却不会等着他慢慢做完这一切。

就在七月份,诸葛亮刚刚初步安排好这些工作时,从荆南就送来一份急报,直接送到成都。

急报是刘备亲自让人送来的,后面还附了司徒诸葛瑾的意见。

封皮上写着尚书令诸葛亮亲启,里面的内容则写着:请诸葛亮看完后,立刻交给张飞和甘宁。

诸葛亮不敢怠慢,立刻看了一下公文的内容。

原来是夏天的时候,曹操在关东、得知刘备趁着去年年底大雪封山、刚刚攻打了刘璋。

于是唯恐被刘备白捡便宜,就想趁着刘备一部分兵力被牵制在蜀中、尚未调回的时间差,在东线抓住时机搞一些动作。

否则,曹操要是什么都没干,就眼睁睁让刘备无损拿下益州,还安安静静整合消化,那将来曹操就更占据不了人力和生产力优势了。

曹操别无选择,他是必须抓住一切机会,给刘备添堵的。

面对曹操的第一波异动,身在关东的诸葛瑾、关羽、赵云,倒也应对得当,最初没有让曹操占到便宜。

但后来,事态却有了新的变化。

六月份之后,随着刘备本人也从成都赶回了荆州,曹刘双方的争斗,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刘备来信询问诸葛亮,蜀中形势是否稳定,内部是否有作乱的危险。

如若诸葛亮能够以少量兵力稳住益州局面,那么就让张飞和甘宁,或者至少是其中一人、带一部分驻军东归,参与和曹操的争夺。

留下魏延、王平等将领,以及一部分江东降将坐镇益州,维持局面,应该也够了。

诸葛亮考虑了一下,便找来张飞、甘宁,把情况转述了一下,随后吩咐:

“如今益州实施租庸调法、代役钱、推广镀银币,诸般变革,都会触及世家豪强利益,也不可过于轻视。

兴霸是巴郡人,熟悉本地情况,又有威望,你便留下,总镇益州防务。

将来我自会请主公、在时机合适时,在益州也拆分州牧之职,设置三使,到时候兴霸便可为益州防御使。

益德,主公殷切盼你带兵东归助战,你便带领一半水陆将士,先回荆南,为主公臂助,荆州刚发生了大变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