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各国反应

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划掉)康斯坦丁尼耶。伜

1672年的康斯坦丁尼耶一片繁华,在罗马帝国灭亡的两百年后,这座众城之女皇俨然已经成为了奥斯曼蛮子的形状了。

康斯坦丁尼耶的主干道上行人摩肩擦踵,商贩高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身着奥斯曼制式军装,手持火枪的巡逻队日复一日的在城中巡逻,监视着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是想要揪出欧洲各国渗透进来的间谍。

在这样一个繁华富庶的街道上,一匹快马突然冲了过来,马背上的骑手大声呵斥着挡在身前的人群,不断用鞭子抽打着快马,他的背上插着一杆小旗,从那小旗就能看出他的身份所在。

看着骑士离去的背影,一名年纪稍大的巡逻队老兵,眯起了眼睛,在身旁新兵好奇的目光中,他低声呢喃道:那是从北边来的信使,难道波兰异教徒已经胆子大到敢主动挑衅我们了吗?

很快,信使疾驰进入城中的奥斯曼皇宫,一封还带着信使体温的情报被摆在了奥斯曼帝国的最高实权拥有者,大维齐尔科普鲁律·法扎勒·艾哈迈德的桌面上。

这位正值壮年的大维齐尔在看过情报,以及情报中附带的抄件后,一向温和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顾不上手头的工作,拿起这两份文书,快步走向宫廷中的某个房间。

很快,科普鲁律见到了他的君主,奥斯曼帝国苏丹***四世,此时的***四世已从冲龄即位的懵懂儿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中年君王。伜

1672年的***四世正在策划对他们的北部邻居波兰立陶宛联邦开战,此时正在与将军们商讨着开战前的准备,见大维齐尔匆匆赶来,苏丹眉头一挑,道:

我亲爱的艾哈迈德,你怎么面色如此焦急,这不像是你的风格。

陛下,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向您汇报,万分紧急。科普鲁律严肃地说道。

见他如此神情,苏丹也露出了认真的神情,他问道:什么事,难道是波兰人主动向我们的仆从国开战了?

不是,是俄国人那边的。科普鲁律说着,将手中的文书递给了苏丹,在后者查看的同时,他沉声说道:从遥远东方而来的夏国人击败了俄罗斯人,杀死了他们的沙皇,逼迫俄罗斯人臣服,连同扎波罗热哥萨克也一并向夏国臣服。

苏丹听了他的话,手中的动作愣了一下,又连忙查看起下面的内容,在他看完后,脸上的神色低沉得几乎能够滴出墨来。

苏丹收起了文书,他看向将军们,道:今天先到这边了,你们先回去吧。伜

说着,他看向大维齐尔,道:我们换个地方说。

几名将军也感受到了事态的严峻,他们纷纷行礼离开,苏丹和大维齐尔一同来到了书房,在坐下后,苏丹率先开口,说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东部边境就有一个帕夏汇报他们与夏军在波斯打了一仗,还被夏军打了个溃不成军。

是的,那名帕夏擅自出兵,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死了那么多人,所以我将他训斥了一顿。科普鲁律说道。

夏国人后来又征服了波斯,在那里设置了一个什么……苏丹说到后面突然忘了词,科普鲁律及时补充道:是波斯都护府,那是中国人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差不多七百年前的时候,中国被一个叫做唐的王朝统治,他们在中亚设置了多个都护府,还曾经与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开战过。

身为大维齐尔,科普鲁律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加博学多闻,再加上去年夏军渗透到中亚的时候,他就开始翻阅相关的史书记载对中国增加了解,所以现在能够侃侃而谈。

那后来呢?是谁赢了?

苏丹有些迫切地问道。伜

是阿拉伯帝国。科普鲁律回答道,不过根据当时的记载,阿拉伯帝国之所以能够获胜,并不是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唐军,而是唐军一方的联盟分裂,中国人的盟友背叛了他们,唐军才因此战败。

苏丹听了他的话,陷入了沉默,科普鲁律继续说道:陛下,现在俄罗斯人已经被夏人征服,我认为我们应该放缓甚至中止进攻波兰的计划了。

中止进攻波兰?为什么?苏丹并不理解,他说道:我们与夏人并没有实际上的利益冲突,如果你想说波兰人与夏国签订的共同防御协议的话,那是用来防备俄国人的,与我们并没有关系。

科普鲁律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己这位能力并不出色的君主,他说道:陛下,夏人侵略成性,十分好战,我不认为他们会这样停止进攻的步伐,而且波斯人已经被征服了,我们直面夏军的兵锋,必须要早做打算。

苏丹听了他的话,有些烦躁了抓了抓头发,为了攻击波兰人,他和他的将军们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可现在为了防范东边的威胁,只能暂时停止开战。

虽然他很不情愿,但是苏丹也担心以夏军的强大战斗力,自己麾下的奥斯曼帝国陆军无法与之比拟,毕竟连俄国人都被夏军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了,从开战到《莫斯科条约》签订,甚至还没超过一年。

见苏丹没有开口表态,大维齐尔又继续说道:为了防备夏军向我们开战,我们必须要往东方边境增派兵力,陛下,我建议现在马上组织一个使团前往夏国首都,试探夏国对我国的态度,我们在西边几乎与全欧洲为敌,要是再和夏国交恶,我们将腹背受敌。伜

苏丹点了点头,他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道:那就这样做吧,我会马上组织使团出使夏国,另外,还要去安抚奥地利人,不要让他们察觉出我们的顾虑。

……

波兰立陶宛联邦首都华沙。

吾王!好消息!好消息啊!

华沙宫殿内,宫相手中拿着一份情报快步闯进了书房内,他的举动打断了正在批改文件的国王的动作,国王米哈乌一世抬起头来,有些无奈地看着自己的这位重臣,道:我的宫相,是什么样的好消息让你如此失态?

吾王,俄国人战败了!宫相面露喜色,如是说道:俄国人被夏人击败,被迫签订城下之盟,这是他们的《莫斯科条约》的抄板,请您过目。

说着,宫相将手中的文书放在桌面上,米哈乌一世接过来看了一圈,脸色也跟着变了变,他猛地站起来,道:俄国人被打废了,他们居然愿意接受这样屈辱的条件,实在令人惊讶。伜

俄国沙皇阿列克谢一世都死了,他们的新君是十一岁的费尔多三世,新君年幼,就算不接受条件又能怎么办?宫相说着,忍不住眉飞色舞起来。

国王也是露出了笑容,俄波世仇,几年前才不得不签订停战协议,前几年还耀武扬威的俄罗斯人,现在就跟被打断了翅膀的雄鹰一般,连野鸡都不如。

快!马上准备一些名贵的礼物,我要组织一个外交使团向夏朝皇帝庆贺!米哈乌一世接着说道,他在说完后,又想到了什么,接着道:华沙城内还有夏朝的使者吧,传我的命令,今晚举办一场庆祝夏军获胜的盛大宴会,我要邀请夏朝的使者一同参加,我们必须要维护好和夏朝之间的友好关系!

遵命吾王。宫相连忙答应下来,并转身将国王的命令传达下去。

……

第二次中俄战争中俄国惨败的消息就如同插上了一对翅膀一般,飞速传遍整个欧洲,让欧洲各国为之震动。

尽管俄国此时还不是后世那

般被欧洲各国忌惮的欧洲推土机,但在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后,俄国的影响力在欧洲也算是逐渐增加。伜

俄国就这样被来自远东的强大国家征服,不禁让欧洲各国都开始浮想联翩起来,尤其是最靠近俄国的几个国家,瑞典王国虽然不清楚什么叫做唇亡齿寒,但是他们眼见俄国人倒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未知势力,君臣上下都有些惊慌起来。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瑞典人也和波兰人、奥斯曼人一同派出使团,希望能够与夏朝增近关系,再不济也要提前试探一下口风,做好准备。

与俄国接壤的三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做出了相同的举动,在更远的西欧,曾经与夏朝有过开战的荷兰人坐不住了。

作为西方第一个与夏朝开战过的西欧国家,荷兰人比谁都清楚夏军的可怕之处,虽然夏军此时才刚刚打到东欧,但荷兰人还是忍不住感受到了一丝恐惧。

我们不能放任中国人的势力在欧洲肆无忌惮的扩张!

一名从东方逃回来的议员在荷兰的议院上对着众人这样说道。

中国人的势力扩张速度实在令人感到恐惧,1667年他们用武力强占了我们在东印度的殖民地,现在才过去了五年,他们的势力就已经出现在了东欧平原,各位先生们,这只是短短五年时间,要是再给中国人五年时间,我毫不犹豫,他们的势力会向四百多年前的黄祸一样,打到多瑙河!伜

怎么可能?一名议员站出来质疑道:现在的欧洲可不是四百多年前的欧洲,现在的欧洲远远要比四百多年前更加强大,就连征服了罗马人的奥斯曼异教徒都被奥地利人击败,更不要说是从遥远的东方而来的中国人了。

是啊……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许多议员们的赞同与附和。

在我看来,奥斯曼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最先开始鼓吹大夏***的议员说道:俄国人可是能够与瑞典人和波兰人打得僵持的强国,可就是在中国人到来以后,从开战到《莫斯科条约》的签订,全程甚至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奥斯曼人能够在一年内征服俄国人,逼迫他们签订城下之盟吗?

这个……

提出质疑的议员顿时泄了气,一下子拿不出反驳的语言,因为对方说的是事实,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征服了俄国人,单是这一个战绩拿出来,就足以横扫久攻维也纳不下的奥斯曼人了。

见对方无话可说,那名议员乘胜追击,道:各位先生们,毫无疑问,我们曾经的敌人中国人是非常危险的,他们野心勃勃,充满了侵略欲望,即便是四百多年前的黄祸,和曾经几乎征服罗马帝国的上帝之鞭都无法比拟,我们必须联合整个欧洲的文明国家,一同抵抗那来自东方的野蛮人。伜

他话音落下,整个议院内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议员们被他说服了,更重要的是,要是能够说服整个欧洲的各个国家一同抵抗夏朝的西征,对他们荷兰人来说,将是趁机得到大量威望的机会。

在议员们的赞同下,议院迅速通过了那名议员的提议,向西欧各国派遣使者渲染大夏***,希望能够拉起一个围绕着夏朝的包围网。

有着这种担忧的可不止荷兰人这一家,势力同样插手到东方的英国人也隐隐约约意识到了夏朝的威胁,尽管此时还没有到拿破仑时代,但大英的搅屎棍特性仍然提前觉醒了。

在荷兰人的使者渡过不列颠海峡抵达伦敦,向英王和英国议会阐明他们的来意,并渲染大夏***后,英国人很快意识到这是他们插手大陆的一个绝好的时机。

因此,他们暂时摈弃了与荷兰人之间的恩怨,决定与荷兰人联手说动西欧各国加入这个未雨绸缪的包围

圈,但他们并没有直接同意加入到包围圈内。

荷兰人虽然发现了英国人的这一举动,但他们并没有当场拆穿,尽管他们能够暂时摈弃两国之间的恩怨,但荷兰人还是不希望真的与曾经厮杀过的英国佬并肩作战。

而且西欧举足轻重的法国,可是对英国人非常不满,没有英国的加入,法国人同意加入包围网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