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辽东城

.辽东边城防御体系一角崩坏引起的连锁反应很快显现,原本被万岩城隔绝的北方契丹、奚人各聚落纷纷选择倒向隋方,在这些聚落派出的向导引领下隋军绕过山间小路连续攻陷位于更靠侧后的两座山城,左翼粮道常常遭到袭扰的情况为之一变。

从登州送来的军报带来山东一路隋军消息,来护儿、杨义臣率领的水军前锋先期出师,在高句丽沿海大破敌军水师,通往平壤的登陆通道就此大开,平壤城中大为震动,面对第一次征辽时隋军渡海围攻平壤的局面随时可能再现的现实威胁,高句丽人不得已开始抽调辽东前线守军回援京都。

屋漏偏偏逢连雨,看到长期压制自己的高句丽陷入危机,半岛南部的新罗国也蠢蠢欲动,一面开始在边境集结军队,一面派出使者渡海前往面见大隋天子杨广。

世仇宿敌新罗的举动瞒不过高句丽君臣,但也只好一面遣使前往新罗进行恐吓一面联络半岛南部的另一个国家百济国,甚至抱着试一试的打算派出使者渡海前往倭国求援,东北亚诸国一时都被牵扯进这场战事之中。

在大隋天子杨广处还获得了一支意料之外的援军,原本在一次征辽失败后颇有些不顺服的突厥人也向杨广提出愿意派出军队进入辽东帮助大隋攻打高句丽。

随侍在杨广身边的黄门侍郎裴矩是大隋负责联络西域和突厥的专家人物,他深知突厥虽然和高句丽常有联络,但两国也经常为边境地区契丹、奚人各部的归属纠纷不已,如若任由突厥乘势进入辽东,必然会引发契丹各部倒向突厥,属于开门迎贼,在他的坚持下杨广放弃了招引突厥兵的打算,只是让突厥人交出高句丽使者。

突厥人并未犹豫,果然交出了高句丽派往突厥的使者,就此这场战争的大隋后方完全安定。

在这种隋军局势大好的情况下,薛万钧部在接受了一次额外加赏和补给后开始向辽东城靠拢,当隋军扫除完侧翼威胁后这座高句丽人在辽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成为了下一阶段双方争夺的关键要点。

经过补给后,窦怀文部补充入了大量征调来的河北乡兵,人数扩充到一百五十人,补足了一个队正所属兵额。怀文自然是举贤不避亲的将武大、余庆几人都补上火长职位,反正他现在是薛万钧眼前的红人,而区区乡兵里的低阶职位薛万钧连考虑都懒得考虑,直接全部批复。

武大几人高兴异常,毕竟算是第一次摆脱了大头兵的位置,同时也替怀文高兴,因为现在他作为一名光荣的大隋涿郡乡兵的队正,打完仗回去至少可以被安排一个差役的位置的......

窦怀文当然对这种大好前途没什么兴趣,但在武大等人心目中这便是极好的出路了,这年月可没有退休保险,即便是一介差役也算是铁饭碗了,至少下半辈子饿死的机会应该不大。

至于那种攸自然也一直随在军中安安心心的做一位吃闲饭的,反正自他献出城池的那一刻开始使命就已完成,接下来只要等待大隋与高句丽人的战事决出胜负即可,若隋军胜,纳了投名状的他自然就会成为父兄弃暗投明的引线人,若高句丽胜,他就只能背着家族败类高句丽国贼的名声去大隋朝过流亡生活了。

不知是不是为了加深自己汉家苗裔的身份认同,种攸身处军中也整日穿着一身宽衣博带的白衣,走起路来都大袖飘飘,这般搞得风度恰似那魏晋名士一般,让武大等一帮没见识的乡下土包子崇敬不已。

只是苦了他那带来的几位仆从,每日都得浆洗一套白衣。

直到薛万均一日见了他这副打扮,大受震撼,连连摇头不止,他才算消停了些。

种攸找到负责看守他的窦怀文问道:“不知薛校尉见我为何摇头,是否是嫌弃我一介外人却做汉家打扮不喜?”

眼下公认是薛万均眼前红人窦怀文倒还真知道为何。

他双手一摊道:“种家郎君有所不知,本朝上承周国宇文氏,以关陇六镇旧俗为主,你所穿的乃是魏晋旧制,恐怕和当今朝廷所推崇的大有不同,薛校尉乃是关中世家出身,自然见之不识。”

说白了,大隋朝是篡的北周江山,继承的基本盘也还是北周那一批人,也就是所谓关陇世家。而关陇世家的来源乃是宇文泰融合关中豪强和北魏六镇中武川镇余部。

这两批人前者是历经晋末丧乱为南朝所弃的汉家土著豪强,讲究的就是一个武德充沛,对于造成永嘉之乱的旧士族风貌自然极度厌恶,从关中世家初代代表人物王猛开始就和魏晋风流格格不入。

后者则是北魏六镇起义的余脉,造的就是北魏洛阳高门的反,对于那种世家旧俗更是极度反感,甚至严重到宁愿回归鲜卑旧俗也不愿受旧代世家士族风流的感染。

周隋两代都摈弃旧风,改为崇尚迎合实际的务实气质,同样是世家,江右高门魏晋风流个个四体不勤,连乘马都不敢,关陇世家子弟即便如薛万均或者更著名的李世民一般的地位家世也仍旧是亲身上阵,甘冒矢雨搏一份功业,这其中区别可太大了。

所以在薛万均眼中种攸穿着一身魏晋旧风的衣装在眼前晃来晃去无异于见到出土文物走在大街上,自然是大为震撼,但是无感。

经过怀文的解释种攸才改穿了一身窄袖,算是把那身不合时宜的衣装丢进了衣箱。但也由此对窦怀文的见识颇为认可,二人算是借此契机成了半个友人。

也就是在这些细小插曲发生的同时,窦怀文随着薛万均一同汇入了辽东城下的大军之中。

辽东城,这座自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击破东胡后就纳入华夏疆土的巍峨巨城第一次映入窦怀文眼中。

周长二十余里的高大城墙映在绕城静静流淌的太子河上,斑驳青苔掩着秦砖汉瓦,将明显汉家规制的角楼、雉堞、女儿墙写出无尽沧桑,汉时襄平城,今日高句丽的辽东城再一次迎来了它曾熟悉的汉家大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