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初次谈判

卢象升听了高师成此次来京的目的,感觉到先遣团如此重视这场瘟疫,比打一场仗还严肃,就再次仔细询问了一下这个瘟疫的情况,高师成知道古人对细菌病毒之类的根本没有概念,只能深入浅出地说这事会影响整个大明的国运,卢象升终于有些明白了,要死好几百万人,他觉得得赶快向崇祯奏报,正好高师成也怕久留误事,就提出天津还在急切等待,自己的赶紧完成任务,卢象升见他如此急迫,明白了事情的紧迫,于是吩咐家人持自己手令去帮助采购,自己则进宫面圣。

采购盐和石灰比较容易些,因为盐业是个暴利行业,大明对食盐管控很严,百姓很难买到官盐,但管不住私盐泛滥,而且大部分私盐就是各级官吏在经营,大部分百姓基本就是买的私盐,卢象升就直接让家人去找熟悉的江南盐商购盐,他本就是江南名人,以前训练天雄军得到过这些商人的资助,现在又高升勋贵,那些盐商自然全力巴结,所以一见卢象升的书信,二话没说,就发了万余斤盐,并帮忙叫了很多推车,运到十里地外的军车那,军车隐蔽处早有人接应,虽然这些苦力在装车时感到奇怪,不明白装在什么上了,因为军车在原地不动,没有过多惊吓他们,因此这些苦力没敢多说什么,所以整个过程还是很顺利的。

采购衣物就麻烦了许多,京城几十家成衣铺全逛到了,就是没有那么多成衣,原来大明百姓的衣服几乎买一次就要穿好几年的,就是官吏买一身衣服也要上劲一回,更多的人宁可买布匹回去自己做,也不愿买死贵的成衣,而且一般人根本没钱逛衣服鞋帽铺,和现代电视剧电影演的那种客户盈门,熙熙攘攘完全相反,这些铺子常年很少有人光顾,铺子里也很少有成衣库存,收罗来收罗去才勉强购得不足千套,这离预想的还差很远,高师成没办法,时间不等人,只能先在这些店铺下定金要求他们赶工做出几千套来,欢喜的这些成衣铺老板一个个象见了菩萨一样,多少年没有这样的好生意了,高师成让这些老板装车运送到指定地点,所有的运费也没让这些老板出,都是自己掏腰包,一下子收获了这些老板的好感度,纷纷表示衣服做好后可以雇车运送到天津,不用再麻烦来一趟京城了,高师成是全盘接受。当然这么多货物运出北京的时候,五城兵马司没敢拦着,不是因为知道平辽伯家贵重客人的事,而是东厂和锦衣卫传出话来,不许盘剥阻拦,所以给他们胆子也不敢拦。

高师成没来得及和卢象升打招呼,只是拜托他家人带话,希望他能尽快说动崇祯,赶紧在北京城戒严隔离,需要药物可以由先遣团提供帮助,无论如何一定要清除卫生死角,尤其是灭鼠,这算是先遣团仁至义尽了,如果崇祯能采取行动,则京城百姓就会少死很多,如果朝廷不当回事,那么枉死的人就太多了。

一共去京城采购到运到天津,用去了两天时间,五辆车半夜到达塘沽,这算是快的了,高师成和几个战士都是在车上过得夜,一路的坑坑洼洼,总算是完成了一半任务,回来和几个领导一说,领导们都明白了,还是准备不足,被电影电视剧给骗了,天寒地冻的,那些换下来的破烂必须销毁,而成衣太少,得先降慢检验检疫工作,否则会冻死一些人,先发下一千套服装鞋帽,把这些经过检疫的人员和其他人隔离开,一些重要的工作不能停,而另外的大批人就得等到第二批换装了。

大明瘟疫的奏报前几年就从陕西山西河南零星上来了,只是由于流寇和建奴的事,皇帝和朝臣们都无心顾及,如今局势开始有好转,听卢象升说神兵如临大敌,高度戒备,一下子引起了崇祯的警惕,今天又接到了杨嗣昌的奏报,先遣团如何严格检疫,如何隔离,如何治疗,详详细细,多次提到和神兵交谈,神兵对此事的重视层度超过对阵建奴,可见这个瘟疫的可怕,他们天津已经开始全面消毒和防范,希望皇上早日在京城有所防范云云,崇祯终于

有所心动,高师成在京城采购的事他是清楚的,说明杨嗣昌和卢象升说得没错,后世神兵非常看重这件事,于是问卢象升,若京城大搞卫生由何人去合适,卢象升当即推荐了史可法,并把史可法见他的事说了,崇祯思索了一下想起了袖里的那张名单上有他,感觉或许神兵是对的,于是一道诏旨,升史可法为户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理京城防疫等事项。

当史可法接到圣旨的时候,真的有些呆了,那个神兵怪人真的来自后世?皇上竟然真的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一下子连升好几级,总理京城防疫事,就是现在的卫生局长兼环卫局长的差事,京城的确是脏乱差,必须下决心整治,可这个差事是个空职,没有专门的衙门,手下也没有人,怎么办?史可法考虑了一晚上,找到五城兵马司和京营,要抽调一些人,英国公算上路了他五百名册,不过是虚数,实际有两百就差不多了,五城兵马司只给了一百,还是给了他新任从二品官员的面子,实数就六七十的样子,加起来手下不过三百人不到。这点人根本不够维持京城日常清扫灭鼠等工作,而且都嫌脏不愿意干,史可法没办法又来找卢象升想办法,卢象升认为可以招募闲散人员充任,关键是钱的问题,再难的事只要有钱都好办,于是和史可法面圣要钱,崇祯犹豫了片刻,批了两万两银子,卢象升又向富商借了一万两银子,终于把这京城卫生清扫工作暂时撑起来,可这点钱,要保持京城的长期卫生清洁远远不够,卢象升想到了先遣团的好多新奇物件,市场上现在有价无市,好多人在打听,都是门阀王族,愿意出高价,只是不知道神兵那还有没有,若是有的话得商量一下,让他们来京城售卖,一定能搞到很多银子,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以前自己作为士大夫的代表,对商贾钱财不屑一顾,但自从组建了天雄军,又和先遣团打了十几天交道,现在好像很自然地想到了贸易生钱的道理,真是滑稽。

他的想法正合先遣团的想法,基地派来的主管贸易的周原和郭英马上到,整个穿越者的贸易框架就要竖起来,各项开支都离不开钱,光靠这些老本撑不过两三个月,只有大量集中钱财,才能放开手脚大干,所以当首辅刘宇亮来到天津代表大明和先遣团谈判的时候,陆文夫范小武陈伟峰特意说到了贸易,要求大明允许他们在南北两京设立贸易机构,刘宇亮开始有些犹豫,北京和南京都设立法外机构,必然引起朝廷非议,况且两地都需要先遣团武装保卫,这是大明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的,怎么办?曹化淳高启潜认为可以,只要不干涉地方政务,纯做生意没什么大不了的,杨嗣昌认为不可以,这样武装前去,必然会引起地方治安和政务的混乱,尤其是地方势力盘踞的南京,商量来商量去,先遣团几位退了一步,说可以先在京城搞个试点,武装人员也减少到二十人,没有大明同意不得持械上街,所有保卫和警戒由京营东厂锦衣卫来负责,这才让大家达成了共识,然后请旨,崇祯表示可以,开展贸易这块算是暂时解决了。

接着就是塘沽地界的划分,以及先遣团控制范围内的一切,这些将完全按照穿越者自己的规矩来办,大明不能插手,但可以设立大明自己观察机构,以了解和学习先遣团的做法,但不得干涉,这个人选暂时由天津知府杨廷麟兼任,作为回报,先遣团每年上交大明十万两作为租借该地补偿,大家达成了一致,然后是迁移辽东难民的事,先遣团认为有多少要多少,等疫情平静了就开始,大部分将作为先遣团的雇佣人员工作,少部分人会被训练成海陆军队,作为先遣团前往海外的资本,人数由先遣团控制,并保证不会用来对付大明。

然后谈到了为大明训练新军的事,这是首辅他们最关心的事,先遣团在五年内为大明训练五个师,每个师人数在两到三万,全部费用和装备由先遣团承担,天雄军,关宁军,京营甚至东厂锦衣卫等都可以选调人员前来

,但必须全程通过先遣团设置的考核项目,方才能成为新军一员,至于新军的将领,基层可按照先遣团的规章选拔,高阶官员由朝廷任命,先遣团可以推荐,但需要获得皇帝的认可,这一点大明方面认为可行,请旨后算是定下来。

最后先遣团再次提到了那份名单,希望大明无论如何要找到这些人,要把他们都送来塘沽先遣团基地,由先遣团来培训,刘宇亮和曹化淳面露难色,这个事他们不是没提过,而是崇祯不放口,尤其是其中几个敏感人物,如卢象升,皇帝有意让他进内阁,西北还需要洪承畴和孙传庭稳定局面,驸马都尉巩永固按大明律是不允许有实职的,最主要的前唐王朱聿键,现在还在凤阳关押着,如今要放他出来,万一要是勾结这些神兵夺了他的龙椅呢?所以崇祯迟迟不肯点头,可先遣团态度坚决,这些人不能浪费在大明无效的官僚体制下,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差,但两年内必须全部到齐,先遣团为什么这么坚决,是因为不愿意让这些大明最后的精英白白消耗在内战中,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训练和保护这些脊梁,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抱负,为中华民族开辟出更远大的生存空间,陈伟峰甚至威胁大明首辅,如果这些人不按时到来,他们会自己动手,到时可不要怪他们不讲情面,无论谁挡道或者搞小动作都必死无疑。

这样石破天惊的话传到崇祯耳朵里,崇祯惊得不知所措,一股子怒气油然而生,明摆着不把大明放在眼里,我大明的人才,朕自有用处,用不着尔等来威胁,心里立即涌起了围剿先遣团的杀意,也生出了杀了朱聿键等人的心思,还是薛国观和王承恩劝住了,薛国观内心是赞同先遣团主张的,原因是这些大明精英被抽调,那就留下了大量要职空缺,正好推荐自己的人补上,到时大明朝廷就是自己说了算,而王承恩则是真是为皇帝着想的,先遣团的武力恐怖,若真的刀兵相见,这后果就难以承担了,所以两个人千方百计劝住了崇祯的冲动,但谈判的事也就此搁置了。

塘沽和天津倒是一片紧张中的祥和,基地支援车队的到来让先遣团欢欣鼓舞了好几天,金子荣率领的155自行火炮巨大的身躯,缓缓驶过天津城,杨嗣昌杨廷麟和吴三桂等一众关宁军将士,真的被吓到了,那么大的炮管,那么大的那么长的自走火炮,比之前看到122火炮又大了一圈,这要是一炮下去,再坚固的城墙都得变成齑粉,原先四百多辆钢铁巨车就已经够吓人了,现在又来了一百多辆,皇帝要是再耍小性子,谁都清楚不用打,这里大半的人马都会被吓跑。

说实话,先遣团坚决要人的态度很是感动了何可纲吴三桂他们这些年轻人,谁不想在这支新军里占个位置,谁就是有病,可皇帝态度暗昧,自己身不由己,总不能扔下兄弟不管吧,能在大明的体系内获得一官半职不容易,都是银子堆出来的,可现在跟人家没得比啊,光那一身装备上千两银子都打不住,自己那点官职和家底在先遣团面前,啥都不是,所以一听说新军允许加入训练,所有人都在打着小九九,盼望着皇帝能同意,谁知道消息传来,谈判暂停了,关宁军天雄军都有些浮躁了,好些官兵已经在策划出逃,杨嗣昌内心焦急,可自己也只是皇家的一条狗,皇帝在犹豫,他也束手无策,几个将领天天来打听,敷衍再敷衍还能怎么办?

周原和郭英都是大美女,一个管财务,一个管商务,她们的到来使得先遣团各位轻松了很多,除了工程队还是由陆文夫管着,以前的缴获和银两开始交割,所有运来的货物由她们盘点保管,这样先遣团可以空出很多人员来做防疫和建设工作,当然支援车队带来的大量水果和冷兵器需要销售出去,可现在谈判暂停,有些棘手,兵器铠甲倒是无所谓,几个关宁军军阀早预定了,现在到货过来一看,再用自己的刀剑试过,一下子就感觉到自己以前引以为傲装备就是破烂,马上就叫人过来搬走了,几万两银

子眉头都没皱一下就付了。

回到关宁军营地先帮自己亲兵全体换装,板甲,钢刀,钢枪,钢盔,哪一样都不是大明能造的,这些现代器械打造出来的装备一发下来,搞得很多本来还打算逃离的将士,又有些依依不舍了,这个效果很好,至少初步稳定了关宁军内部,杨嗣昌忐忑不安的心稍稍有些放下,但他知道大的问题不解决,关宁军也好,天雄军也好,早晚都会分崩离析,所以他又和刘宇亮连上了几个折子,说明现在的军队躁动情况,先遣团来了支援,火炮如何巨大,钢铁巨车如何不可挡等等,目的就是催皇帝别再使小性子,赶快和神兵谈妥,大家也好和和睦睦。

崇祯是真的又在和自己过不去,按次辅薛国观的意思,不就几个人吗,给就给吧,反正几年之后还是大明股肱,就是废唐王朱聿键给了也翻不起大浪,那么多京营锦衣卫,几个大太监都在那边,他的一举一动还不是了如指掌?再说要是外来神兵真有改天换地的心,完全用不着如此折腾,直接兵临城下岂不是更好?要知道各方来的消息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们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崇祯知道自己只是虚张声势,没有这个能力对付这些神兵,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现在搞得整个后宫又开始阴云密布。袁贵妃本来就身子弱,这几天来又开始复发了,太医来说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各安天命,气得崇祯恨不得一刀屠了这些吃干饭的太医,周皇后委婉提出听说神兵有神药都被他骂了,要不是王承恩苦苦劝阻,宫里被杖杀的太监和宫女绝不会少,王承恩知道这位年轻皇帝需要发泄,他偷偷把一些各地报上来的可杀不可杀的人犯奏章,摆到了最上面,于是这两天全国各地偷鸡摸狗男盗女娼贪污腐化临阵脱逃等等人犯就倒了霉,一律处决,狠狠地让崇祯出了口气,有意无意还变相整肃了一下地方治安什么的。

驸马都尉巩永固也是名单上的一个,这天被崇祯拉来叙家常,说起了袁贵妃病重的事,巩永固说自己本不该多言,只是袁贵妃既然已是反复发作了,恐怕凶多吉少,与其让皇上伤心,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就请那神兵来京医治,若是他们能来,那证明了两件事,一他们在乎皇帝您,二的确心向大明,这一说连巩永固自己都觉得牵强,不过总得找些话开导一下天子吧,没想到真的把崇祯给说动了,没错,在乎朕才会有求必应,心向大明才会悉心医治,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让刘宇亮和他们商量是否能派医官前来医治几个宫女,没明说是医治袁贵妃,刘宇亮接旨后不敢怠慢,到先遣团驻地和陈伟峰他们商量,陈伟峰满口答应,这事促进明我双方和谈的契机,当然没问题。

一辆猛士一辆大卡,两辆车载着高师成刘宇亮和医疗队的三位美女,其中就有孟轲大美女,要进宫,三个美女比谁都兴奋,看了多少年的电影电视剧,怎么着也比不上亲身体验来得强,京城城门口五城兵马司指挥和京营提督张之极已经在等待,还有史可法也在,他是来瞧瞧神兵究竟啥模样的,当两辆现代化汽车开到崇文门的时候,这里已经戒严,不过耐不住大量看热闹的老百姓,先是看见两个怪兽过来不自觉往后退,再是看见几个大官恭敬的样子又涌过来,被士兵阻拦,接着就是一部分人倒头就拜,神仙啊,浑身钢铁,一定是神仙的坐骑。

城门口高师成和刘宇亮下来寒暄了一下,看着越聚越多的百姓不敢多耽搁,叫张之极和史可法爬上后面的大军车,张之极满心欢喜带着两个亲兵爬上来,史可法却推脱了,他和百姓一样是来看热闹的,整个观念还没理清呢,人天生对未知事物有戒心,所以只当看客,先把自己的清洁卫生工作搞好再说吧,五城兵马司倒是自来熟,没人要他上车,自己学着英国公上车的样子,也不顾袍服扯坏,硬是爬上了卡车,张之极看着他狼狈相,真是没好气,不管,先去皇宫要紧,在军车里探出脑袋,指挥京营开路,上百骑马的

京营立即吆喝着鞭打着路旁痴傻的百姓,勉强让出一条道,两辆汽车才缓缓前行。

街道狭窄,刚刚能容卡车通过,又站满了看热闹的磕头的百姓,三个女人叽叽喳喳很新鲜很热闹,一路上指点着议论纷纷,高师成却是满腹忧虑,两旁百姓如此愚昧,被封建思想洗脑成这样,前面开路的鞭子抽在他们身上浑然不觉,毫无反抗,这样的社会百分之九十九的文盲,要想在短时间内改造,完全就是瞎扯淡,不由得想起韩冰副政委说的话,毛太祖等人用了毕生精力才把旧中国改造成初步工业化社会,还是在全国人民多少有现代化认知的基础上,他们这几千人,要想把一个真正一穷二白的古代改造成初步现代化社会,估计得付出几代人的努力,绝不是十年三十年能见成效的,低估千年以来封建思想的毒害,只会让他们多走弯路,还是基地领导慧眼如炬,不说别的,光让那些磕惯了头的百姓站起来仰起头,就绝不是想象中的容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