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搪瓷缸

开车开了一天,在恩施住了一宿。

次日一早,再次开车八十多公里,来到了来凤县。

张老的家就在县城一栋宿舍楼中。

很普通,甚至有些老旧。

据曹秘书介绍,这房子是当初张老工作时候分的,老人家一直住在这里。

已经几十年了。

曹秘书领路,三人拿着礼物沿着楼梯上楼。

来到一处房门前。

大门同样普普通通,甚至还没有邻居家的门看着高档。

但是门楣上两张崭新的牌匾,让骆一航久久不能平静。

《光荣之家》与《一等功臣之家》

三人驻足在门前,看着门楣上的荣誉,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

良久。

曹秘书开口介绍道:“这两块匾,还是19年建国七十周年,张老事迹广为人知之后才挂上去的,在那之前,张老一直没有提起过他的事迹。”

说完,曹秘书轻轻敲响了房门。

不多时。

一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打开了房门。

经曹秘书介绍,这位是张老的小女儿张建荣。

看相貌,应该是六七十岁年纪。

骆一航特别乖巧的喊了声:“张奶奶。”

张奶奶笑笑,又跟曹秘书和王师傅打过招呼,引着众人进入房门。

张老的家看着好像没怎么装修过,还保持着八十年代宿舍楼的模样。daqu.org 西瓜小说网

类似的样式骆一航上学的时候,在老蒋、隋娃他们家见过,当年三线厂的老宿舍楼跟这里差不多。

记得当时的叫赫鲁晓夫楼。

不过三线厂是老宿舍楼才这种模样,九十年代末厂里新盖的宿舍楼已经是现代新小区规格了。

张老这套就是老的那种,地面还是水磨石地面,八十年代很流行的,后来瓷砖出现就被淘汰了。

墙面有一半刷成了黄色,大部分已经斑驳。

家具也都是木头做的,样式上很八十年代,傻大粗黑,就图一个结实。

家具也少,不过桌、椅、电视柜、电视柜上摆着一台小电视。

还有就是一套人造革的双人沙发。

沙发上坐着一位笑眯眯的,面容慈祥,很老很老的老人。

张奶奶紧走两步,凑到老先生耳边说了声,“爸,老家来人看您了。”

这位老人就是张富清张老英雄。

老英雄撑着桌子要站起来。

曹秘书和骆一航,赶紧上前,将他搀扶坐下。

可不能让老人站起来。

老英雄腿上做过手术,不良于行。

搀扶的时候,骆一航轻轻喊了声:“tǎi tai”

用的天汉方言,太爷爷的意思。

张老看向骆一航,夸了一句,“好娃子。”

乡音未改。

得到老英雄这句夸奖,骆一航这趟就没白来。

张罗坐下之后。

张老又张罗泡茶。

张奶奶刚要去,被骆一航把活抢过去了。

这里他最年轻,哪能等着让老人家伺候。

取了杯子,茶叶,拎热水的时候,骆一航的目光,盯在电视柜上摆着的一个搪瓷缸子上看了一阵。

一个非常非常破旧的搪瓷缸,许多地方都已经剥落,还破了一块,用不知什么东西补上了。

搪瓷缸上写了三行字。

“献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赠”

一些字已缺失。

还有那斑驳的颜色。

应该都见证了英雄离开战场,归于平凡的岁月。

张老发现了骆一航的目光,笑道:“娃子怕是都不认得这个东西咯。”

骆一航拿着暖壶回来,泡上茶,同样笑道,“这您可说错了,我认得,我爷爷也有一个。不过上面印的跟您的字不一样,我爷爷的杯子上写的支援三线,劳动光荣。是六几年建设三线厂的时候当时冶金一局发的纪念品,是我爷爷的宝贝,谁都不让碰。”

提起此事。

张老哈哈笑道:“我这个也是宝贝,也不让旁人碰的。你还是个三线的娃子?”

骆一航摇摇头,自我介绍道:“我叫骆一航,是农家娃子,种田的。现在也在种田。我们村是三线厂的支援村,给工厂提供农副产品和粮食保障的。”

张老欣慰的点点头,“好啊,好,做工、务农,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的年轻人,肯种田的不多咯。”

“我是新农人,我种田种的可好了,待会请您尝尝我种的菜。”骆一航可骄傲了。

张老欣然答应。

骆一航起头做了自我介绍。

曹秘书来过几次,张老认得。

剩下的自然是王师傅了。

“张老您好,我叫王大海,是个厨子。”王师傅在张老面前一点也不敢托大。

学着骆一航的样子,就只说了自己是厨子,没说其他那些。

骆一航也只说自己是农家娃,种田的嘛。

其他那些身份,在张老面前,没必要提,炫耀不起来。

张老闻言笑笑,神色如常,却瞟了一眼张奶奶。

老家来人,带着农产品,带着厨子,他还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么,肯定是张奶奶把他近些日子念叨的跟老家说了,老家人重视。

当着客人,他不方便表示什么,这一眼其实是在点家里人呢,觉得不该提,给别人添麻烦了。

王师傅精明着呢,张老稍露点神色他就明白了什么意思。

笑道:“您还不知道吧,我可不是普通的厨子,我是学校里的厨子,天天给学生娃做饭嘞。”

曹秘书马上搭茬,“王师傅是咱们市里三中食堂负责人,刚刚建校就在,十几年来,一届一届的中学生吃着他做的饭菜,念书、升学、高考,走进高校。”

这么一说感觉就不一样了。

王师傅也接过话头,笑呵呵的往下引,“张老您是洋县的吧,你们洋县的娃子啊,最皮。”

这个话题果然很吸引张老,笑问道:“咋个皮嘞。”

“我记得啊,在14年的时候,有两个娃子,龙亭的,一个叫谢小林,一个叫谢子博,一块考上的三中。这俩小子在高二的时候,拿可乐瓶和水管,造了个火箭。喷水的火箭,都不用点火。这俩小子跑到操场上放。”

“好家伙,还真放起来了,飞的那高,一下子飞到五楼,把教室窗户都给打烂掉咯。”

这转折的,张老听得哈哈大笑,“真是两个皮娃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