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她挤出笑容赔笑道:“公子学问之深,实在令人钦佩,没想到公子对儒家学问竟有如此研究,是我冒昧了。”
听见玉瑶的道歉,楚瑜摆摆手,对于她的这种试探举动并无责怪之意。
毕竟,谈论学术本就有相互切磋的过程,如若对方过于拘谨,反倒不易引出话题,只有对方出手露出破绽,自己才有机会展开攻势。
接着,他目光重新回到玉瑶身上,笑着说道:“玉瑶姑娘,你刚刚所述乃儒家的追求与教诲,但却未阐明,儒家存于世间,究竟能带来什么?为天下世人创造何种价值?”
听了这番话,玉瑶刚刚舒展的眉头再次紧皱起来。
为了什么?能为天下之人带来什么?
她依旧琢磨不透,楚瑜到底想要表达何种含义,儒家难道不是致力于为世人提供思想引导吗?
“公子,不如您直接说出心中所想?”
想不通,玉瑶索性将问题抛回给楚瑜,你说了,我对照一下就能明白了。
“法家以法制规范秩序,让世人明白犯错必有代价;儒家以道德伦理规范人心,让人们懂得人伦约束。”
说到这里,楚瑜顿了顿,笑眯眯地看着玉瑶:“至于你们儒家,又真正做到了哪些?为天下稳固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这……就是我想问的,儒家为何存在于世?”
“公子,您今日前来,莫不是专程来挑剔我们儒家的不足?”
虽然儒家学说也备受推崇,但……它真正为世间带来了什么变革吗?
实际上,并没有!
道德伦理归于儒家,法纪严明属于法家,开疆拓土、守护秦地百姓的,则是兵家的使命……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并没有儒家的身影在其中显现。
那么,儒家存在于世的意义究竟何在?它的价值与目的是什么?
想着想着,月华愈发困惑,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所修习的儒家教义是否真有其实用价值。
一直在旁静观其变、默不作声的楚瑜,早已洞察了月华心中的波澜,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
所谓学术探讨,不过是他在布局设套。
目的就在于引导月华对自身学说产生疑虑,待那时,他便能乘虚而入,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攻心策略。
此刻,正是实施这一计划的好时机。
于是,他清了清喉咙,徐徐发声。
“月华姑娘,你可曾深入思考过你们儒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又能给天下苍生带来何种福祉呢?”
“嗯?”
月华的思绪被楚瑜的话语打断,她抬起头,凝视着楚瑜,眼中满是迷茫,口中也不禁自语起来。
“儒家存于世上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虽然声音轻微,在宁静的亭阁中,楚瑜却听得一清二楚。
不由得,楚瑜轻笑一声,这笑声犹如为月华指引迷津,她的目光瞬间锁定楚瑜。
“楚瑜公子,您既然学识渊博,不如请您为月华解开心中疑惑如何?”
“啊!”
听到这话,楚瑜还未回应,旁边的子衿却已惊讶得瞠目结舌。
作为旁观者,子衿对两人的交谈全程看在眼里,因此更为震惊。
子衿清楚得很,月华此番来找楚瑜,一是为了拖延时间,二是试探楚瑜的态度。
至于请教学问之事,原本并无此意。
然而,才不过盏茶功夫,月华的态度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她竟然主动请求楚瑜指点迷津!
更何况,她请教的是关乎儒家存在意义的重大问题,这无异于将羊送入虎口!
再看楚瑜泰然自若的表情,显然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这让子衿颇为惊愕。
仅仅片刻间,楚瑜就让一位儒家内门弟子陷入困惑,这份手段,子衿自认无法企及。
就在这时,楚瑜再次开口。
“依我之见,儒家立足的根本在于仁爱之道!”
楚瑜语调平缓,但子衿仍能听出他难以掩饰的激动之情,显然,这一刻,楚瑜已经期待已久,甚至迫不及待。
而月华听到这话,更是迷惑不解,话题怎么转到了仁爱之道上了?正欲开口询问,楚瑜的声音再度响起。
“所谓仁爱,在我看来,即广施爱心于世人,以天下苍生的生死祸福为己任,以自家学说惠及天下,并流传后世。”
“嗯?”
楚瑜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令子衿和月华都愣住了,这……仁爱竟能如此解读?
月华更是一头雾水,广施爱心于世人,以天下苍生的生死祸福为己任,这样的解释,与她所学的有所不同。
两人面上的疑惑变化,楚瑜尽收眼底,但他并未多加理会,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
“在我看来,儒家学说确有其独特之处,只是应用不当,且墨守成规,舍近求远。明明有更好的扬名立万的方式,却选择了最艰难、最可能走向末路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