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贾珩:分身乏术,不过如此

金陵,甄家

这是一座轩峻壮丽,豪奢广阔不输神京荣宁二府的宅邸,内里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后院,轩堂之中,甄家太夫人坐在罗汉床上,不远处的绣墩上,还列坐着几个年轻姑娘,是甄兰、甄溪等人。

此外还有甄应嘉的儿子甄宝玉,头戴束发紫金冠,一身大红箭袖,面似银盆,鼻若悬胆,尤为让人惊奇的是,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容貌颇有几分相似,此刻正在捧着茶盅,小口抿着茶水。

甄家太夫人满头银发,老态龙钟,开春时候病过一场,这会儿精神头倒还好,只是时不时发出一声轻咳。

而绣墩上列坐的两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年长一些的是一身火红衣裙,眉眼柔婉的豆蔻少女,其名甄兰,青裙的则是甄溪,秀眉之下,眸光晶莹,都是好奇地听着甄璘与其妻与甄老太君叙话。

甄璘年岁二十四五,面容俊朗,身形颀长,其人是甄应嘉二弟的儿子,如今官居南京守备,这是六品的武官职位。

甄璘问候道:老祖宗的身子骨儿可好了一些没有?

甄家太夫人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意,说道:入了夏,天气暖和许多,倒是不怎么咳嗽了。

甄璘之妻杨氏笑道:老太太,先前我就说,老太太是有福气的,好好调养一阵,身子骨就能好起来了。

甄家太夫人叹道:年龄大了,有了春秋,我这身子,是过一年少一年了。

甄璘之妻杨氏说道:老祖宗说的是哪里话?将来还要等着老祖宗办百岁寿宴呢。

甄应嘉之妻也微笑说道:是啊,这太医不是说了,只要好生调养,再过三二年,老太太长命百岁呢。

我自己的身子骨,我自己还是清楚的。甄家太夫人说着,笑问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晴丫头和雪丫头,她们在京城,什么时候带着孩子抽空回来一趟,我也有些想她们了。

我在京里和她们提了,她们说等路上顺遂一些,就领着孩子过来省次亲。甘氏轻声说道:这不是黄河与淮河发了大水,如是坐马车又太颠簸了一些,孩子太小,也受不住。

甄家太夫人点了点头,说道:千里迢迢的,是不容易。

说着,看向耐心倾听的甄璘,笑了笑道:你大伯这几天去了杭州,家里一下子倒是空荡荡的,你能过来看看,有心了。

甄璘笑道:老祖宗,大伯领着宫里的差事,原就公务繁忙,我前几天也忙着军务,今天才得了暇,老祖宗放心,如是不忙时候,一定过来陪老祖宗坐坐。

就在这时,后院一个管事嬷嬷进入花厅,先朝着甄太夫人行了一礼,转而对着甄璘说道:门外从府上来了一个管事说,有紧急事要和四爷回禀呢。

甄璘排行族中排行第四,嬷嬷故有此称。

甄璘皱了皱眉,故作不悦说道:什么事儿不能等回府再说,没瞧见我在这儿和老祖宗说话吗?

既是有事,先过去看看吧,如是有着紧急军务,再是耽搁了就不好了。"甄家太夫人笑呵呵说道。

甄璘笑着告了一声恼,说道:老祖宗,那我前去看看。

这般说着,就离了屋中,前往前厅听那来人传送消息,不多一会儿,折返而归,脸色凝结如冰。

甄家太夫人是人老成精的人物,善于察颜观色,瞥见甄璘神色不对,关切问道:可是军营中出了什么事儿?如是有事儿,你还是去忙着自己的事儿为好,不用陪着我一个老婆子说话。

老祖宗,不是军营的事儿。甄璘也不隐瞒,说道:是扬州那边儿,潘家的人被锦衣府抓了。

甄家

太夫人闻言,先是一怔,而后一脸诧异道:潘家的人?锦衣府抓他们家的人做什么?

说是倒卖户部官仓的官粮....这不还是因着这段时间淮安府粮价上涨的事儿,潘家运了十几船粮食过去倒卖,想要卖个高价钱,不想被锦衣府的人盯着了,潘家公子在画舫上就被锦衣府的人拿了。甄璘凝声说着,心头一时间烦躁莫名。

或者说纠结,这般好的生意,机会千载难逢,如是这般放弃实在可惜了。

甄家太夫人面色微变,连忙追问道:璘儿,这桩事你没掺和其中吧?

毕竟活的年纪大了,什么事儿都见过,这等倒卖库粮,以谋私利的事儿,上面不追究还好,一旦追究起来,说都说不过去。

甄璘苦笑道:老祖宗,户部官仓的粮食,我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倒卖,再说户部也不卖孙子的面子,这不是前几天,趁着淮安府和淮扬等地的粮价上涨,将府里庄田的粮食运了一批往淮安府,原想趁着粮价上涨,多卖上一些银子,可看淮安府那边儿的架势,这位永宁伯真不是个善茬,说将人抓了就抓了。

甄家太夫人叮嘱道:璘儿,你虽然没有倒卖官粮,但趁着遭了大水,在受灾地界哄抬粮价,这可是落人口实的事儿。

老祖宗,这几年我那府里开销大,入不敷出,不想些法子,我那府上都有些撑不住。"甄璘叫苦道。

那也不行,咱们家又不缺那几个钱,你如是缺银子,我这些年还存一些体己,和我说说,给你拿些使使。甄家太夫人恼怒说道。

甄璘笑了笑,说道:老祖宗这话说得,孙子就是再不成器,也不能用您的体己。

杨氏也在一旁笑着说道:老祖宗这话说的,我们哪能打老祖宗的秋风?

老祖宗无忧,也不是咱们这一家,还有十来家都往那边儿,就连他们贾家金陵十二房的族人,也往淮安府运了粮食,不过....."甄璘道。

不过什么?甄家太夫人说道。

甄璘眉头紧皱,叹道:我听小厮说,这位永宁伯在扬州那边儿将金陵十二房的贾瑜父子两个,绑在树上,让锦衣府的人打了几十鞭子,更让贾家在售的米粮,以原先未涨价时的八折售出。

此言一出,厅堂中的甄家人都是心神微震。

甄家太夫人说道:这是杀鸡儆猴啊,璘儿,趁着人家还没撕破脸,这个事儿赶紧打住吧。

甄璘面色纠结,说道:老太太,我又没倒卖官粮,总不能涨价也不让涨了吧。

一些粮食都是他从苏松等道筹集的,这要再拉回来,不就砸手里了?璘儿,人家肯定还有着后续手段,潘家的事儿只是警告。甄家太夫人说道。

担心甄璘不知利害,甄家太夫人看向一旁的甘氏,问道:你去了神京,可知那永宁伯是什么性情?

甘氏微笑说道:老太太,我去的时候,永宁伯在河南平叛,我倒是没有见着正主,但京中听得杂七杂八的消息多了,倒也有几分了解,这永宁伯现在是贾家最为出色的子弟,年轻轻轻已是朝堂重臣,颇受宫里的信重,人的确是有手腕的。

甄家太夫人道:璘儿,你听听,这样年少得志,一来比旁人爱惜羽毛,二来定有不凡的手段,这对金陵贾家十二房就是第一步,先整饬了自己人,让别人说不出话来,咱们这些老亲也不好再求情了,人家剩下的就是找错漏,潘家不就让他抓了错漏?这进了锦衣府也只是第一步,不定后面怎么炮制,这手段一出挨着一出,你赶紧收手罢。

老祖宗,这么多粮食再运过来,损失就大了。甄璘仍有些下不定决心。

甄家太夫人说道:听我的,别耽

误,你赶紧将在淮安府的人撒回来。甘氏也劝道:璘哥儿,别让你老祖宗担心了,将人撤回来吧。

甄璘叹了一口气无奈答应下来,只是心头还有些不情不愿。

甄家太夫人道:你也别不服气,这位贾家的永宁伯,刚刚平定了河南之乱,又总督河道,正是权势煊赫的时候,你要不想撤,就按着原价卖出去,起码将本钱收回来也行。

甄璘闻言,道:老太太说的是。

他原也不想拉回来,等到拉回来,一来一回损失的可就大了。

甘氏也道:老太太,我在京里听晴丫头也是这般说,说这永宁伯现在又是军机大臣,又是京营节度使的,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甄家太夫人感慨说道:贾家前几年还说后辈子弟不怎么成器,没有在朝堂上做着大事的人,不想这才多久,就出了这么个出挑的年轻子弟。

绣墩上坐着的甄兰、甄溪对视一眼,都有些好奇自家老祖宗口中所言的这位永宁伯究竟是何人。

却说金陵府另外一座宅院,在甄家收到消息之后,潘家也收到了来自扬州的消息。

花厅之中,潘汝锡刚从户部部院衙门回来,就听到一阵呜呜哭声,不由怔了下,问道:谁在哭?

刚刚进入花厅,迎面却见着一个头发灰白的妇人在两个妇人的搀扶下,从梨花木椅子上起身,面带愁苦,唤道:老爷,你可要救救东儿啊。

潘汝锡疑惑道:东儿怎么了?

此刻,潘汝锡还不知扬州府发生的事情。

潘向东的妻子殷氏说道:老爷,刚刚在扬州的小厮传来的消息,说是锦衣府的人在扬州的瘦西湖拿了夫君。

潘汝锡闻言,心头一沉,说道:锦衣府?好端端的拿东儿做什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潘向东倒卖粮食,潘汝锡还真不知道这一回事儿,而是在其父的牵线下,在南京户部一个仓场侍郎的协同下,从粮仓中赊欠走了粮食。

换而言之,其孙是利用了潘汝锡的职务便利以及人脉赊欠了朝廷的官库粮食,等大赚一笔之后,然后再还上粮食。

既然如此,潘向东自认也不用与其祖父叙说此事,而愿意帮忙的仓场侍郎以及小吏虽觉得有所违规,但情知最终能填补上,也不算窃盗官粮,也就答应了下来。

但很多时候就是这般往往事与愿违。

潘汝锡在小几上落座下来,皱眉说道:有没有说是什么缘由?

锦衣府再是无法无天,也不会无缘无故拿人,哪怕是罗织罪名,也会给一个说法。

也没听说什么缘由,就是将人拿了啊。潘汝锡的夫人,掩面哭泣说道。

潘汝锡没有听自家夫人的避重就轻,全无重点,而是将一双苍老目光投向潘向东的妻子梅氏,问道:你说,究竟怎么一回事儿?

梅氏同样梨花带雨,拿着手帕抹着眼泪,道:老爷,这不是夫君听说淮安府那边儿缺粮,就想着调拨一批粮解一解朝廷的急,谁想那位永宁伯不领情不说,还拿了夫君问罪。

潘汝锡心头一跳,隐隐觉得事情没有这般简单。

永宁伯他知道,近年来大汉朝堂上名声鹊起的人物,可再是少年意气,也不会如此不识好歹才是。

粮食从哪来的?潘汝锡下意识问道。

梅氏目光躲躲闪闪,说道:夫君从南京的户部的官仓中....

潘汝锡闻言,只觉脑海中嗡的一声,眼前一黑,原本手中端着的茶盅,啪嗒地落在地上。

倒卖官粮,还让人抓了现形?怎么能如此不晓事?

潘汝锡的夫

人见此,哭声戛然,连忙丢下手帕,近前拉过潘汝锡的胳膊,唤道:老头子,老头子,你别吓我。

潘汝锡半晌才喘过气,面色发苦道:是你们在吓我,这.....祸事了。

就在金陵因为两位户部要员的亲戚被锦衣府抓捕,金陵十二房的贾氏子弟被鞭刑惩治为之震动莫名时。

徐州--

夜色低垂,华灯初上,贾珩来到元春屋里,唤道:大姐姐。

珩弟。元春此刻正在床前叠着一沓衣裳,朱唇粉面上见着恬静柔美之态,放下手中的衣裳,欣喜地看向那青衫少年。

这时,抱琴笑道:珩大爷,你和姑娘说着话,我去看看水烧好了没有。说着,就出了厢房。

因为元春念及袭人向来贴心,也就打发袭人去伺候探春以及湘云的起居,故而不在此地。

贾珩近前一步,拉过元春的手,唤道:大姐姐。

元春眉眼见着羞喜之意,问道:珩弟怎么没有去找咸宁殿下?贾珩道:明天再去也不迟,今天晚上就陪着大姐姐。

不过等会儿还要和咸宁说一声,不定她来找自己,再撞见他和元春,嗯,虽然咸宁不会说什么,但终究有些尴尬。

元春将螓首靠在贾珩怀里,呢喃道:珩弟。

贾珩抚着元春的手,熟悉的绵软细腻之感涌上心头,问道:大姐姐前段时间回洛阳都在忙着什么?

元春道:洛阳前段时间都下着雨,也没怎么出去玩,心里挂念着珩弟。

贾珩轻声说道:我也挂念着大姐姐,上次分别时和大姐姐说过,玉虎别饿瘦了,那我检查检查。

元春闻言,心头大羞,感受到贾珩探入衣襟的手,道:珩弟,别在这儿,有时候三妹妹和云妹妹她们睡不着了,就找我来说话,让她们瞧见就不好了。

贾珩道:嗯,那咱们换个地方,要不去我院里,我那儿还安静一些。元春轻轻嗯了一声,道:那珩弟咱们过去就是了。

此刻,贾珩所居的庭院中,见厢房中烛台仍是亮着,咸宁公主进入厢房,诧异道:先生怎么不在这里?

李婵月神色略有几分不自然,说道:许是在娘亲那边儿罢?

我才问过怜雪,说姑姑乏了,回去后就睡下了。咸宁公主低声说道。

先生回来就和姑姑黏糊在一起,折腾了一个下午,姑姑想来也没什么力气了,就不知先生....

李婵月玉颜染绯,颤声道:表姐,要不还是算了。

总觉得有些古怪,表姐先前说领着她跳着一支舞去给小贾先生欣赏,她也不知怎么的,迷迷糊糊的就答应了。

咸宁公主拉过李婵月的小手,轻嗔道:临头又打起了退堂鼓。倒也不是什么不正经的舞蹈。

李婵月贝齿咬着樱唇,将一张俏脸扭过去,恰好隐在逆着灯火所在,而玉颊已是滚烫如火,声音发颤道:就是觉得怪怪的。

人言女为悦己者容,她跳着舞蹈给小贾先生看,怎么都有一种邀媚、勾引的意味?

咸宁公主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等会儿先生过来再说吧,一起说说话也就是了。

婵月跟了先生以后,时间久了,想来姑姑也不好意思再黏着先生不放了,相比姑姑,婵月妹妹还好一些

而在这时,从回廊的尽头听到两人说话的声音。先生回来了。咸宁公主欣然说道。

不多大一会儿,贾珩与元春进入庭院,见得厢房中还有人影,都是一愣。

咸宁殿下清河郡主。贾珩惊讶地看向一身水袖衣裙的姐妹两人,错愕说道

: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着?

不是,咸宁自己过来,还能理解,拉上李婵月又是做什么?

先生不也是?咸宁公主轻声说着,转而看向一旁的元春以及抱琴,道:先生,这是?

贾珩面不改色,说道:我与大姐姐说下京里的事儿,离开京中久了。元春也被吓了一跳,不过见贾珩语气从容,同样强装镇定,说道:前几天,家里老太太来了信,就过来说会话,殿下寻珩弟有事儿?

咸宁公主清眸微动,轻声道:倒也没什么事儿,既是先生与元春姐姐还有话要说,那我和婵月就先回去了。

既然元春在这里,她和婵月也就不太合适了。

说着,拉了拉李婵月的手,低声说道:妹妹,我们先回去吧。李婵月声若蚊蝇的嗯了一声,偷偷瞧了一眼贾珩。

贾珩道:抱琴,过去送送。分身乏术,不过如此。

等到咸宁公主与李婵月走后,元春丰腻玉容上见着浅浅笑意,目光柔润如水盯着那少年,说道:珩弟。

贾珩轻声道:大姐姐别多想,她们两个许是有什么事儿吧。

她们姐妹两个穿了一身跳舞的裙装,之前在宫里,我见容妃娘娘穿过。元春幽幽说着,一双莹润目光见着认真之色,打量着贾珩。

贾珩哑然失笑道:大姐姐,这般看着我做什么?

元春忽而展颜一笑,国色天香的容颜颇有巧笑倩兮的气韵,柔婉的声音带着难得一见的俏皮和娇憨:我就在想,珩弟为何这般讨女孩子喜欢呢?贾珩:·...

好呀,元春现在也会撩拨于他了。

近前拉过元春,拥住玉人丰腴有致的娇躯,附耳说道:大姐姐真的不知道什么原因?

元春被贾珩拥在怀里,身后感受到一抹悸动,轻轻腻哼了一声,只觉娇躯阵阵发软,声音打着颤儿道:珩弟,少年之时,戒之在色,等下别.....别折腾的太狠了。

先前和晋阳殿下折腾了一个下午,现在又要,纵是铁打的身子,这般纵欲无度也顶不住,如是害了珩弟,她就.....成了红颜祸水了。

贾珩附在元春的耳畔,低声道:大姐姐放心好了,我会节制的,咱们也有段日子没见了。

之前因为太喜爱元春,抱着绵软如蚕,再加上元春也实在乖巧,任他施为,难免有时候花样多了一些。

说着,搂着元春,向着帷幔而去,几度恩爱缠绵,一慰相思之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