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铭基的要求,只要达到相关标准的企业,就可以参加铭基的招标,铭基对每个供应链产品都提出了详细的技术指标,和华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那么像他们这样的企业,在这上面如果需要达到铭基的要求,就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新去争取成为这个供应商,改造车间,引进新的设备,还要重新对工人进行培训……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好像你辛辛苦苦二十年供孩子上学读书毕业了之后,孩子跟你说,我觉得我还能再读个十年二十年的博士……这谁吃的消啊?
铭基对外的第二个动作就是衔接市场,要知道铭基在国内的专卖店还是很多的,再重金砸下了华音的数码播放器生产线之后,数码播放器将会成为铭基的另一个支柱,和铭基的pc事业部,odm事业部一起成为铭基的三大产业支柱,因此铭基的渠道必须重整旗鼓,以后没有了华音的竞争,那么在市场上铭基的数码播放器就是一枝独秀。更何况华音还和铭基签订了协议,铭基必须每年为华音提供一定量的oem产品,这些产品是华音独占的,对于铭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华音的技术一向都是铭基所羡慕的。
根据和华音的协议,铭基将在未来五年内过渡,可以免费使用华音的imusic服务,其余的比如系统方面,华音会有限的允许铭基参与数码播放器系统的研发,直到铭基能够自主的对播放器系统进行深度研发。软件方面,本来华音的数码播放器就是开源的系统,华音在协助铭基对系统研发过程中,会对铭基的工程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以满足未来的软件开发需要。
代政武当然不会局限于此,虽然他在铭基有协议在身,但是谁不想能够给自己的履历添下浓重的一笔呢?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利用了起来,为此代政武还向铭基的母公司鸿基集团要人要技术,以求能够尽快消化掉华音的技术,达到独立自主。
所以对于赵铭善意的提醒,代政武一方面带着感激,另一方面心中又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赵铭可不会管代政武可能在想什么,他只需要知道自己做到了,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就足够了,铭基能够接下华音的摊子做到什么程度,他也很是期待。要知道在那一个时空,在手机智能化进程加快之后,很快就杀死了低端手机和数码播放器产品,中高端的产品也渐渐的逐年下滑,甚至连诺基亚这样的巨头都只能在智能手机的大潮中黯然退场,更何况一些不是生活必需品的数码播放器呢?
那些如雷贯耳的品牌,某族,某者,某和,某o,还有不务正业的某星等等,全部从这个市场中退了出来,只有个别品牌还在坚持自己的高端梦。赵铭在前一世里面收藏过几个品牌的数码播放器,甚至拆解过一些款式自己进行改造然后给品牌公司发去邮件提出自己的建议,可是这又怎么样?一些市场边缘的产品,终究还是要被市场淘汰,如果铭基能够幡然悔悟走出自己一条道路,赵铭不吝于给对方一些资源,如果对方在一条死路上面继续作死,赵铭也不介意把数码播放器产品重新回收回来,要知道有时候怀旧也是一种优势。
不过显然,很多人还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能够意识到的,也仅仅是凤毛麟角。
说到底还是一个眼光和见识的问题。
在赵铭眼中,这些企业家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类型,这样的企业家经营的企业,时刻处于破产的边缘,可能一有点风吹草动,企业就会濒临倒闭;一种是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哪里有钱赚就追到哪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听风就是雨的类型,这样的企业家可能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长远来说,这样的企业无法做的持久,被市场淘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最后一种就是有前瞻性,有预见性,还能够舍得花力气去钻研产品和市场的人,这样的人经营公司可以经受得起市场的冲击,这样的公司有自己的技术和合格的人才,不用担心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风向。
像华州原来的无线电三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华州无线电总厂风光的时候,三厂是最接近成功的企业,这得益于三厂有着雄厚的资金以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团队,当时担任三厂厂长的赵永成敏锐的抓住了国内市场上对于收音机和磁带播放机的需求,果断的引进了霓虹的收录机生产线,并且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这款名为星球系列的收录机一共生产了三个系列高中低端三个档次,在国内曾经一度排名前列,产值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十个亿,这还是在九十年代初。
可是接下来三厂把业务扩展到整个无线电厂之后,并没有发现情况的不对劲,毕竟一个分厂的产能有限,所以在生产分配的过程中,经过总厂的协调,三厂把一些零部件的生产分包给了其他的兄弟厂,这在提高产能上面确实是一步好棋,可是对于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举个例子,当时整个无线电厂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是一厂,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是二厂,而位于扬子江边上的五厂是交通运输最为便利的。在三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能够抓住时机妥善分配分工,而是一拥而上,每个分厂在完成总厂的指标的时候,还想着自己也要生产产品,结果就造成了后期华州银河系收录机全方位的落后,竞争不过市场上后来的对手,也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深的研究,研发更新的技术。
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而很明显,华音撤出数码播放器市场之后,这些原来的华音的供应链上面的厂商,尤其是从华州无线电集团的分出来的这些个分厂成立的公司,继续走着十几年前的老路。
在大多数供应链厂商中,很少有人能够像康宁这样有前瞻性,和华州的那些同行相比,他可是一直绑在华音的战车上的,通过老同学的关系和华音牵上了线,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以及赵铭提供的专利技术,康宁玻璃厂目前已经研发出了第二代钢化玻璃产品,第三代以及特殊行业应用的玻璃产品在实验室中也已经获得了成功,其主要的供应商除了华音的数码播放器,还有车载设备,教育行业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