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最好的时机】

李家成从新加坡回到香江,已经是十一月初旬,他是独自一人回港的。

回到香江后,他立马去柴湾的工厂。

“老板”

手下大将盛颂声、周千和两人上前问候道。

盛颂声是沪市人,周千和则是潮州人,两人都在五十年代初便跟着李家成;在创业之初,大家都只有100港币上下的收入,大家并无怨言,并忠心耿耿跟着李家成走到今天。

如今的长和塑胶厂,拥有两幢工业厂房,收租面积约18万平方尺;在塑胶领域,从事着塑胶花和塑胶玩具、日用品的生产,拥有工人三百人左右。

“你们这次做得很好,避免了公司的损失!”李家成带着认可的表情说道。

原来,这次事件中,长和塑胶厂也不能避免,发生了工潮。好在两位得力大将,果断和工人展开谈判和说服,在加薪的情况下,平息了工潮,让公司的生产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是我们该做的!老板要不要先视察下生产情况?”

“要的,走,我们去看看!”

李家成此次回港,是听说事件已经好转不少,于是他果断回港。他的事业都在香江,而且他居住在新加坡感觉格格不入,很难发展事业,一切都很陌生。

所以,他决定冒险回港,看看具体的情况。

视察生产车间时,不少工人看到老板回来,有的很高兴,有的惭愧低下头,有的一副桀骜不驯;高兴的工人,无疑是受过恩惠或者知道满足的人;惭愧的低下头,是参加工潮的工人;桀骜不驯的工人,自然是觉得香江现在就是工人阶级的天下,这些老板不敢随意开除人。

看着众生相,李家成不动声色,友好的和大家打招呼,好似从未发生工潮一样。他也总结过这次事件的一些原因,根本原因是内地的凤波影响,但还有的原因便是香江工人薪水很低,所以这次有不少工人加入队伍。

“塑胶花的情况如何?”

“减少了一些订单,全港的塑胶花都因为这次事件,在国际上也有影响不好;与此同时,东南亚的塑胶花抢走香江不少订单。”

李家成沉静的点点头,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长和塑胶厂已经加重塑胶玩具的生产和代工。他绝不会放弃塑胶工业,因为这是他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他发达的根基。

根据分析,李家成觉得今年塑胶业务可能只有六七十万的利润;至于两幢工厂,由于近几年租金一路下跌,估计只能收租四五十万港币。

勉强突破百万港币的利润!

回到办公室里,李家成一边处理事务,一边陷入思考。

作为资产者,最关注的莫过于‘香江前景的问题’。

他在新加坡时,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消息,虽然香江充斥着类似‘要收复香江’的谣言,但是他有些不相信。

“不可能,若想收复香江,早在1949年就完全可以实现何必等到现在?香江是内地对外贸易惟一通道,保留香江现状,实际上大有好处.所以,香港依旧保持现在的状态”

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家成,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得出这个结论后,李家成隐隐约约的兴奋起来。因为他知道,外面充斥着很多便宜的物业,这是他一个最重要的机会。

他早就知道,塑胶花的流行只是一时的,再加上竞争的残酷,所以预测塑胶花会最终走向衰落;所以,他让一些机器开始代工生产玩具。

但是,就算是如此,他也不甘心一辈子只是个塑胶花老板。早年岳父对他的成见,他依旧记在心中,所以他渴望做成更好的成绩。

这些年投资的两幢工业大厦,便是他的计划。虽然第二座大厦刚建好,便遇到租金暴跌,但他依旧相信地产业大有前景。

李家成最欣赏英资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点放在收租物业。置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一直雄踞中区“地王”宝座,拥有大量大厦物业。只要物业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宝盆。

至于香江最大地产商——长江实业,李家成觉得他学不来。首先,林志超有充足的资金,他也是做工厂主的,他深知长江工业集团的赚钱之厉害;其次,林志超风格是‘创新’、‘大进大出’、‘眼光独到’,这些他也觉得自己学不来。

很快,李家成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人弃我取,趁低吸纳。

并且,他打算继续投资工厂大厦。

因为他是工厂主,知道一旦地产行情变暖,工厂大厦便可以大幅加租。他拥有300万的资金,如果能抄底两幢工业大厦或者三幅工业地皮,他便拥有四幢工业大厦,甚至五座工业大厦。

以后再利用大厦的租金、工厂的利润,继续投资地产。由于他很欣赏置地的风格,所以暂不打算利用过多的银行贷款,而且也不敢,毕竟这几次地产暴跌,对他影响很大。

稳定,很重要!

林志超从海外回到香江,心情非常的不错!

首先,从香江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已经非常好转,大概很快将逐渐恢复平静。

其次,此次他去海外,先后去了美国、日本,花费二十多天时间,收获满满。

在美国,他和奥黛丽投资的ibm股票,正在逐步清仓,总计约4.3~4.5亿美金,获得五倍多的升值;至于长江投资基金的股票,则暂时没有动,打算明年初开始清空,预计有1.8亿多,获得四倍多的升幅。

也就是说,这些股票全部套现后,奥黛丽赫本拥有2.2亿美金的现金流;而林志超也拥有4亿美金的现金流,这些资金林志超打算不拿回香江,存在海外的多家银行(瑞士、伦敦、纽约),以后作为家族投资基金。

而在日本,林志超又订购了‘10艘22.6万吨’的油轮,其实是明年(1968)的计划,但现在日本造船业繁忙,十二个月不可能下水,所以他干脆提前订造,16~18个月时间就可以相当于少掉两个月。这还是日本造船厂给林志超开绿灯,才有这个效率。

“老板”冯永发来到老板办公室,恭敬的招呼。

“嗯,坐!”林志超示意他坐下来汇报工作。

并不是坐在沙发上,毕竟有些远,而是林志超办公桌不远的一张椅子上。

冯永发坐在椅子上,随后汇报道:“我向您汇报一下亚洲航运的情况!”

林志超点点头,环球集团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亚洲航运,一家隆丰国际。其中亚洲航运是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林志超打算培育起来的对象;至于隆丰国际,则没有用心培育,暂时留在手里再说。

所谓用心培育,就是想尽办法造新船(新股融资、发行债券、大量举债),然后发展壮大;所谓不用心培育,那就是正常的发展(少量贷款)。

“亚洲航运目前75万吨的载重量,发展潜力很高,手中的现金流充足明年初,可以考虑建造两艘22.6万吨的v持股方面,我们已经增持至71%,趁着这次股灾”

听着冯永发的工作汇报,林志超很满意亚洲航运的发展。为了掌控这家公司,环球集团安排了四名董事,冯永发任职执行副董事长,算是替代林志超实际管理。

亚洲航运75万吨的船,有三艘10万吨、两艘13万吨,合计57万吨油船;其余船只,都是十多年的二手货船。这家公司,后期会发展油船为主。预计发展至1972年,能有250~300万吨的船队。

“各方面都发展不错,这家公司,后期可以作为我们旗下一个上市旗舰!隆丰国际那边就不要发展如此冒进,有一个油船旗舰上市公司就行!”林志超点评道。

冯永发点点头,说道:“嗯,我明白。”

随后,林志超讲道:“明年我们要发展货柜集装箱运输,日本那边的造船厂已经对胜利轮改造,完成技术可行性的报告,所以我们手中的六艘胜利轮都要改。”

冯永发立马说道:“只是港府还没有规划地方,招标集装箱码头?”

林志超说道:“预计就是明年的事情,我打算联合海陆联运投第一个货柜码头。而且,货柜箱运输改造好之后,也可以暂时租给别人,或者自己开辟航线。”

冯永发知道,老板一向看好货柜箱运输。港府在1965年也组织部门进行了调查前景报告,只是还没有招标计划。

“老板准备将华星航运作为货柜箱运输的企业?”

林志超说道:“不错,华星航运以后就专门发展货柜箱运输,更重要的是,时机成熟我打算将它上市,进行融资发展!”

先用六艘二手货柜船搭建台子,再在1970~1971年将它上市,集资上亿港币,去订购货柜船。这样一来,就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去发展航运公司,等到八十年代时再进行私有化。

货柜箱真正发展起来,得八九十年代了,就跟油船一样,也是逐步增加商船占比。

“好,我明白了,会尽快将华星资产重整方案拿出来。”

“嗯”

这样一来,环球集团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筹备上市的华星航运。亚洲航运是油船、华星航运是货柜船,而隆丰国际则是林志超的一枚棋子,以后收购九龙仓时用得着。

独资不上市的企业是环球航运、合资不上市的企业是寰宇航运

组织架构清晰明了,当然孙公司就太多了,毕竟每一艘船都是一家公司,但实际上只是单独做个财务报表而已,其它都是一家公司管理。

11月19日,周末。

吃早饭的时候,许彩英高兴的说道:“今天无线电视台启播,香江终于有彩色节目了!”

她在海外时,看英语节目完全没有问题,对于彩色的电视还是跟热衷;香江的丽的电视台都拨了十年的黑白节目,确实够腻了。

实际上,无线电视台在1965年招标时,利孝和也邀请他入股,不过林志超拒绝了,也没有单独去投标。而无线电视台的大股东是三家洋行——汇丰、和记、时代生活国际公司,大概都拥有200多万股;至于私人股东利孝和、利荣森、利荣达、邵六叔等,都只有几十万股,只有别人的零头。

林志超若是加盟,也只有几十万股,利孝和不过是看中他的‘爵士’身份和影响力。完全没有必要,林志超打算八十年代初收购丽的电视台,何必要去参一手呢!

对于林志超来说,如果传媒只能在香江发展,他宁可不做。所以林志超八十年代进入电视业,自然是盯着全球市场来的,主要就是节目版权、卫星电视等,甚至是提高香江的影响力。

所以太早做,也完全没有必要!

林志超说道:“上午九点,tvb用微波科技为全港观众直播奥门格兰披治大赛(赛车),这是香江首次现场直播电视节目,等会大家可以看看。”

最近他也听到宣传,上午九点是直播奥门的赛车比赛。但实际上晚八点,tvb才有第一个彩色节目——欧美剧集【鼠纵队】播出,放完之后是由香江电台制作,反映市民生活的情景喜剧【太平山下】;第二天,便有沈殿霞、梁锦波主持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

大概就这样,此时的电视台并不是24小时播送。哪怕是前世的林志超也知道,小时候电视台过了十二点,都是一个圆的花花绿绿的马赛克。

“好耶,有赛车可以看!”儿女们纷纷高兴的说道。

“吃饭吃饭”

一家人很是温馨!

这个时候的林志超突然感觉到,进军传媒产业的重要性,丰富市民的生活,很是有成就感。

吃完饭,林志超躲进了书房,脑海里思考着事情。

他的事业突然要增加了很多,让他有些‘不放心’感觉,但又不能不做,或者晚点等儿子来做;这是因为,林志超做某一件事,都是找准最好的时机切入,错过机会就是落后。

环球集团、长江实业集团、长江工业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东方传媒、优衣库服装公司,这就相当于林志超有六家集团公司。

前三个依旧是最重要的,但香格里拉酒店、东方传媒已经开始发展,也需要他一些精力;至于优衣库服装公司,这些年发展下来,已经处于稳定发展,但也需要开始突破。

“咚咚.老公,在想什么?”唐彩芸走进来,关心的问道。

这个男人几乎很少将工作带回家,有时候宁愿加班,也会回家工作。今天周末,居然躲到书房,有些异常。

林志超示意唐彩芸坐下,随后他说道:“你觉得让瑞寰大学毕业后就回港,加入长江实业集团如何?”

以前他嫌弃大儿子毕业时也才二十岁,现在他却迫不及待身边有至亲加入公司,虽然林瑞寰加入公司也是从低层管理做起走,甚至可能是普通职员。

唐彩芸见林志超的样子,立即明白一些事情,便说道:“很好啊!瑞寰心智早熟,他告诉我也没有打算读硕士,打算在国外工作两年。”她感觉老公有些累,心中很是心痛。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正好后年毕业后,去新加坡加入乌节路的购物中心项目。”

唐彩芸问道:“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开始?”

林志超说道:“李律师已经找过我了,说希望可以动工一个购物中心。我打算明年上半年理想,预计1971年开业。”

其实,今年中就可以立项,但被林志超一直拖着。

唐彩芸说道:“老公,要不给我也安排实职吧,反正我锻炼那么多年,再加上孩子们也大了。”

她看出林志超的状态,毕竟三家集团公司后,又有香格里拉酒店、优衣库。

特别是香格里拉酒店,老公非常重视,花费不少精力。

林志超说道:“实职倒也不需要,你在公司我就已经很放心了!担任具体工作职位,我反而觉得不放心。”

就是个镇司之宝,关键时刻才有大用,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关键时刻,但不能没有。

唐彩芸这才点点头!

“走,我们去陪孩子们看电视!”

林志超起身,心情恢复以前的轻松和霸气。

事业再多又如何,首先他的大脑异常发达,每天工作八九小时,比其他老板的效率高出一倍;其次,发展事业不能仅靠自己,更多是要利用人才为我所用;最后,还是初级阶段,自己多操心几年,以后就稳定后,就轻松一些。

借用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话——“当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到5万到10万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松下幸之助形象地描绘企业主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应扮演的角色,事业规模小,可以事事亲力为之;事业规模中等,更多的要依赖助手;事业规模庞大,还必须靠一种精神力量来统治。

松下幸之助把他事业的成功,归结为人才观的成功,他有一句深得世界企业界推崇的话:“造物之前先造人才。”

林志超正是如此的人,他对人才观的做法有两个特点——第一,他喜欢学习的人,或者学历高的人;第二,他喜欢用老臣,从一开始就培养得力助手。

第一点,他并不是只看学历的人,但必须是爱学习的人,所以这些年被他送到海外去进修的人,差不多又上百人。很多人更是一去就是三四年时间,林志超愿意出钱,而且也愿意等待他归来,随即被重用。

第二点,他的手下离职的比例极其微小,很多都是跟了他快20年的老臣,深得他的信任;但这样并不表明,新进来的人才没有上升的渠道,因为他的事业都在上升,所以晋升渠道非常宽敞。

林志超不排除从外面挖高管,但老臣占比一定是较大的,外面进来的高管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不让管理层太过单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