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葫道:“好教乔帮主知道,你乃是契丹人。”
乔峰骤然怔住,道:“你说什么?”
姜葫道:“你是契丹人,亲生父亲乃辽国萧皇后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萧远山。”
乔峰怔了一会儿,旋即神色恢复如常,心下冷笑:“原来你杀我之前还要给我扣帽子,好,我且听听看,你要给我扣什么帽子。”
姜葫知道他肯定不信,接着道:“在你的胸膛上,有一个特殊的刺青,是一个狼头,是也不是?”
乔峰心中大惊,道:“你……你怎么知道?”
他胸膛上的狼头刺青,只有养父母等少数几个看过他身子的知道,可以说是一个罕为人知的秘密。
姜葫道:“那狼头刺青,乃契丹人独有的印记,是出生时便被刺上的,乔帮主倘若不信,可以去辽国境内随意逮些契丹人一一查看,他们绝大部分人胸前都有此印记。”
乔峰的心绪登时乱了,一时辨不清姜葫说得是真是假,还真打算之后去辽国抓几个契丹人瞧瞧。
姜葫接着便将乔峰的身世告诉了他,说三十年前,慕容博为挑起辽国与中原武林的争端,骗少林方丈玄慈有契丹武士要进犯中原,谋夺少林秘籍。
玄慈一听,这还得了,忙纠集丐帮帮主汪剑通等二十余位武林高手,在雁门关乱石阵,埋伏契丹武士。
结果,碰上的却是前去拜访老丈人的萧远山,及他的妻儿,双方厮杀起来,萧远山的妻子丝毫不会武功,惨死中原武林高手刀下。
那萧远山却是武功卓绝,眼见妻子身死,更是势若疯狂,连毙十数位中原高手,最后杀得只剩下玄慈、汪剑通、赵钱孙、智光大师四人时,罢了手,来到妻子尸身旁放声痛哭。
他以为妻儿都已身死,抱着他们跳下悬崖,结果半空中发现孩子竟没死,又一掌将他送起,准确无误地以抛物线轨迹,落在了汪剑通身上。
后来,汪剑通和玄慈心有愧疚,总算没杀了这孩子,便将他送给少室山下一位农户人家寄养,那户人家的家主叫乔三槐,给这孩儿起名为乔峰。
乔峰大声叫道:“不,不!你胡说八道,揑造这么一篇鬼话来诬陷我。我是堂堂汉人,如何是契丹胡虏?我……我……三槐公是我亲生的爹爹,你再瞎说……”
话音未落,他骤然出手,抢到姜葫身前,出手来抓他胸口,欲将他制服,严加盘问。
姜葫忙施展“凌波微步”,撤身退开,同时右手食指指尖骤然激射出“商阳剑”剑气,刺向乔峰肩头,逼他退开。
乔峰察觉到剑气袭来,心下暗惊,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掌划了个圆圈,轰的一声,向外推出,磅礴掌力顿时呼啸而去,如排山倒海一般,将姜葫的剑气冲散,继续袭向姜葫。
这一掌正是“降龙廿八掌”中的一招“亢龙有悔”,端的是刚猛霸道。
姜葫再运“小无相功”,施展“龙象般若功”,这回放聪明些,先打出七八九成功力,待发觉不能抵敌,再加劲力。
他的“龙象般若功”立时达到第十层,迎向乔峰的“亢龙有悔”。
“轰!”
乔峰的那一掌也未尽全力,只使了七八成功力,生怕把姜葫一掌拍死,不能盘问了。
俩人拳掌对轰,各自退开了几步,心下都暗暗惊讶于对方掌(拳)势的刚猛霸道。
乔峰喝道:“还说你不是姑苏慕容,中原武林,能与乔某打成平手的,没有几个,你年纪轻轻,不是那姑苏慕容,又能是谁?
你不愿与我齐名,一心要把乔某踩在脚下,那也罢了,我让你一步便是,何必编造了这番言语出来,诬蔑于我?岂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行径?”
姜葫也是无语了,道:“乔帮主,你明明是契丹人,却硬要冒充汉人,那又有什么滋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也不肯认,枉自称什么男子汉、大丈夫!
你若实在不信,不妨去问问你的养父母,问问少林方丈玄慈,想来他们不会骗你。
此外,贵帮马副帮主的夫人康敏身上,有封玄慈写给你师父汪剑通的亲笔信,以及你师父汪剑通为提防你专门立下的遗嘱,你一看便知。”
这下,任乔峰如何不信,姜葫总算给了他好几种取证调查的方法。
乔峰呆立原地,实是姜葫给他透露的信息太多了,一时间无法消化,不知该从何处开始取证调查。
还有些事,姜葫并不打算这时就告诉他,以免令他脑海中混乱,待之后再一点一点透露给他不迟,接着道:“乔帮主若信得过在下,便随在下一起,将你的生世调查清楚。”
乔峰道:“可……可马副帮主的死,还……还没调查清楚……”
姜葫道:“走,咱这就去马副帮主家,找那马夫人康敏,取玄慈写给你师父汪剑通的亲笔信,以及你师父汪剑通的遗嘱,顺便,把马副帮主的那桩案子破了。”
乔峰将信将疑,但这姜葫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多,又各个说得有模有样,令他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
于是,他想着不妨跟着姜葫一起,取证调查一下自己的身世,顺便把那马副帮主被杀的案子解了,便就此跟着姜葫,往信阳而去。
他心想:“纵然你设局要害我,布下了龙潭虎穴,乔某亦要前去一探究竟,非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不可!”
信阳离洛阳不远,俩人脚力又快,未过半日,便寻到了马大元的家来。
乔峰正准备进门拜见那未亡人康敏,姜葫拦住了他,道:“不妨在暗中观察她一段时间。”
乔峰瞪了他一眼,道:“偷窥一个良家妇女,还是丧了丈夫的未亡人,那像什么样子?!”
姜葫道:“乔帮主,你不晓得此女的真实面目,恶毒至极,我直说你肯定不信,那马副帮主就是她串通奸夫白世镜杀的,你不妨和我在暗中观察一段时间,瞧出她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