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心中瞬间想到了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会带来的各种不好影响。
便打定主意:拖!
“哈哈,现在天下甫定,正是多事之秋,又不是什么贪赃枉法之类的大罪,或许杨毅年幼,为人处世上不太得当,正是需要尔等提携之时。”
众大臣面露异色,没想到这个杨毅居然简在帝心,能让朱棣出来“说和”。
他们本以为皇帝会迅速拿下这个翰林侍读,以安抚建文旧臣呢。
朱棣说完,不等这些人再说什么,看了内侍一眼,示意散朝。
随后鸿胪寺官员高唱道:
“奏事毕。”
并且又一次鸣鞭,随后朱棣便走了,等朱棣一走,百官亦退。
景清心中冷笑:莫非燕王以为这就完了?
他就是要找到一个矛盾点,让建文旧臣和靖难功臣互相埋下仇恨的种子。
杨毅不过是他挑选的一个目标而已。
等下朝后,一会他便去找一些跟自己关系近的人继续弹劾杨毅,把此事闹大,让朱棣不得不处理。
随着建文朝的崩塌,景清领悟了一个道理,一个朝廷无论看上去如何稳定,也不是没有机会毁掉他!
洪武大帝朱元璋励精图治三十年,给孙子朱允炆留下多大一份家业啊,可被燕王朱棣靖难三年便成功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丈高楼,等底层的木头腐朽后,也会崩塌!
杨毅的事本来就是件小事,可用来给满朝文武种下一颗互相不信任的种子也够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杨毅。
很简单。
杨毅不过是靠捞偏门上来的,在朝里没有什么根基。
本身是建文旧臣,可又靠着巴结朱棣才被朝中大臣注意到这个人。
想着这些事,景清走得便慢了些,忽然旁边一个宦官跑了过来。
景清认识这人,名叫木恩,刚被升为中公大太监。
木恩小跑过来,喘了两口气对他道:
“景大人稍候,皇上让咱带你去一趟翰林院。”
景清不明所以,问道:“你带我去翰林院干什么?”
“不只咱们呢,皇上也要去。”
“嗯?”
景清目光一凝,心里开始思考朱棣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
......
另一边朱棣正在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令。
“朕要微服私访去一趟翰林院,你安排一下。”
“是。”
朱棣心情仍然不错。
在他看来,杨毅和景清完全是有私人恩怨,否者也不会抓着这么一个不关键的最民弹劾他。
既然如此,那干脆由自己出面,带着景清去翰林院看看。
如果过去一问,杨毅真是少年得志便嚣张跋扈,那就给景清个面子把杨毅拿下便是。
可朱棣并不相信杨毅如此沉不住气。
那天自己带着百战沙场的武将和一批大明最具威望的文臣进宫的时候,杨毅敢站出来喝止,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所以注意打算带景清私下过去看看,如果对方并没有什么大过错,便让他二人言和。
这也就是朱棣能做出这种事。
毕竟才做皇帝不久,人生前几十年一直都是皇子的身份。
也从来没有什么规矩皇子不能出宫。
洪武大帝朱元璋在朱棣十七岁的时候,还让朱棣和兄弟们一起去凤阳老家住了三四年。
凤阳便是朱元璋的老家,这几年的时间里,民间生活对朱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棣曾经自言: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当老子的都没有把朱棣管得太死,现在朱棣自己做了皇上,按规矩不能出宫,这条规矩自然也不被他放在眼里了。
于是乎。
不算暗里安排的锦衣卫,朱棣就这么带着几个人出发了。
随行的有:中公大太监木恩,在北平时就跟着朱棣的狗儿太监,左佥都御史景清,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翰林院并不远,几人步行了一会儿便到了。
早在他们来之前,锦衣卫便已经示意让守门的人员悄悄撤走了。
以至于他们步行进去畅通无阻。
朱棣刚准备推门而入,里面却传来了一声怒喝!
“蠢货!跟你们这种虫豸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朱棣脸色都变了。
自己可才刚在大臣们面前说过:“或许杨毅年幼,为人处世不太得当。”
还让他使出了拖字诀。
可如果自己维护的就是这么个东西,那自己的老脸都要丢尽了!
难道这人真是不堪大用?
仗着给自己提过一次建议便不将其他官员放在眼里?
一时间伸出去推门的手都停住了。
“皇上,要不要微臣过去‘提携’他几句?”
一旁的景清注意到了朱棣的脸色,满脸陈恳问道。
这明显就是完全不给朱棣面子了!
拿朱棣在百官面前维护杨毅的原话来嘲讽朱棣。
朱棣这才意识到这个人不对劲,深深看了景清一眼。
景清瞬间回过神来,冷汗直流。
心中大惊,连忙心中告诫了自己几句:“大事要紧,大事要紧,自己还得继续忍下去。”
看着景清低头不语,朱棣心中烦躁更甚,当即准备推门进去。
“哼!黄口小儿,你懂什么?”
“大统自古常有长嫡之分,国家伦理纲常岂能无序?”
里面又传来两个人愤怒的声音,现在听来应该是三个人在里面辩论。
不过听到“大统”、“伦理纲常”这种词语,还是让朱棣心里不太舒服。
朱棣转头看向中宫大太监木恩,木恩连忙上前来解释。
“皇上,这两人是连楹和董镛,是监察御史。”
木恩在建文朝时便在宫中服侍,对这些人倒也熟悉,只是听声音便知道是谁。
PS:新书启航,求求大家了,送点鲜花评价票吧,一朵鲜花一个书评都会让小弟感激不已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