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津是建德县的一个普通灾民。
年前的时候收成还行,家里用攒下的一些粮米扯了一些布,打算给他讨个媳妇。
毕竟他也是实岁18,虚岁19,晃20,毛21,快22的人了。
婚事很快就谈拢了,是隔壁县一个壮实的妹子。
即将成家的黄津心情激动,精力变得充沛,锄地的时候都恨不能一口气刨完。
但好日子没盼太久,一场大水全毁了。
新安江大水淹没了他的田地,毁了他的屋子。
淹死了他的老娘,他没过门的媳妇。
如今家里只剩瘸了半条腿的父亲和九岁大的妹妹。
黄津简单搭起一个窝棚,年轻力壮的他走过满是泥泞的田地,上山下河,但几乎找不到一点吃的。
晚上回家的时候,父亲支开了小妹,独自和黄津谈话。
“家里一点吃的都没有了,想活命,咱们把丫头卖了吧,卖到陈老爷家里,换点口粮,说不定能撑到官府施粥。”
黄津断然拒绝:“不可能,谁都别想把我妹子卖咯。”
“我明天就能找到吃的,一定能撑到官府赈灾,总之,谁也别想卖我妹子。”
父亲叹了口气,一瘸一拐钻进窝棚里。
找吃的并不容易,所幸黄津自小水性好,还懂那么些摸鱼捉虾的技巧。
靠着这般本事,勉强熬过几日。guqi.org 流星小说网
又过了几日,官府那边还是连个施粥的人都没有。
忙碌了一天,空手回家后,父亲再一次提出卖掉妹妹,换几天口粮的事情。
黄津这时久久没说话,抱着小妹沉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还是一无所获,黄津趴在江边,大口大口喝着水充饥。
他注意到好些人挑着担子,往淳安县的方向走。
于是他赶忙拦住一人问道:“你们要去哪,那里有活路吗?”
“有活路,有活路,淳安的老爷施粥了,咱们建德的也能喝。”
黄津赶紧赶回“家”,告诉父亲和妹子,收拾东西就要往淳安走。
父亲瘸着腿死活不肯走,黄津自己要走就走,不能把小妹带走。
憋了气的黄津一狠心,只捡着一条棍子和两个破箩筐,挑起小妹连夜就往淳安县赶。
饿的几乎快晕倒的黄津一到淳安码头,就马上闻到了米香味。
他放下“扁担”,赶紧去排队,生怕晚了片刻粥就分完了。
排着队的黄津每走一步都两眼发黑,终于轮到他了。
但他尴尬的发现自己连个碗都没有,施粥的小吏愣生生地望着他。
“碗呢?”
黄津脸上委屈地快要哭出来,半哽咽着说:“没……没碗。”
“哪里人?”
“建德的。”
小吏拿出一个本子和红泥:“到这盖个手印,碗是淳安县衙借给你的,记住了。”
黄津如获新生,连忙点头:“记着了,记着了……”
捧着粥的黄津两眼发光,赶紧回去找自家妹子。
两人蜷缩在树下喝起粥来。
喝完了粥,黄津舔了舔嘴唇,望着施粥的地方,好想再去讨一碗。
但是多年来官府留下的威吓告诉他,再要一碗粥无非是去讨一顿骂。
看着小妹干瘪的肚子,黄津狠下心,正要去。
突然看到一张青蓝色的官袍出现在码头,那个施粥的小吏点头哈腰地迎接着。
黄津瞬间退却了,村里人说过,穿这身衣服的是县太爷,顶天大的人物,看谁不顺眼,只需要动动嘴皮子,那一家子就毁了。
穿着蓝袍衣服的县太爷到处巡视,喝了些粥的小妹从箩筐里爬了出来,正巧与那县太爷对上了眼。
县太爷身后跟着一堆杂色衣服的衙役,走来黄津面前。
黄津赶忙拉着小妹,跪伏在地上。
“他们有两个人,再给他们倒碗粥。”
声音听着很年轻,但黄津将头埋在土里,半点不敢看。
“属下失职,属下失职,那谁,快倒碗粥来,咱们大老爷说过,只要是来了淳安的,不能饿死一个人。”
等人走后,黄津看着热腾腾的粥,心里满是不可置信,自打懂事以来,从来也没见过这样的官。
“爹还没喝呢。”小妹看着粥,咽着口水。
黄津直接端到嘴边,大口喝着粥:“咱喝饱了,有力气再去把爹接回来。”
第二天,有力气的黄津又背着小妹回去,把老爹接了过来。
随后几天他都在到处打听,找自己认识的大柱哥。
大柱哥为人豪气,爱打抱不平,周围几个县的兄弟对他都服气。
找到大柱哥,说不定能找到些差事做,到时候又能吃饱饭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大柱哥。
只不过大柱哥被挂在了一个木笼子里,旁边还有十几人一齐被绑着。
听旁边人说大柱哥通倭了,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黄津当下心都凉了,慌乱地不知怎么办才好。
直到他又看见那身熟悉的蓝袍,随后大柱哥就被放了下来。
又等了好几天,大柱哥被放出来。
黄津一路跟着,看着大柱哥被押去建德县,抽了十几鞭子。
他也才知道原来建德县又来了一个新的知县,也开始赈灾施粥了。
抽完鞭子之后,那个知县开口。
“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受刑吗?为了给你们买粮,为了你们的田不被大户贱买了。就为了这些,他们还差一点被烧死,被吊死。”
“以前的官府不管你们,但我海瑞来了,就一定会管你们,从今天开始,建德县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饿死,病死,但是朝廷的赈灾也是有条件的,不会白白借粮,朝廷有国策,借粮卖田,改稻为桑。”
“……”
后面的话黄津听了个大概,朝廷终于赈灾了,向他们借粮,但是要把田卖给那些大户。
大柱哥也在为这个新知县说话:“老天有眼,给我们派来两个青天大老爷!救了我齐大柱的命,也救了大家的命!”
“淳安的李知县说过了,不会贱卖了大家的田,他和海老爷跟我们担保,只要我们借粮种桑,官府就一定会管我们。”
“愿意借粮种桑的,各乡的乡约就到海老爷这里来签写借据把粮领了!”
一时间,四处都响起了“愿意”的呼声!
黄津埋在人群里,一时间只觉得天终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