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读书的时候,最不喜欢雨果和狄更斯,他两个仿佛至少是“村长”以上的大干部,总是板起脸训人,“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托尔斯泰则像个唠叨而又有窥视癖的老太婆,毫不吝啬笔墨,别人眨个眼睛都要用上几百字来描写。唯有肖洛霍夫,冷漠地站在一边,冷眼看人,像一个旁观者,或者说是一个“偷听者”。他在作品中从不流露作者的观点,不做人物的心理描述、分析,只是客观冷静地讲述发生的故事。

凡事皆有因,可,又因不对果。

雨果,将军之后,其父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高干之后嘛,嘴巴都大。可,狄更斯一个劳改犯之后,嘴巴咋也大?托尔斯泰则是考试不及格,混迹娱乐圈,酗酒好赌,阅人无数,练就“一眼识人”的本事,所以,他总在其小说里面施展这些才能,仿佛在提醒读者,“你眼睛一眨,我就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

最了不得是肖洛霍夫。人是“又红又专”“根正苗红”,而且敌人朋友都喜欢。他也是惟一既获斯大林文学奖,又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在苏俄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绝无仅有。

你看,写《白鹿原》的陈忠实,一句“你懂个锤子”,虽然话糙理不糙,还是得罪好多达官贵人。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