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不算长,可对蓝星的影响却大得惊人,几个大洲彻底沦陷,数以百计的国家落入敌手。
实话实说,米国佬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还算不错,符合超级大国的人设,可是和北都取得的成绩比起来,委实有些美中不足,也就是勉强合格的样子。
但绝大多数米国人,米军才是这场战争的中流砥柱,东方那个古国怎么可能比米国更强?
别以为超级大国的民众,眼光就个顶个的长远,只能看到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不在少数,他们趴在米国往日的辉煌之上不可自拔,拒绝任何不利于米国的言论,更看不到其他国家的进步。
这绝不是编排米国人,或者说,整个西方世界都对北都有种偏见,认为北都还停留在女人裹脚,男人留辫子的时代。
承认北都超越米国?开什么玩笑,昨晚又喝多了是吧?
北都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比米国还大?哈哈哈,你丫喝的肯定是假酒,还是工业酒精兑的!
不止普通人抱着这种观点不放,米国的精英阶层,也有大把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北都。
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很奇葩,如此短视,怎么还能混入米国高层?
可现实往往比故事还要玄奇,但凡还有点理智,又怎么会支持向大海排放核废水?siwu.org 猫头鹰小说网
连倭国人都反对,米国佬偏偏跳出来支持,这特么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说到底,还是屁股决定脑袋,与北都合作,对主政米国的利益集团来说弊大于利,那些满肚子坏水的米国佬,自然是想方设法抹黑北都。
而持另一种观点的米国佬,则属于其他的利益集团。
当然了,米国同样不缺明白人,许多人有心以个人身份加入联盟,为对抗史前文明出一份力。
可如今全球交通断绝,只有外事人员才能乘坐专机往来于各国,压根儿就没有前往北都的渠道。
那些有志于加入联盟的米国人根本找不到离境的门路,而且但凡有意离境,都会遭到米国正府的重点监控,成行者寥寥无几,抵达北都的更是凤毛麟角。
双方没少为这事儿吵嘴扯皮。
北都手里不缺人才,搞出这么多事来,为的不是米国的人才,纯粹就是为了给米国佬添堵。
一片纷扰之中,鲲鹏号抵达月球,绕至背面之后,还没降落,就看到舰坑东侧多出个面积不大,却很吸引眼球的露天船坞。
这玩意本身就是个大坑,没多少技术含量,费点时间就能挖出来。
麻烦的地方在于配套设备,为了尽快投入使用,北都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四百多台纳米细胞控制器,以及六百多人的操控团队,占现有控制器的九分之一,人员的六分之一。
没办法,控制器可以规模制造、纳米细胞可以大规模增殖,但控制人员必须寄生控制核心。
虽然干这个活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甚至不需要任何基础,但没有足够的控制核心,不管谁来了都是干瞪眼没办法。
因此,纳米细胞的控制人员始终是北都极度稀缺的高端人才,能把这么多人送上月球,已经是北都反复挤压资源的极限。
从船坞继续向东,不过两公里出头的地方,还有个比船坞还大的原料坑,那里就是埋亚特战舰的地方。
原料坑直径也就七八百米,但船坞的宽度只有一百多米,而这个坑基本是个圆形,看起来比船坞大得多。
原料坑一侧,二十几台风车式挖掘机正在工作。
这是月研组专门为月球工程设计的重型挖掘机,它的主体是个粗壮高大的立柱,顶端装有八个对称结构的机械臂,机械臂的末端则是卡车大小的重型挖斗。
工作状态的风车式挖掘机,就像游乐场里的大转盘,八条机械臂围绕立柱,像风车一样转个不停,八个挖斗你升起来我降下,轮番铲在作业面上,抬高之后转到立柱的另一边,挖斗一翻倾倒于坑外。
巨大的挖斗上下翻飞循环往复,大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步步深入。
原料坑另一侧,埋藏二百多万年的亚特战舰早已重见天日,数十个纳米操作员每人负责一片区域,正用纳米细胞分割舰表装甲,每割下一块,等在附近的吊装设备就会立刻凑上去,把拆下来的金属块取走。
几台重型卡车排成一行,装满一辆开走一辆,它们在原料坑和船坞之间奔驰往来,将亚特战舰上拆下来的原料送进船坞。
船坞底部,拿到金属块的纳米操作员,马上分解原料,接着严格按设计图纸重新组合,在大批纳米细胞的辛勤努力之下,船坞底部很快就铺上一层金属地板,然后是隆起的支撑结构,最后是各种必需的辅助设备。
由于北都不惜工本的投入,纳米平台的操作人员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人休息设备不休息,仅仅几天时间,偌大的船坞正式完工。
验收合格之后,徐飞亲自主持第一艘太空战舰的开工仪式,一位操作员当着所有人的面,拼出新舰的第一块装甲。
新舰将以这块装甲为基础,不断向四周扩展延伸,最终成为完整的战舰。
本质上,新舰的制造过程,可以视为一场规模空前的3D打印。
为造太空战舰,北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进度十分喜人,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但只过了一天,基地就接到北都的命令,抽调特遣三队加入造舰工程。
东方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么,这是操作员不够,特遣队员来凑啊!
想想也没什么不对,操作员身上寄生的控制核心,都是去掉大部分功能的基础版,既没有生物雷达,也不能控制生物装甲。
纯以功能论,特遣队员寄生的减配版比基础版强太多了,这样一支生力军的加入,不止降低了纳米操作员的工作强度,还大幅度提升了制造进度,按月研组的计算,预计工期最少也能缩短三分之一左右!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