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放晴

宋家人口水都说干了,还是没能劝住刘三婶,她仍是要去冒雨去山上割麦子。

最后实在没办法,李氏道:“老二,去把村长请来。”

宋二叔就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冒雨了去村长家。

约莫半个时辰后,村长才被他儿子周善昌背到宋家,李氏一面让宋英三人搬椅子、倒水,一面去拉刘三婶:“快起来,村长来了,有啥事给村说。”

刘三婶抬起头,看见被儿子背着的老村长,哭得更伤心了,同样是养儿子,差别怎么就那么大。

老村长被他儿子放下,见刘三婶还坐在地上,不由板起脸:“刘大菊,赶快起来,都是当奶奶的人了,还坐在地上像什么话!”

“村长诶,活不下去了哟!”刘三婶捶了捶地面,哀恸不已。

村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解下蓑衣、斗笠交给周善昌,在宋英搬来的圈椅上坐下。

“有什么事情好好说,坐在地上像什么话,赶快起来!”

村长在杏花村很有威严,他第二次发话了,刘三婶不敢再坐着,赶紧爬起来,哭诉却不停:“怎么办哟,大半的麦子都还在地里……”

没等她说完,村长就打断:“行了,不用说了,你家的情况我知道。”

说着,他看向李氏与宋二叔,道:“这一路上我想过了,这件事情现在只靠他家的人是不得行了。等雨小一些,就每家出一个劳力,帮王家割麦子。”

李氏皱了皱眉,没有反对,都是一个村的,谁都有遭难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

村长又对周善昌道:“你去王家,让王德发去把他儿子喊回来,要是喊不回来,他们两爷子就不用回杏花村了!”

宋英啧了声,暗叹村长霸气!

刘三婶则眼泪汪汪,“村长,幸好有你,得亏当初我们选了您当村长,主事公道、为人又厚道,我们这是几辈子的福气,才遇上您……”

“行了行了,”老村长嫌弃地再一次打断,“帮了你家,就是我这个村长好;说你们两口子几句,就是我这个村长偏私。”

老村长一副我还不知道你们两口子什么德性的神情。

刘三婶讪讪争辩两句,“哪敢说您老人家呀。”

老村长无奈地摇摇头:“赶紧回去,一把岁数的人了,还哭哭啼啼,也就你李婶子一家心善,不嫌你哭得晦气。”

这话一出,刘三婶不由想到她家娶马春儿时,嫌弃宋家大丫头晦气,一时间更加尴尬。

再次道谢后,刘三婶和周善昌一起去了王家,村长则在宋家等周善昌回来。

他叹着气道:“这王家一天天的,就没个安宁时候。”

“刘大菊也不容易,摊上这么个男人,轻重缓急都不知晓,完全凭着他的性子,当初他娘在世时,还能管着他点,现在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李氏也很感慨。

“还是你这个老太婆心善,不跟她计较,换做其他人,今儿哪会叫住她……”

村长与李氏、宋二叔说着王家的事,等周善昌回来,便与宋二叔一起,先将村长送回家,再一家一家的,去告知村长的安排,让各家安排好人手。

三日后,雨终于下了些,村中出了一个青壮力,去帮王家割麦子。

人多力量大,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将王家剩下的麦子全部割完。

也许是村民们的团结感动了上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又持续一日,天终于放晴。

起床后看见东方红彤彤的朝霞,宋英很是激动,“奶奶!奶奶!天晴了!”

“我看到了。”

说着,李氏穿好衣裳出来,同样望着天边的朝霞,脸上的喜色就染上一层浅浅的忧色,喃喃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宋英也想起这句谚语,也忧虑起来,她扫了眼还是湿漉漉的院子,问道:“那今日我们还晒麦子吗?”

李氏叹了口气,“晒,再不晒,那些晒过三个日头的,也要生霉了。”

那日被雨淋过的麦子,以及最后收割的那些,前两日就有发霉的迹象。

李氏让舂去麦壳煮了吃,这几日,宋英难得每顿都吃到了饱饭,不出意外的话,还能持续吃饱一段时间。

“老二!赶紧起来哈,和你媳妇把桌子抬到院子里去。”

李氏冲宋二叔与杨氏的卧房喊了声,又对宋英道:“你去把家里的椅子凳子都搬出来,簸箕里也能晒一部分;还有筛子,找块布铺上,也能晒一点。”

宋英点点头,一边朝堂屋里走,一边喊:“宋天!宋元!快起来晒麦子喽!”

一手一个,拎着两把椅子出门,见宋天宋元还没起来,她就跑到他们的窗边,推开窗子大喊:“两个懒猪,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

最外面的宋天闭着眼睛皱起了眉,翻了个身,又继续睡去了。

“宋天!宋天——起床啦——”

宋英锲而不舍,一遍遍大喊,不把他们俩薅起来誓不罢休!

“你在那儿吼什么,几把椅子两三趟就搬了,你小弟明日又要去上学了,睡不了懒觉,今日就让他多睡会儿。”

宋英撇嘴,心道:说的好似她这个不上学就睡过懒觉似的,明明她每日都比宋天宋元更早起来。

“人多力量大嘛,椅子凳子我一会儿就搬完了,但不是还得晒麦子嘛,他们一起来帮忙,才能趁着没下雨,多让麦子晒一晒。”

说着,见太阳刚冒头,阳光照在身上,没有丝毫暖意,被风一吹,反而觉得寒凉,又道:“多让风吹一吹也是好的。”

李氏默了默,觉得有道理,就主动进去喊宋天宋元起床。

宋英回堂屋继续去搬椅子凳子,四张长凳,两两一起支撑一个簸箕,另外两个簸箕则各用两把椅子支撑,小些的筛子很好办,随便找个凳子或木桩就能放稳

问题是,宋家只有四个簸箕,一个筛子,根本晒不了多少,最大的蒲篮也只有一个。

这些工具加起来,晒的麦子也比一张垫席少些。

宋英又望了望天上慢慢变少的朝霞,暗暗祈祷千万别下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