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出宫!

不再派其他官员,让熊廷弼兼任经扶。

这个结果刘一燝觉得可以接受。

周嘉谟也觉得没问题,毕竟老熊虽然出生楚地,可他的心还是一颗红心向东林的。

所以,今天的事儿,谁也没赢,谁也没输。

本着这个心态,走出文华殿的刘一燝和周嘉谟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一旁的方从哲脸上挂着笑意,心中不停呵呵!

你们真的没有输么?

呵呵!

......

“传孙元化进来吧!”

快速处理了辽东这块心病的朱由校兴致不高,说话的语气有些冷漠。

换谁当老板,遇见如此下属都会是这样。

激进一点的老板肯定会将周嘉谟给换掉。

朱由校也想,可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个吏部天官,尤其是没有犯错误的吏部天官,哪能说拿就拿?

当然,说到这里,朱由校多少有些佩服。

东林党这群读书人,目前还真的绝大部分都挺清廉的。

嗯,政务上的清廉。

至于各个家族以及背后的聚商,该圈钱还是圈钱。

说白了,白色收入不可或缺,灰色收入绝不伸手。

这是绝大部分东林党人的写照。

“孙元化参见皇上!”

一道声音,将朱由校的思绪拉了回来。

“孙爱卿来了!快免礼!”

朱由校的脸上回复了笑容,问道:“今日怎么想着来朕这里了?”

“回皇上!”

孙元化笑着道:“火枪作坊建好了,臣想请您过去指导指导。”

“建好了!?”

朱由校愣了一下,京营的士兵们修建速度那么快,说明他们更专业的是建筑,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不过总体来说,算一件好事情。

“那就去看看吧!”

朱由校点了点头,“李进忠,咱们去西大营看看。杨爱卿,你留守文华殿,遇到事情,能处理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留着朕回来即可。”

李进忠点了点头,飞快地去准备车架。

杨涟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心里却在默念,这份信任,应当把所有事情做好,用以回报。

走出文华殿,朱由校就看到了李进忠的准备——八抬大轿!

“换马!”

坐轿子哪有马快?

况且,朕的志向可是开拓大明基业,焉能坐轿子?

朱由校摆了摆手。

李进忠再次飞快地跑了起来。

没多久,几匹马就被牵了过来,随行的还有几个牵马的太监。

看着架势,老魏是准备让人牵着马,带着朕过去?

哪儿来那么多麻烦!

朱由校腹诽了一句,翻身上马,笑着道:“孙爱卿可会御马?”

“会!”

孙元化点了点头,随便挑了一匹马就翻上了马背。

李进忠站在原地,脸色难看。

魏某,不会骑马啊!

“不会?”

朱由校见着李进忠久久没有动作,笑着道:“那你就留下吧!朕一个人去!”

说完,朱由校打马就走。

孙元化轻夹马腹跟了上去。

说是一个人去,实际上还是有一群锦衣卫跟着呢,哪能让皇帝独行?

看着那里去的背影,李进忠暗自决定,一定要学会骑马,不然都没资格跟在皇爷身边!

“李公公,皇上是什么时候学会骑马的?”

有个太监诧异问到。

李进忠翻了一个白眼,“杂家怎么知道?”

那些年在皇宫内,太子爷不受待见,太孙也不受待见,所以前者做鹌鹑,后者做木匠。

老魏虽然跟了李选侍很久,还真的没有见过朱由校骑马。

主要是不受待见的东宫没人教这玩意啊。

另一边,骑马追上去的孙元化也很诧异,“皇上的骑术当真了得,可冲杀也。”

朱由校咧嘴一笑,知道这有恭维的成分。

自己现在这句躯壳,可是第一次骑马。

之所以会,是因为曾经投客户所好,学过一段时间。

真的要拿刀冲杀......

只怕大明要出第二个堡宗!

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句诗用在此处明显不当。

不过,却可以借用一个“疾”字,来表述骑马和坐轿子的区别。

没多久,进百人的骑行队伍就进了京营西大营旁边的院子。

院子不小,有三十多亩地。

靠近院门的是一块空地,大约占据了整个院子的一半。

剩下的是一排排房子。

朱由校翻身下马,先孙元化一步进入了房间。

里面的布局很简单,整整一间大屋子,除了外墙壁,剩下的就只是柱子。

房间的窗户都开着,光线还不错。

“皇上!”

跟进来的孙元化开口讲解,“整个作坊分成了五个区,第一区做枪托,第二区做撞针和扳机,第三区打磨燧石,第四区制作枪管,第五区负责组装。

咱们现在就在第一区。按照您提出来的师傅带学徒的方式,目前已经能日做枪托一百五。”

“看看!”

朱由校一组匠人走了过去,“给我看看!”

那匠人愣了一下,立马跪了下来:“见过贵人,见过孙大人!”

“嗯!”

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无聊到问一句“为何知道我是贵人”。在大明,能穿明黄色衣服的,除了皇帝和亲王,剩下的就只能是御赐。这等人,对于一个工匠来说不叫贵人叫什么?

伸出手,拿起一个枪托,朱由校认真打量了起来。

平整度还不错,不过手艺可比朕差太多了。

要说做这木工,整个大明,最厉害还得是朕。

情不自禁孤芳自赏了一下,朱由校这才将枪托还了回去。

“孙,元化!”

本来想叫一句爱卿,可又怕吓着工匠们,朱由校转口道:“这些枪托,可曾刻印上匠人的名字?”

“有的!”

在武器方面,自己做的东西自己刻上名字,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了这个规矩。

孙元化点点头,这种有利于提高匠人责任感,出了事故便于追溯的方式,一直延续着,怎么可能不用?

甚好!

朱由校点了点头,此刻的他终于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

不是因为他亲近工匠,而是终于有一个人能够将自己安排的事情做好,让他可以少思考很多。

二人继续往前走,看了扳机制作,看了燧石打磨,再迈动脚步,便是枪管车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