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不知不觉就是三天时间过去,自宪宗皇帝下葬已有三日,京中局势似乎又重新恢复了平静无波。
不过,正如贾珩先前所料,京城之中科道御史上奏弹劾的奏疏,经由通政使司递送至内阁阁臣的案头儿,摞起来就有好几层高,都是弹劾贾珩专权跋扈,僭越封王。
而这一日,贾珩与甄兰和甄溪两人,乘着一辆车辕高立、帷幔挂起的马车,在锦衣府卫的扈从下,向着位于京城的甄宅驶离而去。
神京城,甄宅
甄应嘉这边厢,落座在厅堂之中的一张红漆梨花木椅子上,苍老、儒雅的面容上满是惬意之色。
虽然新皇刚刚登基,就不幸罹难驾崩,但自家的外孙登基,女儿也成了皇太后,甄家外戚势力更无人可以制衡。
这会儿,落座在一旁的甄韶,朗声说道:“今天,子钰不是要和兰儿、溪儿一同过来?这会儿应该到了吧。”
“应该在路上了。”甄应嘉面上挂着繁盛笑意,说道:“子钰现在今非昔比,已经贵为亲王之爵了。”
就在这时,一个青年小厮进入厅堂之中,欣喜不胜说道:“老爷,卫王来了。”
少顷,只见那蟒服少年与甄兰和甄溪的手,快步进入厢房之中,看向甄应嘉和甄韶。
甄兰朝着两人盈盈福了一礼,端美云髻之下的那张白腻玉颜秀美、端丽,轻声说道:“见过大伯,二伯。”
甄兰是甄家老三甄轩的女儿,至于甄溪则是甄家老四甄铸的女儿。
甄应嘉那张白净、儒雅的面容上满是笑意,道:“子钰过来了。”
贾珩朝着甄应嘉拱手行了一礼,唤了一声,说道:“世伯,许久不见。”
甄应嘉起得身来,白净、儒雅的面容上堆起热切笑意,朗声道:“子钰无需多礼。”
依稀记得当初初见眼前少年之时,那时少年还只是伯爵,现在已经贵为亲王之尊,其人可谓平步青云,一日千里。
如今更是甄家的臂助。
两人寒暄而毕,重又落座下来。
甄应嘉点了点头,目光闪烁了下,温声道:“如今宪宗皇帝已经出殡归葬,新君年岁尚且年幼,子钰觉得国政接下来,当以何为重?”
贾珩放下手里的茶盅,目光莹莹如水,朗声道:“现在朝廷诸事大定,当在裁军、海贸诸事,九边核定之事,过几日,北静王将前往边关察边关之烽堠之敌情,酌情裁减边军。”
他现在不可能离开神京城,否则,内阁必然趁机收揽兵权,谢再义、蔡权等人也未必斗得过这些老狐狸。
甄应嘉手捻颌下几缕灰白胡须,赞同说道:“子钰说的是。”
贾珩道:“甄世叔也可以一同前往边关,察边关之隘情,在几年之后,朝廷可能会向准噶尔大举用兵。”
甄韶点了点头,虎目不由亮了一下,朗声道:“我也原有此意,朝廷打算何时向准噶尔用兵?”
朝廷向准噶尔用兵,那么他也就有了封侯可能,将来为子孙打下一份基业。
贾珩剑眉挑了挑,目光闪烁了下,凝眸看向那面容粗犷的甄韶,温声道:“也就在这两三年吧,朝廷前两年刚刚平定辽东,军卒还有百姓,久历兵燹,颠沛流离,尚需休养生息。”
其实,大汉国库还算丰殷,这些年因新政之功,国库仓储储备殷实,只是这些年因兵事战死的将士高达十几万。
尤其是西北之战,当初南安郡王率领京营兵马远征,大军前往草原之上,一路死伤无数。
正如唐诗所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似深闺梦里人。
将校士卒厌战之心已炽,未必再想打仗。
起码要再等两三年,等诸事料定之后,再作计较。
甄韶点了点头,两道苍老瘦松眉之下,目光深沉,说道:“那之后就是海贸诸事了,近些年海贸大兴,海关关税为朝廷国库增补进项不少,如无海关关税,朝廷在辽东用兵也不会如此顺利。”
贾珩朗声道:“是啊,海贸关税,关乎朝廷国库进项命脉。”
甄应嘉道:“老朽执掌内务府,打算将一批丝绸,运载装货,出海贸易,为内务府创收。”
贾珩面色微顿,低声说道:“内务府先前就曾派人运输货物,出海贸易,此事应该有专人负责。”
甄应嘉容色微顿,轻声道:“地方金矿和铜矿。”
众人说话之间,落座在一张桌子之畔,凝眸看向甄应嘉,温声说道:“天色不早了,先用饭吧。”
甄应嘉容色微顿,剑眉挑了挑,目光闪烁了下,温声说道:“子钰,先一同用饭。”
众人说话之间,来到一方漆木几案之畔,围坐下来,一旁的嬷嬷近前,端上各式菜肴,一时间,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甄应嘉点了点头,朗声道:“子钰,近年以来,江南田亩清丈为朝廷增税,但内阁方面又是几经催促,江南一些士绅颇多怨言,如今辽东平复,是否可酌免江南部分地区的田赋。”
贾珩道:“此事,还当交由内阁并诸廷臣商议。”
甄应嘉苍老瘦松眉挑了挑,目光闪烁了下,点了点头道:“应该的。”
贾珩道:“世伯如今已经贵为国丈,身份今非昔比,纵为大汉社稷而计,也不可听信了江南这些士绅的谣言。”
甄韶想了想,开口道:“子钰,最近京中的舆论,子钰可曾听到?”
贾珩面上故作不解,凝眸看向不远处的甄韶,道:“未知是何舆论?”
甄韶默然片刻,说道:“京中诸御史弹劾子钰封王之事,最近京中颇多非议之声,疑子钰心有异志?”
这会儿,甄兰也转眸看向贾珩,修丽双眉蹙了蹙,那双狭长、清冽的熠熠妙目之中,不由现出一抹关切之色。
贾珩道:“当日,含元殿上,当着宪宗皇帝的面,贾某已将话说得清楚,彼等当时不敢旗帜鲜明站出来反对于我,事后却上疏弹劾,行暗箭伤人之举,实在让人不耻。”
甄韶有心想说,当时正值东宫继位,为体面而计,诸御史言官皆被内阁首辅拖拽而走,如何没有反对之言?
贾珩端起茶盅,轻轻呷了一口,说道:“暂且不予理会。”
甄韶闻听此言,点了点头,也不多说其他。
甄应嘉道:“太后拥新帝垂帘听政,外无倚靠,子钰当好好辅佐才是。”
贾珩面容肃然无比,低声说道:“新帝年幼,朝野大政尚需内阁军机诸臣,共同绸缪。”
他的确会好好辅佐,本来就是他的女人和孩子。
甄韶眉头挑了挑,沉静目光氤氲浮起一抹担忧之色,朗声说道:“子钰,先前璘儿和珏儿,因为新皇遇刺一案,而得牵累,子钰,宫中现在宿卫宫禁,难免孤掌难鸣。”
贾珩点了点头,朗声道:“宫中禁卫如今皆是拣选京营骁锐之士,两位世兄先前在金陵城,主要从事缉捕盗贼诸事,不如前往五城兵马司或者京兆府为官。”
这显然是甄家想要拿回兵权,故而,以此向他提出要求。
但宫城的禁卫兵权,他肯定是要抓在手中,否则,哪天进宫议事,被前后相堵在宫道上,被人剁为肉泥。
一股何进的即视感。
甄韶问道:“那珏儿和璘儿去往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
贾珩点了点头,叙道:“五城兵马司尚缺一副指挥,甄家世兄可以前往五城兵马司实领其职。”
他如果想要压制文官集团,就不能不利用甄家外戚的力量,或者说,不能和甄家人的关系太过恶劣。
当然,也不可能恶劣,他四个女人都是甄家的女儿。
……
……
贾珩在甄家用罢饭菜,倒也不多做盘桓,护送着甄兰和甄溪两姐妹,一同返回宁国府。
宁国府,书房之中——
贾珩端起一杯茶盅,轻轻喝了一杯茶,目光温煦,心神莫名。
甄兰这会儿放下手中的茶盅,声音娇俏几许,道:“王爷,今天父亲说,京中的科道言官都在上疏弹劾王爷。”
贾珩感慨说道:“是啊,少不了这一遭儿。”
甄兰眉眼间笼起担忧之色,凝睇而望那蟒服少年,道:“王爷打算不予理会?”
贾珩点了点头,目光闪烁了下,朗声说道:“先不怎么管着,等后续再看不迟。”
他也不可能大开杀戒,否则,真就是越中四谏,成全了科道言官的美名。
换句话说,此举会激起天下士大夫的同仇敌忾之心,彻底沦入奸臣之流。
甄兰柳眉弯弯一如月牙儿,晶莹清澈的眸光莹莹如水,关切说道:“王爷也需防备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会儿,甄溪说话之间,从不远处绕将过来,帮着贾珩捏着肩头,那张眉眼灵动的玉颜,脸蛋儿酡红如醺,远而望之,可见明媚动人,低声道:“珩大哥先去歇着吧。”
贾珩赞了一句道:“溪儿的手艺是愈发灵巧了。”
甄溪那张秀丽、明艳的玉颊羞红如霞,轻轻应了一声,朗声道:“珩大哥。”
甄兰关切说道:“珩大哥,最近御史弹劾的事儿,你打算怎么应对?”
贾珩想了想,朗声说道:“先自不予理会,之后将内阁整理一番。”
之后,他需要一个契机,对内阁诸阁臣进行清理,或者说,将李高两人赶出内阁,建立一个可以完整贯彻自己意志的内阁。
甄兰点了点秀美螓首,面上若有所思,轻声说道:“内阁当中,诸阁臣,除却林姑父之外,皆与王爷不协,王爷是需要换上自己的人。”
贾珩道:“首先要将最有敌意的吕绛调离神京,前往南方督导、检验新法施行事宜。”
甄兰想了想,问道:“李高两人呢?”
“此二人,暂时还不好轻动。”贾珩想了想,低声说道。
李高两人身为宪宗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三朝元老,又有新法之功护体,朝野赞誉,实在不好妄动,而且甄晴那边儿也未必同意。
……
……
内阁,武英殿
因为齐昆前去监修皇陵,林如海督办海关筹建事宜,殿中只剩下李瓒、高仲平以及吕绛三位阁臣。
内阁首辅李瓒一袭绯红官袍,腰缠犀角玉带,其人头戴一顶黑色官帽,落座在小几之畔的梨花木椅子上,手旁的茶盅正在冒着腾腾热气。
其人眉宇冷峻,面上如覆霜色,思量着最近密集的弹章奏疏。
“元辅,都察院的御史弹劾的奏疏都在这里了。”高仲平快步而来,凝眸看向那落座在梨花木椅子上的李瓒叙道。
李瓒瘦松眉挑了挑,抬眸看向高仲平,问道:“卫王可曾看到这些奏疏?”
高仲平摇了摇头,说道:“卫王这几天都在府中陪着妻妾,他未必会看宫抄和邸报。”
李瓒道:“抄录一份儿,给卫王送去。”
要将这种天下皆有所微词的舆论压力传导给卫王,让他意识到文臣的压力,以便以后行事有所忌惮。
吕绛这会儿近前,说道:“御史监军一事,也不能再拖了,没有文官监督京营,一旦军将生出自立之心,待如何制之?这次卫王需要做出让步。”
这就是文官的一次夺权。
或者说,文官的斗争手段还是停留在朝堂之上的唇枪舌剑上面。
李瓒手捻颌下胡须,目光深沉,低声说道:“此事需要慢慢谋划,倒也不可急于一时,贸然逼迫,可能会适得其反。”
吕绛欲言又止,暗道,李阁老总是瞻前顾后,这才让卫王步步紧逼,得寸进尺。
高仲平想了想,朗声说道:“宫禁宿卫,如今也多为卫王之亲信部从,一旦有变,宫中太后和幼主,皆无照应。”
“甄家怎么说?”李瓒面色微顿,凝眸看向高仲平,沉声说道。
高仲平眉头皱了皱,朗声道:“甄应嘉老先生倒有意动,只是甄珏和甄璘因光宗皇帝遇刺一案领失察之罪,已不复掌兵权,故而,此事取决于太后。”
李瓒剑眉挑了挑,轻声说道:“其他勋戚,犹如神武将军等人,也可领兵屯戍宫城,互为掣肘。”
高仲平点了点头,朗声说道:“京城泰半勋贵皆出于平辽之战,可得大用者,少之又少。”
而就在这时,外间的内监进来,禀告说道:“阁老,卫王进宫了。”
落座在一起的几位阁臣,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卫王这是过来兴师问罪来了?
少顷,贾珩一袭蟒服玉袍,从外间快步而来,面容清竣,沉静而冷峻的眉宇之间满是明亮熠熠。
李瓒起得身来,向外迎了下,低声说道:“卫王。”
贾珩打趣了一声,道:“几位大人,最近在殿中好生清闲。”
李瓒那张瘦弱、清颧的面容上,就有几许不自然之意,道:“卫王说笑了。”
高仲平则是目光幽沉地看向那蟒服少年,心头涌起一股冷意。
贾珩单刀直入道:“如今京中对本王颇多怨言,似乎本王受封亲王之爵,似乎做了大逆不道之事。”
李瓒闻听此言,两道瘦弱、清绝的苍松眉之下,神情默然片刻,问道:“卫王何出此言?”
贾珩点了点头,晶然熠熠的目光闪烁了下,道:“李阁老难道不知?如今京中科道御史,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竟至臆测本王之心,何也?”
李瓒道:“卫王,科道言官原就是风闻奏事,全无凭据,卫王也不要太过在意了。”
高仲平道:“科道御史揣测之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贾珩冷哼一声,面容神色淡漠,皆是不以为意。
吕绛瘦松眉皱了皱,低声说道:“卫王如果觉得冤枉,可以自行辞去爵位,以释中外之疑。”
贾珩面色微冷,沉声道:“本王身世清白,为何要辞去王爵?现在本王怀疑吕阁老,也有不臣之心,吕阁老是否递交辞疏,辞去内阁阁臣之位。”
吕绛面色一急,争辩道:“胡搅蛮缠!本官何曾有不臣之心?况且本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又非掌握重兵,又非权倾朝野,从何有不臣之心?卫王简直一派胡言!”
贾珩点了点头,清冷莹莹的目光闪烁了下,低声道:“吕阁老方才何尝不是一派胡言?”
吕绛一时语塞。
贾珩斜飞入鬓的剑眉之下,目光深深,朗声道:“李阁老,京中科道言官皆不问正事,却成天想着捕风捉影,实在让人费解。”
高仲平道:“为彼等找些事也就是了,可将其派往京营诸营担任监军,余者不论其他。”
贾珩:“……”
所以,这高仲平在这儿等着他呢?
李瓒也在一旁趁机说道:“卫王,文官监军,自前明之时,已成定制,我朝如今四方戎事皆定,可得派文官御史前往京营监军。”
贾珩剑眉之下,粲然目光闪烁了下,凝眸看向高仲平,朗声道:“御史监军,断不可行,尤其西北方向仍有准噶尔蒙古为祸,朝廷这二年就要出兵,由文官监军,作训事务频繁,文官不明就里,势必多有不便,否则,如宋时,文官监军,兵马战力虚弱,而为虏寇所趁,李阁老饱读诗书之人,难道不知前朝之弊?”
李瓒一时默然,并未接着话。
贾珩剑眉挑了挑,凝眸看向一旁的高仲平,目中满是忠臣被疑的担忧,道:“高阁老也疑我吗?”
高仲平默然了下,说道:“卫王高风亮节,只是来日之事难说其他。”
贾珩整容敛色,朗声道:“先帝弥留之际,执我手以社稷托付,殷切嘱托,历历在目,我岂会罔顾先帝简拔于微末之情,而行悖逆之事?”
高仲平与李瓒两人对视一眼,也不好多说其他。
总不能,让贾珩指着渭水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