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黄台吉的不安

第138章 黄台吉的不安

黄台吉恳求的话,却没有能说服代善和莽古尔泰。

因为很简单,在代善眼里,这是黄台吉的豪赌。

而且在代善眼里,黄台吉又何以能比肩阿玛努尔哈赤?

再而且,在代善心中,今日之大金,和十一年前之大金又怎么可以同日而语?

十一年前之大金输了就输了,本就一穷二白。

但是今日之大金,输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总之大汗要三思。”

“如此长途之下,倘若兵败又该如何?”

黄台吉看到代善和莽古尔泰还如此坚决的要退兵,当即也开始有了脾气。

“都到这时候退兵?一旦退兵,蒙古联盟该怎么看我们?计划好的事情,结果临门一脚因为怯败退兵?开什么玩笑!”

“这并不是玩笑,也不是怯战!和怯战根本没有关系!”

“这只能说明我们出兵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茫茫草原,路不见路,又是奔袭明人,谨慎一些也没有错吧?”

“……”

三兄弟越说声音越大,渐渐争吵起来,越吵越凶,一直吵至深夜,最后不欢而散。

在代善和莽古尔泰走后,黄台吉坐在帐内渐渐冷静下来。

难道这次出兵真的是错误的?

这种自我怀疑让黄台吉十分难受,这是他在以往没有遇到过的。

更让他担心的是,难道诸贝勒都是这种想法?

那这样的话,即便是强行出兵,也不会有心战斗,那结果便是注定失败。

黄台吉想到这里,更难受了。

因为宁锦之战中,宁远阵前的那一幕“诸贝勒无人响应”,实在刻骨铭心。

难道真的要退兵吗?

不。

黄台吉不甘心,他当即召见了两个自小便跟着他一条心的心腹,岳托和济而哈朗。

岳托和济而哈朗入账下跪行礼时,看到黄台吉铁青着脸。

他们顿时面面相觑。

显然,方才黄台吉和两位大贝勒的争吵他们也知道。

尤其是代善还是岳托的父亲。

一边是自己从小追随的可汗,一边是自己的父亲,这让岳托面对这次召见多少有些忐忑。

就在岳托有些为难不知道这次大汗召见要自己做什么时,黄台吉铁青着脸开口了。

黄台吉说道:“代善和莽古尔泰言之有理,明日传军令,退兵!”

此言一出,岳托和济而哈朗齐刷刷脸色大变。

岳托直接说道:“不可!”

一旁的济而哈朗也赶紧道:“万万不可退兵!”

他们的反应,让黄台吉很是欣喜,但是面上却不显。

岳托道:“绝对不能退兵!行兵已过半途,汉人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行兵,皆靠一股之气,怎么可以轻言退兵?”

济而哈朗斩钉截铁道:“此行必有可为!不可退兵!”

黄台吉脸色早已经平和,他亲自扶二人起来。

“有此一言,吾心越发坚定矣!”

知道自己尚有支持者,黄台吉心安不少,于是第二日,黄台吉召集旗主开会。

代善和莽古尔泰仍然是那般言论,他们仍旧觉得不应该继续冒险。

但是随着岳托、济而哈朗支持黄台吉继续奔袭蓟镇,代善和莽古尔泰亦没有再多言什么。

于是黄台吉力排众议,大军继续开拔,朝着蓟镇进发。

……

时六月二十五日。

朱由检从御营视察回来,脸色阴沉的回到了谨身殿。

“陕西到底怎么回事?”

范景文赶紧道:“新任三边总督杨鹤呈报,陕西匪乱,闰四月初八,贼匪聚众七千余人侵占三水,游击高从龙败死。官兵被伤者二千余人。”

朱由检深吸口气道:“所以到底怎么回事?!陕西不是一直是抚赈?他杨鹤到底在干什么吃的?御前左军一走,陕西便生民乱,现在还夺下了县城?是在开朕玩笑吗!”

“陛下息怒!”王象乾出列奏道。

“杨鹤总督向来主张招安,巡按御史吴甡今年四月上言,杨鹤招安之策,败贼招抚,贼复叛之,屡屡纵乱,却屡屡招安,乃误国之策。”

朱由检态度有所缓和,询问道:“陕西我记得有旱情,朕似见到过奏疏。”

“陛下明鉴,四月二十六日马懋才有奏,他言:臣乡延安府,去年全年无雨,草木枯焦,民争采山间蓬草为食。蓬草尽,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尽,则掘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饥民相聚为‘盗’,与其坐等饥死,不如为‘盗’而死。又烧人骨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者,而食人之人,不数日即面目赤肿,燥热而死。于是,死枕藉,臭气薰天,安塞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不及掩埋者,又不知还有多少?小县如此,大县可知,一处如此,他处可知。百姓又安得不相牵而为‘盗’。而庆阳、延安以北,饥荒更甚。”

“可见,陕西各地,比之去年灾情更甚!”

朱由检挑眉:“便是了,大灾之下,便会横生民乱。所以,陕西不是一直在赈灾?”

毕自严无奈说道:“户部一直有拨款赈灾,今年已经陆续拨付了五十万两用作陕西赈旱。”

朱由检面无表情道:“所以到底还是牵扯上贪墨,赈灾乃是根本,根本不解决,无论三边总督是招安还是歼灭,其亦是解决不了根本。”

“杨鹤或有妇人之仁,责令他迅速平息匪乱,还有,告诉他,凡涉及污人、杀戮之徒皆不可赦,否则法度何在?”

“至于,赈灾之事,彻查!”

朱由检咬牙切齿。

“凡敢贪墨灾民之赈粮,直接株连九族!凡是敢伸手的,必须死!朕与内阁辛苦攒钱为国,可不是便宜这些虫豸的。”

毕自严道:“臣还请每逢赈灾,朝廷还是须如上回一般,遣使专人赈抚。”

“准。”

“谢陛下。”

“还有,你们呈上来的扩增五府新政,朕也看了,也一并准了。”

“谢陛下。”

告退之后,内阁几人回到了文渊阁。

范景文看着几人,道:“皇上要严查赈粮贪腐,诸位,你看谁来查合适?”

马士英沉默了一下,道:“其实陕西民乱未必和贪腐赈灾银有关。”

钱谦益也摇头道:“难查,倒不如以先前那般,朝廷派人下去督赈,眼下没头没尾,该如何着手?”

王象乾道:“那你们方才不说?”

几人看了眼王象乾,心想,刚刚陛下震怒,直接联想到贪墨,何况,他们也认为其中有贪墨。

只是真要查,估计也是难。

“所以要派谁去查?”

毕自严道:“不如再派周延儒。”

“周延儒?”

几人愣了下。

毕自严道:“他先前去过赈抚,有过经验,可以让他一边查,一边督赈。”

“可是……不太合适吧?”

周延儒已经去过一次,但是现在不比上次,这次还多加了一个查贪的重任,除非周延儒主动再提出自荐,否则,他们没有道理这样派遣。

因为前段时间,周延儒才与黄道周在朝堂上有过互相攻讦,他们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其他官员误解成打击报复,是在袒护黄道周。

这是很不理智的。

“那温体仁如何?”

温体仁品衔稍低,又属吏部郎中,本身有着掌考定核实之权,倒是合适。

“还是先问问本人意见。”

范景文道:“那就先这样吧,看看温体仁有什么见解,眼下更重要的,还是五府新政一事。”

“是。”

“如无异议,且做事吧。”

很快,五府新政随着司礼监批红,正式的公文迅速形成,伴随着邸报开始广发天下。

五个新政州府分别为“广东广州府、福建泉州府、浙江台州府、南畿常州府、南畿苏州府”。

五府的确定,早便经由朝廷内外的商议,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除了五府之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什么意见。

而这五府本身的意见却并不重要,其中最强的江南声音也因为钱谦益在内阁无法说服其他几人而默认下来。

只是官场没有声音,并不代表着地方就要默认。

苏州府最有实力的是三十二家盐商以及七十二大豪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