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皇帝驾崩,立马让文武大臣纷纷伤心的跪着哭了起来,至于有几人是真心的伤心,有几人是装模作样和随波逐流?那只有天晓得了……
但毕竟是一国之君的驾崩,而且是朱元章这样的开国皇帝,没有人敢表现出任何的不敬和麻木,不管眼眶里有没有泪水,不管他的泪腺是不是足够发达,在这一刻都展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高超演技,就连一向不怎么擅长装模作样的张丹青,也非常艰难的挤出了几滴眼泪,正伤心的抹眼泪之际,却不经意间瞥见了一旁的小舅子徐增寿,手掌心竟然不知从从哪里掏出了一片洋葱,还悄悄的碰了碰张丹青的胳膊,一副你哭不出来就用一点的样子,简直显得太过周到了!只是当着这个文武百官的面,这种严肃的场合,张丹青却不敢有任何的哭笑不得!
接下来的文武百官就更加的遭罪了,皇帝驾崩,是为国丧,从这一日开始,全国都要为皇帝披麻戴孝,所有的娱乐活动和婚恋嫁娶,都得必须强行的被按下暂停键!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百姓还好一些,尤其是作为官员和贵族,就连正常的夫妻生活也不能够进行,否则一旦被邻里和政敌发现并且向朝廷举报,那也是一桩重罪!
皇帝的死称之为“驾崩”,如果他生前是一位暴君,那么他一死将会是普天同庆。但估计没有人敢表现出来,否则一旦被发现并且告发,这也是大罪一桩,如果皇帝他生前是一位明君,那么他的死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大家也都会怀念他。
但不管怎么说,皇帝驾崩,对于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大事,因此也称之为“国丧”。那么假如一个清朝皇帝驾崩,丧礼是怎样一个流程呢……
皇帝驾崩,全国人民一同为其服丧是肯定的,丧礼也无疑是最隆重的。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一旦去世,那么太子很快就会继承皇位,主持大局。因此就不能以原先的称呼,来称呼驾崩的皇帝了。在上谥号之前,便以“大行皇帝”称呼。
其实皇帝的丧礼,整体看上去不怎么复杂,主要就是小殓、大殓、服丧、入葬等几大步骤。但如果每一步掰开来看,就极为复杂了。不仅流程繁杂,整个时间也拖得很长,因为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字,“吉”。
比如康熙皇帝,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但要经过漫长繁琐的丧礼,加上钦天监挑选吉日,最后直到雍正元年九月初一,康熙皇帝才正式入葬景陵地宫。
皇帝驾崩的当天,就要进行“小殓”。嗣皇帝、其余皇子、公主、百官等等,集体男摘冠缨截辫,女去妆饰剪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清朝一般不遇国丧,无论男女都不会剃发。乾隆继后就是因为在随驾南巡期间断发,被视为诅咒皇帝、太后,所以彻底断送了她与乾隆的关系。
小殓当日或过几日后,便是“大殓”。此时朝中亲王以下,顶戴官员以上;和硕福晋,左领三等侍卫妻以上等,全部都要到乾清宫,瞻仰大行皇帝遗容。嗣皇帝还要带领王公、公主、福晋等,到丹陛上行“大殓礼”。
古代帝后的棺材,都是用梓木制成,因此帝后的棺材称之为“梓宫”。梓宫要按规定漆饰四十九次,外面以金装饰,里面衬金五色陀罗尼段五层,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层。大殓结束后,梓宫奉置乾清宫,设几延,朝、午、晡三个时辰设奠。嗣皇帝要亲诣上食祭酒,三拜,举哀。
接下来就是全国上下集体服丧的时间了,按照清朝的制度,在皇帝大丧期间,近支宗室二十七个月内,远支宗室及在京大臣一年内,皆不许嫁娶,不许作乐宴会。在京所有人员需着素服二十七天,不准祭祀,百日内不许嫁娶。
在此期间,朝廷会向外颁发大行皇帝的遗诏,除了通知大家先帝驾崩的消息,让大家集体服丧外,也是为了宣布新一任的皇帝。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十分繁琐,因为诏书不仅下发各省,还会送往其他属国。如果大行皇帝死得突然,还来不及写遗诏,那么内阁还要代拟一个才颁发。
在大行皇帝正式入葬之前,梓宫要从瞻仰遗容的乾清宫,奉移到殡宫暂安一段时间。这期间,也不是就这样放着不理,每逢特殊的日子,比如满月、百日,甚至恰好遇到清明,都还要特别举行“致祭礼”。
当钦天监挑选好吉日,那么大行皇帝就可以正式入葬了,不过在此之前,还有复杂的流程。比如要为大行皇帝陵墓镌刻碑、额(这一点笔者在上篇文章详细写过),清初时碑、额主要让朝中书法极佳的大臣来写,不过自雍正朝起,便改由嗣皇帝御笔亲书了。
又比如在正式入葬前三天,要专门派人祭告天地、太庙、奉先殿和社稷坛。另外,要详细规划好奉移梓宫的路线,以确保入葬顺利进行,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到了正式入葬这一天,嗣皇帝要亲自扶棺,将大行皇帝送入地宫。一切安奉完毕后,就会把石门封好,然后嗣皇帝带领大家行“告成礼”。如此一来,这漫长而又繁琐的国丧才彻底结束。在此之后,大家便不再称呼大行皇帝,而是以谥号或庙号替代了。
在一连几天的披麻戴孝之中,朱允文假惺惺的三推三让,被群臣推举上了帝位,正式成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并且开始大赦天下,只要罪行不是非常严重的,只要不是罪在不赦的,都将获得赦免和减轻。
紧接着新君登基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明各个角落,包括册封在各地的大明藩王,以昭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而朝廷里,新皇帝朱允文和文武百官们也不闲着,新皇帝登基,年号的确立是件非常要紧的事情,朱允文对此非常重视,一个好听而又吉利的年号,几乎可以影响一个皇帝的一生,并且年号用来纪年,不论是史书的记载,还是公文的落款,都需要用到皇帝的年号,对此,朱允文没有理由不重视,登基以后,立即一脸忧心忡忡的看向文武群臣:“朕初登大宝,年号如何确立,还望诸卿给个章程?”
面对皇帝的发问,东宫侍讲太子洗马黄子澄,赶忙把头低了下去,之前自己就向朱允文建议过一个年号,但并没有受到朱允文的采用和认可,此时皇帝发问,自己不由得羞愧低下头,不再愿意在人前出风头。
其余的百官也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给出提议,朱允文便把目光望向了礼部尚书陈迪,陈迪似乎也感受到了朱允文的目光,连忙站出来建议说道:“陛下初登大宝,年号自然不可空悬,臣以为,陛下的年号用初丰如何?”
初丰?
皇帝朱允文有些郁闷的摇了摇头,似乎感受到并不是很满意,但也不好怪罪陈迪,目光继续在文武百官人群中扫视而过,最终落在了张丹青的身上,忽然心中一动,似笑非笑的说道:“刑部,丹青你暂时代理刑部尚书一直也已经有月余,做的也算是出色,大行皇帝生前也多有赞誉,朕的年号,你怎么看?可有什么很好的建议呢?”
你的年号?张丹青心中微微泛起了滴咕,罢了罢了,你的年号就是取了估计也用不长,不就是借我的口说出那两个字吗?,这又有何难?
毕竟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历史上朱允文的年号!
不就是建文吗?何难之有?
顿时便微微笑着站了出来,故意装作沉思良久,费了老鼻子劲的样子,好半天这才缓缓的说道:
“臣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陛下的年号用建文如何?”
“建文?嗯,这个年号倒也不错,不过还有没有别的备选?”朱允文首先给予了一点肯定,却又不满足的,继续准备考教一下这个张丹青!
取年号这种事情,那还能难倒自己这个穿越者吗?张丹青顿时毫不犹豫的,直接说出了一连串的备选年号:
“微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能为陛下效劳,乃是微臣的福气,微臣这里倒是想了几个年号作为备选,说出来仅供陛下参考,若是说的不好,还请陛下海涵……”
说着便向朱允文请了笔墨纸砚,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连串的年号:
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崇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洪宪袁世凯的年号……
一连串的年号,让众多大臣纷纷看傻了眼!
不由得开始纷纷佩服起这个探花郎起来,刚刚作为新皇帝的朱允文也顿时犹豫不已,这些年号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尚好的存在,不由得放弃了选择困难症!最终还是狠狠的一咬牙,选择了最开始听到的那个年号——建文!
并决定,为大行皇帝朱元章挑选庙号,张丹青再一次的建议用明太祖作为朱元章的庙号,顿时也得到了朱允文的高度认可,并正式付诸实施。
确定完这些大事之后,紧接着,朱允文毫不犹豫的宣布了一件重大事情,那就是,把原来六部的尚书从三品提到了正二品,并宣布了六部尚书的人选:
礼部尚书陈迪,户部尚书王钝,吏部尚书张紞,工部尚书郑赐,刑部尚书暴昭,兵部尚书齐泰。
由于朱元章在位的时候罢黜了宰相,明朝的六部尚书,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就相当于宰相和副宰相一样,地位非常的崇高!一直到明太宗朱棣靖难之役登基称帝的时候,在组建了内阁之后,六部尚书的地位,这才有所下降,但在此之前,六部尚书便是文官的天花板。神圣而又不可侵犯。
听到这个任命,站在群臣队列之中的张丹青顿时脑子嗡嗡直响,自己这个代理的刑部尚书职位本就尴尬,一直盼着能够转正的,没曾想,这个朱允文刚刚披上龙袍,就把自己从代理刑部尚书的位置撸了下来,不由的看了看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暴昭,这家伙是近几日新补上来的刑部侍郎,原来是准备用来替补陈如海的空缺的,可这才几日功夫,就直接爬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书位置。
但是张丹青对于权位倒也并没有太过于在乎,脸上闪过了一丝丝发愣的神色之后,便很快恢复平常,只是,他的这一点惊愕表情很快便落入了坐在龙椅上的朱允文眼中,只见新皇帝朱允文呵呵一笑:
“张丹青,朕罢免了你的代理刑部尚书一职,你该不会心中有些许不满吧?”
这问题问的极其要命,遇上这么个蠢萌而又不客气的皇帝,张丹青也不敢有丝毫不满,十分熟练而又机械的答道:“陛下哪里话?身为大明的臣子,为国效忠,又岂能挑肥减瘦?!臣相信陛下的安排,自然有陛下的道理,况且臣年纪轻轻,便骤居高位,心中本就有些忐忑,让微臣多多锻炼和沉淀一会儿,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坏事!”
对于张丹青的这个回答,朱允文听着很是满意,极为欣赏的重重点了点头,指着张丹青对文武百官说道:“诸位臣工听到了没有?向张丹青这种绝对服从朝廷安排的,像他这种任劳任怨的,像他这种不挑肥减瘦的,才是朝廷最需要的,当然了,像张丹青这样的优秀之人,朕又岂能随意的冷落和怠慢呢?
张丹青跪下听宣!”
刚刚还有一脸懵逼茫然的张丹青连忙跪在地上,静静的等待着朱允文的命令下达!
只见朱允文笑眯眯的看着张丹青,缓缓地宣布了他的任命:“张丹青年少博学,为国任劳任怨,特任督察院右都御史,蹇义任左都御史,望二位爱卿,一起打理好督察院的诸多事务,莫要辜负朕的所托!”
脑子里嗡嗡一响,谢恩后的张丹青多少还是有些反应不过来,怎么回事?好端端的自己从刑部代理尚书,直接就变成了督察院的右都御史?
这可不是一个好玩的职位!因为督察院下方监管着的都是一群御史!
包括之前做过的巡按御史,以及大家所熟知的监察御史也就是言官,通通都归督查院管!这个职位上,往往干的都是一些得罪人的差事,虽说左右都御史,和尚书一样都是正二品。
离开了大殿之后,小舅子徐增寿便立刻围了上来,向他高兴的道贺。可张丹青却不怎么高兴得起来,毕竟在他的印象中,左右都御史这个职位可不怎么好干,更何况自己的搭档蹇义,还是个比较较真的人!
也就预示着将来的工作之中,估计很有可能会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