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潼关赋1

杨修坐在大车对面,挺直了身子,像个公鸡一般昂着头,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他略显稚嫩的脸上却摆满了自豪,带着丁点臭屁之色。

刘毅望着这个半大小子,好笑之余,也有些头疼。这杨修在历史上颇有名气,才学也不差。但同样的,他嘴欠和爱显摆的毛病同样出名。现在这小子才十五岁,刚刚元服,放在古代,确实算得上成年。可在刘毅看来,怎么看都像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

尽管,这小子确如史上说的一般,有些真才实学。

阻截曹操时,他也没料到会擒获这么个活宝。套用杨修的原话,是:“年前至洛阳游玩,奈何骤遇大火,只得回返弘农。仓促间,更与家人走散……”

刘毅身上带伤,他虽然嘴上说着已经大好,但不论是素兰姐妹还是徐晃等人,都将他当个病号看待。阻截曹操时,刘毅本待亲自上阵,但一众属下根本不给他冲锋陷阵的机会,最后还是徐晃领飞熊军打的头阵。

一战之后,队伍里就多了杨修这么个活宝。他到来后,其车队也顺势被征用。

杨修的车队本有三辆大车。其中一辆在峡谷突袭战中,被一匹高速奔腾的骏马撞得稀烂,仅余下两辆够用。汉代对马车规制要求甚严,而杨家的大车也不比董卓,造得中规中矩。所以内部远没有董卓的来得宽敞。任红云和素兰姐妹能挤在一起,那还是身材小巧的缘故。

而另外一辆,则被用来照顾刘毅这个伤号。刘毅本就身材高大,杨修年龄虽尚稚嫩,但身高已长成。窄小的车厢内,两个大男人人挤在一起,腿脚都有些施展不开。尤其是杨修,他从小养尊处优,更是不习惯。好在他脾气虽臭,却不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如今兵荒马乱,西凉兵动辄打杀。刘毅能如此对他,已是极为礼遇。但口部不应心,以其性格,日常怨怼在所难免。这一来二去,两人就厮混熟了

越深入弘农,田间的农人也越来越多。道路两旁的零星田地,也跟着密集。到了华阴地界时。这里已是阡陌交通,秩序井然。乡村里炊烟袅袅,田埂间农人闲走。要不是故道两旁,仍不时传来迁徙百姓的哭喊声,以及监督兵士的喝骂。刘毅几疑进入世外桃源。

杨修满脸的自得,像个小孩子展现心爱的玩具一般:“前面不远,就是我家了。刘将军可得去看看,以谢你一路来的照顾之情。”

华阴到了,那么长安就不远了。刘毅放下了车帘,眼睛却落在了膝盖上一块方形块状物上,一脸的为难。

这是个玉石雕刻的块状物,方圆四寸,其上纽交五龙以为把手。下方的刻有玺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四个大字。其中的一角似乎损坏了,只用黄金修平。

就算是个历史白痴,看到这东西,也能猜出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这还是刘毅在检查郭氾遗物时发现的,当时为了赶路,也没多想。得闲下来,才发现得了个天大的麻烦。

传国玉玺很是光润,摸在手里,更有一股温暖之意。可刘毅却感觉掌心都在发烫。这东西丢了可惜,藏在手里也是个祸事,实属鸡肋,到底如何是好?

他想着,轻轻一叹,有些随意的将传国玉玺往车上一放。“砰”的一声,马车一个颠簸,那玉玺在车上滚了几滚,到了杨修面前。

杨修吓了一跳。手忙脚乱的将玉玺捡起,然后捧在手心,瞪着他道:“刘将军,你小心些。”

刘毅道:“一死物而已,何用?”

倒不是刘毅故意做作。当今乱世,如此大一块黄金,还能换些五铢贴补军用,亦或干饼也能果腹,甚而救人一命。这东西却不能流通,就算是国之重器,但以刘毅现在的实力,拿出去必定招人嫉恨,徒惹祸事。当然,他也想过进献给献帝。但皇帝现在也是个泥菩萨,真要把玉玺给了他。恐怕第二天就飞到了董卓案头。可若是直接献于董卓,难免受士人诟病。所以这东西对他来说,还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杨修自不明白刘毅的苦衷,像看白痴一般的盯着他:“刘将军,此乃国之重器。皇家权柄,你竟说何用?”

刘毅笑了笑,正想和他再扯个几句。这时前方一阵骚乱,队伍也停了下来。马车跟着停下,刘毅有些莫名其妙,撩开车帘道:“什么事?”

张梁靠了上来:“将军,前方有难民拦路。”

难民拦路啊?刘毅叹了口气,垂下头,有些不忍的挥了挥手:“依前例,请散吧。”

百万百姓同时西迁,是个空前绝后的大工程,也是一部惨绝人寰的血泪史。董卓火烧洛阳都快一个月了。无家可归的百姓仍是络绎不绝,纷纷西迁。洛阳到长安的故道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几乎每时都有人生病。几乎每刻都有人到毙。刘毅也曾心疼,妄图以军粮救济百姓。但想了想,最终未能成行。如今西凉军外强中干,粮草更是个大问题。自西迁始,他的部队增至上万,但口粮供给却未丝毫见涨。

飞熊军向称精锐,一向被董卓视为心腹。他们都过得如此拮据,军中粮草之紧张,由此可见一斑。而他也才万来人,一万人就算全部饿死,也管不了一百万百姓死活。

张梁却有些迟疑:“将军,拦路的老先生自称华佗,说是你旧识。”

是华佗啊?刘毅的背一下挺直了:“带他过来。”想了想,他又道:“不,还是我下去看看吧。”

见杨修兀自在把玩着玉玺,刘毅也懒得和他招呼。只嘱托亲卫好好看好这个人。就下了车,跟着张梁朝队伍前方走去。

下了车,迎面就是一股热浪。如今已是五月末,天气已很热了。太阳像个火球一般,不要命的在头顶散发着光和热。道路两侧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在阳光暴嗮下,似乎每片叶子都在发光,反射着湛然的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