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孙伯邻调研

赶到沪上的赵铭和李薇刚刚到公司大楼下,就知道他们已经回来晚了,这天是某部委的领导前来调研考察的日子,两人尽可能的赶早了,结果还是比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者迟到了五分钟,见到孙伯邻似笑非笑的面孔,赵铭觉得非常羞愧,不过他直到对方肯定不会责怪自己,刚刚在车上的时候,他看到张青云和对方在公司大厦门廊口谈笑风生,也知道这两个人关系匪浅,所以轻轻的拍了拍李薇的手,下车之后和几个领导一一握手,就上了公司的会议室。

今天的会议,公司的高层全部出席,包括董事长李薇,总经理赵永成,公司副总方鸣忆,瞿伟民和邹长友在内。当然作为公司的一号股东,华音公司总工程师的赵铭自然也不会缺席,对于这位部委副职领导孙伯邻,赵铭自然是知之甚深,在前年新干线的偶遇,对方那时候就担任了某部的技术总顾问,对方极力邀请赵铭担任该部技术发展司的司长,被赵铭婉拒了,为此赵铭还献出了几个关于信息采集技术、调度控制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技术等专利。在这个时空,孙伯邻的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偏差,在某部位担任技术总顾问两年多之后,直接调任到现在的部里担任副部长。赵铭知道孙伯邻在六年之后会担任那个职位,一直到自己穿越之前,是以他格外的重视,在这次的会议中,表现得格外活跃。

当然这也符合他这个年纪的人的心性,如果他要是表现得像赵永成那样老成得话,那就太过于无趣了。

首先赵永成代表华音公司的全体员工对孙部长的到来表示欢迎,接下来就是洋洋洒洒的欢迎致辞,赵铭知道这是老赵在给自己争取时间呢,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把今天的讲话内容再次梳理了一遍,确认了没问题之后,朝赵永成身边的李薇做了个暗示,后者提醒了一声赵永成,赵永成也适时终止了欢迎这个话题。tehu.org 火鸡小说网

接下来就是李薇根据赵永成这几年在华音公司的规划,把华音公司的近况和孙部长一行做了汇报,虽然孙部长在部委里边担任的是副职,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他是实权一把手,因为正部长还担任着更重要的职责,是以部委里面以孙部长为主。华音公司从2004年开始,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进出口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了华夏在国际上一个重要的拳头产品。在华音公司的规划之中,三年内华州必将超过江南的经济龙头老大嘉禾,不光是经济总量,还有人均gdp,同时产业结构也将得到完善。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华音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产业分布合理化,像05年到06年实施的产品零部件授权生产就是这个时间段华音公司最重要的行动之一。五年之内华州的经济规模将赶超国际化都市沪上,这是基于华州整体的经济发展局势做出的清晰判断,因此华音在华州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面,高科技产品的持续将成为华州不断领先的动力之一,另外华州的传统优势项目机动车辆和内燃机包括城市有轨车辆和高速铁路方面也会为华音的发展带来机遇,众所周知的是以后火车,汽车和有轨机动车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到时候在智能操作平台上面建树颇多的华音,将来另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而赵永成提出的八到十年,赶超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也会因为不断发展的城市逐步接近。华州是个小城市,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是华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沿江沿运河,南接沪上北通石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宝地,更别说华州城市人口总计不到三百万,总人口不超过五百万,以现在华州7000亿的经济规模,每年18%左右的增速,十年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还真不是痴人说梦。

当然赵永成并不知道华州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一度达到了21%,而官方对外公布的数据还是19.5%,所以在整个江南整体速度11%的情况下,华州的一枝独秀,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内和兄弟城市的注意,尤其是被赶超的目标嘉禾,据说考察的队伍已经在华州走了一圈,离开的时候酸溜溜的说了一句:嘉禾哪里都不落伍,只是我们没有华音。

张青云心中的感慨也是非常大的,听着赵永成的汇报和李薇对华音的规划,他似乎看到了十年后华州成为香江,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这样的城市,但是现在他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在迎接部委的领导到来之前,他的老领导,现在的副总,已经明确的告知他今年下半年将连任华州市首,国家将会酝酿一个新的关于地方上一把手的连任新机制,就是针对他们这些对地方经济推动,对民生有重大帮助的年轻干部,在地方上锻炼时间周期过短,导致地方在任期之后陷入低谷的情况做出的清晰认知而进行的调整。华夏国内地方上的干部,一般在一个岗位上不会超过两个任期,身在体制内的张青云心知肚明,如果这个制度能得到通过,那么他张青云和华州将会是第一个受益者,要知道自己的好友,徐子山目前还在第一个任期的第三个年份,和自己有两年的差距,所以环顾国内,他张青云只要在华州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迟早会看到华州辉煌的这一天。

最后是赵铭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补充,他提出华音公司的产品线较为单一,因此华音会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逐步扩大公司经营范围,在不放弃保持传统高科技数码播放设备研发的同时,在物流,经销模式,以及软件开发方面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啊,同时还会关注到国计民生上面的大事,为国家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结构的完善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赵铭自己旗下的中原集团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将近一千人的技术团队,将来会为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华音公司2007年的规划之中,这部分项目将会陆续实施,赵铭会将这个技术团队中的优秀人才提供给华音公司,为华音的再次崛起和华州的腾飞提供最强大可靠的支持。

赵铭的发言时间很长,相对于赵永成发言内容的宽泛,李薇的精致,赵铭的发言毫无疑问是非常震撼的,如果能够实现,将会极大的推动华州的经济和改善国内很多领域的情况,即使每个领域达不到华音的规模,哪怕只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那么随之所带来的将会是无数个就业岗位,无数个经济增长点,无数的创业机遇。

接下来还没有等张青云的发言,孙伯邻就已经感觉有点跟不上这些个企业家的思路了,如果说前年在新干线上偶遇赵铭是他人生的要给拐点之一,那么这次根据领导的指示来华音考察,说不定就是整个华州甚至是江南省的拐点之一,他个人的荣辱倒是其次,作为技术人员出身的高官,他对于技术方面的嗅觉是敏锐的,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有自己的一套。04年之前对于赵铭的印象是比较模糊的,偶遇之后发觉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不可多得的瑰宝,虽然青涩但是只要经过打磨,就一定能够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只是孙伯邻没有想到,两年后的再次相遇,赵铭已经发展到了自己都需要高度重视的地步,而他手底下的任何一个人,脸上露出的表情都是那种目瞪口呆和不可思议,因此他在张青云总结之后,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孙伯邻肯定了华音公司和中原文化的努力,其次在华音公司局面大好的情况下的高瞻远瞩表示了支持,最后他要求将今天的会议内容和会议纪要列为密级文件,不对外公开,尤其是涉及到华音的八年战略,华音公司和中原文化在多方面多领域合作的内容上,国家将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在合作实施之前,不会对外公布。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赵铭本来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今天的内容确实很多,但是在国家级别的领导关注之下,他必须做出诚实的回答,还好孙伯邻对此知之甚深,不愧是技术出身,对于行业的敏锐性和观察力都是一等一的,适时提出的保密要求也符合赵铭的心思,他甚至做了在会议结束之后,私底下和孙部长沟通保密事情的要求,看样子没有必要了。

午餐接待就在华音食堂的包厢之内,因为孙伯邻一行人手并不多,所以华音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午餐,在会议结束的中午十二点,食堂除了厨师和工作人员,就只有孙伯邻和华音的高层了,连电梯和楼梯安全通道都被严格的控制了起来。孙伯邻对华音的就餐环境和午餐的搭配非常满意,除了是特殊对待的小炒,还有大锅饭菜,这和员工吃的是一样的。

餐后华音的高层李薇,赵永成,赵铭和孙伯邻及其秘书一行五人去了会议室,大家坐下来喝杯茶,谈谈实际情况。

实际上这种闲谈性质的会谈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对于上午汇报性质的会议,闲谈可以让领导更加详细的了解到企业和地方发展的情况,比如一开始赵永成就提出了华音目前规模和发展的趋势不符合的实际情况,在华音公司扩大五百亩的前提下,依旧是用工用地捉襟见肘,这是张青云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毕竟华州太小了。赵铭则适时提出中原地区关州电子经济较为发达,和华州的情况比较互补,建议领导考虑两地建立互补性质的公司,因为华州和关州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而目前只是华州有点一厢情愿,关州那边因为竞争较为激烈无法及时跟得上华州的步伐。于是针对这一情况,孙伯邻表示会根据调研之后做出一些决定,赵铭的建议比较符合他的思路,是一条较为合适的道路。

而李薇提出的华音公司人才比例失调的情况,引起了孙伯邻的高度重视。因为华音公司的发展是一种不正常的需要大量技术支持的发展道路,在早些年的时候有赵铭的专利和技术支持下问题不大,一旦进入到新的领域,依靠华音自身的培养和世界范围内招募人才的速度,还是有点捉襟见肘,这件事情在场的众人之中只有赵铭和李薇心知肚明,所以李薇一经提出,孙伯邻就立马吩咐秘书记录下这件事情,同时详细询问了李薇和赵铭关于什么方面的人才,届时部里会调拨一批专业性技术人才进驻华音公司,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他还会要求部里尽快拿出对策,列出时间进度表。对此赵铭和李薇非常满意,有了时间进度表,那么一切都不会成为问题了。

赵铭提出的则是在产业结构的规划中,整个华州是无法容纳这么大的规模的,所以不仅仅是华州,整个江南还有附近区域都会成为华音的大本营,比如物流行业,作为有基础的杨有和沪上就非常合适在原有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经营方式进行补充,从而形成具有华夏特色的物流模式,这样无论对江南杨有还是对沪上,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经销模式上面,赵铭则提出了现有的商场模式,专卖店模式以及零售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消费者群体,所以在物流行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的前提下,经销模式可以从传统的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转为生产商-物流-消费者,或者是其他更先进的模式。

赵铭在谈话中提到了印度人,印度人做事有一个很值得称道的地方,在赵铭的记忆之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公司安排了一个任务给两个人,一个人是华夏人,一个人是印度人。华夏人接到任务之后,立刻集中精力,把这件事情提前做完了。而印度人则是在外面找来了三个人,把任务分解给他们,到规定的时间节点,这三个人也完成了。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公司的老板就越发器重华夏人,重要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华夏人去做,没过多久华夏人就不断的升值加薪。好景不长,华夏人很快发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不够了,于是跟老板提出来把印度人提拔给自己做副手,结果老板两手一摊,印度人已经被他辞退了。后来华夏人在外边找到这个印度人的时候,对方成了竞争对手公司的一个项目负责人,手底下有十几个人跟着那个印度人。薪资比华夏人高,待遇比华夏人好,而且还没有华夏人那么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