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亩产五六百斤算是常态。
而现在,又多了一个玉米!
季节可以和小麦错开种植。
亩产也有六七百斤的常态产量。
这岂不是说,二者相加起来。
一年下来,一亩地的粮食产量,至少也能有一千五百斤往上!
这个还只是保守的数字了!
当这个结论出现之后,整个章台宫大殿之中都响起了阵阵粗狂的呼吸声。
“公子毅!你所言,是否属实也?你那玉米和小麦的粮种,我等闻所未闻!你可切莫开玩笑啊!”
“赵...咳咳,公子毅。粮,乃是秦之根本,国之根本,民之根本啊!你可万万不可胡言乱语啊!”
“公子,可否将你手中的粮种,借老夫一观?”
“亩产一千五百斤粮、我的天啊!我家幸得陛下赏赐良田百亩,那这么算的话、一年下来...我的天、至少也是一万五千斤粮食!这咋吃的完啊?”
“陛下,微臣还请陛下查证此事、臣并非质疑公子毅的话,只是此事关乎我大秦万世基业!还请陛下务必查证粮种之实!若此事属实、微臣第一个赞同公子毅的爵位和食邑安排!”
“赞同?光是赞同那够啊!这是开创盛世之功绩、若是田地亩产一年可达到一千五百斤,那何愁我大秦不富不强?此功、当记入史册、还得为公子毅修筑碑文传记、让世人传唱!”
...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不管任何时代,都通用的一句话。
在这战乱不断的乱世之中。
其实百姓的追求只不过是能吃饱饭罢了。
若是天下人人不在为了衣食发慌。
那何愁天下不安?
赵毅拿出来的这两种作物,若是当真能做到如此恐怖的产量的话。
那这天下,纵然还有人揭竿而反。
那又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一起造反?
若是能吃饱饭,能安稳的活下去的话。
又有几人愿意上战场拼杀?
“肃静!朝堂之上,岂可如此失了礼数?公子毅初次登临朝堂,尔等如此不堪?岂不是让人笑话了?”
在群臣激动不已的时候,一声怒斥忽然响彻整个大殿。
大秦双相之一、右相冯去疾看着喧闹不堪的朝堂。
他手持一卷奏书站了起来。
而他的话,也让大殿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坐在皇位之上的嬴政在经过最开始的惊讶之后,一早就坐了下来。
朝堂之上群臣的喧闹他并未开口阻止。
因为,这就是他想看到的。
他就是要让这些人吹捧赵毅、让他们觉得赵毅厉害,有前途。
因为之后这样,赵毅才能在朝堂之上立足。
当然了,还有一个小心思则是因为。
他看到这么多人夸赞赵毅的时候,心中异常的自豪。
自己的儿子如此优秀,难道自己不该自豪一下吗?
不过对于冯去疾的打断,嬴政倒也不生气。
看着在群臣的称赞和吹捧声中,神色依旧如常的赵毅。
他现在反而比较想看看,赵毅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公子毅、臣斗胆问一句。你所言之物,可否经过证实了?若是证实此物乃是良种。请问为何以前从未听说?如此神物,为何以前你从未大肆种植过?”
虽然亩产可达到数百斤的粮食是很诱人。
甚至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他们这些士族或者当权者来说。
这都是无价之宝。
可是光凭赵毅一张嘴,冯去疾却也还是无法相信此物的真实性。
如今的主要粮食,亩产能达到二百二斤以上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若是赵毅拿出来的这两种新粮食的产量在三百斤以内。
他或许都不会有所怀疑。
可是,五到七百斤,甚至上千斤的亩产。
这是在让人难以轻易相信。
毕竟,你和一个古人说,将来会有一种武器,能瞬间消灭几十上百万大军。
你觉得,会有人相信吗?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和承受范围了。
所以,冯去疾对于赵毅所说的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其实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
产量如此恐怖的农作物,真的会存在?
“证实的话,我自己倒是试种过一些。不过我并未大规模试种。因为在几天前。我还只是一个小医馆的郎中罢了。名下只有一所小别院、堪堪能容我栖身罢了。”
“至于为何以前都没有大肆种植,还是刚才的那个解释、因为我穷,没有田地。而且我本人比较懒散,并不喜欢种地。”
面对冯去疾的质问,赵毅的回答虽然有些自嘲。
但是他的这个理由,却也确实说的过去。
“穷?有如此神奇的作物,若是将其随便出售给富贵之人、想来也可换取大量的钱财了吧?既然公子毅口口声声说您以前很穷,那为何你之前没有将其出售换取富贵呐?”
虽然赵毅的回答确实有道理。
可是冯去疾却依旧皱着眉头死死盯着赵毅。
而他的问题,也逐渐变的有些刁钻了起开。
那意思,就好像是在质问赵毅。
你以前穷,可是却明明可以随随便便就换取大量的财富,过上好日子。
但是却没有去这么做。
反而是今天到了朝堂上,你才将此物拿出来?
那意思,就差明说,赵毅这会不会就是在瞎编。
企图在这朝堂之上,欺世盗名。
赵毅听着冯去疾这越发胡搅蛮缠的问题。
他眉头忽然一皱。
找茬是吧?
“这个问题问的好!那我也请问,我以前做什么决定,和你有什么关系吗?我以前就喜欢过穷日子,难道还不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