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文教柜台感兴趣在前边已经说过了,还是因为里面各种各样的笔对我和表弟的吸引力比较大。但是我和表弟的侧重点还是不太一样的,表弟更喜欢看那些蜡笔等可以画出或者写出色彩鲜艳的,而我则更注重看那些油笔和钢笔以及自动铅笔,毕竟那是和我天天打交道的笔。但是基本上我们都是看看而已,因为给我的感觉那些摆在柜台里的各种笔反正都挺贵的。这个可能还是当时人们的总体收入有着一定的关系,母亲给我买过几支油笔之后,在我的印象里好像直到四年级读完的时候好像就再也没有买过油笔了,基本上就是不停的换油笔芯,而现在别说油笔了,就是中性笔如果写着写着就写不出字了,那么肯换笔芯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了,而是把笔一扔然后再去买新笔回来。
直到上五年级的时候不知道是父母的工资多了还是什么原因,总之给我买的各种笔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至于乐器柜台的感觉在前边我好像也说过,但是这个时期的感觉和前边所讲到过的那种感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之前看各种乐器,不管是西洋乐器还是中国民乐乐器,都是在电视里看到的,并且所有的乐手手里的乐器感觉都是特别的亮。后来在天津也好还是我所在的这个省会也好的一些公园里面也有了一些唱京剧的,而给这些唱京剧的人伴奏的人使用的就是一些民乐乐器,但是那个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乐器都特别的旧,感觉好像使用的不知道有多少年的那种感觉。所以那个时期在日常的生活想看见一种特别新的乐器感觉挺费事的,因此到这种大型的国营百货商店的乐器柜台看那些乐器也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是挺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如果运气好的话,有的时候会有使用乐器的售货员可能还会用某一种乐器来上一段乐曲。当然这种看新乐器的感觉直到吉他流行以后好像才慢慢的消失了,虽然吉他热在8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边感觉身边的人还真没有人弹吉他的,直到表哥高三的时候买了一把吉他以后,我才感觉身边弹吉他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因为有时太爷爷领我儿童公园里去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再弹吉他,另外就是报纸上或者是一些单元门口以及大院门洞的两边的墙上各种吉他培训班的招生广告好像越来越多了。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像对于看乐器的兴趣就没有了。
假期里最快乐的事情还有就是去野餐去,当然这种野餐有的时候可能是全家一起出动去哪个地方去,但是在我记忆在我小学假期不管是母亲这边还是父亲这边的那种整个家族一起出去野餐的次数少的相当可怜。记忆里更多的还是母亲单位在某个地方组织大家一起玩的时候由母亲领着我去的那种野餐更多一些。
如果母亲单位组织这个活动了,那么母亲就会去姥姥家接我一起去,这个时候其实是最高兴的,因为前边我也说过了母亲单位会在现场发挺多好吃的,有面包、香肠之类的,总之好吃的还是挺多的,而组织活动的地方通常是省城的动物园,有的时候会在我说过的流经省里的那条著名的河流当中的一个岛屿上,反正在我印象里这两个地点举行活动的次数最多。
动物园里面玩虽然感觉也非常好,但是里面的那种气味也是挺不好闻的,但就是这样这个省城的动物园我去的次数也不是很多,毕竟距离家里有些远,但是距离母亲那个时候所工作的地点相对来说挺近的,因为母亲单位的车库也在那附近,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所以去动物园的次数相对多一些。
但是在我记忆里去那条河流中间的岛屿其实还是最为快乐的,因为那里的景色既不同城市的景色,也不是那种农村的景色,如果让我定位的话就是园林的景色,这种景色在我所在的这个省城里可是太难得了。为什么我说是园林景色呢?因为自从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有一种曾经特别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我在上小学之前去北京的那次才有的感觉,因为前边我说过了那次去北京的时候去了北海,去了颐和园等景区,但是从北京回来以后在我所在的这个省城的各个公园里都再也没有找到过在北京的那种感觉,直到母亲单位组织游玩到这个河流中间的岛屿以后才又一次的感觉到了北京的那种感觉。
因为那个岛屿之前是在解放前由外国人开发的,而解放以后咱们的政府把那个岛屿又开辟成了职工疗养地并且在里面又建设了挺多中国式的亭台楼阁,并且这里的种的树也了市区里不一样,这里的树感觉上都是特别的随意的,不像市区道路两旁的树都是整齐划一似的。这个岛屿上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因此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有不同的一种体验。
去这个岛屿那个时候必须得坐船才能到达,因此每次去的时候坐船也是一种难得的体会,因为坐习惯了摩电车和公共汽车的我那个时候坐船的机会相对来说特别的少。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在成人之前坐船的体会竟然全都是为了来这个岛屿。
因为就我和母亲两个人,所以来这个岛屿就带一些可以铺地的东西,并且母亲通常还带一个小马扎,以便我累的时候坐一会儿。通常母亲领完单位所发的那些吃的以后差不多也就是中午了,然后通常我们俩个人会找一些特别干净的地方把带来的可以铺地的东西往地上一铺,然后把母亲带来的吃的和领来的吃的都放在上边,我和母亲就开始了野餐。
那个时候这个岛屿上的公园就有商亭了,但是我说不好是个人的还是公家的,反正那个时期这里的商亭买汽水是多的,当然也是最快的。因为那个时候想喝水只能是自己的用水壶带,水喝没了想找地方补充水都没有,除非看到我前边说过的那种既卖汽水又卖茶水的这种摊位才可能会买到水。通常母亲领我出来的时候会把那个军用水壶给灌满了,但是可能也是那个时候天气热的原因或者是我太能疯的原因,总之有的时候还没有到中午的时候水壶里的水就差不多已经喝没有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想喝水的话那么就只通是去用汽水来代替了,那个时候的汽水瓶我前边应该说过都是那种特别小的汽水瓶,可能还不到500克的容量。但是那个时候挑选余地基本没有,不管什么口感的汽水都是这种规格的瓶子。母亲单位在发吃的时候也会发四到六瓶汽水,但是等一吃东西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东西没有吃完呢,汽水除了留了母亲留了一瓶她喝之外,其余的全让我给喝个精光。这也难怪那个时候我们对汽水可是出于一种疯狂的喜爱,见着了就一个劲的喝。虽然那个时候易拉罐饮料已经有了,但是人们好像还是对这种瓶装的汽水最有兴趣。有的时候母亲的同志看到我们这边没有喝的汽水了,也会送过来一瓶或者两瓶,这个时候让我感觉到奇怪的就是这些同志也都是领着孩子去的,为什么这些同志的孩子喝的就这么少呢?我始终想不明白这一点。有的时候吃完以后可能我还会去找母亲同志的这些孩子去玩一会儿,但是好像毕竟不是一起长大的,以前也基本没有见过面,所以在一起玩是在一起玩,但是玩的好像总是不那么尽兴。
不过表面上我们这群孩子在大人的眼里看来玩的还算可以,反正基本上玩的都是平时不敢玩或者是平时也玩不了的,比如说在沙滩上玩,有的时候可能玩着玩着就下到了江里了,那是因为有大人在附近看着我们才敢这么做的,如果没有大人在附近的话我反正是不会独自一个人下去的。还有就是如果有人带着蜻蜓网的话我们也会把那个当成渔网沿着江边捞小鱼,但是基本上能捞着的时候相当少,有的时候如果捞到了也就是那么一条两条的,有的时候是把捞着的小鱼给放了,有的时候是谁喜欢的话那么就给谁拿回去,我反正基本上没有要的时候,因为家里也没有鱼缸就是拿回去也没有地方放。等我家有那种大鱼缸的时候那都是我小学四年级时候的事情了。
母亲单位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带我一个人的时候比较多一些,有的时候姑姑的孩子有的时候二舅的孩子如果碰巧遇着了那么也会带着他们去,但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的时候一次没有。带着姑姑的孩子去过一次动物园,带着二舅的孩子去过一次这个江心的岛屿。
那个时候这个岛屿上就已经有那种观光形式的汽车了,可能是环岛一周是多少钱,但是当时感觉那个价钱有些太贵了,所以母亲从来没有领着我坐过这种观光车。
如果运气好的话母亲的一些同志会租一条那种小舢板船在这个岛屿的中心湖里划着玩,如果看见我和母亲了会邀请我们上去一起划着玩。那个时候别说这个岛屿的中心湖里有这种小舢板船,就是从姥姥家出来走到这个著名的河流的堤岸下方也停满了这种小舢板船,可是现在这一切都看不到了,虽然江面感觉比以前繁荣了,但是原先的那种生活气息没有了。
不过每次出去玩以后基本上没有直接回家的时候,母亲基本上第一时间把我送到我姥姥家了。有一点我要说清楚以上写的是关于这个岛屿的几次游玩总结在一起的心得,并不是一次,只不过是在这个假期里的时候母亲领着我去过,所以就写在了这个假期里。
假期有快乐有痛苦,时间一天天的度过。一转眼又到了第二次到校日的时候了,到校日的头一天晚上是表哥用自行车驮着送我回家的,到家的时候都已经是20:00多了,但是那个时候街道上还没有现在这个烦人的夜市和众多的扰民的商家,因此那个时候晚上20:00多我现在所居住的这个窗前的道路就显得挺安静的,但是因为有路灯所以倒是没有那种特别害怕的感觉。现在这条道路倒是热闹了,但是夏天的时候反而不敢开窗了,因为夜市上的各种扰民的味道和声音已经让在夏天的晚上开窗成为一种奢侈的想法了,因此现在我反倒特别想念那个时候的安静的城市。
因为只有姥姥一个人在那边的房子里居住表哥也不放心,把我送回家以后和父母聊几句以后就马上骑着自行车回去了,后来当我也会骑自行车以后也曾经在我家骑着自行车去姥姥那个房子的位置然后又从那里骑着自行车回来,但是说实话这个距离可是不近,那是因为从我现在居住的这个房子到姥姥家所居住的那个房子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近道可供选择,就得走和公交车走的线路一样的线路过去,从姥姥家那个位置来我家的话要走两个上坡,并且这两个上坡是怎么都无法避开的。就算从我家到姥姥家的那个位置也需要上一个大上坡,当然这个上坡我曾经提到过,就是我第一次上小学时曾经走过的那个上坡。现在想一想那个时候表哥也真的挺不容易的,驮着我不说,我身后还背着一的假期的作业,可以想像那个时候表哥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当然遇到上坡的话我也会主动下来陪着表哥一起朝着坡上走的。
回到家里其实除了可以在室内上卫生间之外其他的生活感受其实和在姥姥家居住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就是睡觉的时候感觉可能会宽敞一些,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是自己睡觉了。自己在那张曾经属于我的单人床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烧水那个时候我也学会了,第二天我可能起的比父母都要早,自己就先把水给烧开了,那个时候电的热水壶还没有呢!家里有天然气的用天然气,没有天然气的用煤气罐烧水,水开了以后先把家里的两个暖水瓶给倒满,然后再烧开一壶放在那里,等一会洗脸用。暖水瓶的里水主要是以喝为主,当然如果出去玩了一圈以后回来有时也用暖水瓶里的水兑一些自来水用来洗手。
其实那个时候最费热水的并不是洗脸用水和日常的饮用,最费热水的就是洗衣服,无论那个时候用手洗也好还是用洗衣机洗也好没有热水根本就不行。因此一到洗衣服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始终在不停的烧水,不过好在并不用把水烧开,只要水感觉到有温度了就行。不过好在那一天家里并没有洗衣服的计划,因此烧了两壶水以后基本上够一天使用的了。不过我首先得说明一下那个烧水的水壶可不是现在这种小的电热水壶的容量,那时的烧水壶的容量可挺大的。这么说吧把两个暖水瓶都倒满了热水以后还会剩一点儿热水,这是现在的这种小的电热水壶不可能完成的。
吃完早餐以后就高高兴兴的去学校了,这个感觉真的挺奇怪的,上学的时候总是盼着快一点儿放假,等真的放假了有的时候还挺想念上学的时光。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时代的网友有和我一样的这种感觉的,有的话请留言。
那次到校日好像也是整个小学期间的最后的一次假期里的双到校日了,后来听孟老师说之所以后来的假期改成单到校日还是有很多的家长提出意见,主要就是大多数家长都和我一样在假期里把孩子都送到爷爷奶奶家或者姥姥姥爷家,如果距离近的还没什么,但是如果距离远的话接送一次感觉实在特别麻烦,所以纷纷的找到校长希望校长把到校日改成一次,所以这个假期以后的所有假期中间只到校一次了。
这次到校和前一次相比起来感觉来的同学人数好像更少了,除了居住的比较近的同学以外,好像相对来说住的远一些的同学基本上一个都没有来。并且给我另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在搬到新教学楼以后那些转学过来的新同学一个都没有来。当时我还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其实后来才知道这些在长虹小学搬到新教学楼以后陆续转学而来的同学大多数的家长通过内部消息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小学的对口中学已经不可能更改成距离很近的那个省城著名的重点中学了,因此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班里就已经开始有转学走的了,但是这个时期转学走的人其实还不是很多,等到五年级六年级的时候转学走的同学可以用一种恐怖来形容,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转走的,最为严重的时候是每个星期都有转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