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禄州

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寒风刺骨,石板上凉气袭人,禄州的天气向来如此,宁权披着一袭蓑衣,怡然自得的站在雪原之上,目光所及,尽是皑皑白雪。

紧接着,宁权的神识扫过,在这皑皑白雪之间,倒也发现了个驿站。

宁权微微一笑,身影逐渐变得虚幻了起来,下一刻便消失在高原之上,紧接着便出现在了那驿站前。

驿站不大,外面系着几头马和驴子,驿门禁闭着,里面时而传来的欢快的笑声。

禄州地广,民风彪悍,平时行事不拘小节,见面倒是颇为熟络。

“嘎吱——”

一道推门的轻声响起,宁权推门而入,一时之间,整个驿站的人目光都望了过来,在见到宁权的面貌之后,便又将视线移开。

而宁权进了此地之后,一股暖意顿时扑面而来,屋内有五六个个人,正围着地灶烤火。

见宁权进来,便各自挤了挤,此驿站的驿卒扭扭捏捏的站了起来,对着宁权道:“来者可有凭证?”

宁权笑了一笑,从衣袖中掏出凭证来,同时张口道:“凭证在这里。”

大半年前宁权从常洛离开时,天盛帝宁盛佑准备御赐一块儿在大魏境内畅通无阻的金牌,不过倒是被宁权给否了。

毕竟宁权本就不是什么凡人,压根不需要金牌也能够在大魏境内畅通无阻,若是拿了这个御赐的金牌,恐怕才是大问题。

若是拿着御赐的金牌,到哪儿都是毕恭毕敬,这倒是让宁权不太喜欢。

如果宁权想,也用不着这个金牌,任谁见了修仙之人还会放肆呢?

那驿卒把宁权递来,以幻化能力变换无穷的纸张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之后才还给了宁权,同时道:“刘先生,这是要去哪儿啊,大老远从常洛来。”

宁权以幻象为引,倒是没有刻意的搞这上面的内容,内容全凭驿卒想象。

这一直以来宁权都是这么做的,却没想到竟然在今天这里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这驿卒对京城很在意吗,以至于以往来客来自于常洛?

“走亲戚。”宁权随口道。

那驿卒闻言,好奇的凑了过来,对着宁权道:“向您打听个事儿,听说前些日子,皇帝换了,城里有大动静,是真的吗?”

听驿卒这么一说,周围烤火的行人也都纷纷凑过来听。

对于京城里发生的事儿,他们也是好奇的紧,想打听打听到底什么事儿。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过来听听故事。

“听说京城里来了个新皇帝,年号是什么……天盛?那咱们现在就已经不是建武年,而是天盛年了吧?”一个瘦小的汉子张口嚷嚷道。

“说的什么屁话,你是妖怪变得吧。”驿卒一脸鄙夷,“今年还是建武五年,等今年过完了,这才是天盛年。”

而此时,一个暴躁的书生直接打断了他们的话,开口笑道:“别吵,这位兄台,还是讲一下京城的事儿吧。”虽然天盛帝已经登基了大半年的时间,但禄州地处偏远,世家、官吏们可以知道最新消息,可是似这般风雪天在驿站避雪的普通人而言,京城的消息只有那么一星半点,压根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

毕竟在这个时代,娱乐措施实在是太匮乏了,人们实在是没什么可以玩的,听故事是为数不多的消遣手段。

至于更好的消遣手段也不是没有,比如房中术啊、斗鸡啊、斗犬啊之类的,但那些都是给富贵人家玩的,普通人顶多也就听听评书看看故事。

但故事评书谁都知道是假的,人们还是比较喜欢那种带着一些现实色彩的故事,这样才更有意思。

这也是一些以历史背景为题材的小说能够风靡的原因所在。

“倒也没什么说的。”

宁权笑了笑,张口便道:“白骨国师你们知道吧?五年前,绍泰皇帝驾崩之后,那白骨国师架着一朵黑云而来,观常洛城中有天子气,利于修行,便……”

宁权张口就来,将一段话说的栩栩如生,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切,听得这禄州的几人那是惊呼不已,感觉这几年的故事都白听了。

与这仙侠故事相比,之前所听的某某大侠行侠仗义的故事,就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见周围的行人们满心期待的听着后文,宁权便也随便讲了起来。

故事的梗概倒也不是宁权自己所写,而是在路上从一个茶棚的说书人那里抄来的。

这大半年的时间,宁权也不是只待在常洛城里的。

这么长的时间,宁权几乎将整个直隶地区以及严州的各大州府全都走了个遍,甚至在离开之前还去了趟酆都城,在那里同玄苦明王交流了一阵之后,才北上禄州。

禄州的风土人情与严州、望州、余州等完全不同。

严州、望州与余州还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而禄州就有些不同的氛围了,这种情况自然也就导致禄州和其他三州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而禄州是北上的唯一路子,宁权打算在云川国、上雍国游历一阵,突破五气朝元第三重后,前往齐国参加那登仙大会的,这禄州自然是一个很好的停靠点。

在一阵娓娓道来之后,宁权的故事也接近了尾声,而满座宾客五无不拍手叫好。

“不成想这京城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事件,神仙、妖怪,这些百年难得一见的东西全都出来了!”那瘦小男子意犹未尽。

“说什么呢?!”

驿卒吓了一跳,一巴掌就打在了那瘦小男子的后脑勺上,低声怒斥道:“那是仙人爷爷,什么东西不东西的,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外背后议论神仙爷爷?”

“是极是极,小的一时嘴混,还请神仙爷爷恕罪。”那瘦小男子也恍然大悟,连忙给了自己两个巴掌,双手合十拜了拜之后,才停了下来。

见此,宁权道:“无心之举,神仙不会计较什么的。”

几人听了之后便笑了几声。

而一直安静听故事的书生忽然张口,对着宁权道:“这位兄台,我对这些神仙妖怪的事情不太感兴趣,唯独对当今陛下的政策以及恩科比较感兴趣。”

“恩科结束不过一月有余,禄州此时应该已经接到新科状元的消息了吧。”宁权道,“你既然你这书生这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去参加这新科的科举呢?”

“兄台有所不知。”

那书生叹了口气,开口道:“今上大开恩科之时,小生隐居家中读书,并不知晓情况,况且往年科举需要层层选拔,从县试一步步到殿试,奈何今科突然,实在是令人防不胜防啊……”

没办法,确实如此。

天盛帝在中途插的这个科举实在是太突然了,突然到很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

当然,如果不是明年的科举照旧,估计不少人都已经开始大骂黑幕了。

事实上,这新科确实是个黑幕。

各地政局糜烂,官员们或多或少作风有些问题,这新科便是将一切有能力地士子光速提拔的。

至于王彦这个状元郎,宁权想都不用想,绝对有沾自己光的成分。最初定的状元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位青年才俊,天盛帝硬是拍板,把他定为了状元。

说没猫腻谁信?

当然,再怎么有能力年纪不够,资历不够也没有办法。

因此现在的情况是找一些资历老的官员补上那些贪官污吏的位置,等这些新一批官员成长起来,自然就可以弥补那些老官员的位置了。

建武帝的这五年时间里,大魏基本都是在开倒车的,要不是有仙人辅佐,估计现在魏国已经分裂成好几个国家,开始‘东汉末年分三国’的剧本了。

灵帝之后是个傀儡皇帝,带有浓郁宗教色彩主义的叛军横行,这剧本也挺像的。

所以,天盛帝虽然避免了亡国之危,但还是难免一些其他的事情,日子要一天一天的过,便是如此了。

对于书生的话,宁权也没什么可说的。

毕竟有相同遭遇的可远不止书生一人,这大魏成千上万的读书人都是这样,想要通过一些特殊途径走上升通道,终究还是要看自己的本事。

宁权对此也只能随便糊弄了这书生几句,将其糊住之后,便开始打听这里的局势。

禄州与上雍国、云川国都是接壤的状态,虽然是邻国,但魏国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却不怎么好。

毕竟是一强两弱,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弱国都会团结起来对抗强国,保证自己不被吞并。

魏国这八十多年来,对这两国用兵的次数也是不少。

太祖高皇帝期间,因为国内刚刚平定,未能与两国有什么摩擦。

而在太宗文皇帝时期,那桃山县门神薛异便是在征讨上雍国期间屡立战功,从而封侯拜将,位极人臣。

而在昭皇帝期间,魏国也曾三次出兵讨伐云川国,攻占了云川国两府之地。

而灵皇帝虽然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皇帝,但在他的任职期间,也有过数次的战事。

建武帝,也就是哀皇帝傀儡一个,哪儿有什么权力,这期间魏国的战略是被动防守,云川和上雍几乎是同时进犯禄州,但国力始终没有魏国强盛,始终被拦于国门之外,未能攻入禄州。

提到军阵之事时,这小小的驿站之中,无论是过路人还是驿站的士卒,纷纷眉飞凤舞了起来,似乎也是想要冲上战场,杀敌建功,成就王侯将相之名。

禄州好武风,整个魏国的名将十有七八都是出身于禄州或者说与禄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政和府的知府谢运祖上便是来自于禄州,谢氏祖上便是通过战争手段发家的名将世家。

似谢府这样先祖是武将后代是文臣的例子在大魏朝数不胜数,这便足以说明禄州在魏国的重要性。

可以说魏国可以没有余州、望州,但必须要有禄州了。

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的话题原本都是由宁权询问的,而现在就变成了他们之间的军阵推演。

虽然宁权不太懂得兵法方面的事情,但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驿站里的这些路人都是臭鱼烂虾,如果真让他们统兵上阵,估计最好的下场也是自杀殉国。

“刘先生,喝点酒暖暖身子吧,这雪估计还要下一阵。”

那驿卒将一碗温烫的酒递给了宁权,同时开口笑道:“你是外地人,可能没怎么见识过我们禄州的雪,我们禄州的雪可是与你们那边的不太一样哈。”

瘦小男子笑道:“咱们这么冷,相信上雍国和云川国应该更冷吧,哈哈。”

“上雍国终年白雪,确实很冷。”此时,那书生忽然开口,对着在场众人道,“听说云川国那边只有边境下雪,国都也不甚下雪,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不可能吧。”

众人显然有些不相信那书生的话来:“上雍国在咱们西边儿,他们都终年白雪覆盖了,那在咱们北边儿的云川国为什么国都不下雪啊?”

在众人的心里,是越往北走雪越大,而云川国在他们的北方,在潜意识里,云川国的雪应该是很大的,但听这书生说,云川国竟然不下雪,这怎么可能啊?

“确实如此。”

那书生挠了挠头,开口道:“这都是书上说的,书上说上雍国苦寒之地,民少而精悍;云川国地暖,民多而不善战。”

上雍国是个苦哈哈地方,人很少,但骁勇善战,打输了之后可能会一蹶不振,需要很久才能缓过神来。

而云川国不然,那里是个好地方,人多,但不太擅长打仗,倘若打输了的话,几个月的功夫就能恢复元气,和魏国形成长期对峙的格局。

而听到书生这么说,宁权也陷入了沉思。

如果按照地理知识来说,越靠近赤道应该越热啊,难道这里是反过来的,中间冷两头热?

宁权也搞不清楚,但如果想要搞清楚的话,那就需要多逛几个地方,好好看看此番世界的地理常识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