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小平津关

大宁八年四月,左侯卫大将军郑收率领残存的万余司州军士,准备死守京兆郡泾阳城。

在泾阳城外,近十万大军压境,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震天,连大地都为之颤抖。

城外空地上,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蔓延,无边无际,令人望而生畏。

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光泽,长矛与盾牌交相辉映。

城墙上,守城的将士们神情紧绷,脸色苍白,手中紧握的兵器也在微微颤抖,显露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北周左侯卫大将军郑收,这位忠诚于北周数十载的老将,面对眼前的重兵压境,心中也不免涌起一片悲凉。

他深知,仅凭泾阳城中的残余兵力,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想要守住城池简直是痴人说梦。

郑收与李信共事多年,两人曾经联合独孤万山设计兵败突厥可汗乙钵。

李信不愿看到这位令人敬仰的老将因愚忠而死。

李裕按照李信的意愿,多次派人前去劝降,但都被郑收严词拒绝。

李裕轻叹一声,对身边的华洪道:“派人上前传话,我要与郑老将军坦诚一见。”

华洪虽担忧安全问题,但见李裕坚决,便低头领命道:“末将遵命。”

城墙上,郑收收到了李裕的请求,心中明了其劝降之意。

他并未为难传话之人,而是环视了一圈身边跟随自己多年的将士们,声音坚定地回应道:“我深受先帝之恩,岂有投降之理!

回去告诉你家大都督,善待我手下的将士们,善待司州百姓!”

言罢,他毅然抽出佩剑,自刎身亡。

城墙上的将士们见状,纷纷痛哭失声,一片哀嚎。

随后,残余的司州军将士在悲伤中选择了献城投降。

李裕得知这一消息后,也难掩心中的悲痛。

李裕率兵入城后,首先祭拜了郑收的遗体,并下令将其厚葬于泾阳城南。

至此,司州军不复存在,并州左领军大都督李裕率领十余万大军即将兵临长安城。

当这一消息传入长安,城内大乱,暴动四起,官员与守军纷纷逃离。

皇帝杨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于长安城的控制。

而此刻,李烨已率领他的两千直罗鬼骑,悄然回到绛郡正平城。

他立刻召见了留守的罗灿,语气急切地问:“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罗灿恭敬地回答道:“回大都督,马匹、粮草、军械、特制木筏皆已齐备。太行山中的行军路线也经仔细探查,确保万无一失。只待大都督一声令下,便可立即出发。”

李烨听后,满意地点头,赞赏道:“很好,你做得非常好。你去交接防务,明早随我一同出征。攻占洛阳的首功,非你莫属!”

罗灿闻言,心中狂喜,连忙抱拳答道:“喏!”

次日清晨,李烨与罗灿率领着直罗鬼骑、辽东铁骑以及其余兵马,共计一万四千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途,消失在了苍茫的太行山脉之中。

而另外一方面,第五伯逾也接到李裕的命令,率领三万人马向着长安城挺进。

等到第五伯逾抵达长安城下和李裕会合,兵围长安城之时,李烨所率领的部队也悄无声息地抵达了目的地——小平津。

黄河在流经孟津时,仿佛将那份狂放不羁的性格留给了身后的崇山峻岭,转而展现出一种柔情妩媚的姿态。

这是因为黄河在此地河道逐渐宽阔,流速骤降,使得此地成为了一个适宜渡河和居住的地方。

孟津河段,作为长安与洛阳之间漕运船只的必经之路,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孟津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东都留守季儒派遣了重兵把守孟津关。

小平津关则位于洛阳孟津关以东约二十里的地方,同样是黄河上的一处重要渡口。因其地位仅次于孟津关,故得名小平津。

它与孟津关相互呼应,共同扼守着黄河的咽喉,守护着洛阳的北大门。

然而,由于小平津关位于孟津关与成皋关之间,且洛阳的兵力紧张,导致此地只有数千守军。

李烨在攻克正平城时,便通过隐秘渠道获知了这一关键情报。

随即,他与徐陵共同制定了奇袭小平津的作战计划。

然而,由于当时形势的变化,该计划被搁置。但李烨命令罗灿暗中做好更为周密的准备,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

夜幕笼罩,黄河水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

李烨麾下的一万多人马,悄然聚集在小平津上游北岸的茂密林间。

此地水势平缓,正是他们夜渡黄河的绝佳之地。

受到古籍中“木罂渡河”典故的启发,李烨命罗灿找军中巧匠特制了一种木筏。

这种浮渡工具,由木柙夹缚众多木桶而成,其承载能力远胜于一般的木筏,可承载数倍于常规筏子的重量。

罂,其实就是口小腹大的陶罐,而李烨只是将罂用木桶替代。

这些木筏经过精心测试,每只均可承载四五十人,足以满足大军渡江的需求。

当数百只木筏被推入波涛汹涌的黄河中后,将士们开始紧张而有序地登上木筏。

随着李烨一声令下,木筏如漂浮的小岛般,在浩渺的黄河水面上荡漾开来,向着南岸缓缓进发。

木筏两侧的将士手持木桨,轻轻划动。

木筏依靠着微弱的月光在黑夜中前行。

木桨划动水面的声音和江水的涛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紧张而又振奋人心的氛围。

当数百只木筏顺利抵达黄河南岸时,渡口寂静无声,不见一人。

尽管渡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折损了近百人,但是李烨率领近万人马最终成功渡江。

近万人马在渡口整齐列队,严阵以待。

李烨命令罗灿道:“罗灿,按计划带领你手下的高手潜入小平津关,夺取关门,举火为号。”

罗灿应声而动,率领百余名高手悄然潜行。

不出一盏茶的功夫,小平津关上火光冲天,显然罗灿已经得手。

李烨马上命令道:“薛悖,率领辽东铁骑冲杀过去,务必保证城门不失。”

薛悖应声道:“喏。辽东铁骑,跟我冲!”

辽东铁骑如同黄河怒涛般汹涌而出,势不可挡。

随后,李烨大声命令道:“直罗鬼骑听令,分散而开,来回策马呐喊,制造声势。其余将士随我攻入小平津关!”

全军将士齐声应诺,气势如虹。

小平津关的守军眼见关门失守,又听到关外喊杀声震天,早已惊慌失措,纷纷放弃抵抗。

最终,李烨率领万余人马在穿越太行山、夜渡黄河,奇袭小平津关,取得胜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