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永乐大典》的戏份拍完。
赵承安准备拍摄另一个大事件——迁都。
自从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了燕云十六州以来,北平及周边一带已经有四百多年被异族统治了。
尤其是,在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难以后,整个华北地区都被异族统治了两百五十年。
直到永乐迁都以后,汉民族才对北平和周边地区的统治,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且,迁都也是体现大明帝国铁骨铮铮的事件,这是大明帝国君王戍边的气势——天子守国门。
所以,永乐迁都,很有必要拍摄。
迁都,其实在朱元璋统治的洪武时期,就已经做过打算了。
当年朱元璋还派朱允炆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去过一些地方考察。
朱允炆的父亲身死,也和考察迁都一事有关。
当年,朱元璋有迁都长安的想法,就派朱标去了躺,结果回京后就重病,最后病死。
朱标过世后,朱元璋就把迁都一事暂时搁置。
永乐大帝自继位以后,也产生了迁都的想法。
毕竟金陵虽好,但从本质来讲,这也是朱允炆的大本营。
自从攻下应天府后,皇宫一把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不知是死是活。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有亲自验证朱允炆的死活前,永乐大帝身在金陵多少都有些不舒服。daqu.org 西瓜小说网
之后又杀了一百多名朝臣,株连人数众多,使得南方不少百姓,对于永乐大帝这位新君多少有些仇视。
但,这也只是产生迁都想法的次要因素。
最主要的,还是朱允炆在位期间,搞削藩,把北方的边防藩王都撤了。
当年老朱在位的时候,封了十三个塞王,分别镇守北方各处边境,拱卫皇权。
但建文帝朱允炆搞削藩后,各大塞王要么死,要么被贬,要么被朱棣拉下水搞造反,使得北方防事被削弱了许多。
导致永乐初期北元残余势力,又对北方虎视眈眈,屡屡犯进北界。
加上宋元以来的战乱,使得北方经济衰弱,南北严重失衡。
支持北方经济复苏,最好的办法,便是把帝都迁到北方。
以帝都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加快北方经济发展。
所以,永乐大帝便产生了疯狂的念头——天子戍边,以帝王之尊镇守国门!
迁都北方,新帝都的选址,永乐大帝也经过了无数次的思量。
最终决定定在自己以前的大本营——北平。
但,哪怕这种迁都念头强烈,永乐大帝也没有急于实施。
毕竟自己刚把皇位抢过来,这时候急于迁都,肯定会引发不少臣民的强烈不满。
迁都,还需要一个契机。
当然,在提出迁都北平的契机到来之前,永乐大帝也不是什么也没做。
而是提前开始,先把北平扶持成了陪都,改为顺天府。
当年永乐大帝发动靖难之役,打着的旗号,就是‘奉天靖难’。
把北平改为顺天府,顺天,其意义不言而喻。
把北平扶持为陪都后,永乐大帝又搞起了大规模的百姓迁徙。
强令不少南方的商人、农户、流民,迁入北平,助力发展北平经济。
……
拍摄的第一把九十六天。
今天的第一场戏,主要内容,便是永乐大帝提出迁都的契机。
这个契机,便是在永乐三年的时候,北元余孽趁着大明北方边境防事薄弱,大举进攻辽东。
由于辽东地区缺乏大将镇守,北元余孽直接把辽东和周边地区,抢掠得干干净净。
永乐大帝对于北元余孽进犯辽东一事,相当愤怒,也拿此事大做文章,趁机召集文武百官,进行朝会,提出迁都一事。
上午,拍摄现场。
紫禁城,奉天殿。
此时。
赵承安饰演的永乐大帝,端坐在龙椅上,看向殿内的文武百官,沉声道:“半个月前,北元余孽进犯辽东一事,想必你们都已经知晓。”
成国公朱能当即从列位中站出,“陛下,北元余孽如此张狂,这是不把我大明放在眼中!
臣请愿北征,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把他们给打疼了,打到他们不敢再入我大明边境为止。”
淇国公丘福也从列位中走出,请愿道:“陛下,让臣去吧,此番臣必定把那群北元余孽的老巢横扫干净。”
“北征是肯定要北征的。”
赵承安呵呵一笑,摇头道:“但那些马背上的北元余孽是何德行,你们又不是不知。
若是正面交锋,论战力,我大明随便派出一员勇将,就能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
但他们会跟你正面打吗?
你们跟随朕镇守边境多年,应该很清楚那些北元余孽,只要你开拔大军过去,他就跑,不跟你正面打。
无论你怎么追,怎么骂,他们就是不还手。
等到你撤兵,他们又偷偷地在边境抢掠百姓。
你再去,他再跑,你回,他就来,如此反反复复,只会在途中白白消耗军需。
这些蒙古人啊,只知道跟他们打的话,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成国公朱能微微一愣,随即说道:“那便让臣常年镇守边境!只要他们敢来,臣便让他们有来无回!”
当然,他这句话,其实是在朝会召开之前,就已经和永乐大帝商议好的。
什么常年镇守边境,什么北征,都是提前和永乐大帝对好的台词,目的就是配合演戏,为了引出迁都。
在召开朝会之前,永乐帝一些比较信任的高官,提前商议过迁都一事。
众人达成共识后,再跟朝堂其他官员开大会讨论。
“成国公说,他想常年镇守北方边境,你们觉得如何?”
赵承安又看向其他大臣问了句。
(求个鲜花,求点数据)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