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内部竞岗,都是演员

佰盛超市和商场的彩页促销广告合作,从12月8日当期的《都市商情》就开始了。

每期报纸先尝试两版彩页投递合作,单价一块五,一个月就是6万。

商场这一页,算成七毛五一张,马小飞依然给刘进返点20%,每个月结算,就是6000块。

同时,还请刘进去了一次东岭大酒店,给他安排了一个漂亮的学生妹子,夏若晨作陪。

随着时间推进,《都市商情》的商情类广告,开始有了明显起色,公司员工跑发行和业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夏若晨那边,也利用一些人脉关系,带来了一些整版或半版的广告。

到了12月中旬,郑珊珊终于跟百货大楼谈好了夹页分类促销广告合作,决定从元旦节开始试试效果。

夹页广告,也是马小飞当天突然想起来的形式。

这一块如果做好了,一年收入百万都不止。

这样的前景,让公司全员都挺兴奋。

明年的飞天传媒,营业额可能不止200万,做到三四百万都有希望。

郑珊珊已经迫不及待,等着春节领到年终奖,就辞职跳槽,全力以赴了。

12月22日,冬至。

在飞天传媒的业务开始蒸蒸日上之时,报社也迎来了《都市版》独立运营负责人的内部竞岗会议。buwu.org 梦幻小说网

上午9点,报社的大会议室,《都市版》的全体职工,还有报社所有领导和中干,总共70多人,齐聚一堂。

上级的宣传部门,也派了一位副部长,到现场监督。

首先上台发表竞岗演讲的,是日报广告部,其实也就是报社广告部副主任张定文。

张定文拎着一个黑色手提包上台,先从包里取出10万现金,一叠叠码起来,挺有视觉刺激的。

张定文一开口,就是大谈《都市版》如何市场化运营管理,甚至抨击了一下报社现在的管理模式如何僵化。

张定文有40多岁了,嘴里滔滔不绝,那架势,感觉像是要承包《都市版》似的。

马小飞想起记忆中类似的一幕,当时曾经感觉有些搞笑,现在就不觉得了。

这人在报社工作十来年了,怎么可能是个愣头青,多半就是个演员,负责烘托气氛的。

马小飞扫视一下周围编外的记者、照排以及广告部业务员,有些人果然听的一脸振奋。

还是太年轻,想的太简单了啊。

张定文讲了十来分钟,然后朝台下深鞠一躬,顿时迎来啪啪一阵掌声。

跟着,就是要闻部主任王之川。

王之川也是40多岁,在这个位置干了四五年了,因为经常熬夜,已经有一些白头发了。

上台之后,王之川像张定文一样,也不坐,就那样站在讲台背后。

跟马小飞记忆中的一样,王之川首先展开了一份上周日出刊的《都市版》,然后向众人示意:

“大家看看,这像是一份报纸吗,像是一张新闻纸吗?

8个版面,除了广告和专题,本地新闻版面只有不到3个版。

更多是通讯社的稿子,还有其他报纸的文摘。

我看,这就是一份文摘报,不是什么都市报……”

台下,文光煜的脸色很不好看。

玛德,站着说话不腰疼,《都市版》现在有多少人手,多少记者?

也不谈谈,上个月《都市版》的广告收入突破了100万。

接下来,王之川又以省城的《西部都市报》为例,大谈报纸如果做内容,如何报道贴近市民生活的本地新闻,如何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户来投广告。

有些话,王之川说的挺尖锐,不像是在演戏。

马小飞也知道,王之川将《都市版》的独立运营,视为自己的一个机会。

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竞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借着吐槽,也是一种表演。

我的业务能力强,资历早都够了,你们该提拔我了……

王之川演讲结束后,也获得了热烈掌声。

社长袁思哲的工作作风比较独断,这种时候,既然有人敢公开批评报社的运营管理,自然有很多职工鼓掌支持。

接下来,是副总编高志飞登场。

高志飞在新闻方面的业务能力,也是报社闻名的,50岁出头的人了,因为长期值守夜班,头发已经半白。

前世,马小飞从40岁开始,干了三四年要闻编辑,结果很快就有了白头发,45岁左右时,已经不比现在的高志飞好多少了。

这就是新闻人的特点。

高志飞一上台,就向全场微微一躬首,之后便坐下来,开始读自己的演讲稿。

高志飞的发言稿写得很细,从采编、发行、广告和财务等四大方面,报告自己对运营管理都市类报纸的理解和措施,同时也引用分析了国内一些知名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案例。

高志飞的演讲,差不多有半小时,演讲结束后,又是微微一躬首。

这一次,掌声谈不上热烈,稀稀拉拉的。

今天虽然叫做公开竞争上岗,但是没有不记名投票之类的票选,只是给每个人发了一张打分表,可以给三个人的演讲打分。

休息10分钟之后,市委派来的副部长宣布,高志飞同志竞岗成功。

接下来,便是总编吴永明、社长袁思哲和这位副部长先后讲话。

最后,总编袁思哲又宣布,即日起挑选人员,组建以高志飞为首的《都市版》团队,从元旦节当天出刊的报纸开始,实行完全独立运营。

《都市版》的采编等人员,全部在报社5楼办公。

《都市版》的启动资金,报社划拨50万……

马小飞听到50万这个数字,愣了一下。

记忆中,明年6月份搞了这次竞岗之后,报社划给《都市版》的启动资金,只有20万。

显然,原因又在他身上。

因为他建议的大力推动收费专题,从8月份到11月,这四个月,报社增收了两三百万,这个月,估计还有好几十万。

高志飞仍以报社常务副总编的身份,管理《都市版》这个独立运营的项目。

《都市版》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机构,所以,马小飞等现有的编内职工,在报社的身份和组织关系依然不变。

下午,高志飞开始找《都市版》编内员工,挨个谈话,听取建议。

马小飞是第三个被通知去高志飞办公室的。

当高志飞问询建议时,马小飞道:

“高总,我只有两点建议:

对编外职工要有正向激励思维,在有些事情方面,不要搞双轨制,比如每个月发劳保用品,编内编外人员都要一样。

这里面没多少钱,但会让编外职工感受到公平和尊重,没有被歧视。

其二,建议半年之后,《都市版》搬离报社,租房办公。

新项目,新机制,新气象,换个地方办公,会催人奋进,便于培养团队意识和荣誉感,也便于内部管理。”

高志飞点点头:“小马,你这两点建议都很好,只是租房办公,《都市版》要采购一套照排系统,加上房租等开支,只怕要多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啊。”

马小飞道:“高总,迟早都要搬的,这一笔开支总会发生。

按《都市版》目前的经营情况,半年时间,收入应该会有五六百万,加上报社划拔的50万,应该没问题的。

这件事,我个人觉得,利大于弊。”

高志飞又点点头:“我会认真考虑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