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传入宫中,嘉靖震怒。
司礼监传旨,将邹应龙、吴时来两人逐出京城,大理寺连同锦衣卫下江南查清情况。
同时下旨斥责给事中张四维,言论狂悖自大,内涵当朝首辅,削去给事中一职。
打回翰林院任编修一职,专心编修分校,重录《永乐大典》,不得再干涉政事。
高徐两派两败俱伤,但实际上,徐阶一派损失的更加严重一点。
高拱用极为刚烈的手段,让自己手下弟子和徐阶的弟子来了个一换二。
另外两人复起还未可知,但张四维还留在京城当中。
高仪也被迫加入了战场。
在高拱的相邀下,手下的人也开始找徐阶党羽麻烦。
袁炜与高拱暂时联合,两派之人夹击徐阶。
一向稳占大势的徐党,在失去两个主心骨后,又被夹击竟稍显狼狈。
“肃卿啊,你这次真是把事情闹大了。”高仪素来儒雅,如今局势逼迫下,他也难以从容。
方才张四维才来与他道别。
离别的场景让高拱冷静了下来,心里隐隐有些后悔。
“我能有什么法子,他徐华亭已经动手到他自己的弟子身上了,这时候,谁还留情,谁敢留情。”
高仪:“事情我查清楚了,通政使司里记录,杨照那道申饬的奏疏早被内阁淹了,不知怎么的被司礼监又提了出来。”
“直接送到了司礼监,随后,针对太岳的弹劾就出来了。”
高拱略微琢磨,暗自心惊。
端起茶杯,又放下。
“皇上他,到底要做什么?”
高拱那颗被阁员位置蒙蔽的公心有了苏醒的迹象。
他和袁炜都成了嘉靖玩弄的棋子。
高仪:“你如今清醒过来,那一切都好说。”
高拱脸上有些挣扎,还是说道:“那就此事到此为止吧,我……明日便叫人撤下那些弹劾。”
“不可!”高仪急忙说道:“事已至此,我方才所言并非是想让你直接向徐阁老投降认输。”
“相反,你还要接着争,争到皇上满意为止,但是你心里要清楚。”
“你与徐阁老之间,要把握好一个限度,不能再出现张四维那道奏疏的事。”
高拱:“今日多谢子象提点,不然差点酿成大错。”
他俯身拱手行礼,将头低了下去。
高仪望着高拱俯身的样子,心里叹了口气。
哪里又有这般容易被点醒,又哪有这般容易被迷惑。
他高拱又不是什么蠢人。
只不过为了那一个阁员的位置,打到现在,高拱自觉收不住场了。
高仪给了个台阶下罢了。
高仪握住高拱手臂,将他扶起:“你心里有数就好,依我看今日之事过后,徐阁老那边会安静许多。”
“至于袁炜,你们两方若不争,他也讨不得便宜。”
说着,他叹了口气,苦笑道:“朝局的目光必然又会放到李青云的身上,他这些日子,不是去裕王府,就是去朝天观。”
“卷起这惊天骇浪,自己却藏了起来,这下藏无可藏。”
“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法子,能摆脱那些罪名。”
高仪这番话便是在提醒,这场因李青云开海一事而起的党争,应该重回他的身上落幕。
接下来还可以斗,但是不能再扩大化范围,深化罪名。
是该慢慢收手了。
————————
徐阶找上张居正,私下见了次面。
出走半生,如今被一撸到底,仍是少年的张居正看着自家老师,眼神有点复杂。
徐阶也没说那些师徒情深的话,淡淡的夸了一句:“所有人里,你是最聪明的,只有你猜到了皇上的用意。”
张居正摇头:“不敢自傲,我只是比他们多知道一些东西罢了。”
“很了不起了,有多少人能想明白,又有多少人能放得下,高肃卿放不下,袁懋中也放不下。”
这是指张居正理智放弃兵部侍郎这个位置的事。
而袁炜和高拱,都被眼前的利益束缚着,即使知道是个陷阱,也还会踏进去。
这也是徐阶与他们两个有本质不同的地方。
他在严嵩手底下隐忍许久,对近在咫尺的首辅位置,能忍二十年。
嘉靖摆出来的阳谋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徐阶却依然选择照做,只是为了迎合嘉靖,表示自己的忠心罢了。
张居正试探问道:“学生到时和肃卿兄说一声?”
徐阶摇摇头:“不需要你去,你现在不要再参与我们之间的任何事务。”
“肃卿那边也有旁观者,看的通透,无需担忧。”
张居正叹了口气:“只好如此……”
“多余的话也不说了,这段时间你在国子监好好养望,假以时日,做到真正登堂入阁。”
“而不是像先前那般,犹如无根之萍。”
之前高拱张居正入阁,完全是嘉靖要拉一派势力出来,与严嵩打擂台,不然以他们两个的资历,做阁员,还要排很长的队。
徐阶走后,张居正表情顿时变得阴鸷。
谁又能真正甘心放下手中的权力,去做个国子监司业。
“师傅,有句话你是说错了的,我可不像你啊……这大明朝,还是要用猛药才能治……”
袁炜这边的气氛就快活多了。
此次竞争中,他这一方捞得了不少好处。
只有茅瓒,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
“如此境况,自严嵩倒台后再也未有,若再长久些,那便更好了。”
茅瓒摇头:“懋中兄,长久不得,徐高两党冲锋陷阵的将军都折了,这个闹剧,该告一段落了。”
袁炜:“邦献兄说的是,虽说现在与高拱联手了一番,但打掉一个张居正,若是再打掉李青云,把浙江吃下。”
“即使高拱入阁,也奈何不了我,相反,如果他还想在内阁里有话语权,与徐阶相争,那他还只能向我示好。”
“我们下一步,就帮助邦献兄,拿下李青云,狠狠出一口气。”
茅瓒心里冷笑,嘴上提醒着:“要提防着点高仪,他现在是李青云的亲家,管着礼部。”
在嘉靖一朝中,经大礼议一事影响,礼部成了六部当中权力最大的一个。
通常如果有阁员入阁,都会将那人调到礼部任尚书一职,再升为殿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