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建阁

此令一出,长安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当然。

慌的是那些世家门阀,毕竟哪个世家手里没有一些隐田?

一旦被查出来,那可是一笔巨款!

不过慌归慌,他们也没有着急,因为杨彪等朝廷官员,就要抵达长安了。

整个关中,隐田最多的,非弘农杨家莫属。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正身处郑县的杨彪身上。

夜晚。

凛冬的寒风呼啸着拍打着窗户,发出阵阵呜咽,如同杨彪此刻的心情。

暖炉里熊熊的火焰,也驱不散他心中的寒意,火光映照在他脸上,更显苍白憔悴。

“清查隐田,追缴税款?”

杨彪呢喃道:“陛下他,究竟是何用意?”

揣摩上意,是一门学问。

可问题是,对刘辩,杨彪实在了解不多。

或者是,是现在的刘辩,他几无了解。

这使得杨彪还不到半百,就已经花白的头发,又添了几缕白丝。

惆怅!

皇帝要清查隐田!关中哪个世家手上没有隐田?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真要较起真来,抄家灭族都不为过!

捏着手中,长安杨氏子弟送来的信笺,杨彪的手微微颤抖。

世家大族人人自危,都在观望,都在等待。

而他们等待的,正是杨彪的态度。

“唉……”

一声长叹从杨彪口中逸出。qula.org 苹果小说网

他想起当初董卓乱政,少帝刘辩懦弱无能,他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生怕大汉就此倾覆。

如今,刘辩却像变了个人似的,自入关后一路杀伐果断,平定叛乱,收复长安,雷厉风行,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魄力和手腕。

这样的皇帝,本该是中兴之主,可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清查隐田?

难道他不知道,这会引起多大的动荡吗?

杨彪想不明白,也想不通。

他揉了揉眉心,只觉得头痛欲裂。

难道,刘辩想要对世家开刀?

不能吧!

“父亲大人,夜已深,为何还不歇息?”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杨彪猛地回过神,看到幼子杨修正在门口。

十五岁的杨修,眉清目秀,眼神中透着与其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杨彪看见杨修,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是修儿啊,什么时候来的呀,快进来,外面冷。”

“谢父亲大人!”

杨修拱手执礼,缓步走到杨彪身旁,关切地问道:“孩儿见父亲愁眉不展,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杨彪本不想说,但他知道,杨修自幼聪慧。

下意识的,杨彪将手中的信笺递给杨修,说道:“陛下下旨,要清查隐田,追缴税款,为父不解陛下深意,故此忧叹。”

杨修接过信笺,快速浏览了一遍,略一沉吟,说道:“父亲,孩儿以为,陛下的意图,恐怕不是想要补税那么简单。”

杨彪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修儿,你此话何意?”

杨修连忙说道:“孩儿以为,陛下是想借清查隐田之名,索要良田!”

“索要良田?”

杨彪惊呼一声,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杨修的话,倒是让他眼前一亮。

之前他的确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杨修提醒了他,如果是索要良田,难道陛下真的要对世家下手?

他猛地起身,喃喃道:“天下未定,陛下就要对世家下手了吗?”

杨修自信一笑,接过话头道:“父亲大人,我认为,陛下并非是要对世家下手。”

“嗯?”

杨彪闻言,问道:“修儿有何想法?”

杨修拱手答道:“我认为,皇室在关中附近的良田,大多用来修建皇陵,如今陛下重掌大权,索要良田,恐怕是为了修建陵寝。”

杨彪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修建陵寝,对于帝王来说,是天大的事情。

大点的陵寝,一修就是几十年,大汉皇陵都在长安附近,的确能用的地不多了。

如果要修建陵寝,的确需要不少良田,从现在开始规划,也是人之常情。

“修儿此言有理!”

杨彪连连点头,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若是如此,那此事就简单多了。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既然如此,为父便主动献出百亩良田,再象征性赔些钱财。”

“如此一来,其他世家也不用献地,跟着赔些钱财即可,既为陛下解忧,又向关中世家卖好,一举两得!”

杨彪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不禁抚掌大笑,“修儿,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如此年纪便有如此见识,将来必成大器!”

杨修闻言,脸上也露出几分得意之色,拱手道:“父亲大人谬赞,孩儿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书房内的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抵达长安之后,杨彪父子都还未安顿,一道圣旨便传到了杨府,皇帝刘辩召见杨彪、黄琬、崔烈三人。

三人不敢怠慢,立刻更衣进宫。

宣室殿内,刘辩等候多时。

杨彪心中忐忑,正准备开口,将自己主动献田一事说出,却见刘辩抢先一步开口道:“三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杨彪心中一凛,连忙说道:“陛下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刘辩微微颔首,沉声道:“朕欲建内阁,辅佐朝政!”

“内阁?”

三人闻言,皆是一愣。

这内阁是个什么东西?闻所未闻啊!

杨彪三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敢开口。

尤其是,杨彪也失去了提出献田的机会,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刘辩说的这个什么内阁。

刘辩也不在意,继续说道:“内阁设立阁臣,小事阁臣自行商议决断,大事直接对朕负责,与朕一同商议决断。”

此言一出,三人更是大惊失色。

这内阁阁臣的权利,也太大了吧,甚至比三公权利还大!

小事自决,大事商议。

这不就是,君臣共治的意思吗?

汉初,相权过大,那时一直是皇权和相权相争。

光武帝时,以内朝和尚书台,分解相权权力。

最终结果,慢慢演化成外戚、内侍之争。

说白了,都是因为皇帝想要握紧手中权力,不肯让朝廷大臣掌握过多权力所致。

但是现在,内阁一出,意味着刘辩放权。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时间,杨彪竟难以判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