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种植怪圈

“那你现在这是忙着研究什么?”

史玉信道:“年初的时候,兰海县的政府找到了我,有意设置新的经济开发区,他们那边去年建立了新的交通运输网,有一条隧道与西州市直接接轨,将市县一级的交通网都打通了,但是那边的乡镇仍然很贫困,不少地区的农民挣扎在温饱线上。”

陆为民以前也听说过兰海县的事情,相比较之前兰海县两三年前的GDP和人均总产值远远比不上山阳县的排名,可以说差了好几个台阶,但是从今年开始,上半年的人均总产值就奋起直追山阳,陆为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知道兰海县转变了经济发展思路,建立了新的经济生产开发区,那是县政府新规划出来的一块地方,依托当地生产的猕猴桃产业和肉牛养殖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为民啧啧称奇,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有史玉信的功劳,毕竟兰海和山阳两县在整个昌西省都是生产猕猴桃的大县,全省百分之九十的猕猴桃都来源于这两个地方,不仅仅在省内畅销一时,而且还在省外畅销,特别是去年昌西电视台播出了一个《老城故事》的电视剧,里面就提到了猕猴桃的吃法,依托的背景正是山阳、蓝海两地的猕猴桃产业,影视作品也带动了经济发展。

既然兰海县可以这样搞,自己在青石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搞?

而且面前就有专业人士,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资源不好好利用,那才是亏大了,想到这一点,陆为民看向史玉信的眼神就开始放光,悄悄地咽了一口唾沫。

史玉信知道陆为民打的什么主意:“其实你在青石村应该也可以试一试猕猴桃种植,你跟我过来看。”

说着,史玉信就将陆为民带到了后院之中,抬头就能看到用钢丝网搭好的棚架子,上面就是绿油油的猕猴桃树藤,现在的藤蔓上确实挂着几颗诱人的果实,“这个月份的猕猴桃正是营养物质堆集、上色升糖的关键时期,所以千万不能够轻易采摘,必须得等它们彻底的成熟之后,不然猕猴桃的风味和口感就会变差,缺乏营养价值,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会直线下降,这也是我们本地猕猴桃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陆为民点头,他知道以前经常有一些追求市场和产值,不明就里的果农为了提早占有市场,所以早早就采摘,严重地影响了果品的产值、质量和储藏性质,对本地的猕猴桃工业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一度使得本地的果品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现在这个月份还不到真正的出售时间,如果一味为了追求速度和经济,不顾时节的话,比如兰海县的新开发区,至少就会损失一半以上的财产,更甚者可能濒临破产,遭到商户退回果品……”史玉信提醒陆为民。

“当然,你既然来了,我自然不会让老朋友失望,这次我要送你们青石村一份大礼,保准对你的扶贫工作有巨大帮助!”史玉信露出一丝笑意,戴着手套的手指朝着桌子上摆放的小罐子指指点点。

“这是……”陆为民走近,把它轻轻拿起来,里面是一颗颗墨绿色的小颗粒,像葡萄似的结成串,“藤椒?”

陆为民先是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史玉信的意思,是让他在青石村搞藤椒推广种植,这种思路让陆为民感觉到眼前一亮,顿时视野开阔起来。

史玉信道:“我早对青石村有所了解,在山阳县本地,生产最广最多的菜品就是辣椒,而青石村因其独有的地貌环境和地理位置,它的红椒、朝天椒、线椒,不仅仅在这个青石镇上受欢迎,而且周边不少地方都会来镇上的集市,高价采购,特别是那些大饭店,他们迫切需要这种东西!”

昌西省的人能吃辣,特别是在吃面的北方地区,一碗油泼面离不了辣椒,没有辣椒的饭那就是没有灵魂的!

史玉信又继续道:“兰海县和山阳县的地理位置不通,地貌环境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因地制宜,青石村背靠青石山,位居大山深处,这虽然是弊端,但是你修路,打开门户,这就可以趋利避害……

藤椒的品质受海拔的高度、温度以及湿度影响,它的最佳生产海拔高度在1200米左右,平均日照也得2000个小时以上,年昼夜平均温度在9.8到11.0摄氏度只见,而青石山的生长环境,最适合藤椒,这个菜品与你们村的辣椒产业最为配套,如果推广成功,那么带来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不会亚于其他产业啊为民!”

陆为民在一旁边听边用手机录音,记录着,他听的如痴如醉,史玉信的这番话,对他像是醍醐灌顶,如果能够在青石山试点藤椒种植成功,那可如对方所说,真是一份不小的厚礼啊!

在上周的山阳县党政联席会议上,茅修水特地提到将国家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神传达到县及县以下的乡镇学习,特别是在财政部门支持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在第二点就突出强调——“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质特色产业”。

这点主要为构建稳固的贫困的确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地方财政部门应突出支持产业扶贫,地方的基层扶贫干部也应该下一线,重点结合贫困乡镇的自然环境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找准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呵呵……”陆为民苦笑。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我们村现在土地肥力流失,很多荒地早年都抛荒了,现在很难种植农作物,产量也下降不少,这不我才来邀请你过去帮忙,不知道会不会占用大专家的时间,能不能给个机会?”

史玉信翻了个白眼,将双手的橡胶手套脱下来,道:“这是什么帮不帮的,刚好我这几天没事,你等我一会,我去拿点东西装包里,这就跟你走!”

“好,我在外面车上,恭候大专家。”

“哈哈,能让陆书记当回司机可不容易啊。”史玉信哈哈大笑。

……

青石村的二大队的老农户张亮,一直是一个本本分分的老实农民,他今年五十了种了一辈子地,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今年这种情况,眼看着到了收成的季节,地里却仍然一无所获,不仅仅粮食产量比邻家少了三分之二,就是颗粒也小了很多。

现在家里边人人都要张口吃饭,娃儿还在学校上小学,读书生活都要不少开支,钱从哪里来,地里不产东西怎么行?光靠着那点补助就是杯水车薪,为了这事,张亮都能愁死,天天往地里跑……

不过,老张也不是榆木脑袋,他当了半辈子农民,自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趁着陆为民和高俊达两人带了专家过来,专门来帮他出主意,他很是兴奋,试着开口道:“由于二队这边的土地连年施肥,高支书是知道的,特别是咱们青石村被县里列为重点特困村以来,每年家家户户发的必不可少的就是肥料了。

现在这地里面没有劲儿,过去头几年少肥料的时候,一亩地只需要追肥两包尿素即可,但是现在今年这一年下来我就追肥了十包尿素,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我感觉像是陷入了一个种植怪圈似的,也不知道咋办……”

高俊达蹲在地上,一边抽着烟袋锅锅,一边视察土地情况,他眼前农民张亮这块地,确实有的地里边已经出现板结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地怎么能够种出好东西来,肥料用多了肯定会这样,但是现在已经无法挽回了,他自己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般农民也只知道施肥来改善土地,但是肥料用多了,超标了,怎么来挽回土地,这就需要专家来帮忙了。

这也是史玉信来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