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推行下去之后,各地的小贵族立刻收拾细软举族搬迁。赵地是待不下去了,他们要去齐国。郦食其受扶苏的安排刚学完了张仪的手书,即将赶赴齐国。这群人过去就是自投罗网,秦军于是没有阻拦。不过小贵族数量太多了,指望齐王全部杀光不太现实。秦王政对扶苏说道:“郦食其想要获取齐王信任并不容易,后胜会因地位受到威胁,排挤他的。”郦食其是秦国使者,一开始后胜自然会礼遇他。但时间一长,当后胜发现郦食其可以越过自己左右齐王的时候,肯定就坐不住了。后胜之所以在秦国眼里还有利用的价值,愿意重金贿赂他,不就是因为他能说动齐王做出有利于秦国的行为吗?现在多了个郦食其,人家本身就是秦国派来的。对秦国来讲,这就是去掉了赚差价的中间商,后胜这个中间商本人不可能坐以待毙。扶苏笑道:“后胜此人目光短浅,恐怕要等很久才能发现不对了。”后胜的手段可不如郭开,郭开灭赵不单纯是为了拿钱,人家有更长远的考量。后胜有什么?他什么都没有。灭齐之战打响后,他才惊觉自己收的贿赂是个烫手山芋。齐国没了他也就没了利用价值,没办法继续过好日子。所以齐国开始积极抵挡秦军,直到后来发现实在是打不过,才放弃挣扎选择投降。可这个时候再投降已经晚了,一开始投降还能落个识时务的印象,走投无路的投降没有任何价值。因而最终后胜和齐王建都没什么好下场。若换了郭开,郦食其抵达的第一时间就会意识到威胁,暗中打压这位秦国来使。但后胜嘛,他是玩不过郦食其的,不足为虑。秦王政赞同了儿子的分析,不过还是提醒了一句:“只是郦食其毕竟是后来者,恐怕很难彻底取代后胜的地位。若要说服齐王杀死太多贵族,在后胜的阻挠下很难成功。”后胜再怎么也是齐王建的亲舅舅。是以秦王政认为,郦食其恐怕只能说动齐王杀掉一些跳的比较高的贵族。要杀灭所有贵族,难度太大。这些贵族着实让人棘手,不事生产只知享受,还要为了自己的享受霸占一大批奴隶家仆伺候自己。秦王政本来就嫌国内人手不足,实在眼馋贵族们的部曲扈从。至于贵族本人,除了读书识字没有任何优点。又没法进入官场为大秦效力,留着只会生乱,还不如杀了呢。扶苏也道:“贵族确实太多了,杀是杀不光的。好在我们只需要杀鸡儆猴即可,那都是小家族,过两代也就没落了。”杀鸡儆猴这件事上辈子的始皇一直在做,可惜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没有彻底打灭那群旧贵族的心气,他们总觉得被杀的义士失败了,不影响自己下一次成功。光杀人不诛心,杀再多也没用,反而容易激起民愤。那群贵族一扯着这件事卖惨博同情,立刻就得到了不少旧地庶民的响应。所幸那时扶苏的怀柔政策初见成效,被鼓动的庶民只有各国腹地的一小部分。扶苏展开自己写的卷册,一一同父亲分析起来。父亲对这些旧贵族的了解不够深入,才会走入只要杀得够多就能震慑得他们不敢妄动的误区。无妨,这些疏漏自己都能替父亲补上。等父亲了解了全貌,以他的雄才大略,收拾旧贵还不是手到擒来?“贵族表面看来是依仗出身才能高人一等,但出身只在面对黔首时才具有效力。若双方同为贵族,另一方就不一定买账了。”贵族之间看中祖上的荣光和个人的本事,如果你祖上没什么出彩的人物,哪怕你是贵族,大家也懒得搭理你。而且祖上显赫也不见得好用,周天子出身够显赫吧?你看现在还有人搭理他吗?像曲阜孔氏那样能一直吃先祖老底的,毕竟是少数。贵族之间也是有鄙视链的。如果你本人没有优秀到让人忽略你的家世,那你还能依靠什么呢?自然是金银财帛这类的身外之物了。秦王政恍然:“贵族可以逃亡齐国,却须得将财帛和仆从留下。”让那个他们带着钱和人去齐国继续当人上人,想都别想。没了钱和人傍身,他们就只剩个出身了。战国时期大家还算淳朴,你说自己出身哪个大家,很多人不会怀疑你在吹牛,还是会选择相信的。可是如果你吹牛的时候身边连钱财和家仆都没有一个,那再好骗的人都得在心里打个问号。毕竟当前时代,这些东西就是辨别一个人出身的重要凭证。先不谈养尊处优、身无分文的贵族能不能活着抵达齐国,就算他们到了地方、也想法子让人信了他们是值得投资的贵族,一直寄人篱下也翻不出风浪。上辈子某些旧贵们能肆无忌惮,仰仗得不就是家资和仆从都没受太多损失吗?有钱有人,可不就有造反的底气了,毕竟不用为生计奔波呀。扶苏认为父亲的手段还是太柔和了。贵族都说杀就直接杀了,还不如干脆点,走到哪儿把哪儿的贵族抄家了呢。同样都是令人诟病的行为,好歹后者还能捞到好处。扶苏微笑着说出魔鬼发言:“贵族搜刮民脂民膏,导致黎庶苦不堪言。不如取其一半家产分发给庶民,其余的充归府库,以后用于改善民生。”他们大秦可没有当强盗抢人家财,弄来的钱都用在庶民身上了。别管庶民信不信剩下那一半钱也会用到他们身上,反正发下来的那一半是实打实的。钱都到手了,谁也不清白,那大家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秦王政微微皱眉。不过转念一想,原本不抄家也拿不到那些钱财,发给庶民就发给庶民吧。收买人心他也不是不会,舍小钱换大利,这笔买卖不亏。其实秦王政以前也做过抄家贵族的事情,不过那会儿家产基本都被送入咸阳填充国库了。而且他这么做不是特意去做的,没有丧心病狂到所有贵族都不放过的地步。贵族这种东西狡兔三窟,不重点盯着,不知道能转移走多少财产来。扶苏觉得那都是他大秦的国库收入,绝对不能让贵族拿走一分一毫。什么?你说那是贵族的私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是秦皇,天下九州都是他的,天下的钱也是他的。他要把自己的钱分给庶民,有什么问题吗?正好趁着如今秦军还在赵地陆续平定各地的反抗,赶紧把事情办了。于是第二天,几位将军提前结束了休假,重新整军出发了。这次他们接到的指令是分兵把守所有赵国通往他国的道路,最好能抓住每一个试图偷溜的贵族。大贵族当然是被抓去秦国和赵王迁一起关着了,小贵族不用抓起来,养着还浪费粮食。士兵只需做出紧追不舍的架势,逼迫贵族主动抛弃笨重的家资和奴隶就行。你看,都不需要他们强行搜身抢钱。在被追杀的情况下,贵族顶多带着体能好的健仆逃走,剩下的都得丢弃。几位将军玩得不亦乐乎。这可是个肥差,来之前长公子暗示了他们可以私下扣留一部分钱财作为辛苦费。这都是由来已久的潜规则了,没哪个将领出去打仗破城之后会一分钱都不拿的。君王的赏赐是一码事,破城之后仗着第一批进城,先捞一波府库属于正常现象。君王和将军彼此之间都有默契,不会计较这点小东西。一般来说将军也不会拿太多,都是意思意思拿一些,也给底下辛辛苦苦的士兵分一些。秦国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军纪严明。但扶苏毕竟是秦人,他当然更偏向秦国士兵,没道理赵地庶民能分钱,秦兵却得干白工。所以他在得到父亲的默许之后,暗示将军们可以带着士兵稍微多拿点,以此作为犒赏。杨端和他们可太喜欢长公子了,和王上一样大方。王贲没忍住碎碎念:“王离那小子真是生在一个好时候了,接连两代都是大方的君上。还有他爷爷和他爹这么能干的长辈,臭小子真是好命地令人嫉妒。”亲卫们早就习惯了自家将军三不五时逮到机会就要提一提自家儿子,一个个埋头捡钱,根本没空搭理他。过了一会儿有个先锋军跑来:“将军!前头有辆马车,上面有女眷和孩子!”王贲顿时骂了一句:“竟然丢下妻儿逃命!毫无血性!”不过他转念一想,不要妻儿了好啊。孤家寡人,去齐地造反都没有接班人。于是大手一挥:“把人带来,回头一起送去关中。”留太多心大的贵族在关中容易动摇秦国根基,但是留一堆孤儿寡母那就无所谓了。长公子在关中建立了很多工坊,不少都是老弱妇孺也能进去工作的。正好把人安排过去,做一些接触不到机密技术的简单活计。像这样逃命时被丢下的人肯定不少,公子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缺人手了。没过多久,一辆辆马车进入关中。来的都是老人孩童和少女妇人,没有一个男性青壮。他们俱都惶惶不安,生怕自己被秦国处死。但出乎意料的是,秦国不仅没杀他们,还给他们安排了活干。安排的都不是很重的活,还能借劳工换取食物用品等。虽然大家都为贵族出身,一时习惯不了按劳分配的日子。可想到这样好歹能留一条命,而且自己确实没什么能耐生事,便也都老老实实地定居了下来。只是自己得到了赦免,不代表危机真就解除了。家中男丁逃亡在外,不晓得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这群老弱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天一觉醒来就因为在外的男丁受到牵连。在这样朝不保夕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都没了心气,每日只为生计奔波。少有暗中积蓄力量企图闹事的,也很快被拖走处决了。除却贵族的亲眷之外,被丢弃的其实还有很多奴隶。这些奴隶都是不太能打的普通仆役,逆来顺受,非常轻易地就接受了自己的主家更替。这才是秦王政想要的劳动力,拉走就能直接干活,还绝对不会反抗的那种。大秦其实是有残存的奴隶存在的,即隶臣妾。但他们和普通奴隶不一样,这是部分犯罪之人被罚后的一种刑徒,归属官府。正常庶民轻易不会成为奴隶,六国的奴隶也不曾犯罪,自然能够恢复庶民身份。没人愿意当奴隶。被丢弃的旧奴们听闻自己不用继续以往悲惨的命运,一个个激动得痛哭流涕。奴隶可是世袭的,不仅自己遭殃,后代也好不了。现在能摆脱身份,足够他们对秦国感恩戴德了。有这么多熟悉赵国情况的奴隶反水拥护大秦,新来的官吏也能更轻松地治理赵地了。这群人很快被安排到了各县县令身边,协助他们适应赵地的情况。桓挠挠下巴:“长公子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么多妙招的?居然连奴隶都能利用,我以前怎么没想到?”果然人和人的智商是有差距的吧,玩政治的心都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