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对日市舶

“真尴尬啊……”

下东洋舰队坐船上,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感受着那比跪着还难受的坐姿,脸色不由得涨红起来。

好在郑和他们倒是没有嘲笑他们,而是认真与他们讨论起了双方的条件。

“国主的国书我已经看过了,其中绝大部分都没有问题,至于商税之事也可以详谈。”

郑和开口就提到了商税,这让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的心悬了起来。

好在郑和没让他们久等,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国市舶商税以十税一为主,此商税在市舶贸易结算时扣除,贵国可在每月月末登岛收税,税额就按照国主所说的双方各半均分。”

郑和开诚布公的模样,赢得了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的好感,他们也没想到拥有如此武力的大明居然这么好说话,因此也不再像刚才一样那么害怕了。

“勘合符之事,在下请问天使,可否交给国主发放?”

足利满诠壮着胆子开口,听到翻译的郑和却轻笑:“这是自然,我天朝从不插手他国政务,与日本又无领土纠纷,自然要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黄维将郑和的话翻译,足利满诠听后也不由放下心来,开始针对《贸易文册》上的贸易价格开始谈判。

当然,说是谈判,实际上就是软弱的商量。

不过由于来时朱高煦就许郑和可以便宜行事,因此对于《贸易文册》上的贸易价格,郑和也酌情的削减,毕竟就连他自己看来,礼部给出的部分市舶商品价格都有些太恐怖了。

经过讨论,一些不合理的瓷器价格削减了八成左右,其它商品则是酌情削减了一成。

饶是如此,下东洋舰队上的商品依旧能卖出一百七十二万贯。

对于这批商品,足利满诠与京极高光都做不了主,只能让郑和他们在隐歧岛和佐渡岛建设市舶市场,自己返回本州后与足利义满商议。

只是说到这里,足利满诠也硬着头皮说道:

“市舶贸易的事情可以敲定,但下国依旧担心一件事。”

“但说无妨。”郑和不假思索的开口,足利满诠闻言也婉转说起了大明驻军太多的事情。

“国主希望能正使能将隐歧、佐渡的驻军减少到三千人左右。”

见足利满诠这么说,郑和也爽朗道:

“这不是问题,我们本来就是为了贸易而来,驻军不过是为了保护商品。”

“既然贵国有担忧,那我们便削减至三千人便是。”

“多谢正使……”得到答案,足利满诠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这是朝廷赐予国主的金印与赐服,请收下转交给国主。”

郑和抬手示意,一旁数名兵卒托着木盘出现。

在那几个木盘上,分别放着朱棣赐予日本国王的金印、郡王常服、郡王冕服,郡王皮弁服等赐服。

那精美的刺绣与华贵的绸缎成功吸引了他们的目光,而一旁那枚御赐的“日本国王之印”,印文是明朝官印使用的九叠篆,通体为金制,侧边还刻着“日本国王臣源”墨迹字样。

“下臣代替国主,接受上明上皇的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足利满诠二人以大明的礼仪进行五拜三叩,随后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这几份衣冠和代表日本国王的金印。

“持此金印,国主可调动市舶司一千兵马,但需要负责他们的吃食,并且战死者每人抚恤五十贯。”

郑和一开口,足利满诠便激动作揖,再三感谢。

直到所有事情都谈拢后,二人在郑和的护送下成功带着护卫下船,乘坐沙船返回了隐歧岛。

之后,郑和还派马船将岛上的两千四百幕府兵马送至出云。

船上,足利满诠等人见到了手持火绳枪的明军,还见到了火炮。

对于前者他们不了解,但对于后者的火炮,经历蒙日战事足利满诠等人自然了解,不过他们对火炮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所以也没有多问。

他们的保守让日本成功错过了一次火器跃进,直到下船他们都没有弄清楚火绳枪和火炮的威力。

返回出云后,足利满诠带着骑兵返回了京都,将外交结果转告了足利义满。

对此,足利义满十分满意,同时对下东洋舰队的力量感到惊讶。

不只是他,就连京都之中三管四职的众多贵族与家臣都感到了惊讶。

如果不是这次出使的人是足利满诠和京极高光,那他们或许会以为这是胡诌。

正因为这次出使由二人负责,所以贵族与家臣们才不得不相信,不过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派出了自己所信赖的人,让他们去侦查隐歧的明军规模。

他们一边讨论着下东洋舰队的这批贸易,一边开始为二十枚勘合符做出争抢。

面对贵族与家臣们的争抢,足利义满没有着急讨论资格,而是等待各地守护与三管领、四职们的态度。

很快,他们派往隐歧侦查的家臣返回,所带来的消息让关西和京畿陷入震惊。

明军的情报,确实与足利满诠他们带回的情报一样。

有着这样的实力作为支持,守护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与足利幕府的外交政策。

足利义满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尽管他依旧能威压各地守护,但他也知道足利幕府对整个日本的控制力十分薄弱。

可是眼下,凭借大明皇帝的册封,足利幕府成为了对明外交中大明唯一承认的官方势力,足利义满本人也成为大明所承认的日本国王。

所以当足利义满再次召集贵族与家臣的时候,出现在金阁的他已经穿上了大明赐予的郡王常服。

翼善冠遮盖了他出家后的光头,赤色的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金织蟠龙。

这副装扮加上玉带皮靴,如果不是他没有留有胡须,那还真有几分上国威严。

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是那方印有“日本国王之印”的金印。

凭借这份金印,足利义满可以调动市舶司的一千明军,这才是他最为珍重的东西。

他已经从足利满诠那里了解了明军的实力,一千明军如果用得好,完全可以击败上万足轻。

这份权利代表了大明已经站台,足利家在海内外的地位也将得到空前提高。

看着他的这副模样,斯波、细川、畠山三氏的管领面面相觑。

谁都知道,足利义满得到了大明的支持,而金印可以调动一千明军的消息也早就传开了。

有了大明的站台,加上手握二十枚勘合符,足利义满的野心也在滋长。

不过作为他的儿子,足利义持却显得十分不满,甚至认为自家父亲称臣的这一手很是丢人。

“二十枚勘合符,我已经定下了去向,这是名单,你们看看吧!”

“是!”

穿着大明赐予的郡王常服,足利义满只觉得腰杆都硬了几分。

虽说他是幕府的太政大臣,并且强迫天皇认自己的妻子为准母,但实际上足利家在日本的名声并不好。

足利义满很清楚,眼下的平静并不是真正的平静,一旦自己死去,足利家的辉煌也会随着他的去世而逐渐走向没落。

更别提南朝的支持者一直蠢蠢欲动,只是碍于自己才不敢发作。

等自己死后,那群家伙就会冒出来,而大明就是自己为足利幕府寻的外援。

为了幕府长期的发展,称臣这种折损尊严的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足利义满扫视众人,众人也接过名单一个个的向后看去。

这份名单,基本就是足利义满拉拢和疏远地方守护的名单,凡是获得勘合符的家族,无一不是亲近幕府的家族。

只要不亲近幕府,那即便对方拥有再多的兵力,治下有再多的人口,足利义满也没有赐予他们勘合符。

他很强势,但敢于明面上反对他的人却很少。

两年前应永之乱还历历在目,六国守护的大内氏都被足利幕府击败,镰仓公方的足利满兼如果不是被上杉宪定劝阻,恐怕也难逃失败。

介于这场战事,贵族与家臣们并没有反对,毕竟足利义满赐予了他们勘合符,他们的利益并没有遭受损失。

相比较这些,他们更在意大明的货物。

眼看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足利义满的脸上也渐渐露出笑容。

足利幕府与大明的市舶贸易敲定,很快拥有勘合符的各国守护开始前往隐歧进行市舶贸易。

同时,郑和也派人接管了佐渡岛,并对内称为金银岛。

时间一点点流逝,直到六月中旬,金银岛上迎来了数十艘战船与数千名明军。

数千兵卒将船上产自应天府的水泥卸下,用石块与沙土围海排水,将原本简陋的码头不断扩建。

依靠金银岛上最大的加龙湖,耗费几天时间的明军修建了一个简陋的营盘,未来的市舶集镇。

“找了几天,就是没有找到黄金白银。”

“估计藏得太深了,总之先把市舶市场给修建起来,还好这里的树木足够多,不缺木头用。”

帐篷内,崔均对杨展发着牢骚,杨展闻言则是安抚了他,继续修建集镇与码头,同时派出随军山工去寻找金银矿。

虽然他们还没有找到朱高煦所说的金银矿,但他们并没有怀疑朱高煦的话,毕竟朱高煦看山点矿的本事已经出名多年了,从未估错。

看着鲸海(日本海)地图,杨展将目光放到了后世的海参崴。

“按照时间,郑峻他们应该分出马船,沿着朝鲜东部向鲸海卫搜寻去了吧。”

崔均看到杨展的目光,不由得询问,杨展闻言也颔首:“殿下说这里是鲸海为数不多的不冻港,日后一旦吉林通往此处的驿道修通,那我们就可以从这里获取吉林的物资。”

“殿下的安排,总感觉这日本国主日后会与我们开战。”崔均敏锐察觉到朱高煦试图让未来的东洋舰队能独当一面。

大明在鲸海只有两个敌人,而需要在鲸海卫设置卫所来应对的,只有眼下毕恭毕敬的日本。

“差不多,但我们现在不用管那么多,只要按照殿下的吩咐照办便是。”

杨展打断了崔均的畅想,并将话题引向了海军的建设。

“海军编制是东海卫、东洋卫、鲸海卫、南洋卫、南海卫、西海卫、西洋卫等七卫,主要专制东洋、南洋、西洋。”

“我与殿下讨论过,东洋、东海、鲸海三卫为东洋舰队,日后编制为一万五千人,宝船五十艘,福船六十艘,马船一百艘。”

“南洋、南海二卫为南洋舰队,日后编制一万人,宝船三十艘,福船五十艘,马船六十艘。”

“西洋、西海二卫为西洋舰队,日后编制一万人,舰队编制与南洋舰队一样。”

“就这样的安排来看,殿下最在意东洋安全,南洋和西洋排在之后。”

杨展铺开了一份更大的地图,几乎与朱高煦的《天下四夷宾服总图》相当。

“虽说殿下根据古籍绘画出了这份地图,但我们对各地的水文并不熟悉。”

“你稍许派人飞鸽传书回应天一份,让平江侯(陈瑄)先派两支小船队前往南海一带勘察水文,为日后舰队下西洋做准备。”

杨展说罢,崔均却诧异道:“下东洋还没结束,现在就准备下西洋的事宜了?”

“你觉得这次下东洋成功吗?”杨展闻言抬头反问崔均,崔均也一点就通。

这次下东洋的目的已经达成,并且舰队所携带的货物已经在隐歧开始贸易。

按照他们出发金银岛前,隐歧市舶的贸易速度来看,货物估计很快就会清空。

这次下东洋,不仅收获了隐歧、金银诸岛,还通过贸易赚取了上百万贯的利润。

如果这样的结果都不算成功,那还有什么可以算作成功?

“这次下东洋已经成功,庙堂上的那群人挑不出刺,就只能低着头做事。”

“我估计等我们返回江南不久,殿下就会开始筹备下西洋。”

杨展说着这事的时候,帐外也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他与崔均向外看去,却见一名千户官激动的带着十余名兵卒跑来。

“国公,找到了!”

瞧着那千户官的激动模样,杨展和崔均下意识就有了预感。

可是预感是预感,当消息真实传达出来的时候,他们二人还是忍不住激动了片刻。

“这是从河中淘到的金沙,刘山工已经顺着河流往山里去了,据他所说,这座金矿的数量不会少。”

“此外,我们在西南边金沙不远处发现了露天的矿石,非常容易开采!”

千户急忙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比一般的石头沉重,纹路中掺杂不少银色的条纹。

“好好好!”杨展接过那银矿石,爱不释手的拿着它,激动道:“用贸易的船队给殿下传去消息,以防隔墙有耳!”

“是!”千户官作揖应下,杨展也与崔均道:“走,我们看看去!”

二人没有耽搁,而是直接骑马向着西南方向赶去。

金银岛虽然“贫瘠”,但南北长百里,东西宽三十余里。

此前这里居住着上野氏和被流放的日本文人和战败者,但数量并不多,只有两千多人,比隐歧诸岛的人口还要少。

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口并没有人接收,因此杨展他们登陆此地后,就将在南边平原生活的村镇给控制住了。

上野氏的百姓们倒是很听话,因为明军到来后,立马就让他们吃上了曾经不敢想象的稻米。

相比较大明百姓来说,上野氏的百姓只有在过年时候才能吃到高级的如豆腐和鱼肉等料理。

平日里农民的三餐主要是用酱油调水的味噌和用白萝卜做的腌菜,主食也以小米、粟和燕麦做成的粥。

即便如此,金银岛上的很多百姓依然在温饱线上挣扎。

倒是明军到来后,他们立马就组织上野氏的平民们播种从大明带来的蔬菜种子,并开始给上野氏百姓发放稻米。

尽管只是每人每天一斤半的稻米,可这样的口感的食物还是征服了他们。

不仅如此,港口的马船每日都会从海中捕获上万斤鱼。

明军吃不完的鱼,也会集中发放给他们。

一时间,金银岛上的平民对明军感激涕零,而杨展则是需要他们在岛上为大明开采金银矿。

佐渡岛有金沙,但产量一直不高,所以一直不被幕府所重视。

如果不是朱高煦下令勘探,恐怕这里的金银矿得到二百年后才被人发现。

不过现在好了,这里的金银矿将成为大明的禁脔,大明不仅会好好照顾金银岛上的百姓,还会从朝鲜、东北募集人口,通过鲸海登陆金银岛。

“果然是金沙!”

站在河边,看着从河中淘出金沙的上野平民们,杨展下意识与崔均对视,随后拉着他走到一旁。

“伱稍许派人去上野的集镇,将那里改名为北海镇,同时对他们登记造册,把岛上的耕地也登记造册。”

“岛上的人,愿意改姓的就改姓为金,你带几个吏目为他们取名,同时建设学校,并告诉他们半个月后停止发放救济粮。”

“宣布之后,再从平民中招募矿工,每日工钱十斤米。”

杨展的想法活络,他很清楚要拿出足够多的利益才能让这群矿工心甘情愿的被大明驱使。

每日十斤米,一个月就是二石,一年就是二十四石。

对于土地不算肥沃的金银岛来说,想要种出二十四石米,最少要二十亩田,然而细数金银岛上的耕地也不过五千多亩。

这点数量的耕地根本没办法保障岛上人的生存问题,因此岛上时不时就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现在给大明当矿工,一个人一天就能赚到足够全家人吃饱的粮食,试问谁还愿意去种地。

这两千多人如果都当矿工,那一年顶多也就五六万石米,可他们挖出来的金银矿经过冶炼,却能价值数万乃至十数万贯。

这还是他保守来想,如果真的按照自家殿下的话,那佐渡岛每年出产的金银矿,价值不下百万贯。

正因如此,他才会着急的把消息送往大明。

眼下有这大笔金沙作证,相信郑和也明白应该如何上奏。

想到这里,杨展便将目光投向了那被称为相川的大山。

翌日,带着淘出的金沙,一名千户官率领一艘战船和两艘马船向隐歧进发。

经过五日的奔波,他们最终在六月二十二日抵达隐歧后岛。

当他们的船只进入港口停靠时,隐歧后岛的港口已经修建得足以容纳五六十艘千料马船。

那崭新的混凝土港口上热闹非凡,来往许多队伍,都是前来隐歧做生意的诸国守护治下商贾。

他们带着勘合符在港口处经过明军的检查,随后驾驭矮小的马车,带着一箱箱白银、铜钱,亦或者是大明所缺的铜、硫磺等货物进入隐歧。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隐歧后岛原本的低矮房屋基本都被拆了个干净,取而代之的是正在营造的新集镇。

上千明军穿着鸳鸯战袄,在工匠们的指挥下干得热火朝天。

在集镇不远处,一个被木栅栏围起来的地方成为了明日市舶的贸易点。

千户官可以看到许多商人带着货物与银钱在贸易点清点交易,随后换走一车车的大明商品。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从隐歧买走的商品,他们转手一卖就能在本州卖出一到两倍的高价。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称臣丢失尊严的事情,他们只知道他们不用再远渡重洋去大明进行走私贸易,不仅安全得到了保障,贸易的利润也没有减少太多。

“鲸海卫千户官王佐奉越国公(杨展)军令求见正使!”

王佐走到了郑和的营帐处,并从怀中拿出来鲸海卫千户官的牙牌和杨展的军令牌。

经过检查,他得以进入郑和的营帐,而此刻的郑和正在营帐内与杨俅煮茶论道。

见王佐进来,郑和询问般的看向他,而王佐也将怀中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布袋拿出。

“金银岛有了进展,请正使派船队护送末将返回应天!”

王佐一开口,郑和与杨俅便连忙起身,帐内的兵卒也从他手中接过那布袋,转身交给了郑和。

当着杨俅的面,郑和打开了那布袋,随后便见到一把金灿灿的砂金。

“好!”郑和激动攥紧了那袋子,随后对王佐吩咐道:“明日卯时出发,我会派一名随军宦官与你回去,向陛下启奏此事。”

说罢,他将布袋小心翼翼的放到了一个木盒之中,再三叮嘱道:“这砂金一定要交到殿下与陛下面前,此外我会让人将日本国主的国书一同送往应天,你要妥善保管。”

“末将领命!”王佐双手接过木盒,随后缓缓退出帐内。

待他走后,郑和还未从激动中走出,倒是杨俅抚了抚短须:“这下,庙堂上的那群人无话可说了。”

“呵呵……”郑和闻言笑了笑,目光似乎透过营帐看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城。

“何止是无话可说,恐怕此事过后,沿海商帮将被一网打尽!”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