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一天不吃肉,全身没有力气

吃过早饭,程顾卿问黄氏:“大壮他娘,这些天你们辛苦了,天天都要干活,村里也吃不好。这里有10两,你拿着,去买肉,俺们吃完村里的,回来加餐。”

程顾卿把10两给黄氏,让她看着花,反正一天不吃肉,全身没有力气。

黄氏接过10两,知道婆婆在伙食方面要求比较高。以前杀猪家里天天能沾上荤味,现在在村里干活了,吃的比较清淡。

家里的孩子都在长身子,吃好点也不错。特别是大壮,二壮,三壮,家里除了程顾卿,徐老大,就该到他们了,吃得那一个恐怕。

吃完村里的还经常说饿肚子,吃不饱。

黄氏看到他们三个头都疼,只好又给他们加餐。

如果不是婆婆有本事,会赚钱,家里根本养不起这些娃子。

黄氏笑着说:“阿娘,俺知道了。蟠尾村那边有个杀猪匠,天天都卖肉的,俺每天过去买些回来,让娃子能天天有肉吃。”

至于吃到饱那是不可能的,能尝几口已经比大多数人生活好了。

程顾卿点了点头说道:“娃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俺家的娃子不能饿着。当然肥团的你给一丁点肉就行了,这小娃子,太肥了,许大夫说了,要减重才行。哎,肥团天天干活,还是那么胖,真愁人。

对了,明珠你直接不要给肉吃,她更胖,更愁人。他们母子要是有意见,你就说俺说我,让他们找俺。”

相比肥团,程顾卿认为明珠更要减肥,所以明珠必须挨饿才行,肥团是小娃子,还要长身体。

黄氏能说什么,只能说好。

心疼肥团小小年纪就要减肥,真是可怜的娃子。

至于明珠,黄氏跟程顾卿一样,一点也不心疼,而且认为减肥非常重要。

黄氏又说到:“阿娘,俺家的猪养的挺大了,可以杀了。要不要让大壮他爹去杀猪,卖猪肉。”

黄氏其实不想去蟠尾村买猪肉的,他们家就是杀猪的,竟然还要去其他杀猪匠那里买肉,实在说不过去。

但现在大家都忙着,家里又不能不干村里的活,杀猪卖肉这事只能推后了,等房子建好再说。

程顾卿笑着说:“等俺们村的房子弄好了,就让福兴领着大壮和二壮去杀猪,俺们在村口那里支一个档口卖肉,俺看俺们村里的人也挺有钱的,也能赚几个铜板回来。至于以后怎么做,等干完村里的活再从长计议。”

程顾卿这属于见一步走一步,没想到那么多。

现在兜里有钱,有底气,暂时不需要考虑那么长远。

当然更重要的是世道不稳定,不少地方还很乱。

程顾卿真心希望卫国公能问鼎中原,把这样混乱的局势结束。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战乱真的是非常可怕,不想再经历了。

黄氏是个听话又能干的好儿媳,任劳任怨,徐三郎的眼光是相当不错,便宜了徐老大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汉子。

黄氏笑着说:“阿娘,俺听你的安排,俺们一步一步来,不着急。现在有新房子住,有粮食吃,呵呵,俺们比其他人幸运多了。”

程顾卿吩咐完毕后,家里人各就各位去干活。

大壮这些大娃子要去学堂上学,肥团这个肥娃子,明珠被宝珠领着去种菜,打猪草。

黄氏几个儿媳做“泥水工”,帮忙建房子。徐老大自然也去做大工建房子,至于徐老三,不想干粗活,但又不得不干。

最后徐麻子拯救了他,去厨房跟婆子混。

村长和七叔公一直推荐让徐麻子到厨房干活,徐麻子做的饭菜比婆子们好吃多。

以村长夫人为代表的婆子不服气,觉得厨房是她们婆子的天下,插入一个徐麻子作甚。

村长和七叔公非常强烈地要求徐麻子帮忙做饭,其实他们俩更激进的要求徐麻子做厨房大管事。

只不过这样做,会让村里的婆子好没面子,只好作罢。

最后徐麻子还是成功地插入婆子的厨房队伍,成为厨房的一员。

徐麻子可郁闷了,他根本不想跟一群老妇女混,但村长和七叔公那么坚持,也只能听从组织安排。

想了想,就以“习惯了徐老三做搭档”为由,把徐老三也申请到厨房干活了。

徐老三脸色都黑了,好不容易从城里回来,摆脱烧火小厮的身份,怎么回到村了,还是做徐麻子的烧火小厮。

徐老三可不愿意了。

但左看看右看看,发现在村里干什么活都好累,想到学堂做助理,帮张夫子教学生,结果张夫子毫不给情面地拒绝了,直接说不想徐老三误人子弟。

徐老三听到后气得吐血,好后悔当初领张夫子到村里,早知道在逃难的路上当做看不到张夫子了。

最后徐老三只好认命地去做烧火小厮,这是唯一比较轻松的工作,不干真的要去做苦力了。

程顾卿吃过早饭后,就到处乱逛。村里人见怪不怪,也不理她。

反正有本事的人都不会做苦力活。像村长和七叔公也是在做监工,专门看谁偷懒,被捉到了,就一棍子打过去。

汉子们只好认命地干活。

程顾卿看到曾鹏程在上课,又看到张夫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眼珠子溜溜转,看到四周没有人,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走了进去,替许芦根说亲。

程顾卿也不想找张夫子一个老汉说亲事,可张姑娘的母亲没了,只能找父亲了,至于张绍涛,不在这里,不是考虑的对象。

张夫子看到程顾卿后,笑着问:“程娘子,有事吗?”

程顾卿非常直白地点了点头,问道:“张夫子啊,俺想问一问,俺家几个娃子读书什么情况,哪里比较有希望?”

在问正事之前,肯定要东扯西扯,等扯得差不多了,再入正题。

正好程顾卿也想了解家里的娃子读书情况。

张夫子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家长想了解学生的读读书情况,这非常应该。

只不过很少有家长像程顾卿这样亲自来问,村里人对他都非常敬畏,说话都非常客气,没有程顾卿那样自然从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