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老朱生气,演武之日【求追读】

隔日早朝。

刘宽天没亮就起床,略带担忧地去了,迷迷瞪瞪地听了一个时辰,却没听见有谁上奏动力研究所发生爆炸的事。

这让他和苏铨都松了口气。

两人正糊涂着,下朝后便被宦官叫住,一起带去了奉先殿。

朱元璋、朱标都在,于是刘宽、苏铨一一行礼。

然后就见朱元璋抽出几份奏本,道:“这几份奏本都是关于动力研究所爆炸之事的,有质疑火车能否造的,也有让朕派人彻查此事、追究责任的,还有建议派人监督以免发生类似事故的。”

说完,朱元璋就将手中的几份奏本扔进了旁边装废纸的篓子里。

“朕早就知道,朝野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们科技司做事,你们但凡有一点过错,便会有人说三道四。”

“但这些人也就动动嘴皮子、笔杆子而已,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奏本,过不了朕这一关。”

“所以,锅炉爆炸一事你们不要有压力,后续之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别耽搁了火车的打造。”

听此,刘宽、苏铨都松口气。

刘宽虽然猜测老朱会挺他,压下此事,可见老朱一句责问都没有,还反过来宽慰,难免有点感动。

正正想着该说什么向老朱表态呢,便听老朱点了他的名。

“不过有件事朕必须得说说——刘宽,听闻得知锅炉爆炸之事后你第一时间就让老四骑马带你跑去了,连朕给的护卫都没带。去了之后,一头就扎进了那动力研究所?”

刘宽没想到朱元璋会提起这事,微愣后点头,“是的。”

朱元璋露出不悦之色,道:“忘记朕之前说的话了?你的安危很重要!”

“火车一时打造不出来,可以慢慢造,你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咱再到哪儿去找你这么个人来?!”

“还有苏铨,咱把你安排到科技司,就是给刘宽保驾的,出事之时你干什么去了?”

苏铨听了没解释,直接躬身作揖认错,“微臣失职,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道:“此番咱不计较你的过失,若再遇到这般事,绝不可让刘宽冲到你前头。”

“微臣谨记!”

听此,刘宽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知道在老朱眼中,他的生命安全很重要,没想到在他眼中并无危险的事,竟然引得老朱生一顿气。

果然,朱元璋接着又道:“那动力研究所既然危险,你以后便少去——咱这不是跟你商量,而是旨意。”

刘宽无奈,只能拱手道:“微臣遵旨。”

···

离开紫禁城,去往工部的路上,苏铨回想起朱元璋对锅炉爆炸一事的反应,仍感慨不已。

‘看来刘宽在陛下心中的位置比我之前想的还要高。’

‘怕是其重要性与太子殿下都差不多了吧?’

如此想,苏铨又不禁看向刘宽,便道:“刘副郎,陛下的话你也听到了,日后可莫要再让我难做呀。”

刘宽苦笑,“前日之事本就没什么危险,是陛下小题大做了。”

苏铨道:“万一若是遇到什么危险呢?正如陛下所说,事不成可以再做,你人若没了,大明可找不到第二个。”

刘宽只能点头。

苏铨又道:“动力研究所那边以后便由我去巡视吧。”

刘宽道:“我昨日跟郭天问交流过,虽然实验中发生了爆炸,却也让他弄明白了锅炉运作的某些关键问题。”

“不出意外,再有一个月就能造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蒸汽机。”

“这样快?”苏铨听了惊讶,随即便道:“还是得叮嘱他多注意试验安全。”

“我已经叮嘱过,相信经过前日一事,他实验时也会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但愿吧。”

刘宽回到科技司,却见朱棣已经在他“办公室”中坐着了,颇有点无奈。

念及前日朱棣的帮助,他也不好意思赶人。

便问:“殿下有何事?”

朱棣笑道,“自然还是封藩海外之事。”

“陛下答应此事了吗?”

“俺瞧着父皇心里已经同意了,只不过要等考量周全了再宣布而已。”

刘宽道,“既然事情还没宣布,殿下何必着急?”

朱棣道,“俺既要做那第一个去海外建藩的,自然要早作准备。反正也无事,妹婿便跟俺再聊一聊吧。”

见朱棣这幅样子,刘宽估计,就算他不让朱棣在上职时来打扰,他也会找到家里去——如果那样,他宁愿上职时被打扰。

刘宽为自己和朱棣泡了茶,方道:“殿下这次想问哪方面的事?”

“还是先聊聊海外之事吧。”朱棣道,“上次聊过后,俺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天竺有些远——妹婿上次画的舆图呢?”

那幅草图刘宽还真留着,于是找了出来。

朱棣借了铅笔,在上面点了几处,道:“妹婿觉得,俺若是请就藩于这几处如何?”

刘宽一看笑了。

因为朱棣先后点了高丽、日本、中南半岛以及后世的印尼群岛。

“殿下难道没想过我那日为何没推荐这几处么?”

“自是想过的,但正是有些事情不确定,这才来请教妹婿。”

刘宽见四周无人,干脆将话说开了,“大明若封藩海外,必然开启大航海,争霸海洋。”

“到那时,殿下认为,陛下或者说后继大明君主,会否将大明周边这些地方交给藩王?真那样做的话,又与陛下如今封藩王于边塞有何区别?”

听此,朱棣一叹,“俺明白了。”

其实以朱棣的眼光,早就想到了,大明若进军海洋,如今周边这些藩属国必然会成为扩土目标,不太可能封给藩王。

出于侥幸心理才向刘宽询问此事。

听了刘宽的回答,他便彻底绝了就藩于这些大明榻边之地的心思。

就在朱棣叹气时,却听刘宽道:“殿下就藩之地的选择,我这两日也重新思考过,天竺南部这大岛确实有些远,倒不如选择在此处立足,再逐步西扩。”

话语间,刘宽指向了后世的孟加拉地区。

朱棣看了眼睛一亮,道:“此处确实近了不少,甚至有可能开辟与大明的陆上通道!”

随即又问:“此处可有国度?实力如何?”

刘宽沉吟着道:“应该是有国度的,但不论其实力如何,待殿下前往就藩时,其军队战力必然都不如大明。”

朱棣微微意外,“没想到妹婿对我大明将士竟如此自信。”

刘宽道:“如今大明开国不过十数年,正是将士战力强大之时。”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明军队已经开始装备火炮、火枪,且将要装备更多、更先进的枪炮。此处国度,不出意外还不曾见过火器,必然不能敌。”

朱棣先是若有所思的点头,随即想起一事,道:“父皇说后日将有一批火炮从六合钢铁厂运抵京师,让俺与他一起前去验看。听妹婿的话,这批火炮想必比如今军中装备的碗口炮要强一些?”

刘宽一笑,“待后日殿下见着那批火炮便知道了。”

···

洪武十四年,十月初五。

神策门外。

威武卫、广武卫、兴武卫等两三万天子亲军聚集于此,并对神策门到石灰山这片宽两三年里、长五六里的区域进行了清场。

巳时初。

刘宽及一些受命前来此处陪同的文武大臣都已到齐,在秋日下耐心等待着。

不多时,便见一大队人马从神策门出来。

又有几十骑跑在前面,齐声高喊:“皇上驾到!”

顿时神策门外众文武,以及列队站于各处的将士纷纷跪迎,“吾皇万岁!”

刘宽犹豫着没跪,好在他站在角落里,并不显眼。

他躬身作揖前望了了眼,只见老朱身着黄袍、腰垮宝刀,骑在一批棕红色大马上,一副老当益壮的样子。

“众卿平身。”

“谢万岁!”

礼毕,老朱便带着随他一起出城的朱标和朱棣、朱橚、朱桢、朱榑及其他随员,来到了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

待老朱在一把交椅上坐下,跟一位武将说了几句话,便见旗帜挥舞,塘马往来传递号令。

很快,点将台左右的文臣武将便瞧见有亲军驱着马车列队而来。

待所有马车都在台前两三百步的地方停放好,有人粗粗一数,发现竟有上百辆。

因车上都盖着油布,严严实实,让不少人都暗自嘀咕起来——

‘看样子,这些马车上的物事应该便是今日演武的主角了。’

‘莫非载的是火炮?却似乎大了些。’

‘多半装的是碗口炮,却不知何以弄出这般大的阵仗。’

‘···’

就在众多不知情的文武大臣疑惑、猜测之时,一太监高声喊道:“皇上有话要讲,众人恭听!”

喊声稍落,点将台四周已一片安静,仅剩秋风吹卷旗帜的咘咘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