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让人去查了查,过了一段时间,调查的内容连同找到新牧草的消息一起被传了回来。诸戎部落确实多出来了一个军师,是被劫掠过去的燕国女子和戎人生的混血儿。燕国距离大秦西边的诸戎部落那可太远了,也不知道这位命运悲惨的燕女是怎么辗转流落到那边去的。斯人已逝,过程估计很难查出来。而且查出来也没什么意义,无非就是部落之间挨个交易俘虏,一点点流落到西戎这边的。扶苏眼眸微眯,十分不悦。燕国军队真是一如既往的废物,治下的黎民都保护不了。换到他们大秦,异族敢伸爪子试试?说回之前的混血儿,那是个少女,一开始在戎人部落里日子不太好过。不仅是血脉原因受排挤,还有就是女子天然就容易被欺负。为了摆脱长大之后被迫嫁给哪个戎人的命运,她一直在想办法自救。大秦这次的事情对她来说就是天赐良机!戎人不懂经商,她懂啊。只要她足够有用,就可以保证暂时的安全。诸戎部落之间并不和平,要是他们敢逼迫她嫁给部落里哪个人,想借此让她在部落中扎根。那她就敢立刻跳槽去其他部落,反过来坑这个部落。脑子是个好东西,只要能想到借力打力的方法,就可以翻手间玩死敌人。扶苏派去的人打探是谁在帮助诸戎出主意的时候,就被少女提前截下了这个消息。之后她便悄悄联络上了探子,表达了自己想回中原的念头。倒也不局限于中原,总之就是七国的地界。除了她觉得不安全的燕国之外,像秦国、赵国这样压着匈奴戎狄打的都行。或许再往南、往东一些,去个异族接触不到的诸侯国。只是有一点她很忧虑,她的长相稍微偏戎人了一些。放现代就是偏向西域脸型的漂亮姑娘,但是放先秦时期容易被人当成异族排斥。听闻大秦祖上也是西边这一块养马起家的,或许不会太排斥她这个混血儿呢?扶苏看完消息没怎么犹豫就下了决定,帮对方归秦。混血怎么了,只要认同的是他们七国礼仪之邦的文化,那就是自己人。虽然,大秦现在和礼仪之邦差的有点远,基本不讲武德也不爱讲礼仪。那女子没怎么学习过商道和权谋,却能凭借本能和智慧使用出来。这不是完美的治粟内史人选吗?既能应付朝堂争斗,又能解决财政问题。多好一个工具……咳,多好一个姑娘啊!提笔给探子回了信,扶苏又拿起另一份诸戎送来的好消息。竹简上写着他们通过层层传递,终于在西边找到了一种不错的牧草。这种牧草会开紫色的小花,当地人称它为“木粟”。这是个音译,戎狄随便凑的字。说是那边的牛羊马吃了这个之后,长得格外膘肥体壮。而且这种草哪里都能种,不需要良田,贫瘠地也行,遇到旱情和天寒都不怕。为了证明自己没瞎说,对方特意送了一株样品过来。扶苏小心翼翼地从布袋里将那株牧草倒出来,一眼便辨认出了这是什么。紫花苜蓿。名字是后来大秦有个看不下去的文臣给起的,特意挑了与草有关的字代替之前的木粟。主要这东西是草,和木头、粟米实在没什么关系,用原来的音译容易引起误解。扶苏当初搞到紫花苜蓿倒不是戎狄主动进献,而是打下匈奴之后一时半会儿搞不懂西域。但是这么大块的地盘放着也是浪费,干脆物尽其用开了通商。通商一开,大秦的商人就能光明正大地往外走了。有一支商队走得格外远了些,就发现了当地在用这个充当牧草。扶苏原本没想那么快弄到紫花苜蓿的,毕竟实在是太远了。代换到现代就是伊朗那一块,跟里海、波斯湾和印度洋挨着。没想到诸戎为了赚钱居然这么有行动力,正好省了扶苏一桩事。紫花苜蓿的种子可以多买点,等数量足够了,就可以纯靠自己留种种植。但是价格得往下压一压,做生意嘛,不能太大方。巧了,之前才和诸戎的军师达成了协议。有对方在,可以从内部帮忙说项,将价格压得再低一些。扶苏决定榨干军师在诸戎部落里的全部价值,多帮大秦捞点好处,然后再把人接回来为秦国发光发热。一个人才两用,简直赚翻了。第18章 生病既然诸戎连紫花苜蓿都能弄来,那再让他们顺便找点别的东西也很合理对吧?西域那边好东西太多了,真等日后慢慢收集,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去。能早点给大秦子民用上,自然最好不过。许多人曾因齐国富庶便对齐地心生向往,愿意拖家带口去那边生存。大秦只要努努力,也能成为比齐国更令人向往的存在。到时候天下一统,谁还会骂暴秦呢?说不准许多黎庶反而会欣喜于自己国家被秦国吞并,自己也能过上传说中的好日子了。只是秦律严格,徭役也重,光是生活条件提高恐怕不太够。不说别的,秦律中就有规定不许无事在街上瞎溜达、不事生产,违者要受处罚。可这种情况在燕国太常见了。燕地多豪侠,不仅爱拎着剑到处晃悠,还喜欢“替天行道”,一言不合就拔剑杀人。有的是认定官吏富户欺压乡人就直接动手了,更有为了所谓的“义”就去杀无辜者的情况存在。虽然扶苏很看不惯这种视律法于无物、随意杀人的行为,但燕地确实是常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时半会儿想让人家改不太现实。倒是闲逛不事生产这个,可以酌情放宽一些。杀人就不行了,必须按律严惩。一年习惯不了就五年,等刺头都被处理了,迟早能习惯的。想到这里,扶苏轻叹了一口气。秦律哪有那么容易改呢?他只是个长公子,连太子都还没当上,没那么大的权利。大秦做主的是父亲,父亲不肯松口的话,他说什么都没用。寻常小事他撒个娇父亲也就应了,事关国家根基却不是轻易能动的。上辈子还是天下一统五年之后,父亲看到了六国庶民迟迟无法归心,许多县城都出现了小规模动乱。这才同意先在燕地推行放宽过后的秦律,没想到效果斐然。黎民百姓的诉求不多,只要日子能过下去,他们就能咬牙过。若是苦日子里能尝到哪怕一点的甜头,就会心生感激,乖乖的不闹事了。现在灭六国的行动才刚刚开始,也不是修改律法的好时机。好在这件事还不着急,可以徐徐图之。其实按照扶苏的想法,放宽后的秦律应该全境推行,而不是只给六国优待,他登基后也是这么做的。但父亲在位时不认同他的观点,只把放宽后的律法当成是一个过渡期的适应性律法,打的是等六国黎民彻底归顺再改回原来版本的主意。也不知父亲泉下有知,知道他阳奉阴违不仅没把律法改回去,还把秦地也改成了宽刑,会不会生气。扶苏撑着侧脸想了想,觉得应该不会。他脑子里在打什么小九九,哪里瞒得过亲爹。父亲肯定早就看出来了,没骂他就是默许的意思。人类的本质是真香。大概父亲看了六国之地任用宽刑后的社会风气,心里也认同了这种秦律更适合一统后的天下吧。扶苏决定先去试一试,拿修改后的宽刑去试探父亲的意思。正好韩国前不久被打下来了,目前还处在对秦律一知半解的时期,用宽刑作为韩地暂时的律法很合适。理由都是现成的,就说这是过渡期的秦律。让韩人先适应适应,免得一上来就按严格的律法要求他们,容易引起黎庶反抗。要是攻打其他国家时,被灭之国的旧地闹事反叛,也很麻烦不是么?扶苏命人取来新制的纸张,决定把他上位后完善的宽版秦律默写下来,再拿去呈给父亲。负责改进造纸的工匠入秦已经几个月了,如今小有成效。只是造纸的工期比较长,第一批的纸张最近才被送上来,书写时还很不方便。但架不住它造价比帛书便宜得多啊!秦律那么多字,用帛书写太奢侈了,用竹简又要写一大摞。他倒是能写,父亲看起来却会非常费劲,运送也不方便。考虑到第一版的纸晕墨严重,扶苏换了细狼毫,这才勉强能够顺畅书写。这样的纸张还远远不达标,想要用纸替换竹简成为官方的书写工具,还得继续改进。默写秦律的时候扶苏也没闲着,顺手给留在戎人部落中那位名为“蔓”的女军师写了一封信。蔓是她给自己起的名字,希望自己能如同蔓草一般拥有顽强生命力,茂盛地生长。扶苏准备和蔓达成协议,引导诸戎多找一些大秦需要的作物,并以低价交易。正好如今的秦国还没有女子做官的许可,只准女子从军。蔓显然不适合从军,现在回来也只能在商道上出力。若是在部落里多待几年,既能给大秦立功,等她功成身退回来时,大秦应该也差不多开始出现女官了,她可以直接入朝。只是不知蔓愿不愿意在戎人部落多待几年,倘若不愿,扶苏也不强求。诸戎如此急需经商的人才,稍微运作一番就能让合适的商人被目标部落给“掳走”,成为新的军师。信送出去之后,扶苏就开始专心处理国内政务。闲暇时间回来默写秦律,花了数日总算写完了。这天午间,扶苏带着一沓装订成册的新秦律回到正殿。秦王政刚用完膳就见儿子出去取了个东西,好奇地望过去,发觉是个没见过的新玩意。秦王政便询问道:“这可是纸?”扶苏在忙活造纸一事满朝皆知,众人一开始都对长公子口中所说的“更轻便廉价的书写载具”不当一回事。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携带又轻便、造价又便宜,长公子莫不是被匠人给骗了吧?最近是传闻有说成品已经研制出来了,但谁都没见到,也不清楚是不是糊弄人的。秦王政忙于政事没去过问这些,今日看到书册才想起来,这个应当就是纸了。扶苏将律书放在父亲面前,替他翻开:“这一张张的皆为纸,可以用绳子装订成册,便于收纳。”秦王政没着急去看内容,拿过书册仔细研究了一番。片刻后满意地点头,显然对这个新发明很满意。这么小一份册子,重量几乎只和单根竹简差不多。可是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写了许多字,这么多字用十卷竹简怕是都写不完。秦王政忍不住问道:“造价几何?”扶苏答道:“原料廉价易得,只需耗费些许劳力罢了。若能令墨家继续改进打碎纸浆的工具,成本还能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