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最善良的主角

同样是出身草庙村,同样是遭逢大难被带上青云,两个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林惊羽被大家抢,张小凡却像个皮球被大家踢来踢去,最后收下他的田不易也是赤裸裸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

只能说,得亏是张小凡,若是换一个性格稍微偏激一点的,这些事情就全都会变成怨念的种子。

张小凡的遭遇可以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大多数人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即便是贵为公主的霍初然,也还是会被拿去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较。

这种全世界都充满恶意的感觉大大地加深了代入感,尤其是平日里压力比较大的那些人更是如此。看到这本漫画的人下意识地就会希望张小凡强势崛起,狠狠地打这些老东西的脸。

然而……这本漫画并没有一般故事那么YY,张小凡就算入了青云,也还是一个资质极差的废材。一方面是因为普智教给他的大梵班若与太极玄清道有冲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田不易根本就没怎么好好教他。

一开始田不易对张小凡的态度可不算好,各种嫌弃、责骂、给脸色,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恶人一样。但实际上他只是要面子罢了,对于张小凡这个强行被塞进来的徒弟,他没有任何偏颇,该教的一点不少。就如同一个严父,打骂多数都是因为恨铁不成钢。

只不过以张小凡的资质,田不易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结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还是那句话,亏得是张小凡,这个善良得一塌糊涂,对一切都逆来顺受,对所有人都抱有感恩之心的淳朴少年。要是换个稍微有脾气、自尊心强一点的,八成心理都要扭曲。

而正因为这份善良,让读者们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废材的主角。

这样的人,真的希望他能不要再被伤害了。

张小凡逐渐长大,童年阴影渐渐远去。现在的他有了如慈母般的师娘、六个性格各异的师兄、即便修为进境不佳也只是口头上嫌弃他几句的师傅以及令他春心萌动的师姐。

田灵儿是漫画第一个出场的和主角同龄的女性角色,看着两个孩子的互动,绝大部分读者都误以为田灵儿将会成为女主角。这样的青梅竹马,简直稳得一匹,你就说怎么破?

然而,凡是这么想的人很快就被打脸了。因为中途突然就冒出来了一个齐昊,很明显,田灵儿对他很有好感。她对张小凡只是当作弟弟看而已,真正要挑选恋爱对象,她还是会选择相貌更帅、本事更高的,而不会考虑什么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

这无疑是一记重拳,让大家本来稍微舒缓了一些的心情一下子就又压抑了起来。

《诛仙》整本书其实都是比较压抑的,中间只有少数几个释放的点,但很快就会有更沉重的压力接踵而至。不过原作者节奏掌控得极好,使得这种压抑刚好处于临界点,读者既不会难受到弃书,同时也无比迫切地期望着一次次的爆发。

而《诛仙》的第一个爆发点,无疑便是七脉会武了,这也是整本书最好看的几个情节之一了。

只是……

“继续翻啊?你怎么不动了?”霍初然整个人半依在梁羽星身上,推着他的手臂催促道。

梁羽星回道:“公主,已经看完了,下面还没出呢。”

“啊!?”霍初然这才发现,不算厚的一本漫画书已然被翻到了最后一页。

“怎么就这么点?山风老师画得也太少了!”

说出这种话的不止她一个,几乎所有买了漫画的人都在骂娘。这山风的漫画就这点不好!太好看了,以至于沉迷进去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然后就会产生一种“卧槽!这就没了?我还没过瘾呢”的情绪。

心中愤懑的读者们无事可做,便只有去网络上催更了。以前,他们多数集中在《天罡志》的官网,而现在嘛,他们有了更大的目标,那便是武神庙。

一时间,武神庙官网的各个板块都能看到吹根党的足迹。

“手提菜刀,强势催更!山风老师你快点画啊!你的速度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别藏着掖着了,快把第二卷放出来!”

“我闻到了神作的气息,这部漫画光是背景设定就够宏大的了,而且看故事写法,明显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史上最让人心疼的男主角:张小凡,说实话,我看到他在青云门醒来之后想的那句‘也许走出这个房间,母亲便会如往常一样,笑着骂他:你这个小懒虫!’,心里就跟被什么揪了似的,求求山风老师,这孩子已经够可怜的了,你就不要再虐他了。”

“楼上的,估计你要失望了,从最新登场的那个齐昊来看,田灵儿估计是要给他戴绿帽子了。”

“什么绿帽子!?田灵儿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好吧?一直都是张小凡单相思,怎么能算是绿帽子呢?”

“我不管,反正美女都是主角的,配角的老婆一定要平庸,不然就是抢主角老婆!”

“沙笔!滚!”

……

事先被一致唱衰的《诛仙》在发售之后的第一天竟然获得了满场一致的好评!这实在是让大多数媒体们大跌眼镜。他们当中有的立马改口,开始称赞起《诛仙》,不过大多数还是坚持不看好。

甚至于,还有媒体报道称网上的好评其实都是山风花钱雇的水军,《诛仙》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好看。

“《诛仙》最大的失败就是塑造了一个张小凡这样的主角,人丑、资质差就算了,情商还低得吓人,田不易那样对他,他竟然一点怨言也没有,这人怕不是有受虐体质吧?被别人看不起,你就一点都不气?不会想要狠狠打脸回来?这么憋屈的主角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以上是某家大型媒体的评论,在网络上的点击居高不下。这条新闻的编辑显然也买了实体书,然后照着上面的情节一点一点地批判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