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莎莎来到父母身后,说:“我帮你们捶捶背,先服务妈妈吧。”
一说完,莎莎马上行动了。她捏了捏妈妈的肩膀,问力度合适吗?”
妈妈说:“还行。”
这时,莎莎放心了。当她捏了几下之后,玩心又起来了,沿着妈妈脊椎两旁敲打、越敲越像打鼓,越敲越大力,敲到妈妈忍不住哎呀一声。爸爸在旁边幸灾乐祸地笑了一下。
妈妈说:“轻点,轻一点。”
莎莎马上说:“知道了。”她的玩心还没灭,在妈妈背上抓着,左抓抓,右抓抓。抓完就用手掌抚平按摩。后来慢慢就不想玩了。
妈妈叫停了莎莎,说:“可以了,可以了,轮到爸爸了。”
爸爸看女儿这样服务妈妈的,他立马回答道:“不用不用了。我还有事需要回房间。”然后马上快步走开了,他认为女儿的服务简直就是拆骨头,怕了怕了。
莎莎还没反应过来,爸爸已经走得远远的。她心想:既然爸爸不愿意被服务,那就算了,回房间了。
莎莎,蹦蹦跳跳地回到房间,望了望还是熊仔状态的爱薇说:“今晚为什么爸爸不想我服务他呀?”
爱薇说:“因为你不是专注服务他人,而是专注于自己玩。因为你想玩就会只在乎自己玩得开不开心,不会管别人的感受,所以有时候妈妈被你弄疼了,虽然你玩得很爽。你爽不代表别人傻,因此当你有服务之心的时候你的专注点应该在别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身上,如果你只为了你自己,那就好好服务自己,别服务别人啊!”
莎莎说:“不是自己开心,别人也能感受到我开心,也会一起开心吗?我以为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爱薇说:“你的开心不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上,别人才能被你开心的能量吸引变得开心。但是如果因为你的开心,导致别人有痛苦感的话就无法同频你的开心感了。”
莎莎说:“这样啊,那我明白了,我以后想服务别人时,把心思放在对方身上,感觉对方需要什么,这样才能让对方舒服,服务到位。”
爱薇说:“对的,但是你服务别人的前提是自己没有缺的感觉。如果你连自己都没法满足的话,你就会在服务别人的时候就想到先满足自己。因此,你服务别人时有玩的感觉是因为你服务别人时,自己没有填满自己想玩的心,你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服务别人的时候自动自觉地想要玩。只要自己心满意足什么都不缺的时候才能无条件的服务他人。”
莎莎说:“我确实是没玩够,因为太多作业要做,天天上学,我玩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怎么玩都没玩够。好想玩,好想痛痛快快的玩,好想不上学。”
爱薇说:“这不是上学的错,而是你定义上学是不快乐的,没法玩的,限制的,甚至无聊的。”
莎莎说:“这很明显啊,上学明明就不好玩,玩就是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学校里,你只能坐在椅子上,只有下课的时候你才能离开座位,上课时只能乖乖地坐着,这有什么好玩。”
爱薇说:“你把玩定义得太狭隘了,以为只有自由自在的玩才是玩,玩是因为觉得有趣才玩呀!有趣,有很多种方式,例如你上科学课时,懂得很多有趣的知识。你上语文课时,虽然你需要识字读课文,但是你们语文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都含有独特的意思,内容是有故事的。你不觉得有故事的字很有趣吗?是你没有深入去学,去探索,去求知,所以很多都不了解,只了解表面就认为是枯燥无趣。那些想要深入探索求知欲是怎么来的,是因为你认为这个知识是有趣的,你才会有动力深入去学,当你认定他是无趣的,无聊的,那么它里面的珍宝,你看不见。里面有趣的你也看不见。这就别怪课程无聊,而是你们没用心去体会感受。这就像你走在平坦的路上,你觉得一直这样走很无聊,因为重复的走着,你只是低头看着前面的路,一直低着头。前面的路一直都是这个颜色没变,你只是不停的走,所以你觉得无聊。但是当你抬起头看周围的环境,你会发现你还是走在同一条路上,还是重复的走着,但是周围的环境随着我你的走动而改变和变化。你通过走,看见沿途不同的风景,这就变得有趣了。同样是走着走着同一个方向,但是看东西角度不同,心态也不同了。”
莎莎说:“原来还有角度问题呀。那么我之前没有好好服务父母也是我角度问题了。我因为角度问题把专注地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他们身上。”
爱薇说:“如何换角度还是那句话,自我满足就可以了,你看我之前举例的走路,当你简单地向前走,低头看着路时,你不会觉得这样走无聊无趣,你接受了它,接受了自己这个状态,你就代表心满意足,没什么好缺的。自己不缺了,自然会关心你身边的,所以你会选择抬头,等你一抬头你才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很大,也很美很美。”
莎莎说:“原来换位思考很满足是这么重要。之前都没感觉一定要让自己满足。只想到别人好,我就好,显得自己有价值。其实人活着,只要自我感觉满足好了就好。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是因为自己很缺,缺少被关注,缺少关爱。自己要做出成就才能值得被关爱,值得被关注。当不做任何事去证明自己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不缺。”
爱薇说:“不错啊,你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